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5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6
页码: 135-1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然环境中自然灾害的介绍,包含了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内容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概况
  水灾 武义县1986年~2005年,除1986年、1988年、1996年3年外,其余年份均受到水灾侵害。水灾成为武义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986年~2005年全县因水灾死亡31人(详见第二十九编第四章第一节《灾情与救助》)。
  旱灾 1986年~2005年全县发生明显的旱灾7次,基本上以秋旱为主,尤以2003年最为严重。
  风雹灾 武义属于强对流天气多发地区,1986年~2005年有记录的大风、冰雹灾害有16起,2人死亡,25人受伤。
  台风 台风过境对武义会造成风灾、台涝等灾害。但是在干旱时节,如果仅仅是台风影响,台风过程带来的降水反倒可以缓解旱情。1986年~2005年,对武义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过程主要有4次,其中以1997年的11号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历年气象灾情
  1986年,5月4日至6月14日夏旱42天,7月8日出梅后一直少雨,秋旱43天,至8月19日止,总降雨量仅46.2毫米,比常年偏少七成,造成严重干旱。6月25日和7月8日,两次暴雨袭击寺前、后树、白姆、俞源、桃溪、登云、新塘等7个乡镇。
  1987年,3月13日11时30分到14日凌晨,武义大部分地方先后几次出现冰雹。3月下旬至4月初,连续低温阴雨,出现大雪、冰冻天气,使早稻、秧苗、春粮作物遭到严重损失。4月25日武义县中、南、西南部6个乡降了冰雹,时间最长持续了8至10分钟,最大冰雹直径约40至50毫米。4月24日、8月6日两次大风,给人民财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4月25至26日、5月26日武义县大部分地方降暴雨,局部山洪暴发。尤其是6月19日至22日,7月23日至24日、27日至28日,武义县各地遍降暴雨,最大雨量点的雨量达280.1毫米,这3次洪涝灾害较为严重。
  1988年,3月14日受11号台风和冰雹袭击。6月12日至21日出现洪涝天气,重灾区为城关区和柳城区。6月29日起进入高温干旱期,直到8月22日旱情才得到解除。7月23日邵宅乡的白阳、下厅前、界首、胡长畈、张村遭受冰雹、大风袭击,有不少房屋、农田受灾。
  1989年,5月11日12时20分至12时45分,壶山镇和新宅、桐琴、下杨3个区共有10个乡镇遭龙卷风袭击。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4米/秒,桐琴区除大风外还有冰雹,桐琴果园受灾最为严重。5月28暴雨形成洪涝灾害,灾情较重。6月28日、29日、7月1日三天武义都降暴雨。7月3日武义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5米。全县共有17个乡镇81个村受灾,有8处山洪暴发、滑坡。灾情严重。7月23日暴雨,加上永康杨溪、太平两水库放水泄洪,武义江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2.53米,有6个乡镇61个村受灾。8月27日晚8时至11时三小时降水量三港为102.9毫米,柳城为77.7毫米,引起山洪暴发。
  1990年5月9日云华、坦洪乡下了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7月10日至12日3天下午中北部遭受大风袭击。其中10日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7米/秒。11日为18米/秒,12日约为10至11级。7月9日至8月20日,受干旱影响,大面积早稻田无水插秧并引发114个村的饮水困难。9月12日局部暴雨,西联乡双溪口村测得日雨量228.5毫米,灾情严重,11户65人无家可归。
  1991年,5月21日16时40分至17时,要巨、陶宅、桐琴遭受雷雨大风及冰雹袭击,直径3厘米至4厘米,大如鹅蛋,共有15个村受灾。7月12日15时50分至16时50分桐琴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大风持续25分钟,冰雹8分钟,冰雹直径达3.5厘米,全镇16个村全部受灾。到8月又遭旱灾,全县饮水困难2.5万人次。
  1992年气候反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6次:倒春寒农作物惨遭冻害。4月21日溪里、西联、竹客、大溪口4个乡遭受飓风袭击。6月6日14时05分至20分,履坦镇、茭道乡发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冰雹重量约1.0至1.5千克,最大直径约有10至15厘米,一般都有鸡蛋那么大,灾情重,损失大。7月1日至5日全县境内连隆暴雨,降雨量达406毫米,其中7月4日雨量114.2毫米。导致江河库位暴涨,泛滥成灾。全县23个乡镇均遭受洪灾,其中16个乡镇、175个村,遭灾尤为惨重。有23个村、2.1万人,被洪水围困,重伤8人。8月30至31日,受16号台风影响,两天雨量合计102.7毫米,加上31日15时左右放水泄洪,造成洪水泛滥成灾。9月23日,测站出现日降水量110.6毫米,由于受19号台风影响,县内自9月22日晚21时至23日17时遭受历史罕见暴雨,县境内最大降雨量达217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源口等水库暴满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暴涨,泛滥成灾。县城进水、供水中断,城镇武阳中学650名师生被围困,王宅、桐琴、履坦等55个村进水,23个乡镇均遭洪水灾害,其中21个乡镇、258个村特别惨重,被洪水围困9万人,紧急转移3万人。是年7月4日和9月23日,是武义县1986年~2005年之间全县23个乡镇全部受灾的2次水灾,尤其是“九二三”洪灾,是县城和大部分乡镇进水的洪灾。
