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
分类号: F320.1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业产业变革中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介绍,包含了农业综合开发,红壤开发(小流域治理),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农业 现代化建设

内容

90年代,县内先后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红壤开发、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五大农业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
  1990年11月,武义县被正式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通过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科技工程的实施,在项目区内衬砌进排水渠道,改良土壤,建设机耕道路,营造农田防护林,引进推广新品种、新科技,以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990年~2005年年底,全县共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3674.47万元,其中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370.09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16.86万元,整合土地整理专项资金6046.84万元,村级自筹资金2135.54万元,其他资金205.14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2个,项目涉及13个乡镇(街道)、308个建制村,17万农业人口。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4726.67公顷,其中:建成标准农田5066.67公顷;造田340公顷;建设园地426.67公顷;造林186.67公顷;修建、改建排灌站57座877.5千瓦;开挖、疏浚渠道305.45千米;衬砌渠道1750.4千米;埋设地下管道1.3千米,建成渠系建筑物18289座,倒虹吸17座1.02千米;建成机耕道路735.38千米;购置农业机械851台(套);农业新技术培训8.44万人次,新技术示范推广38项;购置仪器设备17台(件)。通过项目的实施,消除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田间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42万吨。
  红壤开发(小流域治理)
  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开发协会签订的《开发信贷协定》而进行的第二期红壤开发项目,主要目标是在中国退化红壤有广泛分布的地区,通过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控制土壤侵蚀,使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土地持续利用,提高产量和生产力,增加尚未充分就业农民的收入。
  1994年8月26日,浙江省农业厅与武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红壤开发项目”的转贷和执行协议》,贷款总额140万美元,实施综合开发治理石龙头、东吴、双联3个小流域,总面积为792公顷,其中开发439.9公顷,改造352.1公顷。石龙头小流域开发治理总面积为391.8公顷,其中开发207.4公顷,改造184.4公顷。信贷资金69.28万美元。1995年1月10日,武义县农业局与红壤开发项目有关乡(镇)相应签订了转贷和执行协议。
  项目建设整个周期为17年,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内路渠成网,林、果、茶、粮层次分明,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抗旱能力增强,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主体农业体系,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到1999年止,项目区已开发荒山荒坡260公顷、发展板栗111公顷、食用笋30公顷、梨40公顷、胡柚73公顷、其他果树6公顷;改造低产地类484.3公顷,其中田282.7公顷、园178.6公顷、塘23公顷;新建村级公路2.6千米,改建村级公路5.52千米,修建园中道路12千米;三面光水泥渠道15千米,“U”型水泥渠道18千米,改善了324.85公顷农田的灌溉条件;造林面积66.4公顷。
  通过开发治理,至1999年,板栗、胡柚、食用笋进入盛产期,梨开始投产,1999年新开园地总收入已达100万元以上。中低产田改造后,粮食每公顷平均增加产值达10.8%。改造后的茶园、果园产值比改造前分别增加13.6%和6.8%。植被覆盖率提高16%。
  粮食自给工程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的统一部署,成立了“武义县粮食自给工程领导小组”,1996到2001年武义县分三期实施粮食自给工程。
  第一投资期粮食自给工程分为桐琴、邵宅、武阳3个项目小区,项目总投资为697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资金22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15万元,乡、村和农民自筹资金359万元。
  根据粮食自给工程“提高自给,巩固平衡,改善结构”的总体目标和省下达的工程项目的任务要求和标准,结合各项目小区的实际情况,完成修建小Ⅱ型水库2座,增加蓄水量38.2万立方米,渠道54.92千米,防洪堤1.6千米,堰坝116米,处理病险库19座,修建电灌站9座85.5千瓦,泵站改造10座109千瓦,完成土石方8.28万立方米,投工14.4万工。建立现代农业高产示范点4个,园田化建设面积达466.67公顷,修建“U”形三面光进水渠13.3千米,石砌排水沟2.3千米,新建机耕道路8.9千米。推广水稻新技术应用示范面积2417公顷,修建各项目小区及县种子公司仓库、晒场1600平方米。培肥改土及种植优质绿肥面积达1000公顷。实际完成总投资798万元,除了中央、省、县财政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外,自筹资金460万元,完成计划的128%,超额完成省核定的建设任务。
