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4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宗教
分类号: B9
页数: 5
页码: 257-26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义县对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进行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武义县 宗教 概况

内容

武义县的宗教获得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变革、社会进步,人们的宗教观念日趋淡薄。“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类宗教基本上停止活动,部分寺庙、道观、尼庵被毁。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政府强调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归还被占的建筑物,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各类宗教活动逐渐恢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浙江各地普遍出现了建庙塑象太泛太滥的现象。到了1995年底,武义全县出现了500多处小庙小庵、露天佛像、神像之类似教非教的建筑和雕塑,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也影响正常宗教活动。针对这个情况,武义县于1995年11月27日召开了全县宗教工作会议,中共武义县委副书记金中梁在会上作了报告;1995年12月1日,武义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管理的通告》;1995年12月28日,中共武义县委、武义县人民政府向各乡镇各单位发出了《关于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明确宗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的通知》。同时加强了相关组织机构,并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具体负责,各乡镇、部门配合,认真开展了整治工作。对非法建立的小庙小庵、露天佛像、神像,或予以拆除,或予以封存;对合法的予以保护,并逐个进行登记发证。至2005年,全县经登记发证的寺庵共有20处,佛教信众约8000余人,正式落发为僧、皈依佛门的和尚22人,尼姑1人。在民间,一些非正式人员的“道士”,在老百姓遇有亲人出殡之时,常被聘请参与帮助祭奠仪式。
  第一节 佛教与道教
  佛教
  寺庵是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90年代之后,经登记发证的寺庵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有的称管理委员会,有的称董事会,不统一。寺庵内一般设有住持,也有的由居士管理,负责佛事活动。重要佛事活动有开光大典、祈祷法会、放生法会、佛祖诞辰法会等等。改革开放之后,各寺庙普遍进行过重
  建、扩建殿堂,重塑佛象,因而开光大典、重光大典比较多。所有寺庵都常年开放,接受信徒信众施舍、进香,捐赠多的还刻上功德碑。许多寺庵由于山清水秀,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还开展了旅游活动,接待游客。
  2003年12月16日,武义县第一次佛教代表会议召开,参加代表47名,县政协副主席项文旺到场祝贺。同时宣告成立武义县佛教协会,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武义佛教协会是全县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有会员900余人。佛教协会成立之后,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每年春季举行放生法会。2004年在履坦清潭寺举行了首届佛学培训班暨放生法会,120多人参加培训,600多人参加放生法会。法会引导信众普济苍生,积极参与扶贫济困、赈灾敬老等社会公益活动。2005年,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佛教协会举行了祈祷法会,祈祷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是年,还为印尼等地海啸募捐善款举行法会,为生者消灾,为亡灵超度。
  明招寺(智觉寺)位于武义城东10千米下陈村附近的明招山上,系东晋镇南将军阮孚,舍宅为寺。初为惠安寺,唐代之后称为明招寺。五代后唐时,高僧德谦禅师,曾奉诏赴京著述经典,始为婺州智者寺第一座,后为明招寺住持,使明招寺扬名海内外,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敕赠智觉寺。南宋年间,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等讲学于此,时为武义最高学府,影响深广。明招寺旁的吕氏古墓群和“朱吕讲堂”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为武义著名人文景观之一。但截至2005年,尚未恢复为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
  延福禅寺位于桃溪镇陶村东邻福平山上,为后晋天福二年(937)高僧宗一创建,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1190~1194)易名延福禅寺,占地6000余平方米。延福寺大殿系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所建,保存完整;不仅年代久远,且有独特的建筑艺术,梁上所有木结构不用榫头钉子,均为嵌叠而成,因而于1960年3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避免香火熏烤损害文物,2002年于原寺庙右侧另建延福寺大殿,供香客进香膜拜。
  台山寺坐落在柳城畲族镇东北部的台山上,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8),由天台山高僧祖庭禅师所建。台山寺建于台山之巅,四周空澄,寺内却有一池一井,经年不溢不涸,加之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故香客、游人不断。
