第四章 水利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7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水利建设
分类号: TV-49
页数: 16
页码: 414-4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水利建设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灌溉工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引水工程等。
关键词: 武义县 水利建设 灌溉工程

内容

第一节 灌溉工程
  1986年以后,武义县先后实施了粮食专项资金项目、自力更生治水项目、粮食自给工程及商品粮基地县建设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着力进行蓄水工程续建扩建、固定电灌机埠建设和灌溉渠道配套建设工作,全县逐渐形成一批以重点水库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灌区。其中源口水库灌区灌溉面积4133.3公顷,清溪口水库灌区灌溉面积1800公顷,两灌区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8%。灌区内以蓄水工程为水源,堰坝、电灌为补充水源,构成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网络。200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3833.33公顷,其中万亩以上灌区2个,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灌区15个,百亩以上千亩以下灌区16个。
  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是武义县灌溉用水主体工程,也是城乡饮用水主要水源和众多水电站的调节水库。2005年,全县有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3座,库容100万立方米~1000万立方米的小I型水库17座,库容10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小Ⅱ型水库94座,总蓄水量12752万立方米。其中1986年~2005年新建、续建、扩建的中型水库2座,小I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12座,增加蓄水4971万立方米。
  内庵水库位于西联乡大溪口村,隶属武义县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集雨面积57平方千米,总库容299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49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35万立方米。内庵水库与青岭水库通过隧洞连通成母子库,同为宣平溪二级电站调节水库。大坝为三心变厚双曲砼拱坝,坝高78.7米,坝顶长206.89米,坝基采用固结、帷幕、排水孔防渗。大坝砼6.24万立方米。输水压力隧洞位于右岸山体,洞长2872.62米,进口高程276米,出口中心高程221.4米。溢洪道为坝顶溢流式,泄洪堰长40米,最大泄洪量每秒748立方米,采用挑流鼻坎消能。水库以发电、防洪为主,兼有供水、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水库建有隧洞引水式电站2座,装机容量6800千瓦;利用发电尾水向柳城镇自来水厂年供水70万吨;养鱼面积53公顷,灌溉面积53公顷。工程始建于1987年5月,1996年12月竣工。迁移人口1078人,拆迁房屋1183间,淹没占用耕地20.9公顷。总工程量29.3万立方米,其中砼9.1万立方米,土方5.8万立方米,石方14.4万立方米,投资4792万元。
  清溪口水库位于泉溪镇仓部堰村。集雨面积35.3平方千米,系1964年12月完工的原小I型水库,1978年12月动工扩建为中型水库,于1986年完工。扩建后,总库容139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22万立方米(扩建详情前志已记述)。水库灌区共灌溉泉溪、桐琴两镇农田1800公顷。配套干渠三条,总长28.85千米,其中东干渠长13.84千米,设计流量0.4立方米/秒~1.8立方米/秒,西干渠长10.12千米,设计流量0.4立方米/秒~1.8立方米/秒,中干渠长4.89千米,设计流量0.83
  立方米/秒;支渠12条,合计长度45.54千米。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养鱼、休闲等综合效益。养鱼面积60公顷。扩建后又增建坝后式电站2座,总装机增加到625千瓦。
  青岭水库位于西联乡大溪口村,隶属武义县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拦截西溪支流章五里溪,集雨面积35.2平方千米,引水面积1.5平方千米。总库容75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0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43万立方米。大坝为抛物线双曲砼拱坝,坝高50米,坝顶弧长132.23米。溢洪道为坝顶溢流式,溢流段宽28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445立方米。与内庵水库连通隧洞长1648.8米,其中跨溪明管长70.89米,两侧洞口各设2.8米×3.0米的平面钢闸门。水库灌溉面积47公顷,养鱼面积28公顷。工程于1993年2月动工,中途受金山村民纠纷影响停工8个月,1994年7月开挖结束,1996年12月竣工,共开挖土石方1.4万立方米,浇筑砼2.146万立方米,投资1372万元。附属工程有无压供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山体,洞径1.8米,长800米,为内河洋村提供生活、灌溉用水。
  东湖水库位于白洋街道东吴村原仰天饭甑水库废址。集雨面积4.3平方千米,总库容547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1万立方米。主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高23米,坝顶长218米,宽4米。东横岗副坝高10.5米,顶长194米。杉树坑副坝高8米,顶长165米。溢洪道位于主坝右岸,为侧槽式溢洪道,部分陡槽为隧洞,最大下泄流量每秒53.9立方米。主输水涵洞位于大坝右岸山坡内,为2米×1.6米的城门型隧洞,长125.62米。副输水涵洞位于杉树坑副坝右侧山坡上,为内径550毫米的钢管,外包素砼的涵管,长52米。工程于1978年2月动工,1996年6月竣工。淹没田35.3公顷,完成土石方22.83万立方米,投放劳力350万工,国家补助72.87万元。配套干渠2条,长14.1千米,支渠3条,长5.5千米,渡槽、倒虹吸各1座。灌溉农田370公顷,养鱼面积42公顷。
  三港电站水库位于柳城镇荷叶山头村。水库隶属武义县供电局,为三港电站的调节水库。集雨面积423平方千米,总库容44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50.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2.7万立方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22米,坝顶长104米,宽4米。坝顶设防浪墙,高1.3米,宽0.2米。溢洪道为五孔胸墙式弧形钢闸门,每孔净宽8.0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2291立方米。输水压力隧洞布设在大坝右岸,隧洞长2235米,开挖洞径6.5米,衬砌后5.5米,进口安装4×4.5米的平板钢闸门,用QPQ-80T卷扬式启闭机控制。设城门洞型冲砂孔1个,孔径3×2.8米,进口安装平板钢闸门,以QPQ-40T卷扬式启闭机控制。工程1996年10月开工,1998年8月竣工,总工程量12.3万立方米,其中砼2.57万立方米。水库迁移5个自然村,移民170人,拆迁房屋7181.7平方米。
