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
分类号: F299.2
页数: 6
页码: 183-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拆迁武义县城旧城改造起始于1978年,为了拓展县城规模,拆迁解放桥北端部分建筑,建设解放桥通往溪南汤。1984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拓宽解放街,共拆除私房80户,公房4户,单位房1户,共计建筑面积7834平方米。1986年7月,为打通熟溪北路,动迁22户,计2859平方米。1987年8月,成立县城镇拆迁办公室,负责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拆迁地块为壶山上街新华书店至下水巷地段,共16户,计2165平方米。6月24日,县政府发布《解放南街、壶山下街拓宽拆迁工程实施细则》,此后3个月拆迁壶山下街两侧及解放南街东侧的建筑,并逐步拓宽街道及实施回建工程。
关键词: 武义县 旧城改造 新区建设

内容

旧城改造
  拆迁武义县城旧城改造起始于1978年,为了拓展县城规模,拆迁解放桥北端部分建筑,建设解放桥通往溪南汤。1984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拓宽解放街,共拆除私房80户,公房4户,单位房1户,共计建筑面积7834平方米。1986年7月,为打通熟溪北路(解放桥至原武阳镇镇政府段),动迁22户,计2859平方米。1987年8月,成立县城镇拆迁办公室,负责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拆迁地块为壶山上街新华书店至下水巷地段,共16户,计2165平方米。1988年7月拆迁县总工会以南、经委综合楼以西25户,计1875平方米;武阳楼以南、倪宅巷以西28户,计1960平方米;溪南街伞厂以东、兽医站以西11户,计825平方米;武义一中扩建工程(南丰片区)24户,计1680平方米。
  1992年,根据新编制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县前片拆迁改造,武义酒厂外迁,辟出40米宽的县前街。1994年,为打通熟溪北路镇政府至劳动桥段,拆迁农业局和武阳镇政府宿舍2幢。1996年4月,县政府发布《武义县县城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成立县旧城改造指挥部。6月24日,县政府发布《解放南街、壶山下街拓宽拆迁工程实施细则》,此后3个月拆迁壶山下街两侧及解放南街东侧的建筑,并逐步拓宽街道及实施回建工程。1997年,下王宅地块改造,温泉路延伸至温泉桥,建设市民广场。1998年,文化馆地块进行拆建改造。
  2000年,第三轮县城建设规划开始实施,旧城改造规模加大。县政府决定在县城标志性建筑熟溪桥北端建设滨江广场。2000年10月,滨江广场地块拆迁。同年拆建的还有武义布厂,改建为城市花园住宅。
  2001年,县城拆迁规模进一步加大,主要工程有双路亭入城口拆迁,壶山上街、横街、城脚路两街一路拆迁,解放街第二次拓宽拆迁和熟溪防洪二期工程拆迁等,共拆除房屋建筑面积23.21万平方米。2002年,实施明招路延伸、熟溪防洪三期工程、双路亭二期和解放中街(A、B区块)拆迁。2003年,实施溪南中街1号~5号地块、马铃地地块、城脚路地块、琉璃路地块、解放中街三期(运务大楼)等拆迁工程,拆迁规模仅次于2001年,共拆除房屋16.35万平方米。
  自1996年起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县政府公布了一整套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拆迁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自2001年起逐年制定和公布《城区房屋重置价格》,使城区居民对旧城改造逐渐理解和支持,使旧城改造工程得以较为顺利的实施。
  安置根据国家有关房屋拆迁的政策规定,被拆迁人采用原地回建、易地迁建、购买商品房、产权调换等方式安置住所。武义县城壶山上街下水巷、壶山下街、解放南街等拆迁地块,均有被拆迁人回建的住宅及商铺。然而旧城改造后拆迁安置的主要方式,是易地迁建和产权调换。在县城建设中划出多块土地用于拆迁安置,规模较大的有象龙小区、香山小区、塔山小区、新熟溪小区、南湖畈、栖霞花苑等。
  象龙小区是武义县城拆迁易地安置较早建设的一个商住小区。位于东升路以北,宝塔路以东,电信大楼以西,占地总面积5.5万平方米,自1996年开始建设,至2005年,共建拆迁安置房58幢,安置被拆迁户416户。该小区建筑大部分为复式三层带庭院住宅,由规划部门统一设计,建筑外观一致,外墙统一涂浅蓝色外墙漆,统一建设通透式围墙。
  南湖畈小区(后命名为南湖花苑)是迄今为止县城拆迁易地安置住户最多的住宅区。小区划分为7个居住区块,占地面积16.9万平方米,共安置954户。其中B区为公寓式住宅,G区为连体别墅型建筑,其他各区皆为不同形式的排屋建筑。该安置区整体结构为道路框架型,房屋设计统一,整体美观,街巷纵横交错,出入便捷,与江山新村连成一体,生活设施齐全,具有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区最大的居民住宅区。
