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0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畜牧业
分类号: S8
页数: 10
页码: 353-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业中畜牧业的介绍,包含了畜牧业的概况,家畜,家禽,特种动物,饲料,畜禽疫病防治与兽药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农业 畜牧业

内容

第一节 畜牧业概况
  武义县的畜牧业,历史上以养猪为主,牛、羊家禽次之,家兔及以蜜蜂为主的特种动物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自80年代中期开始,饲养主体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千家万户的副业型饲养,向专业户规模化饲养发展。
  “七五”期间,畜牧业形成以家庭经营、国营并存的格局,畜禽专业户开始发展。“八五”期间,畜牧业“产、供、销”全面放开,突破自然经济格局,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商品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九五”期间,规模化饲养程度不断提高,牧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活鸡及其产品在永康、缙云、宁波、绍兴、温州等市场有一席之地。“十五”期间,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以县城3个街道为重点的2万头瘦肉型猪和千头奶牛特色产业带开始形成。2003年6月15日完成农业部立项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共投资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6.64万元,县财政25万元,县畜牧兽医站24.36万元,重点用于县级畜禽疫病监测中心和生物制品冷藏链系统建设。实施了三港乡山羊饲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引导畜牧业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和畜禽经营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了田歌养鸭专业合作社、武阳红禽业合作社、绿农禽业合作社、齐心乌鸡合作社、新宅镇少妃土鸡合作社等。2005年全县养猪专业户576户,专业户年饲养量16.8万头,占全县年饲养量的48.9%:奶牛专业户40户,养奶牛551头;养羊专业户381户,年出栏9000只;蛋鸡专业户15户,存栏5万羽;肉鸡专业户303户,年出栏408万羽;蛋鸭专业户31户,存栏15万羽;肉鸭专业户60户,年出栏10万羽。县委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提高到150万元。
  第二节 家畜
  在畜牧业中,家畜仍处主导地位。以猪为主,牛、羊、兔也有发展。
  猪
  母猪品种不断更新。1986~1999年,以金华两头乌及杂交母猪(长金、长黑)为主。1999年全县存栏母猪1.0万头,其中:金华两头乌母猪3000头,占30%;长大二元母猪560头,占5.6%;普通杂交母猪6140头,占61.4%。2000年~2005年,外来纯种二元杂交母猪(长大、大长,均称新二元)比例逐渐扩大。形成规模化场(户)以饲养新二元母猪为主,农户散养以普通杂交母猪为主的格局。2004年66个瘦肉型猪场饲养新二元母猪1764头;2005年4月据141个场(户)统计,新二元母猪达1883头(其中:长大1597头,大长286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纯种母猪381头。
  公猪以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纯种公猪为主。2005年种公猪235头,其中:杜洛克94头,长白20头,大约克121头。1986年~2000年以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为主。2000年后规模猪场(户)大都实行自然交配为主。1990年良种公猪普及率为78.30%,2005年为100%。
  肉猪以杂交商品代为主。1986年~1995年,以长金(长白公猪与金华两头乌母猪杂交即为杂一代)长黑,大长金(即大约克公猪与长金杂交母猪杂交即杂交二代)杜长金杂交组合为主;1999年~2005年,较大规模场(户)以杜长大、杜大长(新三元)为主,农村专业户以杜大、长大组合为主,农户散养以普通杂交猪为主。县良种场于1997年创办黄柏泉猪场至2000年11月有存栏良种公猪25头,长大母猪460头,年出栏6500头,存栏400头。产品经商标注册,供应上海、香港、福建、温州。2002年11月改制个人承包,更名欣兴猪场。