  提水工程
  1986年全县有电灌站255处,总装机4346千瓦。从此,方便高效的电灌提水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提水工具。1986年~2005年,全县新建电灌站151座,总装机1818千瓦,增加或改善灌溉面积1951公顷,同时,对原有部分破旧电灌站实施更新改造,恢复灌溉能力。由于工业开发区建设和种植情况变化等原因,原有桐琴果园、百花山林场、马府下梨园和要巨梨园4处百亩以上固定喷灌设施被拆除,白阳山电灌站也因县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灌溉面积已不到原有的一半。至2005年,全县有电灌站449座,总装机5990千瓦,灌溉面积4386.67公顷。
  引水工程
  引水堰坝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受自然条件限制,1986年~2005年,新建堰坝较少,主要进行水毁工程修复或重建改造,仅1992年“九二三”一次洪水即冲毁堰坝169条,是年基本修复。2005年,全县有堰坝1558条,灌溉农田4705公顷,其中灌溉面积百亩以上的堰坝共有163条。灌溉千亩以上的堰坝已废弃或消失的有仓部堰、大流堰、长安堰、长溪堰;保留的有南湖八百堰、双妙庙堰、陶宅
  表10—81986年~2005年新建电灌站汇总表
  马蓬堰、白坛下堰、王宅五四建设坝、上下仓坝渊堰、四八店七百堰;重修的有南湖堰、大公山堰、草马湖燕山堰;新建的有马昴大斗堰。
  长安堰又名官坝,位于县城上游熟溪湖山潭上。1992年9月23日被洪水冲毁,后筑临时砂石浮坝。由于县城扩建,灌溉面积从1980年的近200公顷渐减为90年代的67公顷。2000年后,灌区农田均为城市建设占用,穿城而过的明渠(西寺溪)逐步为市政下水管道所替代,堰体水毁后不再修复,具有1100余年历史的官坝完成历史使命而消失。
  南湖堰位于南湖村边的熟溪干流上。由于县城扩建,灌溉面积从167公顷减至81公顷。原为临时砂石浮坝,因其极易冲毁,灌溉保障不力,屡次修复耗资巨大。1999年冬至次年春,于下游5米处另建新堰,原坝拆除。堰体采用砼浆砌块石,全长116米,高3米,堰顶过水段长102米,设51块高0.6米的钢筋砼活动闸板,以便取水时抬高水位,洪水来时自动开启泄洪。投资26万余元。
  大公山堰位于大公山村八佰八段熟溪干流上。灌溉面积80公顷。原为临时筑砂石浮堰引水,长185米,高1.5米。2001年10月,在旧堰处重新修建引水堰坝。堰长160米,高4.5米,堰体为C15砼浆砌块石,迎水坡为0.3米厚砼防渗墙。投资33万余元。
  燕山堰位于草马湖段熟溪干流上。灌溉面积80公顷。原为临时筑砂石浮堰引水,长70米,高1.5米。2004年5月,在旧堰下游新建引水堰坝。堰长150米,高3.2米,堰体为C10砼浆砌块石,中间设置0.2米厚C20砼防渗墙。引水堰中部设置4扇水力自控翻板门,高度1.5米,控制宽度24米。投资54万余元。
  大斗堰位于马昴村上游大斗山段熟溪干流上。2003年1月新建。灌溉面积133公顷。堰坝全长105米,高5米,堰体采用细骨料砼浆砌块石,坝身中设置0.2米厚C15砼防渗墙。投资24万余元。
  专项工程建设
  自力更生治水县建设项目1991年~1993年,武义县被列入省第一期自力更生治水县建设项目。重点进行渠系配套、塘库除险加固、吨粮田工程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兴建蓄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3418万元,国家补助1366万元,完成渠系配套382千米,其中推广“U”形渠道258千米,修复堰坝339条,新建续建小型水库3座,山塘280处,建设和泵改电灌站84座,装机621千瓦,建设渡槽19处,倒虹吸17座,隧洞8座,处理病险塘库28座,增加蓄水量83.78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4533.3公顷。1992年~1993年武义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灌区建设先进县。
  粮食自给工程1996年~2000年,武义县被列入省粮食自给工程建设项目县。项目分3个投资期进行,总投资355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农业和农机3个部分。水利部分实际投资144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17万元。完成渠道建设136千米,推广“U”形渠道130千米,新建续建小型水库6座,增加蓄水103万立方米,处理病险塘库33座,新建和泵改电灌站42座,装机470千瓦,修建堰坝5条,防洪堤5条,建设水利示范园区4片共220公顷。
  源口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灌区内骨干工程建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因设计标准低,运行多年后,渠道渗漏、坍塌严重,建筑物及设备老化,效能降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2002年3月,县水务局编制了灌区更新改造规划报告。2004年11月,灌区改造工程被列为省“千万亩十亿方”节水项目,工程总投资425.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161万元。2005年2月开工,2006年10月竣工。
  2004年6月,源口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被水利部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2005年11月,省水利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了灌区节水改造实施计划,确定工程总投资2382.0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790万元,省补助640万元,县配套81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疏浚、加固排洪沟1条,长1.9千米;衬砌改造干渠4条,总长31.77千米;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249处,其中渡槽3座,水闸2处,桥60座,渠顶引水槽33座,干渠拍门84只等;改造引水堰坝2座;新建和改造工程管护设施4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增设量水设施10处等。项目完成后,灌区内灌溉保证率可达到90%,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年增加供水能力619万立方米,节约水量631万立方米。工程于2006年2月正式动工。
  第二节 饮用水工程
  饮用水工程计划制订与实施
