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7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121
页数: 6
页码: 303-30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义县经济结构状况,分别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
关键词: 经济结构 概况 武义县

内容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986年,武义县经济仍以国有、集体经济为主,个体私营经济开始出现,但比重较小。经过1996年开始到2001年年底告一段落的城镇经济体制改革,武义县的所有制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以私营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1990年,武义县工业经济中有国有企业57家,工业总产值24376万元,占43.2%;集体工业1555家(含村办、联户企业、其中乡级以上283家),工业总产值26249万元(其中乡级以上24494万元),占46.5%;个体私营工业1332家,工业总产值5806万元,占10.3%。在贸易业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有经济占32.1%,集体经济占23.2%,个体私营等其他经济占44.7%。另据工商部门资料,1990年个体工商户6489家,从业人员9436人,私营企业62家,投资者93人,雇工1172人。2000年,武义县工业经济中有国有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18502万元,占3.6%;集体工业59家,工业总产值17456万元,占3.4%;个体私营等其他工业4446户,工业总产值484151万元,占93%。在贸易业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30.3%,个体私营等其他经济占69.7%。另据工商部门资料2000年武义县个私从业人员已遍布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其中,个体工商户7030家,从业人员12667人,私营企业833家,投资者1439人,雇工18101人。
  2005年,武义县工业经济中国有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40834万元,占3.1%;集体工业21户,工业总产值17884万元,占1.3%;个体私营等其他工业5568家,工业总产值1266582万元,占95.6%。2005年,限额以上贸易业中,国有企业4家,集体企业1家,私营等其他企业10家。另据工商资料,全县有个体工商户9261家,从业人员14747人,私营企业1954家,投资者3898人,雇工61060人。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985年,武义县仍然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详见本编第三章第一节《地区生产总值》)。1988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1995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占地区生产总值50%的比重,一产比重迅速下降,二产比重迅速上升,三产比重相对稳定。1996年的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武义县的三次产业演变为“二三一”的结构,与工业化社会的三次产业结构顺序相似。2002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30%,达到31.5%。
  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1.2%,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5.4%(其中工业经济占48.6%),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3.4%(以上详见本编第三章第一节《武义县1985年~2005年生产总值构成表》)。
  农业产业结构1985年到2005年武义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是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的20年。本目列农业总产值20年中主要年份构成变化情况表如下(详见第八编第二章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产业结构1985年到2005年,工业是武义县发展较快、结构变化较大的行业。20年来各主要年份主要行业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85年到1990年,工业经济以纺织、非金属矿采选、服装、金属制品和食品为主,1990年上述五个行业工业产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1%。
  1995年,工业经济的前五位行业变化为服装、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纺织、非金属矿采选和金属制品业,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2%。
  2000年,工业经济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普通机械制造(通用工具)、电力生产、金属制品、其他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五个行业占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72.3%。
  2005年,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2005年,工业经济前五个行业的顺序依次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和家具制造业,其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二个行业的产值分别达到19.17亿元和16.85亿元,分别占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的19.0%和16.7%。武义县前五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0.19亿元,占59.7%。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1985年后,武义县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贸易、住宿餐饮业稳定发展,信息、金融、房地产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0年代初,第三产业主要以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为主,这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41.0%。1990年后,随着信息、房地产、金融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第三产业中的份额提高。