  拆迁易地安置最具代表性的建设项目是栖霞花苑。占地面积13.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其中公寓式幢房38幢,占地11.70万平方米。排屋42幢,占地6.4万平方米。总投资3.62亿元,可安置1344户。栖霞花苑整体为花园式设计,建筑群错落有致,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房屋间距为1:1。绿地及健身场地、活动场地、亭台游廊等休闲设施安插于各住宅之间。被拆迁户在产权调换中保留了排屋安置方式,有9种户型供迁入户选择。栖霞花苑的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出舒适、宁静、祥和的人居环境。
  回建工程自80年代开始,县委、县政府就重视旧城改造后的回建工作,以改善旧城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县城在城乡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及辐射功能。
  1984年,解放街拓宽并延伸至熟溪以南区块,解放街从5米左右拓宽至15米,同时建好下水道及水泥路面、人行道。街道两侧,先后回建了武阳楼、第一百货商场、邮电大楼、人民法院、购物中心、财税大楼、卫生局、物资大楼等一大批公共建筑,方便了居民生活,改变了旧城的面貌,使宽敞、繁华的解放街成为在80年代武义县城的标志之一。在城区溪南片,新建解放南街、溪南街、熟溪南路,沿街回建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工商局、建设银行武义支行(溪南)、武阳小学、科委大楼、外贸局、供销总社,及大批属高标准的商住楼和水果市场、农贸市场等,使溪南片又成为城区较为繁华的地段。
  90年代,旧城改造的回建工程进入新的阶段。1992年起,县前片拆迁改造,回建县前街,建成中南商厦、鑫桥大厦、行风大厦、农行大楼、室内菜场及沿街商住楼。1996年起,壶山下街改造,建成长350米、宽18米的新壶山下街,街道两侧回建了烟草公司、粮食大楼、中国银行武义支行、房管大楼、金田大楼等公共建筑。采用出让土地方式由个人出资拼建沿街店面、商住楼25幢。回建面积4.99万平方米,使壶山下街焕然一新,成为县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一条商业街。同年,解放南街拓宽改造,回建溪南商厦、溪南邮电电信大楼等公共设施,拼建沿街店面商铺,回建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这一时期,环城南路加快建设,沿街建设了财政地税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局等公共设施及沿街店铺,县城东南至县城西南的一条新街道逐渐繁华、不断发展。1997年,温泉路、下王宅路拓宽改造,建成长600米的温泉路(部分),沟通东升路、武阳路,把老城区与开发区连成一体。至此,武义城区格局再次显著改观。温泉路两侧建成下王宅菜场、市民广场、千禧花园、滨江花园、宏福商厦等建筑群,成为新的商业活动中心。
  2000年~2005年,旧城改造工作增量提质,回建工程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2000年拆迁滨江广场地块、回建滨江广场2.56万平方米及商住楼占地2万平方米,回建道路1.44万平方米。2001年拆迁壶山街、横街、城脚路,回建紫金五圣商业中心。该商业中心建筑风格独特,高五层(含地下一层),环状街中街设计,集商贸、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拆迁温泉桥南振兴路,回建金三路广场商住区。解放中街第二次拆迁后拓宽至20米,并逐年回建红宝石大厦、宏马时代广场、阳光华庭、汇景新城、西溪华庭等大型商贸住宅建筑群。2002年,双路亭入城口拆迁后,改造拓宽建成温泉南路,回建五金一条街商住区。2003年,溪南中街1号~5号地块拆迁后,回建湖畔公园及武阳名筑(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江南明珠(建筑面积8.69万平方米)2个商住小区。
  武义县城经过20多年的拆迁及回建,武义县城,街道拓宽、交通便捷、大地增绿、商铺鳞次栉比,住房宽敞舒适,环境优美洁净。
  新区建设
  武义县城的新区建设,起步于80年代。1986年3月,县政府批转《武义县干部、职工、居民自费建房试行办法》,统一建设住宅小区,城区首批266户居民在长蛇形(现江山新村)自费建房。这是武义县城新居民住宅区建设之始。此后几年,东苑新村、金星新村、南丰新村、下王宅等6个新住宅区逐步建成,至1991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千米。