  武义县地处丘陵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81年,成立武义县农村改水工作小组,自来水工程建设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1986年,全县建成农村简易自来水439处,受益人口19.64万人。水利部门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注重帮助山区农村解决饮水困难问题。1986年冬,协助西联乡汤山村,建成蓄水2万立方米的山后水库,并安装了13千瓦水泵,提升水头22米,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1990年秋,帮助西联乡内河洋村打通930米长的引水隧洞,青岭水库蓄水后,同时解决了该村近千人口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1991年冬,为新宅镇安村修建了1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基本解决了近千人口的饮用水问题。1986年~2002年,全县通过简易水利工程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近4万人。
  90年代以后,由于工矿企业取用地下水和排污量急剧增加,水产养殖中普遍采用投饲施肥,长期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等因素,使得原有农村饮用水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渐突出。许多已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也由于水源保证率低、污染严重、管理不善及管网老化等原因而停止使用。至2002年,农村自来水塔正常或不正常运营的只有233座,受益人口14.5万人。据2005年1月调查,全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有16.78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的13.67万人,其中:观感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超标的7.59万人,氟超标的1.42万人,饮用水未经处理的Ⅳ级或超Ⅳ级地表水0.88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2.49万人,水量不达标的0.62万人。
  为了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县水务局先后编制了《武义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农村高氟水治理规划》、《百村农民饮水工程规划》以及壶山、柳城、桃溪、王宅、履坦、茭道、新宅等农村饮用水工程实施方案,并于2003年全面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通过自来水管网延伸、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2006年3月,武义县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划归县水务局管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运行管理方面,县城及城乡联网供水工程由县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区域供水工程由各水厂参照城乡联网工程管理;分散式供水工程,如壶山街道中央王村、白洋街道柳宅村,实行承包经营,收取一定的水费,水费标准由村委会决定。
  城镇供水工程
  武义县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详见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柳城自来水厂1984年8月建成投产,水源取自西溪猪头潭。由于溪水水质变差,1998年3月改用内庵水库为水源。引水管采用DN400钢丝网压力管,长度4千米,日引水规模1万吨,年供水量80万吨~100万吨,受益人口0.8万人。2005年,水厂进行水处理设施改造。是年,柳城自来水厂还概算投资1145万元,解决和改善柳城镇农村2.65万人的饮用水问题,其中子项目云溪引供水工程于该年年底前完工。
  桃溪自来水厂1994年10月供水,水源引自百丈泄水库。主管道采用DN150钢丝网压力管,长度4.1千米,日供水规模80吨,受益人口0.6万人。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王宅农村饮用水工程始建于2003年12月,水源取自源口水库。供水范围为白姆乡政府所在地及沿线5个村,王宅镇区及沿线9个村计1.45万人,设计日供水规模近期0.75万吨,概算投资1949万元。至2005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已有白姆乡上宅、中宅、下宅、后金、白坛下,王宅镇王宅、胡家、新兴等10个村通水,受益人口1.44万人。
  履坦农村饮用水工程是县城供水管网的延伸,设计日供水规模0.5万吨,受益人口0.82万人,概算投资764万元。2003年12月开工,至2005年年底主输水管道完工,埋至履一村村口。
  新宅供水工程以高垅水库为水源,设计日供水规模0.10万吨,受益人口0.68万人,概算投资为578万元。2005年年底已完成供水设施建设。茭道农村饮用水工程以方坑水库为水源,设计日供水规模近期0.20万吨,受益人口0.92万人,概算投资723万元。2004年开工,完成净水设施和输水主管道埋设;至2005年年底村级已通水。
  桃溪镇农村饮用水工程2004年设计,以马岭脚水库为水源,设计日供水量0.14万吨,受益人口泽村片0.99万人。工程建净水厂一座,铺设主管道9.2千米,设增压泵站1座,投资876万元。
  高氟水治理工程根据规划武义县重点解决乾口垅、岭下汤等10个村1.22万人氟污染区的饮水问题。扩建乾口垅村塔塘水库,新建岭下汤村泉岩水库,建造简易净水设施8处,铺设管道50千米,总投资458万元。其中乾口垅水库2004年完工,其余2005年10月开始实施。
  分散式供水工程2003年~2004年,利用山泉、山塘、地下水为供水水源,采取分散式供水解决农民饮水问题。2005年,县财政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45个村1.95万人的饮水问题。
  第三节 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整治
  1992年3月,县政府首次颁发《武义县河道堤防管理规定》,为依法实施河道堤防管理之始。1995年2月,县水电局、城建局、武阳镇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整治熟溪河城镇段的通告》,严禁在河道内倾倒垃圾、废土、开垦种植和非法修建各种建筑物。1999年前,武义县河道整治工作基本上延续以往的建库修堤、以堵为主的治理思路。1999年~2005年,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武义县城城市防洪规划》、《武义江中上游堤线规划》、《熟溪堤线规划》、《武义县河道疏浚“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武义县河道整治规划》、《柳城畲族镇防洪工程规划》等一系列河道治理规划,河道整治工作才真正开创了堵疏结合的新局面,县内河道防洪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河道堤线定界埋桩根据《武义江中上游堤线规划》和《熟溪堤线规划》,武义江从武义与金华交界的焦岩铁路桥至武义县与永康市交界处东湖村河段,全长35.32千米,最小河道宽度控制在150米,县城段为180米;熟溪从河口至源口水库河段,全长26.34千米,最小河道宽度控制在80米,城区为120米。规划防洪标准:县城为50年一遇,桐琴镇、履坦镇、王宅镇为20年一遇,农防保护区为10年一遇。2003年,按照堤线规划,对武义江与熟溪两岸的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埋设水泥预制界桩1002个。
