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资源分布
分类号: TV211.1
页数: 2
页码: 4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水资源分布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关键词: 武义县 水利 水资源分布

内容

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以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武义县年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15.54亿立方米。
  武义县水资源分为武义江和大溪丽水段两个流域分区。武义江分区自上而下包括泉溪镇、桐琴镇、大田乡、俞源乡、白姆乡、王宅镇、茭道镇、熟溪街道、壶山街道、白洋街道、履坦镇等11个行政区域。大溪丽水段分区包括新宅镇、坦洪乡、桃溪镇、西联乡、柳城镇、大溪口乡、三港乡等7个行政区域。1956年~2000年分区水资源量统计如下:
  武义县多年平均汛期难以利用的下泄洪水量为8.6亿立方米。在非汛期,需考虑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生产需水量。河道生态需水量采用Tennant法(美国人特纳特1972年创建),以年均径流量的25%作为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满意的流量,武义县即为3.9亿立方米,按非汛期182天计算,生态需水量约为1.9亿立方米。减去以上两项,武义县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04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为32.4%。
  武义县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其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相似,年径流深等值线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多年平均3月~6月4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55%左右。径流年际变化剧烈,莲塘口水文站的变差系数为0.24,全县最旱年天然径流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39.9%,最丰年为平均值的1.54倍。
  武义县地处钱塘江、瓯江流域上游,源流性河流及水库的天然水质普遍较好。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源口水库、内庵水库的水质基本保持在I类水标准。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武义江受上游永康市入境污水的影响,水质更差。2000年后,武义江水质多为Ⅲ类~V类,熟溪、宣平溪多为Ⅱ类~Ⅲ类。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有长期补给保证的地下水补给量的总量。武义县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广大山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富水性极不均匀,属难以利用的非供水地段。经计算,武义县1993年地下水资源量为1.4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009万立方米。
  武义县出露泉水146处。日流量在100吨~350吨的有西联乡壶源、雪坑、章五里、竹弄源,新宅镇大莱、矿洪,泉溪镇官田、泉三,白洋街道仙洞,壶山街道北缸窑、塘头、程王处,熟溪街道余西等13处;日流量50吨~100吨的有新宅镇后林畈、安村等10处;50吨以下的有泉溪镇华山,王宅镇孙里坞,新宅镇山坑、上少妃等123处。武义县地下水水质较好,均为低矿化、极软至微硬水,还有不少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及供休闲养生用的温泉水。
  矿泉水武义为早白垩世红层盆地,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白垩系下统朝川组上段下部(K1C2)含水岩组,其岩性以含钙质粉砂岩、橄榄玄武岩为主,岩石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SiO2和锶等微量元素,受地下水溶滤、溶解作用较强烈,使得地下水中含有较高的偏硅酸(H2SiO3)、锶(Sr)等微量元素,部分地段的含量可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矿泉水主要产于早白垩世玄武岩及断裂带内。县境内已发现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的矿泉水有百花山矿泉水、塘头虎山矿泉水、下杨矿泉水,并均已开发利用。
  地热水(温泉)武义地热水随着地质钻探和萤石开采发现后,经多年勘探和开发利用,已成为武义县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武义温泉”在全省乃至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发现的温泉主要分布于武义盆地北部武义地热田南东部边缘,晚侏罗世火山岩楔形上抬块体周围,位于北东、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复合部,并基本呈等间距(6千米~8千米)均匀分布,属埋藏型地热水,埋藏深度大于150米,地表未发现温度高于25℃的地热水天然露头,多数产出于萤石石英脉控矿断裂带及其旁侧。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