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2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森林资源
分类号: S757.2
页数: 4
页码: 373-376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2年~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森林资源发展情况。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业经济 武义县

内容

第一章 森林资源
  武义境内森林植物资源丰富。1993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武义县为林区县。
  根据浙江林学院、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与县林业局共同对境内木本植物资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的调查、考察,全县分布有木本植物93科308属820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珍稀树种有17种。境内分布的科、属、种分别占浙江省木本植物种类的81.6%、66.8%和45.5%。其中,裸子植物8科24属47种,被子植物85科284属773种,野生植物83科254属656种,引种栽培植物10科54属164种。武义县不仅是金华市内木本植物最多的县,也是浙江省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市)之一。
  武义县林场柳城分场毛洞坑林区,地处武义、遂昌、婺城区三县(区)交界武义境内西联乡的牛头山区域,面积457.2公顷,现仍保留着大片原始次生林,植物资源极为丰富。2001年,有关部门对牛头山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初步调查,查出牛头山区域内共有维管植物1530种,隶属184科712属,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6种,浙江省珍稀植物24种。木本植物计有627种,草本植物计有903种,在浙中地区位列第一,被称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境内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VIA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但接近古北界,南北种类多有分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据1998年武义县野生动物初步调查,共有26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两栖类动物22种,隶2目7科9属,占全省种类总数的51.2%;爬行类动物42种,隶3目8科25属,占全省总数的51.2%;鸟类151种,隶16目35科,占全省种类总数的36.5%;哺乳类动物50种,隶8目21科,占全省种类总数的50.5%。
  全县2004年有林业用地117140公顷,有林地97366.67公顷。有林地中竹林11426.6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021231立方米,有林地蓄积1991002立方米,毛竹总株数2567万株。林木绿化率70.8%,森林覆盖率70.2%。森林覆盖率比1985年的59.76%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
  第一节 森林分布
  武义县平均森林覆盖率为70.2%,其中西南部山区覆盖率较高,最高的是西联乡、大溪口乡,为84.8%,东北部丘陵地区较低,最低的是桐琴镇,为41.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表:
  全县森林蓄积量最高的为新宅镇,总量276543立方米,森林蓄积量最低的为桐琴镇,总量为43477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从高到低分布情况如下:
  2004年,武义县林业用地117140公顷,折175.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2.23%。按总人口平均,每人占有林地0.357公顷,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85937公顷,占88.3%。其中纯林80208.07公顷,混交林5728.93公顷,竹林面积11426.67公顷,占11.7%,立竹量2567万株。竹林主要分布熟溪街道、泉溪镇、白姆乡、王宅镇、新宅镇、大田乡等6个乡镇(街道),立竹量1856.85万株,占全县72.33%。
  第二节 森林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义县在先后组织进行过3次森林资源调查基础上,于1985年4月~1986年2月,根据省、地部署,开展第4次森林资源清查。按《浙江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操作细则》,图面采用1:25000地形图,进行实地勾绘小班,林木蓄积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控制与小班目测调查相结合。
  1989年,在1985年区划小班的基础上,进行小班复位调查。1990年进行系统抽样调查,对1989年小班复位调查总蓄积量等进行了确认。
  1994年,在省林勘院的指导下,全县组织林业技术人员85名,组成28个外业调查组,5个质量检查组,1个内业统计组和1个图面材料组,按照省林勘院编制的《浙江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操作细则》的标准进行,采用1:10000地形图区划小班21003个,调查总蓄积162.29万立方米。1994年武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武义县“九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二项成果皆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1998年,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1997版进行森林调查,并针对武义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补充。本次调查还进行了生态公益林划分,其区划原则是:境内3座中型水库周围及源头,省级风景区周围,国道上松线两侧森林、城镇村庄周围风景林、防护林和偏远高山不宜开发利用的灌木林等地块。完成了全县1/10000山林现状图,1/10万县森林资源分布图和1/10万生态公益林规划图,武义县“九五”森林资源调查成果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2004年,调查完成了电算统计,电子地图绘制山林现状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生态公益林规划图,编写了调查报告,建立了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调查还按照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的要求,区划生态公益林29393.3公顷,并完善了森林覆盖率的调查标准,全县为70.2%(按照以前调查标准为70.7%)林木绿化率70.8%。
  第三节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武义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大多集中分布在建制村、自然村的村口、水口。民间称“风水树”、“水口树”。
  古树名木资源
  1988年由县绿化委、城建局、文化局、林业局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古树名木调查登记的联合通知》,古树名木调查登记工作开始。1996年9月历时1个半月,开展了比较粗放的调查,调查结果:全县有古树名木1454株,隶属于25科38属43种。境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树种12种,其中二级保护树种9种,三级保护树种3种,同时对泉溪镇华山村等9株古树名木的树种、胸径、树高和树龄进行了实地详查。1998年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经调查,全县共有古树名木3283株,分属38科83种,其中县政府已公布明令保护3230株,树名待定6株、补查47株。并编写了《古树名木一览表》。2002年,在1998年调查的基础上,抽调70名林业技术人员,历时半年,进行了详细调查,基本摸清全县古树名木现状。全县古树名木有8723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121株,二级古树(300年-499年)1120株,三级古树(100年-299年)7482株。有散生古树3019株,群状古树(连片分布10株以上)154群,5704株。这些古树分属46科86属127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属17种,被子植物39科73属110种。
  全县古树名木在1000株以上的有大田乡,总数1009株。500株~999株的有7个乡镇,分别为桃溪镇914株、新宅镇901株、白洋街道888株、大溪口乡826株、坦洪乡687株、柳城镇645株、西联乡519株;100~499株有9个乡镇,100株以下的为茭道镇、县林场。
  古树名木集锦
  古树群中古树数量最多的为大田乡岭下汤中村的门前山,面积4.7公顷,有古树892株,其次为坦洪乡上坦村的二群古树群,分别为245株、216株;全县年龄最大的古树是长在新宅镇上少妃村的一棵银杏树,胸围341厘米,树高22米,树龄1000年以上;最高的古树是长在熟溪街道郭上村的一棵枫香树,树高40米,胸围397厘米,平均冠幅15米;胸围最大的是位于壶山街道新屋村的一棵樟树,胸围770厘米,树高9米,平均冠幅13米;树冠冠幅最大的是位于桐琴镇上马坞村的一株樟树,冠幅34米,胸围500厘米,树高23米。在宣武乡三坑口村有二株树龄800年以上的银杏,胸径之粗,树体之高大,生长势之旺盛为省内少见,硕果累累,每年果实收入2万余元。俞源乡政府边有一株白栎,树龄600余年,树高21米,胸径106厘米,称“白栎王”。履坦镇履三村的一株百年古樟树,胸径106厘米,空心树干中生长着10株毛竹,构成“胸有成竹”的奇异景观。算盘子多为短小灌木,而在西联乡区域内的牛头山坞子坑却生长着高达12米,胸径35厘米的乔木,实属罕见。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