  “七五”期间推广配合饲料、添加剂、青贮饲料、定期驱虫为主要内容的快速养猪法。“八五”、“九五”期间,推广“改软栏为硬栏,改吊架子为一条龙肥育法,改熟料湿喂为生料干喂,改单一饲料为配合、全价饲料,改常规品种为瘦肉型品种,努力提高出栏率、瘦肉率”的五改五推一提高养猪配套技术。同时,实施了综合节粮养猪技术。使肉猪饲养期缩短到4个月~5个月。“十五”期间,有11家较大规模养猪场(户)采用车间式流水线养猪,实行母猪舍、保育舍、肉猪舍分阶段饲养,母猪有定位栏、产仔栏、保育室,并实行高位棚床饲养,设置自动饮水器、自动饲料槽。有36个场(户)实行母猪定位栏饲养。采用标准化、科学化饲养模式,落实统一品种组合、统一饲养标准、统一免疫标志、统一供沪资格。由于品种更新,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全县肉猪出栏率明显提高,分别是:1986年为84.37%,1995年为101.85%,2005年为148.01%。
  牛
  有黄牛、水牛和奶牛。黄牛、水牛以农家饲养为主,奶牛以专业户舍饲为主,饲料为配合饲料及少量牧草。1997年,百花山牛场曾从河南省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等纯种杂交牛59头做菜牛饲养。1998年成立万香庄园肉牛有限公司,以坦洪、新宅山区为饲养菜牛基地,生产万香牌牛肉9000千克,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是国内较早注册绿色食品商标的牛肉产品之一。
  奶牛作为新兴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发展,品种以荷兰黑白花奶牛为主,1986年43头,2000年122头,2005年551头。奶牛的主要产区为履坦、茭道、白洋、熟溪、壶山、桐琴、王宅等乡镇、街道。2000年,奶牛专业户22户,养奶牛192头。2002年75个场(户)养奶牛485头,全年产奶800吨。其中常年存栏10头以上的有8户养奶牛275头。茭道镇胡宅垅村、履坦镇履二村建成二个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共养奶牛220头。2003年,阳光牧场相继在桐琴镇湖干畈村建成可饲养1000头奶牛的牧场,在白洋街道后陈村建成可饲养500头奶牛的标准牛舍二幢,供专业户饲养奶牛。2005年,63个场(户)养奶牛551头;可饲养280头奶牛的桃溪镇奶牛场建成。同年履坦镇履三村划拨2公顷土地让奶牛户进区建场,养奶牛96头,形成奶牛养殖示范小区。
  1998年,县内第一家集奶牛饲养与乳品加工为一体的浙江省阳光牧场有限公司(即金华成长乳业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日加工鲜奶能力100吨,并注册“成长牌”奶制品商标。2001年,金华仙园乳品有限公司建立,总投资300万元,日加工鲜奶40吨,并注册了“仙园牌”乳制品商标。2002年8月武义县奶牛行业协会成立。2003年县畜牧兽医站建立武义县奶牛供精中心履坦镇输精站,配备专职配种员1名,引进荷斯坦冷冻精液,开始负责全县奶牛的配种任务。是年,在白洋街道冷水坑村李氏农庄建立优质牧草试验基地,推广沪青一号、墨西哥玉米、浙农一号玉米、高粱草、苏丹草等优良牧草。
  羊
  以该地山羊为主,先后引进中国马头羊、黄羊、萨能奶山羊、波尔山羊、湖羊品种。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结合舍饲。1986年~2005年间年末羊存栏呈回升态势(详见表8-3)。
  1987年8月县畜牧兽医站首次从江山县引进中国马头羊30只,开展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试验。1988年8月县农商部门从中国马头羊原产地湖南省芷江县引进种羊187只,分别安排壶山、茭道、西联、坦洪、桃溪、大源、大溪口、新塘等8个乡镇30个村40个农户饲养,并在坦洪乡白岩村、西联乡壶源村饲养户开展杂交改良试点,其杂交一代生长速度、体重都优于本地山羊。至1989年马头羊种群数扩大到315头。1998年,白溪乡深塘村、陶宅乡项山头村2个养羊专业户分别引进萨能奶山羊公羊、波尔山羊杂一代公羊各一只,开展杂交改良。2000年,县畜牧兽医站从杭州临安县引进波尔山羊4只,在明山乡安凤茶场饲养。是年,三港乡周源村曹宣武办场后先后引进黄羊13头(其中公羊1头)、波尔山羊23头(其中公羊6头)、湖羊14头(其中公羊1头),年均饲养量600头左右,实施高位栅床养羊、种草(黑麦草、苏丹草、高粱草、墨西哥玉米),引进氨化稻草养羊新技术。2003年,三港乡政府组织发展山羊,专业户25户,存栏山羊3200只。翌年,县畜牧兽医站在三港乡实施《山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标准化羊舍51间,引进波尔山羊、湖羊及黄羊种羊50头,基础母羊200多头,种植黑麦草3.3公顷;专业户发展到52户,存栏羊1979头;可繁母羊911头,年出栏2488头;推广高位栅床养羊,牧草种植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 兔 以西德长毛兔为主,也有少量皮肉兼用型獭兔。以笼养为主,1986年~2005年间年末存栏逐年减少(详见表8—3)。1989年泉溪乡宅园村徐德新引进獭兔饲养。1990年,县台联养兔研究所成立,其所属兔场饲养獭兔,并向武义县农户供应种兔,至2003年停办。2001年县残联从新昌县引进西德长毛兔120只,扶持新宅、三港、西联、柳城等乡镇的14户困难残疾人饲养。
