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4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气候
分类号: P467
页数: 4
页码: 128-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然环境中气候的介绍,包含了气候概况,气象要素,天气现象,气象服务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自然环境 气候

内容

第一节 气候概况
  武义地形结构复杂,海拔相差悬殊,既有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色,又有大陆性明显特点。冬季以西北大陆吹来气流为主,夏季主要受海洋空气影响。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或局部洪涝。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构稳定。年度总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由于季风气候不稳定性,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
  日平均气温稳定(≥5日)在22℃以上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季,武义春季约始于3月26日;夏季约始于6月8日;秋季约始于9月16日;冬季约始于11月21日。春季长74天,夏季长100天,秋季长66天,冬季长125天。
  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替,云雨增多,天气时冷时暖,温度呈波状上升。在强冷气流影响或西南暖湿气流特别活跃的年份,常导致低温阴雨。4月份时有连续3天或以上的月均气温低于12℃的“倒春寒”。春末夏初,随着暖湿气流不断增强,降水强度随之加大,形成雨季,俗称“梅雨期”。
  夏季的上段为“梅雨”期。梅雨期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束,梅汛期间,雨量集中,常有大到暴雨出现,易发生洪涝或局部洪涝现象。进入盛夏后,天气晴热少雨,日照多,蒸发大,易发生高温干旱天气。在此期间,遇有台风影响时,则会带来较强的降水,对缓和干旱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台风影响严重时,也会发生大风暴雨天气,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秋季为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的过渡季节,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但多数年份10月平均气温仍在18℃以上,故有十月“小阳春”之称。9月中旬起,在冷暖空气长期相持的年份,则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盛行偏北气流,以晴冷天气为主,但因有山体阻挡,冬季气温仍稍高于同纬度地区。当北方冷空气流经河套地区以东南下,全县处在入海高压后部,东南气流活跃,有较多的暖湿空气被抬升时,亦有雨、雪连绵天气。
  第二节 气象要素
  气温
  根据武义县气象站1962年至2005年44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07℃。其中1986年至2005年的后20年比1962年至1985年的前24年,平均气温已上升0.4℃。年平均气温最高18.2℃,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年平均气温最低16.6℃,出现在1986年和1988年。年内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4.87℃,极端最低气温-12.3℃,出现在1977年1月;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8.73℃,极端最高气温41.9℃,出现在2003年8月2日。≥40℃的天数有20天。后2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冬天越来越暖,夏天越来越热。
  降水
  武义县降水充沛,雨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差异很大。季节雨量分布呈单峰型,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1962年~2005年的平均年雨量为1474.49毫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年均降水增加109.96毫米。全年一半以上雨量集中在4月~6月,形成多雨期,尤其是5月至6月常有连绵不断的大面积降水,雨量就占年雨量30%,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7月和8月份是相对旱季,除台风影响和局部雷阵雨外,天气晴热为主,平均总降水量只有291.7毫米,总蒸发量却达411.1毫米,同时由于天气晴热,农作物需水、耗水量猛增,为全县常年干旱期;9月和10月份冬夏季风交替有一段秋雨期,但秋雨期比春雨期时间短,雨量少,时有秋旱发生,个别年份也会因台风雨形成大洪水;12月至次年2月是少雨季节,3个月雨量仅占了全年雨量的10%。雨量年际变化幅度也很大,雨量最多年为1989年,年降水量为2114.8毫米,雨量最少年为2003年,年降水量为1069.1毫米。日降水量最大值为114.7毫米,出现在2000年6月23日;最长的连续降水日数为21天,总雨量394.9毫米,出现在1998年6月8日至28日;最长的连续无降水日数为40天,出现在1996年12月6日至1997年1月14日。1986年~2005年平均年雨日为169.3天,为全市雨日最多的地区。武义县年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
  日照
  1962年~2005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891.51小时,其中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年均日照时数减少59.59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指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为40%,年际最大为49%,最小为34%。但日照年际变化明显且季节分布不均,夏季日长且晴朗少云,冬季日短,春季云多,春夏间日照增加速率大于夏秋间减少速率,故夏季日照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光照优于春季。日照年际变化明显,最多年份为1986年达2170.9小时,最少年份为2002年1513.4小时,两者相差657.5小时,为平均值的37%。7.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在351.8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83%;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在31.2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为10%。
  第三节 天气现象
  雷暴 全年各月都有出现,其中7.8月最多,占全年雷暴次数的一半左右。年平均约51次,最多年份达73次,最少年份30次。初日平均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1月中旬,最迟在5月中旬。终日平均在9月~11月份,最早在8月下旬,最迟在12月中旬。
  霜 1962年~2005年,年平均无霜期在242天左右。年平均霜日数32天左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6年平均少8.9天。年平均无霜期天数后20年比前24年多27天。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份,最早出现在10月下旬,最迟在次年1月初。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份,最早在2月下旬,最迟在4月初。
  雪 降雪和积雪天数年际变化较大。降雪年度平均日数8天左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少3天。最多年达17天,最短不到2天。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份,最早在11月末,最迟在次年2月初。降雪终日一般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1月上旬,最迟在4月中旬。积雪年度平均日数5天左右,有的年份无积雪,最多年份10天。第一次出现积雪时间最早为12月初,最迟为2月上旬;最后一次出现积雪最早在1月上旬,最迟为3月下旬。积雪平均初期在1月份,平均终日也在1月份。日积雪≥10厘米日数为10天。
  结冰 结冰初日一般在11.12月份,最早在11月上旬,最迟在次年1月上旬。结冰终日,一般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2月初,最迟在3月下旬。
  第四节 气象服务
  武义县气象站于1962年1月成立,并进行气象观测。1990年6月1日起改称气象局,位于武义县城熟溪街道江山脚路3号江山之腰,海拔105.1米。全局现有工作人员15名(其中有工程师3名,助工6名),主要承担武义县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决策服务武义县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区,气象局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遇有天气重大变化或灾害性气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情况有关材料,为领导决策参谋。
  气象报告由专人递送,遇有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或重要突变天气时,气象局、台领导携带资料图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随着通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决策服务终端投入应用,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化,做到更快捷、更便利。
  公益服务
  天气预报服务 除在广播电台播放公益天气预报服务外,1998年通过县电视台播出天气预报。
  武义农村经济信息网 武义农网(浙江农网武义分中心www.wynw.gov.cn)是由武义县气象局于2001年兴建的专门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是浙江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义农网共设有: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名优特产、地方概况、气象信息、地方信息、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信息、特产之乡、农企之家等栏目,为农民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及拓宽销售渠道创造了条件。
  专业气象服务 根据国务院“气象部门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规定,武义县气象局于1985年成立了“气象科技服务部”,开展了气象专业服务。1998年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121”电话自动答询平台,将气象专业服务拓展到了全社会。2002年成立了气象信息中心,“121”信息台增加了中期预报分信箱和紫外线指数、中暑指数、穿衣指数、晾晒霉变指数、旅游景点天气预报、气象知识与今日特别提醒等分信箱。2002年5月和2002年7月先后开通了移动用户与联通用户的气象短信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已发展到包括公众电话、移动(联通)手机气象短信和气象网站等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经济社会领域中各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服务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开展大气环境影响气候评价和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专项专题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较好经济效益。
  防雷工作
  武义气象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于1996年3月28日起开展了防雷工作;到2002年年底,武义县防雷设计核准、防雷工程竣工验收都已进入了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避免大量新的防雷安全隐患产生。防雷年检工作逐步被社会各方所接受,2005年有138个企事业单位的防雷工作被检测,年检覆盖率约9%,且上升速度较快,督促整改了大批防雷安全隐患。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