  堤防建设1986年~1999年,河道堤防建设仍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范围,每年主要根据水毁工程情况,安排部分资金对河道堤防进行修复加固。新建堤防较少,主要有1992年12月~1993年6月建成的熟溪县城段防洪堤工程,从南湖坝到武阳中学,总长4.43千米。到1999年底,全县共有防洪堤21条,总长16.05千米,一般堤岸85条,总长24千米,加固河岸79处,总长28.14千米。
  2000年以后,随着《武义县城城市防洪规划》、《武义县河道整治规划》和《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计划》的实施,武义县防洪堤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2005年,分别对武义江、宣平溪等17条干、支流进行整治,共新建和加固河道堤防82条,总长52.27千米。新建加固堤防普遍采用砼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工程质量显著提高。城镇段防洪堤严格按规划要求防洪标准建设,并进行绿化,与市政设施配套,成为城市景观之一。
  河道疏浚武义县多属山区性河流,无航运条件,一直未进行过河道疏浚工作。1992年,熟溪河道县城上游段因砂石淤积严重,加剧了“九二三”洪灾危害。是年12月,在修建防洪堤的同时,首次对熟溪河道进行清淤、拓宽,从劳动桥至南湖坝河段,平均降低河床1米左右。2001年后,根据河道疏浚规划,结合河道采砂、清障、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修建公路以及砌堤护岸等措施,对县内17条主要河道逐步开展疏浚工作;至2005年年底共疏浚河道109.95千米。
  河道采砂管理
  1992年1月,县水电局、财税局、物价局联合印发《关于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依法确定河道采砂实行许可制度,并规定河道采砂管理费按砂场出售砂石价格的8%计收,由县水电局水政水资源管理站实施。同年2月,县水电局、矿管局、工商局依照《关于河道采砂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河道采砂实行“两证一照”制度,即先经水电局批准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再向矿管局领取“采矿许可证”,凭“两证”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3月,县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武义县河道采砂管理规定》。但是,随着城乡建设和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砂石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河道内违法采砂情况屡禁不止,有的甚至毁田、毁堤采砂,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为切实加强砂石资源开采管理,制止毁田毁堤、乱采滥挖,确保河道行洪和堤防安全,确保国家资源不受非法侵占,确保农村社会稳定,2000年10月,县政府专门制定《武义县采砂管理办法》,成立采砂管理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河道采砂与挖田取砂,河道采砂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为提高城市品位,美化、绿化县城环境,确保熟溪河畅水清;2001年12月,县政府发布通告,停止在熟溪河道进行采挖砂石。
  1992年~2005年,全县累计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104本,签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告书》125份,取缔无证采砂42处,调处砂场纠纷33起,查处违章弃渣3起、河道设障15起。
  涉河建设项目审批
  1991年11月22日,武义纺织机械厂擅自在宣平溪东溪陶村段广济桥头下游建桥,非法占用河道滩地118平方米,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县水电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修改设计方案,并处警告和罚款1000元,首开涉河建设项目违法案件查处的先例。1992年3月,《武义县河道堤防管理规定》依法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在河道内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包括穿堤工程),应将工程设计和回填方案报县河道主管部门审定批准。1994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县水电局印发《关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及其他水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同年7月,县物价局、财税局、水电局转发了《金华市关于征收占用水源水域补偿费的通知》。此后,共审批涉河建设项目16处,查处涉河违法案件9起。
  第四节 城市防洪工程
  武义县城段河道从熟溪南湖坝到武义江塘头村,全长11.81千米,城市防洪工程兴建之前,总体防洪能力极差。除了从武阳中学到熟溪桥的老城区河段,两岸为浆砌块石,堤高2.5米~3.5米,河道宽110米左右,防洪能力(20年一遇)较好外,其余河段两岸基本上无防洪堤,一些工厂和居民房屋就建在河道滩地上,加上成堆的垃圾,废弃的桥梁,熟溪河道最窄处仅70米,防洪能力仅为5年一遇。
  1992年,受19号台风影响,造成“九二三”洪灾,县城进水最深处达1.8米以上,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引起县委、县政府重视。12月,动工兴建南湖坝至武阳中学段防洪堤,两岸总长4.43千米,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河道宽110米,堤高3.5米。1993年6月竣工,总投资251万元。
  根据1999年11月县政府批准的《武义县城城市防洪规划》,从2000年开始正式兴建武义县城城市防洪工程。经省水利厅批准,2000年~2004年实施的城防工程列入钱塘江干堤加固武义县段三级干堤工程规划,主体工程为三级防洪堤,熟溪从熟溪桥至铁路桥两岸,武义江从铁路桥至白洋渡桥两岸,全长10.15千米,防洪堤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计划分4期完成。到2003年,完成熟溪桥至铁路桥熟溪两岸、铁路桥至白洋渡桥武义江左岸共3期工程,建成防洪堤总长7.18千米。城防工程由武义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设计。
  城防一期工程熟溪左岸从武义酒厂至铁路桥,右岸从东莹变电所至狗头山,防洪堤总长2.0千米,堤顶宽6米,堤高4.5米~5.5米。河道宽由130米渐变到180米。堤防采用浆砌块石基础,干砌石勾缝护坡,砂砾石填筑,迎水坡1∶0.5~1∶0.6。工程挖填土方14.52万立方米,砼浆砌石1万立方米,干砌石0.51万立方米。工程于2000年5月正式动工,2001年4月完工,总投资762万元。
