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质量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1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环境质量监测
分类号: X83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环境质量监测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城市声环境监测等。
关键词: 武义县 环境质量 监测

内容

1984年成立武义县环保监测站,开始进行武义县域的环保监测工作。1985年~1986年,环保监测站主要从事工业污染源的调查、监测工作。1987年~1988年,增加常规酸雨监测工作。1988年10月县环保监测站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环保监测站用于地面水环境常规监测的设备初步配备到位,同年12月首次开展地面水环境常规项目的监测。
  水环境监测1990年,金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在金华市区域水系设立地表水常规监测站,在武义县境内设立监测断面3个(桐琴桥、白洋渡、叶长埠)。1994年,增设武义江莲塘口、熟溪长安坝、宣平溪江下桥和源口水库4个监测点位,武义境内现共有水环境常规监测点7个。监测频次在1990年~2001年7月为每年监测3期(丰、平、枯),分别在4.7.12月上旬各采样2次。2001年9月~2005年调整为每逢单月上旬采样一次。1991年起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参与评价的监测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挥化酚、氰化物、六价铬、总汞、铅、镉、砷、氟化物等。2001年后,按照修订后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参与评价的监测项目作了细微调整。
  1997年,金华市与下属各县(市)签订了金华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责任书,每月的6日对金华江各县(市)交接断面水质进行联合监测,武义县参与监测的2个交接断面分别为从永康入境的桐琴桥断面和出境到金华的焦岩断面。2000年开始交接断面监测频次调整为每周一次,监测项目为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氨氮和总磷6个项目,监测数据在无明显偏离的情况下用于年终县水流域管理责任制考核。2005年此项考核制度一直沿用。
  大气环境监测1991年4月起开展大气环境常规监测,共设防疫站、邮电局、下王宅、茶机厂4个大气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TSP)。监测频率为每季第一个月中旬连续采样监测5天,每天4次,每次采样0.5小时~1小时。1999年年底大气监测采样作了较大调整,在监测站大楼顶设1个点位,并开始采用大气全自动采样器。2000年开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改为周报形式,每周采样3天,每天连续采样24小时,主要监测项目由氮氧化物(NOx)改为二氧化氮(NO2)。
  此外,从1987年开始开展酸雨监测工作,主要监测每次降水的酸碱度(pH值),由此统计酸雨出现的频次、酸性程度。
  城市声环境监测1993年首次划分了环境噪声功能区。1994年根据《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监测实施细则(试行)》,对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进行了网状监测,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为102个,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为4个,并按照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开展了评价工作。1997年实施武义县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对达标区内固定噪声源、区域环境噪声及建筑施工噪声进行了监测,共获得噪声监测数据2436个。1998年~2005年,围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有重点地开展噪声污染源的监测,为噪声整治提供依据。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