  第三节 家禽
  家禽以鸡、鸭、鹅为主。原为农家副业,现已成为仅次于养猪业的主要产业,其年产值占牧业产值的25%左右(发展实绩详见表8—3)。
  鸡
  有蛋鸡、肉鸡。蛋鸡以罗斯、伊莎、罗曼品种为主。肉鸡以海佩科、AA、艾维因、三黄鸡(俗称土鸡,分快速、中速、慢速三型)品种为主。一般农户采用放养及传统的饲喂方式,以籽实类谷物饲料为主。规模饲养户采用网床电热育雏或煤饼、锯末炉加温平地育雏,喂饲全价配合饲料。蛋鸡以笼养为主,肉鸡以平养舍饲或利用四园及林地放养。种鸡及商品苗鸡以引进为主,自繁为辅。1986~1991年,县畜牧兽医站城关种鸡场先后引进四系配套罗斯褐父母代种鸡7000羽、伊莎父母代种鸡1200羽及罗曼父母代种鸡,由县畜牧兽医站孵坊孵化,为专业户提供商品代苗鸡。1988年,县食品公司种鸡场建成,引进海佩科父母代肉鸡品种3000羽,为专业户提供商品代苗鸡。1998年,13户养鸡户建有塑料大棚19座,年出栏肉鸡15.0万羽。1999年,县畜牧兽医站推广泉溪镇姆山前村塑料大棚养鸡经验,全县建造塑料大棚76座(约1.5万平方米),46户养鸡户,每批可饲养肉鸡15.2万羽,年出栏肉鸡76万羽。2000年,在邵宅乡金畈村养鸡场,实行工厂化,养蛋鸡1.5万羽。是年,新宅镇在浙江大学动物学院帮扶下,发展土鸡饲养户20户,采用“四园”及林地放养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饲养量达5万余羽,并申请注册“少妃”牌土鸡商标。2001年,年出栏肉鸡1000只以上的大棚饲养户220户,出栏180万羽。2005年熟溪街道下岭头村1专业户出栏肉鸡20万羽。
  养鸡业的发展促进了营销体制改革,涌现出一批营销经营户。1997年有13家,从上海、宁波、广州等地引进鸡苗饲养,外销商品肉鸡160.4万羽。2004年有9家,从广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调入苗鸡409万羽,并负责产后肉鸡销售。2005年有9家,为13个乡镇、街道550户引进苗鸡510.76万羽、乌骨鸡41.2万羽。同时,与专业户组建4个专业合作社。其中齐心乌鸡合作社,会员30户,养乌骨鸡40万羽。
  根据市场需求,以三黄鸡为主的土鸡饲养迅速发展,年出栏土鸡,2001年为50万羽,2003年为150万羽,2005年为300万羽。
  鸭
  平原地区以饲养绍兴麻鸭为主,用以产蛋;半山区、山区饲养番鸭(俗称洋鸭)为主,作为肉用。番鸭有本地品种和杂交品种两种。一般农户以放养为主,早晚补饲籽实类谷物饲料。专业户以圈养为主,鸭舍建于水库、江、河、湖畔,实行定时放水,定时喂饲,以配合饲料为主。
  1984年,县畜牧兽医站在县内推广圈养鸭技术后,养鸭专业户迅速发展。1986年,有养蛋鸭户127户、养蛋鸭32923羽。2000年全县养蛋鸭户26户,存栏10.8万羽;养肉鸭10户,年出栏2.2万羽。2005年全县养蛋鸭户31户,存栏15.0万羽;肉鸭户60户,年出栏10.0万羽。
  1996年,邵宅乡(后属白洋街道)程雅锦创建田歌实业有限公司以饲养绍兴麻鸭为主,加工生产“田歌”牌系列制品,实行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成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公司还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建立科技合作,成功开发“红心蛋黄、无铅松花蛋、咸蛋、五香卤蛋、蛋黄粽、蛋黄酥饼、酱鸭”系列产品,“田歌”牌商标被评为省、市知名商标,其产品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江南二号种鸭浙中推广中心”,引进江南一号、江南二号父母代绍鸭新品种和青壳系绍兴麻鸭。2004年田歌公司与30多个养鸭户组建田歌养鸭专业合作社。由于田歌公司的突出业绩,程雅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金华市劳动模范、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田歌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2005年,推广离河饲养新技术,鸭棚内建造水泥沐浴池,让鸭定时轮流沐浴,减少环境污染。
  以灰鹅为主。1999年从江山县引进江山白鹅,2002年开始饲养法国朗德鹅。
  1986年~1988年,县畜牧兽医站完成《武义县灰鹅品种资源调查》课题。调查显示,全县饲养灰鹅的有525个村;占总村数的96.7%;饲养户25435户,占总户数的35.3%;存栏87513羽,户均存栏3.44羽,其中可繁母鹅32082羽、公鹅5067羽。灰鹅主要产区为武义江和永康江支流的清溪、熟溪、小白溪、白鹭溪沿岸等19个乡镇的365个村,存栏灰鹅82656羽,占总存栏的94.4%。灰鹅生长速度快、成熟早、肥育快、肉质鲜嫩、屠宰率高,具有良好的肉用特性。