  项目从1996年6月开始规划,10月份开始实施,1997年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
  第二投资期粮食自给工程分为王宅、大田、桃溪滩3个项目小区,项目总投资143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资金446万元,县财政配套230万元,乡、村和农民自筹755万元。
  经过两年实施,完成小型水库建设4座,增加蓄水量46.7万立方米,建设水利示范园区180公顷,建成排灌渠道46.5千米、渠系建筑物14处,新建或改造电灌站14座155千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333.33公顷,建立农机作业示范园区3处,面积233.33公顷。实际完成总投资1455.78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446万元,县财政配套230万元,自筹资金779.78万元,完成计划的103%,超额完成省核定的建设任务。
  项目从1997年6月开始规划,10月份开始实施,1998年年底完成,1999年通过省级验收。
  第三投资期粮食自给工程分为泉溪、白溪2个项目小区,项目总投资1716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资金482万元,县财政配套248万元,乡、村和农民自筹986万元。
  经过两年实施,完成修建小型水库2座,增加蓄水量20万立方米,开挖石砌排灌渠道34.6千米,新建“U”形渠道40千米,新建或改造电灌站10座109千瓦。平整土地133.33公顷,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3.33公顷,修建机耕道路10千米。培训水利、农机、农技人员3900人次。项目从1999年3月开始规划,7月份开始实施,2000年年底全部完成,2001年通过省级验收。
  通过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实施,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速了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700吨,新增粮食调出量6130吨。
  商品粮基地建设
  1996年,武义县列为全省9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县之一。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武义县商品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为种子工程、吨粮工程、农机化工程三大项目。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计经委、水利厅的指令,武义县商品粮基地建设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省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70万元。通过三年实施,实际投入完成计划的111.7%。
  种子工程完成种子加工中心征用土地4050平方米,新建加工主厂房4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晒场1500平方米,购置种子加工、包装整套流水线生产设备一套。同时建立了233.33公顷种子繁殖基地,完成基地内农田基本建设,新建桃溪镇和履坦镇二个种子供应点,各建仓库200平方米、晒场200平方米。
  吨粮工程完成吨粮工程建设433.33公顷,其中:王宅镇横鹭畈153.33公顷,履坦镇履三畈140.0公顷,桃溪滩乡三角店140.0公顷。新建“U”形三面光进水渠27.9千米,石砌排水渠14.3千米,修建机耕路13千米。
  农机工程购置联合收割机11台、抛秧机2台、电动喷雾器20台,完成农机检测维修中心主厂房建设,购置制动、测速、轴重试验台等设备,并安装投入使用。
  项目经过3年实施,完成种子、吨粮、农机化三大工程建设,于1999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达到了增产粮食5634吨的目标。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在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深化的形势下,为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1996年10月制定武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1997年10月成立武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1996年10月,确定王宅镇郭浦朱村为县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区。园区以“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意见”为标准,通过1997年、1998年的建设,总投资299.56万元,建设主要项目有,浇筑“U”形灌溉渠道10.3千米,块石干砌排水渠19.2千米,渠系配套建筑物126处,机耕路15千米,平整土地73.33公顷,建成长65米、宽20.5米、面积每块为2亩的标准农田。购入联合收割机、农田耕作机、运输机械、植保机、抛秧机、烘干机等机械41台(套)。种植防护林6000株,完成农业科技新技术培训1200人次。
  经过两年建设,郭浦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999年粮食年亩产达到1013千克,比改造前亩增350千克左右,全村每年增加粮食总产330吨,增加收入39万元,亩均增加36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7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1998年2月,郭浦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县内先后建成的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武阳镇的南湖畈33.33公顷,塘头畈53.33公顷,端村畈53.33公顷,履坦镇的履三畈53.33公顷,邵宅乡的后陈畈66.67公顷,泉溪镇的巩宅畈66.67公顷,桐琴镇的敕令桥畈53.33公顷,桃溪滩乡的三角店畈26.66公顷,王宅镇的仁村后畈66.67公顷,王宅后畈133.33公顷,总计建设面积606.65公顷。投入资金128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35万元,县配套资金242万元,乡村自筹资金603万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