  1992年7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武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并根据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划出老城区东北边缘的县后畈作为县城新区进行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2.18平方千米,首期开发用地79.33公顷,其中商业小区33.33公顷,工业小区46公顷。
  1993年。1997年5年间,县城新区建设有计划、高质量地展开,建成城区最宽、最长的武阳路(见本编第一章第二节目“城区道路”),完成道路两侧房屋、商铺建设,其中武阳镇镇政府大楼(2001年9月以后改为公安局大楼)、中国建设银行武义支行大楼、水务大楼、信用联社大楼、君乐大酒店大楼、金星大楼等公共设施都建于这一时期;建成温泉路北段及道路两侧建筑,如青少年宫等;建成北岭小区商住区、友谊小区住宅区、康园小区住宅区、园丁新村住宅区等新一代商住、住宅小区;完成星光菜场、商贸中心、鸿达商城、汽车运输总公司等商业设施建设,使该区块商贸活动渐趋繁荣兴旺。
  与此同时,县建设部门在开发区与旧城区之间建东升路,结合旧城改造建温泉路南段(温泉桥北)接通温泉路北段,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后的老城区结合在一起,形成武义县城新的格局。
  1998年金温铁路全线通车后,武义县城建设逐年向东北扩展,香山大桥、白洋大桥建成通车,白洋渡工业区加快开发,百花山工业区建设分期进行。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电信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相继建成后,火车站一带成为武义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白洋渡工业区大道建成后,北通上松线,南通东升路(高速公路连接线),交通便捷,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工业区内绿化建设、绿地空间都按规划实施,一改旧厂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烟尘滚滚的旧貌。白洋渡工业区成为武义县开发建设最早,为武义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工业园区。
  至1998年底,经过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武义县城新框架初步形成。城中区块以解放街为核心,城南区块以溪南街和环城南路、解放南街为主线,新区以武阳路、东升路为横轴,并通过纵向的温泉路与城中区块相连接,县城建成区面积为7.09平方千米。
  1999年~2005年,第三轮县城建设规划实施。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新区建设向县城周边扩展。在城西南,南湖花苑、栖霞花苑的建设,造就了一大片高品质居民住宅区。在城西熟溪北岸,新建省一级重点中学——武义一中。在上松线沿线,开发黄龙工业园区,其范围延伸至十里岗一带。在城东南,随着五金一条街的拆迁改造,东南工业功能区建设起步,建设范围扩展到端村、五七干校以远(即城区外环线,从有机化到永康的永武二线一段)。并在溪里进行“一组团”(武义清水湾温泉度假村)建设。在城北和城东,城北商贸住宅区建设向高层次、高品质发展,温泉别墅区、锦绣华都、红锦苑、鸿基花园、家园阳光城等一大批高品质的商住小区陆续建成。象龙小区、香山小区、塔山小区等拆迁安置居民区建设完成,中医院温泉康复中心、温泉山庄、新图书馆、新熟溪小学、新武义三中(后改为武义实验中学使用)、人民法院等大批公共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农贸市场、茶叶专业市场、建筑材料、装潢装饰专业市场等一大批商贸市场,也相继建成并不断扩大规模。
  开发区二期工程在这一时期全面铺开。2000年开发区委托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百花山工业区和白洋工业区详细规划,并于是年11月开始实施,先后完成邵宅区块9950平方米的纵横道路工程;启动百花山区块“三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与平整地基)工程,完成总长1868米、宽70米的百花山工业区主干道及配套道路荷花路、兰花路、牡丹路等道路建设。完成全长480米,配套道路长1700米的白阳山隧道工程。完成供水管全长6.5千米的县城至百花山工业区的引供水工程。完成7.39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并建设了百花广场。借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牛背金高速公路出入口之机,开发白洋工业园区,通过白洋山隧道把白洋工业园区与百花山工业园区连成一体。至2005年年底,开发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8亿元,开发区面积为6平方千米,其中已开发商贸住宅区2平方千米,开发区总人口达4万人。