  2005年,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22.4%,成为继工业、农业后的第三位支柱产业。贸易业在第三产业中居第二位,2005年比重为17.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所占份额为12.8%,居第三位。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占10.2%,居第四位。上述四个行业是2005年第三产业中比重在10%以上的行业,其他行业的比重均在10%以下。
  第三节 产品结构
  农产品结构民以食为天,历史上武义县农产品以粮食、生猪为主,兼有少量的家禽、水果、茶叶、林产品。1985年以后,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种养结构得到较大的调整。粮食产量有所调减,蔬菜、茶叶、水果、家禽、蚕茧等农产品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粮食产品结构全县粮食品种以水稻、薯类、玉米、大豆为主,另外种植其他杂粮。1985年全县粮食产量184474吨,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份。在“七五”时期,1986年粮食产量达到186166吨,随后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七五”时期粮食产量仍属基本稳定,1990年粮食产量减少到167365吨。1990年~2000年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吨以上,2001年到2005年,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到2005年全县粮食产量为90172吨。在粮食产量减少的同时,粮食内部的种植结构也出现较大的调整。水稻生产调整力度较大,1985年全县水稻产量达到153793吨,到2005年水稻产量为81896吨,1985年全县早中稻产量为68381吨,到2005年仅为25116吨,减少了三分之二。晚稻生产调减较小,2005年晚稻56780吨,比1985年减少33.5%。大小麦种植从1988年的5573.3公顷减少到2005年的166.7公顷,大小麦产量也从1985年的14723吨减少到2005年的428吨。番薯产量1985年为7933吨,到2005年为3554吨。玉米产量1985年1569吨,2005年969吨。大豆产量1985年3179吨,2005年2423吨。
  农副产品结构1985年~2005年,蔬菜是发展较快的产品,2005年全县蔬菜面积6013.3公顷,产量135230吨,产量比1985年增长1.31倍。在蔬菜生产中,白姆茭白、高山蔬菜生产最具特色。茶叶发展比较快,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4476.2公顷(据县农业局实测为7333.3公顷),产量6088吨,比1985年增长1.68倍。水果发展也比较快,2005年全县水果面积2386.7公顷,产量14171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1.55倍和3.81倍。
  牧业产品结构生猪是武义县牧业养殖中最大的产品,1985年全年饲养量29.99万头;2005年达到34.33万头;2005年猪肉产量达到13454吨,比1985年增长63.4%。家禽饲养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家禽出栏331.19万羽,比1985年增长4.02倍。其中,熟溪街道成为全县家禽饲养的重要基地,全年出栏占全县的四分之一。
  工业产品结构1985年前,武义县工业产品结构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和非金属矿采选为主。
  1986年~2005年,全县工业产品结构见下列两表。
  武义县西南多山,小水电开发起步较早,电力开发在工业发展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在1985年~2000年间,工业经济发展以本地国有工业和乡镇工业为主,而建材、服装等产品工艺简单,萤石矿是武义的重要资源,萤石开采也是武义县的重要产业。2000年前武义县工业产品结构以服装、建材和萤石产品为主。
  2000年后,随着本地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完成,还有外地企业的迁入与新办,武义县的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用工具、金属制品、汽摩配件成为工业产品的拳头产品。2005年,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以通用工具、金属制品、汽摩配件、金属压延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达到173家,工业总产值达到57.80亿元,占57.3%。其中,县统计局有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的电动工具达到1656万台,比2000年增长2.58倍。同时,本地以氟化工为主的化工产品也占有一定的份额。2005年,全县化工企业10家,化工总产值9.15亿元,占9.o%。此外,家具制造和文教体育用品也是本地份额较大的产品。2005年全县家具业产值达5.87亿元,占5.8%;家具将近20万件。2005年,文教体育用品产值5.03亿元,占5.0%。2000年前,武义县文教体育用品主要以扑克、大头针、回形针为主,近年来健身器械产品增长较快。
  第四节 投资结构
  1985年到2005年是武义县投资增加较快的时期。在投资大规模增加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下表是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情况。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投资以二、三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投资又受经济运行快慢和政策因素而出现起伏。
  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武义县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早在70年代前后,就加大了工业投资,兴建了纺织、造纸、水泥、化工等一批国有工业。1985年~2005年,工业投资达55.17亿元,占38.6%。期间工业投资分为两个时间段。1998年前,工业投资主要以国有和集体为主,共投资8.33亿元。1998年后省级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开始兴起,工业投资转入以民营投资为主,1998年到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达到43亿元,电力、自来水供应等国有投资为3.76亿元,民间投资占92.0%。
  交通设施投资1985年到2005年,武义县交通投资达到23.5亿元,占16.4%。在这20年中,武义县交通投资经历了三大事件:金温铁路武义段、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和村村通康庄工程,武义县交通投资也形成了三个高潮。
  教育设施投资1985年到2005年,武义县教育投资3.85亿元,占2.7%。
  房地产开发投资1985年到2005年,武义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8.86亿元,占13.2%。
  城市建设投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在全县的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005年,全县供水管道长度达171千米,比1986年增长了11倍;城市道路160千米,增长9倍;排水管道164千米,增长10.7倍;桥梁12座,增加8座;绿化覆盖面积619公顷,增长126倍。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