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811”污染整治与“碧水行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2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811”污染整治与“碧水行动”
分类号: X7
页数: 2
页码: 220-2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811”污染整治与“碧水行动”的情况。加强对化工、电镀、浮选、造纸等重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管。
关键词: 武义县 环境污染 污染整治

内容

2004年浙江省政府作出部署,从2004年到2007年,在全省开展以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简称“811”污染整治行动)。要求通过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整治,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至2007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至2007年,八大水系和主要湖泊、水库、河网水体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其中钱塘江流域达到70%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
  根据省政府“811”污染整治行动的要求,2004年8月,金华市委办下发〔2004〕53号文,提出了市域(金华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方案(即“碧水行动”)。要求:至2005年12月31日前,金华江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永康、武义江水质控制在V类以内;2007年12月31日前,金华江流域水质明显好转,永康、武义江段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水;2009年12月31日前,全流域江段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2004年9月,金华市政府市长与武义县政府县长签署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及“碧水行动”市、县长目标责任书,下达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任务,规定2005年12月31日前武义出境水质控制在V类以内的达标率为60%。根据该责任书的要求,武义县政府制定了2005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并分别与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发区签订了责任书,进行任务分解、责任落实。
  2005年,根据“811”污染整治行动的部署,县政府预算投资1.1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并着手筹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该2项工程都已开工投入建设,计划2007年年底部分投入使用。
  根据“碧水行动”的要求,武义县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污染源管理,加强对化工、电镀、浮选、造纸等重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管,开展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执法相结合,查处各种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2005年,对磷化、链条加工等行业的30家企业下达限期整治任务,完成了20家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其他10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开展取缔“十五小”专项行动,取缔从邻县转移入境的“小冶炼”63家,罚款50余万元;清理整顿废料粒子行业,取缔关停了无照经营的废旧塑料粒子加工企业21家,督促企业办理环评的5家,责令执行“三同时”验收制度的企业6家;取缔“小电解”企业8家;加强放射源管理,全县64枚放射源每季度申报一次,对东莹建材有限公司及杨家浮选厂2家企业的6枚闲置放射源强制收贮;为防治禽畜养殖带来的污染,专门划分制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对禁养区的5家养殖场实施关停转迁;完成永康至武义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武义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5年12月,市环境污染整治及“碧水行动”考核组对各县(市、区)环境污染整治及“碧水行动”工作进行考核,经考核组审定,认为武义县环境污染整治及“碧水行动”工作符合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要求,武义江出境水水质87.5%达到IV类水质标准,武义县域熟溪的水质基本保持II类水质,城区环境空气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II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级,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成绩突出,考核结果评为金华市一等奖。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