  2002年~2005年,武义县城整体规划调整方案付诸实施,县城着手建设北岭新区。2004年北岭隧道(一期)贯通,温泉北路快车道建成。2003年开始在北岭新区建整体框架道路(见本编第一章第二节目“城区道路”);北岭隧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完成金湖建设工程(即塔山水库改造建设工程);建塔山小区(拆迁安置区,占地面积5.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安置153户);下山脱贫示范村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县实验中学(建成后与武义三中对调使用)、县检察院、金厦·银湖花园商品房等新项目开工建设之中。
  武义县城建设,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80年代旧城改造、向熟溪南岸发展阶段;二是90年代城中区块改造和城东北开发区建设阶段;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城区熟溪两岸景观建设和向周边区块发展的阶段。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开发,武义城区真正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浙中地区以生态为特色的山水生态县城。至200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17.6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0.58万人。
  附:城区标志性建筑
  电力大厦占地面积5359平方米,建筑面积7054平方米,主楼12层,位于温泉南路,1991年9月开工,1993年竣工,是武义县城最早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
  建行大楼占地面积4188.1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主楼15层,位于武阳中路2号,1995年开工,1997年5月竣工。
  电信大楼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80平方米,主楼15层,高62米。1997年3月开工建设,1998年12月竣工。
  明招温泉国际酒店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前后两楼共2.2万平方米,主楼占地3700平方米,21层,高79.10米。2003年7月19日开工(后于2006年4月竣工)。
  香格里拉大酒店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主楼23层,高81.8米,位于建行大楼对面。2004年7月开工,后于2006年8月竣工,为县城第一高楼。
  宏马时代广场占地面积1.2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主楼20层,建有空中花园5000平方米。位于壶山街与解放街交叉口。2003年9月开工,2006年9月竣工。

附注

城区标志性建筑 电力大厦占地面积5359平方米,建筑面积7054平方米,主楼12层,位于温泉南路,1991年9月开工,1993年竣工,是武义县城最早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 建行大楼占地面积4188.1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主楼15层,位于武阳中路2号,1995年开工,1997年5月竣工。 电信大楼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80平方米,主楼15层,高62米。1997年3月开工建设,1998年12月竣工。 明招温泉国际酒店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前后两楼共2.2万平方米,主楼占地3700平方米,21层,高79.10米。2003年7月19日开工(后于2006年4月竣工)。 香格里拉大酒店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主楼23层,高81.8米,位于建行大楼对面。2004年7月开工,后于2006年8月竣工,为县城第一高楼。 宏马时代广场占地面积1.2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主楼20层,建有空中花园5000平方米。位于壶山街与解放街交叉口。2003年9月开工,2006年9月竣工。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