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态县建设
分类号: F127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生态县建设的情况。其中包括生态县建设组织机构、生态县建设规划与规章、环境保护“治老控新”加强监管、生态县建设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推动生态县建设等。
关键词: 武义县 生态建设 生态县

内容

生态县建设组织机构2001年9月武义被列入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2003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武义启动生态县建设工作。11月18日成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挂靠在县环保局办公,各乡镇街道亦相应成立了生态建设机构。2006年10月县生态办从环保局单列出来,并调配人员充实办公室,为生态办安排了办公场所,每年由财政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配备工作用车。目前生态办有兼职领导3人,专职干部3人,招聘的工作人员2人。为加强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县人大、政协每年安排一次生态视察。
  生态县建设规划与规章2004年5月编制完成《武义生态县建设规划(2003~2020)》,经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于9月15日由人民政府颁布施行。有了科学的规划,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和要求便非常明确了。为保证生态县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和扎实地推进,县政府和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 《武义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 《武义生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武义县2004年度生态县成员单位工作任务书》,《关于全面推进生态镇(乡)建设工作的通知》,《武义县生态村建设实施办法》,《武义县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修订),《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的通知》,《武义县生态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除颁发上述政策性文件外,2005年3月25日县委书记金中梁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生态县建设工作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要求,会后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县有关部门签订了《武义县生态县建设工作任务责任书(2005~2007)》。
  生态工程建设快速有序推进根据《武义生态县建设规划》和省、市有关生态县建设任务书的规定,积极推进各项生态工程建设。至2005年年底,已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333公顷和无公害林产品基地3000公顷;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1个;有机茶园颁证面积达1400公顷;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29400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千米;废弃矿山69个,已完成复绿治理23个,治理率达33.33%;河道整治完成71千米;454个村实行生态墓葬,覆盖率达90.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44%;完成绿色通道工程154千米;熟溪防洪堤绿化5000米;实施通道退耕还林328公顷;完成124个村庄绿化;创造花园式企业38家;26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完成林网建设;坐落于白洋街道新金塘西侧占地38177平方米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干管埋设分别于2005年11月5日和8月30日开工建设;位于白洋街道官山后垅的新垃圾填埋场2005年完成了选址,进入征地政策处理阶段。
  环境保护“治老控新”加强监管作为生态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详见本编第三章)。
  生态县建设的财政支持2005年财政拨款410万元(内含省补助30万元)用于生态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态公厕建设。58个通过验收合格的生态村得到县财政816万元的补助。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推动生态县建设2004年起,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县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制订并出台《武义生态县建设考核办法》,将生态县创建工作列入各部门、乡镇的考核内容,考核分值从2分提高到3分,考核方法以日常考核为主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2005年对于生态建设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桃溪、桐琴、新宅、大溪口等4个乡镇,县委、县政府发通报予以表彰奖励。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