  城防二期工程熟溪两岸从武义酒厂至熟溪桥上游10米,防洪堤总长2.42千米,堤顶宽6米,堤高6.8米至7.3米。河道宽从上游110米渐变至130米,与一期工程相吻合。堤防采用浆砌块石基础,条石勾缝护坡,砂卵土石料回填,迎水坡1∶0.5。在右岸温泉桥段建造亲水平台,与同期施工的橡胶坝工程相匹配,供水上活动使用。工程挖填土方11.60万立方米,砼浆砌石3.32万立方米,拆迁建筑面积6107.7平方米,征用土地50338平方米。工程于2001年8月动工,2002年2月完工,总投资1340万元。
  熟溪橡胶坝为城防二期配套工程,位于温泉桥下游180米。橡胶坝采用堵头式、单跨、无搭头坝型,充水后坝袋高3米,长114米,上游形成一个长1150米、蓄水量19.8万立方米的人工湖——武川湖。工程于2001年10月开工,2002年2月5日竣工蓄水,投资260万元。
  城防三期工程武义江左岸从铁路桥至白洋渡桥,防洪堤总长2.76千米,堤顶宽6米,堤高8.4米,规划河道宽度180米。县水文站迁建纳入城防三期工程建设。堤防为复合式土堤,浆砌块石基础,高1.8米。堤身分二级,第一级高3米,浆砌条石护坡,坡度1∶2,第二级高3.6米,草皮绿化护坡,辅以少量砌石稳定坡面,坡度1∶2.5,两级分界处设2米宽人行道。工程挖填土方20.66万立方米,浆砌石方1.97万立方米,砼4895立方米,拆迁建筑面积7221平方米。工程于2002年7月24日开工,2003年8月完工。总投资1735万元,其中政策处理经费980万元。
  老堤加固与美化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对熟溪桥上游老城区河段两岸防洪堤堤脚采用浆砌石防冲加固,总长1548米。左岸熟溪桥至解放桥段堤顶增设铁链串石柱护栏,以增强护堤的美观性。为消除熟溪桥行洪的瓶颈现象,将70年代封堵的桥南一孔设计成集行洪和景观于一体的亲水平台。
  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对一、二期防洪堤堤顶进行路面硬化、坝坡绿化。左岸从温泉桥至铁路桥,右岸从温泉桥至东莹变电所,总长2477米,浇筑沥青砼10887平方米,水泥稳定沙砾石层10422平方米,铁链串石柱2077米,种植草皮10286平方米、香樟及龟甲冬青850棵。
  城防工程建成后,在提高武义县城防洪能力的同时,美丽的护堤、武川湖与城市广场、熟溪桥等建筑物交相辉映,改善了城市环境,成为武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五节 水电资源开发工程
  武义县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2.06万千瓦,原测算可开发量5.63万千瓦。根据现有水电站及规划开发水电站测算,实际可开发量约8.5万千瓦。
  1983年,国务院批准武义为全国第一批100个水电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武义县水电资源的开发加快,此后6年新建水电站17座,装机2545千瓦,1989年通过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
  2000年,武义县编制了《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武义又被列入“十五”期间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之一。经4年努力,共投资4.85亿元,完成一期、二期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的建设、改造,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7%,镇、村通电率达100%,新建和技改增容电站5处,新增装机容量4530千瓦,全面达到水利部颁布的《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2005年7月电气化县建设通过验收。
  1986年~2005年是武义县水电资源开发颇具特色的时期。一是宣平溪水电资源得到重点开发。1987年5月,宣平溪二级电站枢纽工程正式动工,1992年11月建成投产。1992年~2004年,宣平溪流域建成电站22座,总装机30305千瓦。二是政府鼓励股份合作制办电。1995年后,全县共吸纳社会资金9799万元,建成股份制电站8座,装机容量16100千瓦,增加年发电量3562万千瓦时。三是现代化技术在电站更新和改造中得到运用。源口一级电站在配置“微机自动监测和保护系统”后,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四是新建与挖潜并举。全县新建电站和经过技术改造增加装机容量的电站共63座,总装机41473千瓦,其中技改增容电站14座,增加装机2183千瓦,增加调节库容3611万立方米,淘汰200千瓦以下小型电站37座。2004年小水电代燃料电量达3992万千瓦时。五是县政府于2004年2月制定了《武义县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管理暂行办法》,开发有法可依。
  2005年年末,全县正常运行的水电站112座,装机166台,总容量54104千瓦,是1986年的总装机17741千瓦的3.05倍。其中200千瓦以上水电站51座,装机容量49090千瓦,占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的90.7%。全部水电站并网发电,2005年上网电量1.64亿千瓦时,占县电网供电量7.2亿千瓦时的23%。
  1986年~2005年,新建或技改增容后总装机在500千瓦以上的电站共17座。
  三港电站股份制企业。是县供电局控股兴建的第一站水电站。位于三港乡三港村,是宣平溪流域规划中的第四级梯级电站。电站枢纽由三港电站水库、引水隧洞、发电厂和输变电工程组成。三港水库集雨面积423平方千米,正常库容350.9万立方米,年均径流量4.05亿立方米。引水隧洞直径4.5米,总长2235米。电站设计水头32米,流量23.7×2立方米/秒,安装2台63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2600千瓦,年均发电量2473.6万千瓦时,为金华市最大的径流水电站。工程由金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1996年4月开工,1998年8月竣工。整个枢纽工程总投资7708万元。有职工31人。2004年12月由武义县天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竞标收购。
  宣平溪二级电站国有企业。位于西联乡马口村上游。电站枢纽主要由内庵水库(母库)、青岭水库(子库)、母子库连通洞、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输变电工程等组成。两库集雨面积92.2平方千米,正常库容3105万立方米。连通洞总长1648.8米,开挖洞径2.5米,钢筋砼衬砌洞径2.0米。发电引水隧洞总长2873米,开挖洞径3.3米~2.8米,钢筋砼衬砌洞径2.8米~2.0米,出口1.8米。压力水管长100米,直径1.3米。电站设计水头83.5米,流量9立方米/秒,安装2台HLA253-LJ-84型立式水轮机和SF3200—8型发电机组,总装机6400千瓦,年均发电量1828万千瓦时。电站厂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主变容量8000千伏安,通过4.45千米35千伏电力专线至大源变电所并网。1987年5月28日,导流隧洞、内庵水库大坝基础和发电隧洞竖井明槽动工;1992年11月7日,二级电站启动运行。工程由金华市水电工程设计院设计,丽水地区水电工程处施工。整个枢纽工程总投资7184万元。
