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人口管理
分类号: C923
页数: 4
页码: 242-2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1986年到2005年人口管理工作情况。包括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两方面。
关键词: 武义县 人口 管理

内容

常住人口管理
  户籍管理2002年8月前,城区和设派出所的镇,户籍管理由公安机关直接管理,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管理机关。不设派出所的乡镇,各乡镇、政府为户口登记机关。2002年8月起,全县人口户籍管理由公安机关直接管理,公安派出所为户籍登记机关(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
  1989年4月,各乡镇均配备户政管理员(共40人),5月1日开始一律启用项目齐全、内容准确、贴有公民的近期标准相片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取代“户口登记簿”。这是户籍管理上一项改革。
  1990年1月~4月,进行全县户口整顿。对全县9个居委会、200多个集体户、553个村进行逐户逐人的查核登记。查清全县有常住人口316397人,外出人口5257人,外来暂住人口16733人,人户分离7602人,户口待定1090人。接着,公安机关着手进行“户口待定”和“人户分离”人口的户口落实工作,为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作必要的准备;同时发出《关于乡镇户政工作管理执行七个制度的通知》,颁布《户口登记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常表”等资料使用管理制度》、《户政资料交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1998年3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有人口大排查。查清全县实有人口110211户、321351人,人户分离1643人。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制定《武义县完善农村户籍制度的实施意见》,新生婴儿出生申报可以随父、随母登记常住户口。
  2000年6月起,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实有人口的排摸工作。通过4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户口整顿工作,为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定位”。
  2002年,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武义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人才交流,推动城市化进程。审核迁入购房、投资、大中专毕业生、调动、科技人员等3223人次,为738人办理“农转非”。是年,城区户口进行了清理登记。根据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的要求,对13个社区居委会的人口统一了户口类别。原属农业人口,原“蓝印户口”、“地方农转非”、“自理口粮户口”等一律登记为非农业人口。全县“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进行换证工作。
  2003年,开展城区户口整顿工作。组织街道、派出所、社区共430余人,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居住在城区人口进行“地毯式”排摸、登记常住人口17136户41936人,户口不在人口5094户11171人,暂住人口30419人。
  2004年,为配合居民身份证“二代证”的发放,全县组织1000余人进行户口核对工作。5月16日起,全县范围人口实行“网上迁移”业务,方便了办事群众,一年为办事群众节省费用7.5万元。
  2005年制定一系列措施,加强窗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如“公安窗口接待技巧及应对策略”、“中心前台工作人员十条规定”、杜绝“冷、硬、横、推”现象,改进服务态度,推进各项便民措施,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开通短信通知领证等业务。
  居民身份证管理1987年6月,县政府成立“武义县颁发居民身份证领导小组”,下设“发证办公室”(驻县公安局)。9月,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在壶山镇试点,到12月中旬,对全镇16周岁以上符合发证条件者,发放居民身份证27679张。1988年,发证工作全县铺开。全年上送居民身份证底卡190000张,制证75000张,颁发35000张。
  1989年8月,县公安局制定《关于在公安业务工作中实施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的规定》,广泛宣传“带证、用证、查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在办理户口登记、出境出国、刻印、开业、领取等23项事务中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规定;8月20日开始在全县银行、邮电、招待所、旅馆等单位实行居民身份证查验工作。
  1992年,对银行、邮电、旅馆施行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其中银行、邮电、招待所的查证率均达100%,旅馆、客栈的查证率尚不到50%。
  1993年,采用广泛宣传、认真调查和上门服务的办法,推动年满16周岁的公民按时申、领居民身份证。是年此类居民身份证发放率达91%。1994年2月,召开全县25个户口登记机关的户政员会议,对居民身份证发证率达到规定标准的16个单位予以表彰。1995年全县16周岁的公民4683人,发证4495人、发证率达到96%。
  1996年,制订了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在壶山派出所开展试点工作。武阳镇范围的65110名人口信息输入人口信息计算机。1997年12月,完成了柳城畲族、桐琴、王宅镇等12个乡镇的15万人的人口信息输入计算机工作。1998年12月,全县32万多人的人口信息全部输入计算机。1999年实现了人口信息计算机系统联网。