  1992年,推广养鹅综合增产增收及种草养鹅技术,全县种植黑麦草1466.7公顷,放养绿萍266.7公顷,年推广良种灰鹅35.25万羽。1999年,桐琴镇湖干畈村牧野养殖公司建立公司+农户养鹅基地,种植黑麦草66.7公顷,饲养江山白鹅5000羽。是年,全县存栏灰母鹅5.2万羽,出栏10万羽。2000年后,一些专业户代永康市高歌实业有限公司(鹅肥肝加工企业)饲养朗德鹅,至80日龄左右,返回企业强制育肥。2005年养朗德鹅户12户,年饲养量近10万羽。在营销方面,1986年~1995年农户饲养的灰鹅,由缙云县及武义县经营户通过市场收购运往温州、广东等地。其数量分别是:1986为13.69万羽;1989年为18.19万羽;1995年为4.75万羽。
  第四节 特种动物
  以蜜蜂为主,肉鸽、七彩山鸡、鹌鹑、肉用狗、鹿等也有发展。
  蜜蜂
  主要品种有中蜂(土蜂)、意蜂两种。中蜂产蜜量较低,多为农户门前屋后散养。意蜂是外来良种,蜂群势强,大多转地放养,产蜜量较高。县内蜂农转地放养主要是东北线:4月到上海、江苏等地采油菜、紫云英花蜜,5月到山东采洋槐蜜,6月~7月到辽宁、黑龙江采椴树蜜,8月到吉林、内蒙一带采葵花蜜,9月回武义越冬,也有到四川、云南越冬。在转移场地中掌握不同花期,使花期与强群相遇夺得高产。也有少数蜂农实行定点饲养,人工饲喂白糖生产皇浆。1988年对298户养蜂专业户发放“养蜂证”,并引进平湖高产皇浆蜂种,试养成功。茶花蜜源开始利用。
  鸽
  以饲养肉鸽为主,主要品种有美国王鸽、广东石岐鸽。采用雌雄配对笼养,2001年,饲养100对以上种鸽户有10户,其中饲养种鸽600对以上有3户,存栏种鸽4500对,出售商品乳鸽(28日龄左右为乳鸽)18000只,销售种鸽1000对,全年饲养量33000只。1997年,新宅镇黄呈坑村菊欣肉鸽养殖场,从安吉县引进美国王鸽、广东石岐鸽等肉鸽品种100对,经3年努力,发展到年产商品乳鸽800只,年末存栏6000只,其中种鸽800对,全年饲养量15600万只。熟溪街道郭下村周娟养鸽场,1997年创办,至2005年,已发展到种鸽1500对,每月运往永康等地销售乳鸽1500只。
  珍禽类
  1996年李向正在县城北岭洞后创办珍禽养殖场饲养七彩山鸡、珍珠鸡。1997年,桐琴果园程昌勇创办珍禽养殖场饲养七彩山鸡等珍禽类。至2001年,有专业户4户,存栏七彩山鸡400只、珍珠鸡330只、黑凤鸡100只、贵妃鸡100只。销售七彩山鸡5800只、珍珠鸡500只、黑凤鸡600只。2002年存栏七彩山鸡0.98万只,出栏2.4万只。
  肉狗
  1999年存栏200只,出栏200只;2000年存栏260只,出栏210只;2001年存栏300只,出栏270只;2002年存栏500只,出栏700只。
  鹿
  2003年永康市人钱龙庭在新宅镇东巨村创办新宅鹿业发展基地,养鹿场建于岭脚村,从吉林省敖东引进梅花鹿,利用山区青草、树叶作为饲料。2005年养鹿200多只,另外,2003年~2005年还共出售种鹿100多只,并自采鹿茸约360千克。
  第五节 饲料
  武义县饲料资源丰富,主要有籽实类稻谷、大麦、小麦、玉米、番薯、豆类等;粮食副产品类糠麸、饼粕、糟渣等;秸秆类稻草、玉米秆、薯藤、豆壳等;青绿饲料类番薯叶、马铃薯叶、紫云英、萝卜菜等;水生饲料类绿萍、水浮莲、水葫芦等;蜜源植物类油菜、紫云英、柑橘、乌柏、油菜等;人工牧草类黑麦草、墨西哥玉米、大绿豆等;动物性饲料类蚕蛹、猪血、鱼粉等和配合饲料类等9大类。
  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农产饲养畜禽,饲料品种单一,季节性强,籽实类饲料一般加工成粉料或煮熟,与青绿水生类饲料配合喂饲。为提高饲料利用率,先后推广青贮饲料、发酵饲料喂猪,氨化秸秆喂牛,种草养鹅等技术。
  随着饲料加工企业发展,配合饲料喂畜禽逐渐被养户接受。“七五”期间以配合饲料为主,“八五”以后开始应用全价系列饲料。1990年全县有10家饲料厂相继建成投产,单班加工能力1.02万吨,年产销配合饲料1.82万吨。1995年,加工企业8家,单班加工能力0.78万吨,年产量9626吨,其中全价饲料销售量达5380吨,占总销售量的55.9%。由于专业饲料经营户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国企改制及品牌全价饲料的全面推广,县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减少。但小型加工网点,原料批发部及品牌全价系列饲料销售网点增多。2000年相当规模加工企业6家,小型加工点及销售网点200家。畜禽规模饲养户采购原料自设加工机械、加工配制不同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六节 畜禽疫病防治与兽药管理
  畜禽主要疫病
  1990年县畜牧兽医站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开展畜禽疫病普查及防治对策》课题,编纂成《武义县畜禽疫病志》。《疫病志》及疫情报告显示,主要疫病有:
  猪流行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有猪瘟、猪丹毒、猪炭疽、猪霉形体肺炎(猪气喘病)、猪巴氏杆菌病、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水肿病、猪亚硝酸盐中毒等,已消灭的有猪炭疽,基本控制的有猪瘟、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猪副伤寒。发病较多的有仔猪黄白痢、猪霉形体肺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水肿病等。1994年5月,爆发猪瘟疫情,有19个乡镇124个村275户的1058头猪发病,年底控制了疫情。
  牛流行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牛瘟、牛炭疽病、牛巴氏杆菌病、牛恶性卡它热、牛血吸虫病、牛流行性感冒、牛锥虫病、牛焦虫病、牛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病、牛肝片吸虫病、牛有机磷农药中毒、牛闹羊花中毒等。1988年9月牛血吸虫病消灭通过金华市考核验收。1989年,经浙江省地方病领导小组考核,达到消灭牛血吸虫病的标准。已消灭的还有牛瘟、牛炭疽、牛巴氏杆菌病、牛恶性卡它热等。1996年全县有6个乡镇30个村发生牛流行性感冒病例125头。2000年后流行热在奶牛中呈季节性发病。2003年有奶牛结核病呈阳性中15头。2004年增加到31头。
  羊流行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羊传染性脓疱、羊肝片吸虫、羊绦虫病。1986年后已基本控制。1987年12月传入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有23个乡镇36个村的106头山羊发病,后呈零星散发。2002年有2个乡镇3个村10头羊发生山羊痘。
  兔流行病历史上曾发生兔螺旋体病、兔瘟、兔球虫病、兔疥癣病等。1986年后已基本控制。
  禽流行病历史上曾发生鸡新城疫病、禽巴氏杆菌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等。80年代后期新传入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葡萄球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等,呈局部流行。
  蜂流行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小蜂螨病、幼虫腐臭病等,2005年仍为主要防治对象。
  畜禽疫病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疫时,则采用“早、快、严、小”的扑疫原则,实施“封(销)、检(疫)、隔(离)、处(理)、消(毒)”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平时,除严格执行检疫检验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畜禽饲养场兽医卫生防疫规程外,主要是采用畜禽疫菌苗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先后推广应用的有预防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等疫苗达20余种,同时结合药物治疗。
  畜禽防疫制度
  1986年~2000年防疫工作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组织辖区内的村兽医实施,县站定期考核的办法。防疫重点是“猪瘟、鸡新城疫、牲畜口蹄疫”。猪瘟防疫采用“市场补针、窝内仔猪月月补针、春秋两季突击防疫”的三结合方针;并制订了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后卡耳标记,核发“预防注射证”。鸡新城疫,农村散养户春秋两季突击免疫,专业户实施计划免疫办法。1991年首次对69个养鸡专业户实施“六病十次计划免疫”。1997年首次在规模猪场及国道、省道、县道公路沿线农户散养猪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1999年开始在全县农村耕牛应用牛“O”型KTY疫苗免疫。2001年上半年规模场推行“O”形KTY苗两次免疫。2001年下半年全县全面推行“O”型KTY口蹄疫苗免疫注射。2003年~2005年,防疫办法进行改革。实施“月月补针、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的办法。农村散养户由乡镇或村兽医负责,养猪专业户经县动物防疫监督所考核合格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由防疫员按统一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接种后挂“耳标”。期间的2004年起养禽专业户也启用此办法。2005年5月开始推广应用牛口蹄疫“O”形、亚洲I型双价苗注射。猪瘟、禽流感、口蹄疫实施强制免疫。
