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财政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6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财政体制改革
分类号: F812.2
页数: 1
页码: 29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2005年武义县财政体制经历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阶段和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两个阶段的改革。
关键词: 财政 体制改革 武义县

内容

1980年以后,财政体制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革。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阶段(1980年~1993年):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其要旨是,把收入分成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实行分类分成,财政支出主要按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进行划分,地方财政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1983年至1985年国家对国有企业逐步实行利改税,企业由上缴利润改交税金,同时开征了几种新税种,完善了税制关系。从1985年起财政体制也相应调整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年,根据财政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开始全方位实行财政承包制。
  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1994年至2005年):从1994年开始改革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的主要内容是“三分一返”,即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为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中央的宏观控制能力,在分税制实施8年后的2002年,中央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完善,改革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2002年中央与地方各50%;2003年~2005年,中央为60%,地方为40%。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