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8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规划
分类号: F299.23
页数: 4
页码: 171-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城进行第一次建设规划,1983年10月编制完成。报经金华地区行署发〔1985〕84号文件批准实施。规划期限、近期至1985年,中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城市规模、1982年现状人口为2.29万人,用地2.07平方千米;规划近期人口2.5万人,用地规模2.57平方千米、中期人口2.72万人,用地规模2.94平方千米、远期人口4万人,用地规模4.02平方千米。实施“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区的建设行为,保证了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有效防止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县城规划 武义县 规划管理

内容

第一次县城建设规划
  1982年武义县城进行第一次建设规划,1983年10月编制完成。报经金华地区行署发〔1985〕84号文件批准实施。规划期限:近期至1985年,中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城市性质:武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继续加强轻纺工业、建材和砩石开采工业、积极开发食品工业的社会主义城镇。城市规模:1982年现状人口为2.29万人,用地2.07平方千米;规划近期人口2.5万人,用地规模2.57平方千米;中期人口2.72万人,用地规模2.94平方千米;远期人口4万人,用地规模4.02平方千米。
  第二次县城总体规划
  1993年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发〔1993〕93号文件批准了武义县县城第二次总体规划。规划期限:近期1992年~2000年,远期2000年~2010年,远景2010年~2050年。城市性质:武义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以萤石和温泉为特色的综合性城镇。规划区范围、人口和用地规模:包括武阳镇部分行政区范围和邵宅乡的部分地区,近期人口6.5万人,用地规模5.85平方千米;远期人口10万人,用地规模9.5平方千米。发展方向:以老城区为依托,主要向东规划新建的火车站方向沿江发展,适当扩大发展溪南的居住区和工业区。
  第三次县城总体规划
  1998年修编完成武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6月经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限:1998年~2020年。近期1998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城市性质:以温泉、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浙中重要城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近期6.8万人,用地6.53平方千米;中期8.3万人,用地8.14平方千米;远期12万人,用地11.98平方千米。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近期主要向城市东部(武义江以西)和西南部发展,中、远期逐步向东北部、东南部和北部方向拓展。整个城市用地基本呈“一城五片(城南片、城中心片、塔山片、白洋渡片、邵宅片)一组团(溪里)”格局,明确在北岭区块统一建设一个县级大型公共设施中心。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2年12月,修编《武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报金华市人民政府备案。调整后,确定城市形态为组团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为:一轴串接三中心,一轴即为温泉路,三中心则为老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北岭区块的县级大型公共设施中心和溪里的温泉旅游度假中心。“一环”与“三横三纵”主道路骨架:“一环”即为城市环路,“三横三纵”即为横向的莹乡路、老上松线、武永二线,三纵为温泉路、明招路和百花山至白洋道路。五组团居住用地:以铁路、熟溪和壶山为界形成五大组团的居住用地,即老城居住区、城南居住区、北岭居住区、邵宅居住区和白溪居住区。“三山三水”生态绿地:即壶山、梅郎山、白阳山和熟溪、永康江、武义江,将生态山水、绿地楔入城区。
  在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时,每次都制订了诸如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电、电信、广电、绿地、景观等专项规划。
  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一是完善城市功能。二是营造城市特色,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三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武义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可分为3个阶段:
  计划实施第一阶段(1983年~1992年):(1)改造了城区道路。拓宽和延伸了解放街,改造了熟溪北路,建设环城南路、溪南街、城脚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回建或新建沿街公共设施和商业网点,如武阳楼、第一百货商场、物资大楼等。(2)调整了城区的工业布局,改善了工业布点分散、零碎、占地过大的状况,工业布点安置于熟溪南侧山坡和城区外围南北两侧。对棉纺织厂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实施扩建和技改,提高经济实力;把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如酒厂等)外迁,改善城区环境。(3)建设了江山新村等新居民点,改善了居民和农民的居住状况,城区人均居住面积从1982年的5.78平方米/人,提高到1991年的11.89平方米/人。⑷公共设施、商业网点有了增加和改善,新开辟小商品市场(城东路北口)、农贸市场(振兴路北口)等专业市场,扩建了自来水厂,新建了工人文化宫、医院门诊大楼、武阳中学、武阳小学和武阳幼儿园。(5)新建了汽车站,改善了城区对外交通道路,开设了小型公交交通。(6)重修了熟溪桥、发宝象龙塔和鸣阳楼等文物古迹,完成了北岭公园(一期)建设。
  计划实施第二阶段(1993年~1998年):(1)开发区建设全面实施。城东北新区(商贸住宅区)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武阳路、东升路、温泉路及沿街建设完成。(2)县前片、壶山下街拆迁及回建工程完成,旧城东部改造后形成全新商业区。(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1992年8月开始供应液化石油气;由源口水库供水的引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城区排水排污全面整治;供电、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新建或大幅增量。(4)北岭商住区、东苑新村、康园小区、温泉别墅区等现代化商住区建成,熟溪北路室内菜场、武阳中路商贸中心等现代化商业区建成,提高了城市品位。(5)城区道路桥梁建设扩大规模。新区道路和老城区道路及城区三座桥梁建成后形成了武义城区五横四纵的道路体系。(6)武义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金温铁路全线通车,构成武义对外交通新的体系。(7)白洋渡等工业园区建设,聚集社会资金,发展工业企业,增强了武义城区的经济实力。
  计划实施第三阶段(1999年~2005年):(1温泉南路拓宽改造、双路亭入城口建设以及温泉北路(北岭新区)建设工程,南门街拆迁改造,城西入城口建设等,形成武义县城新的更完善的道路框架;(2)解放街第二次拆建,俞源街沿线地块旧城改造,紫金五圣、宏马时代广场、五金一条街、锦锈华都等一大批商业中心的崛起,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和出行购物。象龙小区、塔山小区、南湖花苑、栖霞花苑等居民区相继建成,进一步提高县城居民的居住质量。(3滨江广场、梅郎山公园、湖畔公园、壶山公园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为城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空间;(4)熟溪桥至白洋渡沿岸的堤防工程建设,提高了县城抗洪防洪能力;(5)壶山自来水厂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一期)的建设为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态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6)温泉山庄、清水湾温泉度假村等建成投产,为武义游旅开发奠定基础,打响温泉旅游品牌;(7)百花山工业园区、文教旅游工业功能区、东南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发展,激活了武义的工业经济活力;(8)县城周边出境公路的扩建改造,使县城的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9)北岭新区开发,使武义城市发展有了新的空间,目前框架道路和给排水工程已经基本建成,新区城市设施建设已经起步。
  规划管理
  规划审批管理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后,进一步推动了武义县城市规划工作在法制轨道上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区建设正式实行“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制度,规范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
  实施“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区的建设行为,保证了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有效防止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从1991年至2005年年底,县规划管理部门累计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17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617件,建设用地面积724.05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896件,建筑面积454.76万平方米。
  规划实施管理1984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城市建设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着手清理城区建设的无序状态。根据村镇摸底的情况及群众意见,经过大量的调查、核实,规划管理部门于1986年会同壶山镇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章建筑。拆除51户,没收3户,收取造地费及罚款17.14万元。这一阶段用地清理工作,扼制了几年来城区随意建房行为,纠正了城区私自占地建设不正之风。1986年11月18日,城乡建设部领导在省、市建设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武义考察,对武义县城的建设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1991年5月,县城建管理监察队成立。1992年11月1日,建设部发布《城建监察规定》,由城建监察队伍对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实行监察。1994年3月,县城建管理监察队更名县城监察大队,并实施城乡建设的监察工作。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