  1993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相关规章,县站与乡镇兽医站签订《防疫委托责任书》并沿用至2005年。1996年武义县防治牲畜口蹄疫指挥部成立,与乡镇政府签订《防治牲畜口蹄疫目标责任书》。1998年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1年武义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成立,撤销武义县防治牲畜口蹄疫指挥部;是年12月武义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挂牌成立。2002年7月1日,畜禽防疫实行免疫标志(即: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免疫档案)。2004年武义县政府印发《武义县防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试行)》,确立动物防疫是政府行为,县乡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负总责,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层级联动、社会群防群治”的防治机制。乡镇政府建立动物防疫领导小组与县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及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动物防疫监督所与乡镇兽医站,与125个规模猪场、12家苗鸡经营户落实联场带户制度,并签订《防疫责任书》。2005年,建立动物疫病巡查制度、联场带户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家禽全程防疫跟踪管理制度。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动物重大疫病防治责任书。县动物防疫监督所与乡镇兽医站、规模养殖场、苗鸡经营户、冷冻畜产品经营户分别签订《防疫责任书》、《防疫承诺书》和《防疫保证书》。工商部门与300多家肉商也签订了《责任书》。从而强化了动物防疫工作。
  2004年1月21日县防治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是年,永康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后,根据国务院要求和省市部署,于2月1日~2日配合永康市统一行动,对距永康疫点3千米范围内属于武义县管辖的桐琴镇桐一、桐二、桐三、桐四、姚产、东湖、赵宅、湖干畈等9个村的124户,饲养的家禽32753羽进行紧急扑杀深埋,并对这些村庄进行全面彻底消毒。2月3日起设立13个交通检查关卡,实行24小时巡查,禁止县外家禽及其产品流入县内,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消毒。同时关闭县内活禽及其禽类产品交易市场。全县范围内开展疫情普查和紧急免疫,成功阻断了疫情向县内蔓延。
  2004年开始全县推行禽流感H5N2重组苗、H5N2苗程序免疫,国家免费向畜禽饲养户供应口蹄疫、禽流感疫苗。2005年全县共使用禽流感苗196万毫升。
  畜禽检疫制度
  1985年8月19日,县畜牧兽医站开始在壶山镇农贸市场开展白肉检验试点。8月26日又对壶山、桐琴、下杨3个市场开展灰鹅出境检疫。1986年8月15日,对食品、外贸公司收购的活猪开展出境检疫。同年10月1日,全县36个区乡镇所在地开展白肉检验。1987年3月,县政府颁发《武义县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意见》确定了由县农业局主管全县畜禽防疫检疫工作,并成立了武义县家畜家禽防疫检疫站负责全县畜禽各个环节的防疫检疫工作。1996年,武义县定点屠宰领导小组成立,并组成联合执法队,11月起在县城齐心、食品两个屠宰场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试点。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10月壶山、柳城、桃溪3个镇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并从该年起,建立“畜禽及其产品调运申报及准运证”制度和调入后报告复检制度。1999年1月县食品公司屠宰场增设菜牛屠宰车间,开始菜牛定点屠宰,集中检疫。2002年,全县普遍开始定点屠宰,集中检疫。2003年,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还有茭道和履坦镇。除新宅镇、桃溪镇外围村外全部实行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全县有县食品公司、东干、桐琴、王宅、柳城、泉溪等6个定点屠宰场,全部由县食品总公司(国有独资)兴办,县农业部门派驻检疫员实施检疫。2003年起各乡镇、街道设立动物协检员负责畜禽产地检疫。并对经检测无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的奶牛,核发“奶牛健康证”。2004年开始对规模禽场上市家禽实施产地检疫。2005年7月1日起调运畜禽及其产品实施申报、登记备案制度。