  源口一级电站国有企业。为源口水库坝后式电站。水库集雨面积91平方千米,外加麻阳电站引入24平方千米,正常库容2160万立方米。原有装机3台共2000千瓦。2003年电站进行了增容和自动化技术改造。技改后电站:设计水头33米,流量9.2立方米/秒,选用2台HLF13-WJ-74型和1台HLF13-WJ-52型水轮机,各配SFW-J1000-10型和SFW-J500-8型发电机组,总装机2500千瓦,使年均发电量从700万千瓦时增加到790万千瓦时。技改工程由金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2003年3月动工,12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305万元,其中,中央电气化县补助资金165万元。另外,1995年4月,在一级站边新建200千瓦电站,曾名龙口电站,年发电量63万千瓦时,投资17万元。一级站技改完成后,龙口电站并入一级站。
  直源电站国有企业。位于桃溪镇吴畈村。电站设计水头204米,流量1.19立方米/秒。1999年4月投产2台CJ22-W-70/1×9型冲击式水轮机和SFW-500-8型发电机组,装机1000千瓦,投资1150万元。2000年1月电站实施技改增容,安装XTE-W-55B-1×10型斜击式水轮机和SFW-630-6型发电机组1台,装机630千瓦,同年7月并网发电,投资370万元。电站总装机1630千瓦,年均发电量450万千瓦时,主变压器2000千伏安。输水洞全长3418米,由内径2米的未衬砌隧洞、内径1.4米的素砼和单层钢筋砼衬砌隧洞、内径0.75米的压力钢管组成。调节水库于2001年1月动工兴建,集雨面积10.21平方千米,设计坝高37.5米,正常库容42.6万立方米,至2005年年底坝高25米,相应库容13.75万立方米。
  峰源电站国有企业。位于大溪口乡岭脚村。引水式电站。下种坑水库为其调节水库,正常库容35.5万立方米,集雨面积6.66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378米(为金华市发电水头最高的电站),流量0.59立方米/秒,选用CJ22-W-70/5.5B型水轮机与SFW-500-6/850型发电机组,总装机3台共1500千瓦,年均发电量368万千瓦时。工程于1993年3月动工,1997年1月竣工并网发电。总投资1283万元。
  柳城电站国有企业。位于柳城镇吴上圩村。引水式电站,集雨面积115平方千米。电站设计发电水头12米,流量11.78立方米/秒,选用3台ZD560-LH-80型水轮机与SF320-10/850型发电机组,总装机960千瓦,年均发电量300万千瓦时。电站于1994年3月开工,1995年11月并网发电。总投资800万元。
  杉坑桥电站国有企业。位于柳城镇杉坑桥村。引水式电站。建有调节水库,正常库容14.7万立方米,集雨面积78.6平方千米。电站设计发电水头41.6米,流量3.21立方米/秒,选用HL160-WJ-50型水轮机与SFW320-6/850型发电机组。工程于1989年1月建成发电,原装机2台共640千瓦,1997年3月电站完成技改,增容320千瓦机组1台,总装机960千瓦,年均发电量280万千瓦时。总投资240万元。
  乌漱电站股份制企业。位于柳城镇乌漱村。混合式电站,集雨面积30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80米,流量1.46立方米/秒,选用HL110-WJ-50型水轮机2台,SFW400-6/850型和SFW500-6/850型发电机组各1台,总装机900千瓦,年均发电量230万千瓦时。工程于1993年4月动工,1995年6月并网发电。总投资360万元。
  章五里二级电站国有企业。位于西联乡章五里村。引水式电站。廿四步水库为其调节水库,库容55万立方米,水库集雨面积14.4平方千米。原有电站设计水头142米,流量0.77立方米/秒,装机2台共800千瓦,1993年5月投产发电,总投资1106万元。在2002年“八一五”洪灾中,电站被泥石流冲毁报废。2005年2月电站重建,概算投资816万元,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选用CJ22-W-70/1×9.8型水轮机与SFW400-8/850型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1200千瓦,年均发电量287万千瓦时,至年底主体工程已完工。
  宣平溪三级电站国有企业。位于西联乡马口村下游。引水式电站,集雨面积99.5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11.6米,流量9.54立方米/秒,选用ZD560A-LH-100型水轮机和SF400-12/990型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800千瓦,年均发电量210万千瓦时。工程于1996年6月动工,1997年7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585.82万元。
  章湾电站股份制企业。位于三港乡章湾村。混合式电站,引三港电站尾水发电。设计发电水头8米,流量16立方米/秒,选用ZD560A-LH-140型水轮机和SF400-20/1730型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800千瓦,年均发电量336万千瓦时。工程于1992年8月动工,1996年10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82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400万元。2000年3月已由供电局天亿公司收购。
  章湾增容电站股份制企业。位于三港乡章湾村。混合式电站。设计发电水头6米,流量16立方米/秒,选用ZD560A-LH-140型水轮机和SF400-20/1730型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800千瓦,年均发电量200万千瓦时。工程于1997年8月动工,1999年4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480万元。章湾电站及章湾增容电站均于2004年3月被天亿公司收购。
  清溪口电站国有企业。位于泉溪镇仓部圳村。清溪口水库坝后式电站。水库集雨面积35.3平方千米,正常库容1160万立方米。电站设计水头22.7米,流量4立方米/秒,选用HL260-WJ-50型水轮机和SFW85/250-8型发电机组各2台,总装机500千瓦,年均发电量132万千瓦时。工程于1986年3月动工兴建,8月建成发电。总投资26.78万元。2001年1月,电站压力水管增设分支,在下方建成增容电站,装机125千瓦,年均发电量27万千瓦时,投资18万元。
  半塘二级电站合伙企业。位于柳城镇乌漱村。引水式电站,集雨面积12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82米,流量0.65立方米/秒,选用HL110-WJ-50型水轮机和SFW500-6/850发电机组各1台,总装机500千瓦,年发电量105万千瓦时。工程于1999年10月动工,2000年8月并网发电。总投资140万元。
  大溪口电站个体企业。位于大溪口乡大溪口村。引隐浦溪水和峰源电站尾水发电,集雨面积51.66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21.5米,流量2.56立方米/秒,选用ZD560-LH-60型水轮机和SF250-6/740型发电机组各2台,总装机500千瓦,年均发电量150万千瓦时。工程于2003年7月开工,2004年3月建成发电。总投资310万元。
  大田增容电站国有企业。位于大田乡虎头弄村原大田电站内。利用大田电站引水渠道,新建压力水管发电,为大田电站技改增容电站。设计水头209.1米,流量0.33立方米/秒,选用CJ22-W-70/9型水轮机和SJW500-8/990型发电机组各1台,装机500千瓦,年均发电量130万千瓦时。工程于1995年8月动工,1996年7月并网发电。总投资174万元。
  岭溪电站个体企业。位于新宅镇岭脚村。引水式径流电站,集雨面积92平方千米。电站设计水头13.49米,流量5.96立方米/秒,选用ZD560-LH-80型水轮机和SF250-10/850型发电机组各2台,总装机500千瓦,年均发电量151万千瓦时。工程于2001年3月开工,2002年11月建成发电。总投资260万元。