  除了上述几座寺庙,另还有如柳城的普照寺等,历史悠久,在民间负有盛名。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唐代传入丽水宣慈,道人叶法善舍宅在全塘口南建道观,初名宣阳观,后改冲真观。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宣平县有道观6个;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宣平县的道观增至7个。在历史上的武义县,也即宣平县在1958年5月建制撤销,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以前的武义县,至清嘉庆九年(1804),武义有道观4个;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仍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道教与佛教一样渐衰。改革开放以后,在武义未见有道教组织恢复开展活动。但有必要指出的有2点:第一,在武义,佛教传入以后,部分寺庙中所塑的佛像中,有时会混入道教的神像,这是佛教“中国化”的有趣现象。第二,鉴于武义唐代历史上的道人叶法善活了105岁,21世纪以后,一些武义人正在对道人叶法善的“养生学”开展研究。
  第二节 基督教
  教会发展历史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教旨的宗教。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传入武义,曾在武义老城东门脚设坛布道;第一位接受耶稣为救世主的人是武义新屋王法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原宣平柳城开坛布道;次年(1907)由永康教会派人在武义大南门设立布道所。民国6年至7年(1917~1918),谢坑和大岭脚也先后设立布道所,从永康过来英籍牧师认定布道所执事4名。随后,陆续在何家、东皋、要巨等地日渐发展,至解放前夕,信徒达数百人。
  新中国成立初年,基督教曾一度中止活动,后因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于1952年恢复基督教活动,教会完全摆脱外国传教士的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1957年年底,武义、宣平两地共有信徒约800人左右。但到1958年以及以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武义县的教堂全部关闭,停止全部教会活动。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上拨乱反正,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全县归还被占教堂6处,教会活动完全恢复,信徒信心高涨。从此之后,基督教在武义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至2005年年底,全县共有堂点43处,全县信徒从原有800人左右增加到3700多人。
  “三自”爱国之路
  解放之后,基督教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之下,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三自”爱国之路。“三自”,即是自治、自养、自传。自治,就是由信徒民主管理教会,建立健全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自养,是指教会经济原则上由信徒奉献解决。在基督教里,奉献是信徒灵性生活的一部分,是侍奉神的实际表现,因此,向教会捐钱献款比较积极。信徒奉献的钱,除日常教会开支之外,还用来建造教堂,甚至开展向社会赈济救灾。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洪灾,武义基督教会捐赠救灾款10000多元;2005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捐赠救灾款4000余元。自传,就是由中国人自己传播福音,传圣经真道,不受外国牧师控制,反对异端邪说。爱国,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向人民献爱心,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教会重大活动
  凡有教会的地方,一般都设有教堂或聚会点。教会组织有牧师、教师、长老和执事,负责领导和组织教会活动。每到星期日,基督徒都到教堂参加敬拜聚会(少数定在星期六)。除此经常性的例行聚会之外,还有圣诞节、感恩会、布道会、受洗仪典、重大事件祷告等活动。
  1992年3月17日,武义县基督教在县城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主要是筹备性质),出席代表65人。会上,副县长张祖衡作了重要讲话。会上还传达了全国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最后,由到会代表协商产生了武义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届三自爱国会于1956年成立,1958年后停止),以及武义县基督教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并分别选出主任、副主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总干事等领导人员。从此武义基督教有了一个全县统一的自治机构。
  第三届代表大会于1997年1月16至18日在城内召开,出席代表72人。会上代县长金中梁,副县长傅美桃及民宗局局长到会祝贺;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孙锡培牧师等3人也应邀前来指导。最后由全体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武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第三届委员会和武义基督教协会第二届委员会。
  第四届代表大会于2002年6月17至18日举行,代表90人。县长助理蓝跃军和县政协副主席项文旺等领导到场祝贺。会上选举产生了三自爱国会第四届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第三届委员会。
  教堂建设
  1957年前,武义基督教比较完善的教堂很少,多数聚会点是租(借)民房使用。1958年以后,教堂被关闭,房子被占用。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基督教恢复活动,信徒日渐增加。从1986年开始陆续增建新教堂,截至2005年,全县共有教堂点43处,其中全新建造18座,购买民房改建18座。壶山教堂(2001年之前称武义基督教堂)原坐落武义北上街南狮子巷23号,是武义最大的教堂。平时参加主日礼拜的信徒有数百之多,县三自爱国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均设在此,发挥着中心教会作用,但属土木结构危房。1995年原地拆建,1996年完工,建成一座三层共800多平方米的全新教堂。2001年,为服从县城建设规划而拆迁。根据政府安排迁往中盛路南侧,至本志截稿时尚未建成。
  (说明:前志在同一节中记述的“天主教”,在武义已自然消失,故不再设目记述。)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