  畜禽疫情报告
  县、乡、村兽医网有规定的疫情报告制度,一般疫病采用逐级上报的月报告制,重大疫病及新发现可疑疫病必须及时上报,疫情由县农业局负责发布。2005年各乡镇有疫情报告责任人21名、村片疫情测报员245人,全县重大动物疫情预警测报网络进一步健全。
  兽医卫生监督
  县农业局主管兽医卫生监督,县畜牧兽医站具体组织实施。其内容包括:防疫、检疫,种畜禽、饲料、兽药、养殖场(户)防疫卫生,兽医执法人员及社会违法案例查处等监督管理。2001年12月武义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挂牌成立,与县畜牧兽医站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监督。
  1985年~2005年间,每年对各乡镇兽医站的防疫密度、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对定点屠宰场的兽医卫生检疫进行不定期监督;对畜禽专业户的防疫进行技术培训及年审,并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该“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数量,1999年8份,2005年210份。对种公猪普查鉴定,核发《种公猪合格证》。具体发证种公猪数,1988年85头,1999年48头。1992年后重点放在规模养猪场,每年进行普查鉴定。对种畜禽经营户考核年审核发“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发放数量,2000年8家,2005年12家。对乡镇村兽医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试核发“乡村兽医行医证”或“动物诊疗许可证”或“动物防疫员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和年审。其持证上岗人员:1991年326名,2000年62名,2005年97名。农业、工商、内贸、质检等部门对饲料加工企业及经营户、肉类市场、家禽市场进行执法监督,并立案严格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同时还开展实验室检测。1986年~2005年期间分别对奶牛结核病、奶牛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白血病、衣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病、鸡腺病毒、鸡支原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白痢、牛血吸虫病、禽流感等疫病诊断及免疫效价进行检测。还应用酶标试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兽药管理
  武义县无专门的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1984年前,兽医用药由县畜牧兽医站药房向县医药公司采购。1984年后,县畜牧兽医站设立总药房,直接向县外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并负责全县兽药供应。各区乡兽医站设立分药房,负责村兽医的兽药供应。从此,兽药供应自成体系归农牧部门负责。198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兽药管理条例》,兽药实施法规化管理。1992年区乡兽医站改制及兽药市场全面开放,个体兽药营销户涌现,承担大部分乡镇兽医及畜禽饲养户兽药供应。同年,工商、农业部门对全县兽药市场进行整顿。1996年10月农业部门出台《兽医生物制品管理办法》规定县以上动物防疫机构负责组织辖区内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订购和供应。1997年对4家兽药经营店核发“兽药经营许可证”,1998年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兽药监督。1999年有经营户60多家。2003年参加培训登记的经营户50家。2005年参加培训登记经营户56家,同年畜禽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由县畜牧兽医站专渠道供应。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