  1985底前建成,仍在正常运行的500千瓦以上电站有9座,分别是:麻阳二级电站3200千瓦,大田电站1000千瓦,马昂电站750千瓦,源口三级电站700千瓦,横山电站(源口二级)680千瓦,方坑一级电站640千瓦,山后坑电站625千瓦,麻阳三级电站570千瓦和麻阳一级电站500千瓦。
  小水电协会成立于2001年11月,2005年有会员单位80个。主要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小水电企业的合法权益,代表小水电企业业主与政府部门沟通和联系。
  附:专记
  武义县小水电建设纪略
  武义的小水电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发展最快的是近20年之间。小水电对武义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那个年代以至于今日武义,广大农村农灌、照明、农副业加工用电靠小水电,遍布农村电网基础始于小水电,工业发展起步得益于小水电,保护生态、减少污染还需借重于小水电。如今每年以1.5亿度的电量送进城市、乡村,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武义县是一个崇山峻岭连绵,丘陵蜿蜒起伏的山区县,县境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40.9毫米。全县有大小河流61条。多数河流穿梭于深山峡谷之间,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水力资源。尤其是瓯江流域的宣平溪和钱塘江流域的熟溪,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可开发水电资源。据1983年水资源调查测算,全县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12.06万千瓦,可开发量5.63万千瓦,其中宣平溪和熟溪分别为2.76和1.56万千瓦。
  武义人民治水害、兴水利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末年,古人就在县城西郊的熟溪上建长安堰,引熟溪水灌溉县后畈万余亩农田;在清溪建潜涵工程仓部堰,灌田万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至1968年,全县已建成小I型水库7座,小Ⅱ型水库38座,总库容2696万立方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遍布全县的蓄水工程,为武义县小水电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1958年秋,童庐村在白阳山脚的武义江畔,利用3米水头,0.45立方米/秒的流量,建成了装机10千瓦的武义县第一座水电站。1959年冬,下茭道村还曾自制木质水轮机,10昼夜建成小水电站发电。60年代中期,武义县认真贯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和“谁建、谁管、谁用、谁受益”的方针政策,全县出现了群众性大办小水电的热潮。一时间,全县小水电遍地开花,34个公社有28个建有小水电站,中、低水头,小流量,径流式微型电站一度发展到115座,总装机1336.2千瓦。这些小水电站,白天碾米、磨粉,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夜间供农户照明,被人们誉为“深山夜明珠”。从6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县内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水电资源开发重点向小流域梯级电站和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水库电站转移。电站类型开始多样化,有引水式、坝后式、混合式等。电站规模不断增大。1969年,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应良登设计的总装机750千瓦的大田电站建成。电站引瓯江流域菊溪之水入钱塘江流域,水头高达210米,由2个隧洞、1个倒虹吸和绕山明渠组合而成的引水渠穿梭于高山峻岭之间,总长8.5千米,隧洞总长838米。该电站在跨流域调水、高水头发电、远距离和长隧洞引水等方面均为县内首创,金华地区位列前茅。1983年6月,应良登因对小水电事业有突出贡献,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又连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整个70年代,是梯级电站开发的高潮。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是大莱溪,于1969年~1970年相继建成大莱一级、二级电站。此后,麻阳港、乌溪、端溪、八仙溪、宣平溪东溪等小流域梯级掀起开发热潮。至80年代初期,已实施梯级开发10处,有电站34座,总装机12342千瓦。其中熟溪麻阳港梯级开发最具特色,规模最大,效益最好。上段在流入金华的龙潭溪上建筑电站调节水库——龙潭水库,库口建麻阳一级电站,跨流域引入3200千瓦的麻阳二级骨干电站高水头发电,再经麻阳三、四级和南畈电站利用后,汇入源口水库。下段以源口水库为始,灌溉与发电结合,建2000千瓦的坝后式源口一级骨干电站,然后利用灌溉渠系落差,在总干渠与支干渠上建源口二、三、四级和王宅、马昂5座电站。整个麻阳港梯级开发,11个电站发电总水头464.1米,总装机9126千瓦,年均发电量2890.5万千瓦小时。水电站丰水期满发,枯水期担负基荷兼调峰发电,真正实现一水多用,一库建成,多站受益。由于全县尚未建立统一电网,小水电成为各地小电网的核心。
  为了充分利用水电资源,水电站并网发电势在必行。1969年,为供应源口水库施工用电,利用了桥亭电站8千米输电线路,装机50千瓦的桥亭电站最先并入县电网。此后,大田电站、清溪口电站、大莱电站和俞源、陶宅、要巨等地电站相继接入县电网。1980年,由于小水电蓬勃发展且并网发电,武义电厂火电机组停发。1982年,下杨变电所和柳城变电所陆续建成投产,基本完成全县统一电网建设,全县绝大部分小水电都实现并网发电。1983年,全县小水电总装机15535千瓦,其中并网发电的有14602千瓦,占总装机的94%,全年上网电量4504万千瓦时,占县内总用电量的84.7%,占电网供电量的63.2%。从此,小水电不仅仅是改善山区面貌的“深山夜明珠”,而是成了武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武义县小水电建设的显著成绩,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83年12月,武义县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为确保实现全县农村电气化,于1984年3月建立县电气化建设委员会,组织人员开展《武义县基本农村电气化规划》研究。同年10月,浙江省水利厅批准了宣平溪流域规划和电源选点报告,整个流域分四级开发,其中宣平溪二级和三港电站总装机14800千瓦,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小时。
  宣平溪二级电站于1987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个电站枢纽工程是宣平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骨干工程,具有电站规模大、建设难度高和设计新颖等诸多特点。电站装机6400千瓦,大坝选用三心变厚双曲砼拱坝,坝高78.7米,发电压力输水隧洞总长2873米,开挖洞径3.3米~2.8米,均为县内之最。设计大胆、新颖,具有独创性的串库方案,即把分别建于两条支流上的中型内庵水库和小I型青岭水库连通,共同作为电站调节库容,节省建设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电站的调节能力。