  1997年,在全县户籍窗口进行创文明示范活动,同时在武阳镇开展了10年期满的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为1998年在全县换发10年期满的居民身份证工作作准备。1998年,10年期满的居民身份证换发50601人,占应换10年证总人数58687人的97.1%;同时做好1982年出生公民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工作,制卡4265人,占年满16周岁公民数4488人的95%。
  2002年,根据公安部〔2001〕47号文件和军人管理条例,为了有利于国家对军人实行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对全县2260名现役军人的入伍地点、入伍时间、出生年月、原身份证的核发等情况进行逐项核对,依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证号码》国家标准,为现役军人编制居民身份证号码,分类填写《军人公民身份证号码登记表》。
  2004年,为配合居民身份证“二代证”的换发工作,县成立了“二代证”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武义县配合“二代证”工作开展户口核对工作方案》及相关资料上万份。全县共有1000多人参与人口核对工作。2005年7月至年底,换发居民身份证“二代证”21251人。1987年9月~2005年年底共发居民身份证289176份,“二代证”2005年7月~2006年7月发证112449份。
  流动人口管理
  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1983年12月,县公安机关发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通告》,对在城镇居住一个月以上,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发给“暂住证”。旅馆、客栈恢复来客登记,离去注销制度。1986年年底,全县有暂住人口4777人。是年,公安机关对暂住人口进行多次检查,查获各种违法人员61人,依法逮捕14人,收容审查9人,破刑事案件52起。
  1987年7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浙江省城镇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办法》。据此,全县各建制镇所在地和各公安派出所都建立暂住人口登记站,办理经常性的暂住人口登记和发证工作。
  1988年,壶山派出所对壶山镇出租私房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全镇有租赁私房的暂住人口510户、1028人。1989年,在全镇设立6个租赁私房暂住人口登记站,组织26个人再次进行调查核实。发放了“私房租赁治安许可证”、“暂住证”,开始建立正常的管理制度。1990年,全县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农民工管理制度。1992年,壶山派出所设立“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在全镇7个居委会和9个村设立暂住人口登记站。年底,全镇在册暂住人口4392人,对其中暂住3个月以上的4163人发给了《暂住证》,实行暂住人口管理的城关、桐琴、王宅、柳城派出所,共发“暂住证”4943人。
  1993年9月~10月,壶山、柳城、城关、桐琴、下杨等派出所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对暂住人口和出租私房进行清理,对外地来历不明的人员发函调查。共登记办理暂住证5237人,发现犯罪线索45条。1994年登记暂住人口7544人,提供犯罪线索43条,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9人。
  1995年,全县再次进行暂住人口清查整治。全县设立暂住人口、出租私房登记管理站47个,分片包干、分组排摸、逐户上门登记,共登记外来暂住人口9753人,发证率94%。是年9月中旬,对全县暂住人口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建立管理网络。
  2002年,制定《2002年度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意见》,公安局建立“暂住人口领导小组”。在1月份的专项整治和3月~5月全县开展的治安大排查中,对暂住人口进行了清理登记。全县共登记外来暂住人口39612人。2004年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整治行动,全县共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8573人,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0余人,并破获了一批涉抢涉盗案件。
  2005年9月~12月,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深化暂住人口管理的专项工作。抓两个源头管理:一是委托用工单位在招用外来人员的同时,做好暂住人口的登记和发证工作;二是建立出租房主申报责任制度。使管理工作经常化,对高危人员进行重点控制。优化4项机制:一是优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机制。按照“以外管外”思路,在外来人口集聚的乡镇(街道)成立外来人口管理站。在管理站内设调解员,及时调解外来人口中各类矛盾和纠纷。二是推行市场化操作机制,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推广流动人口企业自主的管理模式。对雇用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由该单位负责外来人员登记、发证、注销和日常管理。录入配置的专用计算机后统一报送公安派出所。积极推行规模住宿,将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全面开展出租房屋委托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是优化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抓好信息的采集、输入、更新、注销和研制环节,确保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积极利用中介服务中心的外来人口和出租房信息,扩展信息来源。四是优化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各种亲民、利民、便民举措。在村、居(社区)中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现管理、服务、教育和维权的良好互动。是年共登记有出租私房4241户、32365间,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5191人。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