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结构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结构演变
分类号: F307.1
页数: 1
页码: 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业中种植业的结构演变,1986年~2005年间,种植业结构演变,经历了由农户自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自由调整阶段,到由政府主导以区域化、规模化的十二条产业带建设阶段,再到直面市场,确立发展在省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业产业分布格局阶段。
关键词: 武义县 农业 结构演变

内容

1986年~2005年间,种植业结构演变,经历了由农户自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自由调整阶段,到由政府主导以区域化、规模化的十二条产业带建设阶段,再到直面市场,确立发展在省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业产业分布格局阶段。由初期的双季早、晚稻杂优化,高强度种植粮食作物,发展到粮经并举,突出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1986年水田复种指数达233.89%,旱地复种指数227.14%,粮食播种面积达35560公顷(其中早稻11973.33公顷,晚稻14126.66公顷,单季稻1400公顷),粮经比例为2.58:1。到1999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三扩大(油菜、蔬菜和高效型经济作物如香菇、草莓、花卉等),三减少(绿肥、小麦、棉麻)。与1987年比较,油菜从1840公顷扩大到3360公顷,蔬菜从1586.67公顷扩大到2866.67公顷,马铃薯从873.33公顷扩大到1380公顷,绿肥从8373.33公顷降到2240公顷,小麦从4866.67公顷降到1520公顷,棉麻从1053.33公顷降到133.33公顷,香菇从1991年的355万袋扩大到2225.3万袋(县科委统计数字3010万袋),其耕作制度从原有的肥——稻——稻,麦——稻——稻,油——稻——稻外,增加了蚕豌豆——稻——稻,马铃薯——稻——稻,香菇——稻,草莓——稻,西瓜——稻,春大豆、春玉米——稻和早藕、早芋、宣莲收获后种稻。此后,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粮经比例从1991年的3.2:1降至2003年的1.27:1。同时,单季稻栽培面积迅速扩张。从2000年前的1333.33公顷左右,增加到2003年的6126.67公顷,单季稻迅速成为全县粮食生产中面积最大的一季作物,占水稻面积的47.2%,产量占水稻总产的49.9%。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