  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加快了武义县水电资源的开发,1983年~1988年新建水电站17座,装机2545千瓦。1988年全县运行水电站80座,总装机17098千瓦,并网77座,17060千瓦,占99.78%。1982年~1988年,小水电上网电量年平均占县内用电量的71.73%。
  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也加快了武义县的电网建设,提高了全县城乡用电水平。到1988年,全县建成35千伏变电所6座,升压站2座,有35千伏变11台,总容量32900千伏安;建成10千伏供电线路47条,其中小水电直供7条,有35千伏线路115.59千米,10千伏线路1094.51千米,低压线路1204.77千米,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城乡供电网络。全县555个建制村全部通电,住户已通电95481户,占99.47%。1988年县内总用电量8818.25万千瓦时,人均用电279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1881万千瓦时,户均用电196千瓦时。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更是促进了武义县经济发展,小水电真正成了武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43亿元,比1982年增长1.39倍,平均年递增15.64%。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从1982年的39.57%上升到1988年70.73%。
  随着1992年11月宣平溪二级电站建成投产,宣平溪流域水电资源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93年建成章五里二级电站,装机800千瓦;1994年建成洞口电站和章五里三级电站,各装机400千瓦;1995年建成900千瓦的乌漱电站和960千瓦的柳城电站;1996年建成800千瓦的章湾电站;1997年建成1500千瓦的峰源电站、960千瓦的杉坑桥电站和800千瓦的宣平溪三级电站;1998年建成装机12600千瓦的三港电站。1992年至2004年,宣平溪流域共新建水电站22座,总装机30305千瓦,占全县水电站总装机的56%,其中宣平溪干流及其主流西溪就有水电站7座,总装机22760千瓦。
  坐落在宣平溪干流中段的三港电站,是宣平溪流域开发规划中的第四级梯级电站。工程于1996年4月开工,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建设完成,1998年8月投入发电运行。电站水库集雨面积423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4.05亿立方米。电站安装2台63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2473.6万千瓦时,为金华市最大的径流水电站。
  80年代中期,武义小水电建设就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办电资金,除了国有资金和乡镇集体办电外,村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等形式多种多样,有效地促进了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中尤以股份合作制办电在激烈竞争中一枝独秀。1995年后,在股份合作制形式下,累计吸纳社会资金9799万元,建成股份制电站8座,装机容量16100千瓦,大大加速了宣平溪流域的开发。
  在宣平溪得到较好开发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促进水电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00年,县水利水电局编制完成了《武义县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武义县被列入“十五”计划期间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之一。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全县小水电和电网建设、用电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成效。4年中,新建和技改增容电站5处,增加装机容量4530千瓦,在建电站4处,装机2240千瓦,规划拟建电站14处,装机12560千瓦,小水电年均上网电量1.16亿千瓦时,占全县年供电量的26%;2004年,全县农村水电供电量9566万千瓦时,占乡镇及以下农村用电量的86%;全县8镇、7乡、3个街道及其555个建制村全部通电,户通电率达99.8%;全县用电量51985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583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549千瓦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电气化的普及和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使更多农民从事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加速了城镇经济发展。农村水电事业发展,特别是股份合作制电站兴办,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丰水期以电代燃料户越来越多,2004年小水电代燃料户占总户数60%,代燃料电量3992万千瓦时,相当于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量3.6万吨,节约木材4491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山林和植被的破坏,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05年的70.2%,生态环境更为改善。
  经过4年努力,2005年7月武义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通过验收。
  2004年2月20日,县政府出台了《武义县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管理暂行办法》,并由水务局负责实施,为武义县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了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武义县小水电事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批人才。他们走出县门,向邻县乃至外省扩散。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点燃了小水电发展事业。
  经过几代水电人的不懈努力,武义县小水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遍布全县,武义县的水电事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武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