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共设施
分类号: C913.3
页数: 2
页码: 280-2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兴建的公共生活设施。
关键词: 武义县 居民 公共设施

内容

人民生活的提高,不仅与居民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而且还与公共生活设施直接相关。武义县委县政府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兴建了公共生活设施。
  饮水工程
  千百年来,武义城乡人民都以井水为饮用水。1975年,武义城内建成第一个自来水厂,改革开放之后,县城自来水厂不断扩建。2000年壶山净水厂建成,引源口水库之水,日供净水4.5万吨,不仅满足城内全部居民用水,并且向周边乡镇以及泉溪、桐琴等地延伸。南部的柳城、桃溪、新宅,北部的上茭道等乡镇也都相继建立了自来水供应系统,直到2005年,全县城镇全部、农村部分居民用上了合格的自来水,少部分边远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政府正在积极谋划解决。
  液化气工程
  生活燃料历来是个重要问题。自1992年组建了液化气石油公司后,就不断向居民供应代替薪柴的液化石油气(钢瓶装)。2005年武义城区开始建设更方便的管道液化气。截至2005年年底,武义城乡人民使用液化石油气用户已达5万余户。这个清洁又方便的生活能源,不但节省了许多柴薪和煤炭,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保护了山林,净化了空气,使武义出现了满目青山的生态环境。
  城乡道路工程
  改革开放之前,全县只有4条沙石公路,分别通往金华、永康,柳城和新宅。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十分重视道路建设。1998年,途经武义的金温铁路全线通车。2001年,途经武义的金丽温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武义县内,新建了多条通往各乡镇的公路,同时对原有公路实行改造,加宽升级。从2003开始,实施了“乡村康庄工程”,并于2006年(提前3年)实现了预定的工程目标。从此,武义县道路交通全面彻底改观。无论城乡,人们出行都可以车代步。
  通电工程
  80年代开始,城乡居民才逐步从电风扇、电饭煲到电冰箱、空调等较全面地使用家用电器,到了80年代末期,电力供应已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武义县的电力供应设施,随人民生活提高而扩大、发展。到1998年止,全县凡5户以上的村庄都已实现通电。偶有用电高峰,供电紧张,则先保证居民生活用电。
  通信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义县的通讯设施也快速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自动拨号电话;9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程控电话,至1993年,全县乡乡村村全面开通程控电话;至90年代后期,移动电话也覆盖了全县乡村。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日渐提高,90年代初期开始,电话进入普通居民家庭,截至2005年,全县城乡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20692户,小灵通34173户,移动电话(手机)160904户,宽带电脑用户7413户。
  广播电视工程
  武义县的有线广播70年代基本普及到每个乡村。80年代起,改为调频广播,并成立武义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有线、无线两种手段播出,使群众及时了解武义新闻。
  1978年下半年,在壶山顶上建起第一座电视差转台,武义城内第一次可以收到电视。1987年,壶山顶上又建成卫星电视收转站,随后又在各乡镇建起46座收转站,供全县人民收看比较清晰的电视。1992年12月开通县城有线电视,随后向乡村推进。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已完全普及电视,据调查,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40台,农村每百户拥有110台。其中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61000户,可收到电视节目30余套。
  休闲旅游工程
  从90年代末期开始,武义城内陆续建成一批供市民游玩、休闲、健身的公园,如地处城南的梅郎公园,地处城北的壶山公园,地处城中的滨江广场和湖畔公园等等。21世纪初,各乡镇,甚至大一点的村庄,也都因地制宜的建成一些休闲场所。所有这些休闲场所均免费进场,方便群众休闲娱乐。武义县还利用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陆续开发出诸多旅游景点,如郭洞、俞源、清风寨、大红岩、寿仙谷等等,吸引成千上万地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