  1993年,3月24日,出现35米/秒的大风,全县共有30个厂矿受灾。6月6日下午,履坦、茭道乡7个村受特大冰雹袭击,冰雹直径6至8厘米,大的达12至15厘米。6月18日至19日暴雨,最大雨量144.4毫米,全县平均98.9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水库暴满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等泛滥成灾。县城、履坦、白姆、坦洪等乡镇所在地不少家庭进水。全县被洪水围困0.8万人,紧急转移0.23万人。7月27日夜,10个乡镇遭大暴雨袭击,并伴冰雹和8级以上大风,不到一个小时,大湾水库雨量达179毫米。由于7月中旬以后连降大雨,水库和山体持水量饱和,这次突发性洪灾使部分山体大滑坡,许多古木大树连根拔起,几座百年以上古桥冲毁。熟溪、武义江、白露溪等暴涨成灾。大片农田被淹,不少村庄被困,大量房屋倒塌。这次洪灾损失惨重。
  1994年,4月17日深夜,新宅乡暴雨,位于三桥电站坝外的锯板厂二间房屋倒塌,陈法贵一家三口被洪水冲走。6月9日到18日3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达307.2毫米,造成暴雨洪涝灾害。这是1986年~2005年期间23个乡镇全部受灾的第3次水灾,其中武阳、桐琴、履坦、新塘等13个乡镇灾情尤重。6月23日至8月4日旱灾59天。8月21日遇17号台风灾害,受灾地区有柳城镇、新塘乡、竹客乡、坦洪乡、大溪口乡。
  1995年,5月30日县境内局部地区降暴雨,导致局部山洪暴发。当日14时30分至17时在新宅乡岭脚、溪下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自汛期结束后,武义遭受连续干旱,全县23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旱情特别严重,有7000多人发生饮水困难。
  1996年,由于4月中下旬起至7月盛夏,降水持续偏少,尤其是5月和7月不足常年量的4成和3成,全县旱情严重。
  1997年,7月8日至9日,连遭暴雨袭击,造成各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全县所有塘库溢洪。武义江洪峰水位达70.64米,超过警戒水位1.64米。县城和10个乡镇所在地及84个村不同程度进水,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次暴雨造成1986年~2005年间第4次全县23个乡镇全部受灾,南部13个山区乡镇损失尤为严重。4月29日,5月3日,分别遭特大冰雹袭击,特别是5月3日下午的雹灾,来势凶,时间长,桃溪、武阳、履坦等5个乡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8月18日、19日,受11号台风影响,全县23个乡镇224个村不同程度受灾。
  1998年,1月23日普降暴雪,8时气象站测得雪深13厘米,雪量29.1毫米,为80年代以后之最。该次暴雪造成大部分供电线路、邮电通信线路中断,全县大范围停电。3月20日出现强降温和降水天气,南部10个乡镇,147个村不同程度受灾。5月11日龙卷风,10个乡镇受灾。5月27日至28日暴雨,三江水位猛涨,10多个村庄进水。6月16日起,普降大到暴雨,16日至25日10天降水量达277.3毫米,出现2个暴雨日,分别在19日和24日。此次暴雨导致全县2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7月23日,由于永康杨溪水库泄洪,使沿江6个乡镇受灾。
  1999年,6月9日至18日,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全县20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死亡2人。6月15日下午2时50分左右,由于暴雨和10级左右大风袭击,泉溪镇王山头村铸铁4厂的一幢简易厂房被夷为平地。杨店砖瓦厂等数家制砖企业的数十万砖坯被毁。7月30日下午15时至16时30分,南部7个乡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平均1小时降水量达80多毫米,尤其是桃溪镇1小时雨量达94毫米,西联乡1个半小时雨量高达137毫米。引发山洪暴发,溪水高涨,共有76个村受灾。
  2000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出现旱情。6月19日至24日降水233毫米,造成洪涝灾害。全县13个乡镇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56个,被困人口2.84万,倒塌房屋1495间,6月23日晚熟溪桥倒塌。7月14日下午3时30分,柳城遭冰雹袭击,最大冰雹直径达2.5厘米,12个村庄受灾。
  2001年,3月7日8时至15时,新塘乡、明山乡等16个南部山区乡镇下了大雪,最大积雪深度达12厘米。8月23日傍晚,南部山区遭到特大暴雨袭击,桃溪镇18时至20时降水量达123毫米,云华乡18时至21时降水量达106毫米。造成河水暴涨,山体滑坡,冲毁和淹没道路、房屋及农田水利设施。
  2002年,3月22日夜,柳城、桃溪、大溪口、西联、云华5个乡镇遭冰雹袭击。4月2日18时40分左右,王宅、白姆、大田3个乡镇遭冰雹袭击,7人被砸伤。6月30日4时至8时,全县普降大到暴雨(最大暴雨量239.7毫米),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江河泛滥成灾。8月27日中午,南部山区部分乡镇遭到暴雨、冰雹袭击,西联乡和桃溪镇再次遭受重创。
  2003年,6月24日出现暴雨,气象站雨量达82.2毫米,桃溪镇大河源村有一农民被洪水冲走。是年梅汛期降水量明显偏少,7月降水量仅34.2毫米,连续出现晴热高温。
  2004年,7月14日下午16时50分左右大田乡古竹等村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力10级以上。造成大田乡7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并有1死1伤。8月12至13日,受14号台风“云娜”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9到10级大风。造成全县18个乡镇、街道中有295个村不同程度受灾。12月28日全县普降暴雪,28日14时测得最大雪深19厘米,27日20时至28日20时雨雪量为30.0毫米。造成全县1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2005年,3月12至13日出现降雪,最大雪深10厘米,是气象站有历史记录起,3月份最大的降雪量。8月5至6日,受台风“麦莎”影响,5日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和暴雨天气,最大风速达20.7米/秒,日雨量71.6毫米,过程雨量118.3毫米,3.5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9月1至2日受台风“泰利”影响南部山区普降大暴雨。多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其中新塘站过程雨量达181.0毫米,南部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情
  武义是浙江省地质灾害重点县(市)之一,点多面广,灾害频繁,主要有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分别占30%、51%、7%、12%。
  武义地质灾害调查起步于1989年,由县矿产局组织普查,2000年写出《武义地质灾害点(含隐患点)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2001年,县地矿局再次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共登记灾害点85个。2000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对全境涵盖每个乡村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写出《武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并通过省环境监测总站野外验收合格。
  至2004年统计,境内增发地质灾害点5个,分别为新宅镇1个,桃溪镇2个、大田乡1个、茭道镇1个。2005年又发生了白姆乡八百村、新宅镇三坑口、安村、大庙岭、泉溪镇白革村共5处滑坡,上松线公路K60+010至K66+407地段潜在滑坡。累计全境地质灾害点高达221个。除其中潜在隐患外,已发生灾害点154个。
  损失、隐患及防治
  1992年9月,西联乡金鸡山,受台汛暴雨影响,引发山体滑坡,造成4人死亡,9栋房屋被毁。1999年7月,西联乡直坑村,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20余间房屋和大片农田及电力变压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2000年6月18日,桃溪镇潘家洋村萤石矿选矿场发生塌陷,造成1名女矿工死亡。据2001年地质灾害区划报告,武义历年来死于地质灾害25人。其中死于泥石流7人,塌陷9人,滑坡9人。经济损失计1468万元。
  在221个地质灾害点中规划划定有9个高易发区,19个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分别为:杨家、余山头、丁鸟、平头、项山头、桃溪、王大市、胡弄、后村。其中直接危及村庄的有:柳城镇丁鸟村滑坡隐患,是浙江重点滑坡隐患之一。1989年6月,因梅汛,引发山体滑坡0.6平方千米,造成经济损失115.25万元。经浙中地质工程勘察院勘查,该滑坡体仍在加剧,在台汛梅汛季节,极易发生大面积滑坡,将危及117户372人的居民生命安全。王宅镇项山头村滑坡隐患,滑坡体积达2.6万立方米,已经发生过3处小滑坡,裂缝长20多米,危及299户,698人居民生命安全。王宅镇平头村滑坡隐患,该滑坡体始发于2000年6月,属中型规模的残积土坡体滑坡。目前稳定性差,危及全村96人的生命安全。大溪口乡王大市滑坡隐患,该滑坡体始发于1999年,因稳定性差威胁坡下村庄,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柳城镇乌漱村滑坡隐患,该坡始发于1985年。至1995年后滑坡进一步加剧。若是连续下雨,会发生局部滑坡,将危及居民56人的生命安全。
  2002年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全县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共建有18个乡(镇)街道监测网站,111个村级监测网。县国土资源局下设“地质环境管理科”,汛期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速报。
  2005年11月25日,县政府办公室、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局领导到新宅镇检查地质灾害防控情况时,及时准确预报三坑口山体滑坡并采取果断措施,使这次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金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刊登了这一成功预报讯息。
  下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补助金。2002年补助治理8个村项目工程,合计6.5万元。2003年补助治理23个村项目工程,合计18.8万元。2004年补助治理8个村项目工程,合计14.2万元。2005年,补助治理19个村项目工程,合计28.72万元。2003年~2005年拨给县气象局11万元,建设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网。自2002年~2005年全县补助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款共计78.92万元。
  地质灾害重点村搬迁。柳城镇丁鸟村已有5户20人搬迁安置武义县城;39户141人搬迁柳城镇东郊;64户200人搬迁柳城西郊;剩余9户11人,将继续落实柳城西郊。大溪口乡王大市村9户34人,已搬至柳城镇郑回村。王宅镇平头村12户32人已搬迁至该村安全地带。王宅镇项山头村,政府已划出土地,将动员全村299户698人,搬往壶山街道三角店村。
  2003年武义县被评为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县。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