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第二编 自然环境
分类号: X21
页数: 34
页码: 107-140
摘要: 本编记述了自然环境,包含了地质与地貌,土壤与植被,野生动植物,气候,水文和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土壤植被

内容

武义县位于浙江中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区内主要的地质构造为武义——宣平断陷盆地。盆地周围地形多山,占县域面积的76.9%。全境山脉东属括苍山系,西属仙霞山系,北属八素山系。全境河流北部属钱塘江水系,南部属瓯江水系。生态建设效果显著,2005年森林覆盖率已达70.2%。武义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以水灾为主的自然灾害比较多。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第一节 地质
  武义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境内的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均受晚侏罗世酸性、中性火山喷发和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所制约。
  地层
  武义盆地出露地层的地质年代较晚,盆边四周为上侏罗统,盆地内部为下白垩统。
  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境内出露有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九里坪组。
  大爽组(J3d) 岩性主要为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和流纹质浆屑玻屑弱熔凝灰岩,层厚大于1349米。主要分布盆地西北边缘外围,其一出露于壶山街道两头门、王尖、白姆乡元明寺一带,其二出露于白姆乡沿朱岭,俞源乡阳铺平西侧,桃溪镇白岩头尖一带,其三出露于牛头山北麓。
  高坞组(J3g) 岩性以肉红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其次为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岩石晶体含量高,一般为40%~50%。成分主要是长石,石英。肉眼观察,貌似花岗岩,层厚209米。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南及东南边缘外围。分别出露于白姆乡麻阳和桃溪镇大河源一带,西联乡水碓坑、四百田一带,新宅镇乌门、溪下一带。
  西山头组(J3x) 境内分三段:
  第一段(J3x1) 岩性为中酸性和酸性火山碎屑岩,主要是英安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或英安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一般呈黑色,层厚大于580米。主要分布于盆地东西外围。分别出露于:
  其一为白姆乡八县尖东麓、俞源乡高凤尖、桃溪镇东弄、西联乡章五里一带,其二为县城南端大田乡徐村、熟溪街道郭洞和破竹园、新宅乡桑坑头、项店乡章村和大王岭等地;其三为新宅镇内山坑和安凤、大溪口乡山下鲍和洪潭等地。
  第二段(J3x2) 岩性为一套紫红色球泡流纹岩,厚度大于1600米。分布于盆地东侧和西侧。分别出露于茭道镇杨家、熟溪街道周岭和溪里、壶山街道清塘和王公里、王宅镇周岗一带。
  第三段(J3x3) 岩性为一套灰紫色流纹质角砾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和玻屑熔结凝灰岩夹沉凝灰质泥岩,厚度大于600米。分布于盆地北端外围。分别出露于茭道镇的南仓、上茭道、罗山、八素山,白阳街道的桩塘、和尚寮,履坦镇的范村、叶长埠等地。
  九里坪组(J3j) 岩性为紫红色英安流纹斑岩,球泡流纹斑岩,层厚大于257米。主要分布于武义县境的东南侧外围。东侧出露于清溪口水库的周围麻田、清溪寺坑等地。南侧出露于新宅镇的李村、大庙(大殿)、麻竹园、安村和坦洪乡的皮子源等广大范围。同时还零星出露于西联乡和大溪口一带。
  下白垩统 自下而上境内出露有馆头组、朝川组、方岩组。
  馆头组(K1g) 岩性下部为杂色砂岩和砾岩夹砂质泥岩,上部为杂色砂岩,厚度大于200米。主要分布于武义盆地东南边缘,自南到北出露于柳城镇祝村、全塘口,坦洪乡阳坑塘、赵村,新宅镇安村、少妃,熟溪街道鱼鳞角、溪里一带。同时以零星出露于熟溪街道余山头,泉溪镇的盛岭下等地。
  朝川组(K1C)分三段:
  第一段(K1C1) 岩性为红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夹火山岩,厚度208米。分布于盆地北部的,出露于白阳街道汤村、茭塘、东吴、柳宅和壶山街道北缸窑一带。分布于盆地中心的,出露于大田乡代石、宏阁;王宅镇马昂、金华铺、陶宅、上四保,俞源乡下杨、九龙山等地。分布于盆地南部的,出露于桃溪镇玉堂源、西塘、下库王,坦洪乡上陶、洪村,桃溪镇泽村、项湾、郑山头,西联乡沥山、内河洋、壶源,柳城镇车门、龙福寺。另外尚出露于泉溪镇泉溪、藕荷塘,桐琴镇石上青、芦北、郭村等地。
  第二段(K1C2) 岩性为中基性熔岩,特征是玄武岩夹粉砂岩,厚度大于190米,分别出露于柳城镇周围麻济,桃溪镇内外源、潘家洋,王宅镇孙里坞,白阳街道邵宅、仙洞、百花山、王大路等地。
  第三段(K1C3) 岩性为紫红色中、薄层状钙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砂砾岩、泥质、钙质粉砂岩和泥岩、局部夹钙质沉凝灰岩、紫红色砂砾岩和砂岩,层厚大于395米。零星出露于柳城镇的火烧地,白阳街道陈高山、上公塘、青龙头,壶山街道三板桥、五一塘一带。
  方岩组(K1F) 岩性以紫红色砾岩,厚层状砂砾岩为主。夹有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岩性自下而上为紫色岩屑砂砾岩,紫红色粉砂岩含钙质结核,暗色玄武岩岩屑砾岩,暗紫色砂砾岩,紫红色砂砾岩,厚度大于435米。分布于盆地西北边缘,连续出露于俞源乡后陶、岩坑、刘秀垄;白姆乡大红岩、伍家坞;王宅镇要巨、古马山;壶山街道荷叶塘、后腊;履坦镇石龙头、五虎山、中央王、坛头;白洋街道白蛇山、大通寺、朱村。还零星出露于桃溪镇的锦后、松溪等地。
  地层时代论证数据,上侏罗统在武义地区未采到化石。1989年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专题组韩文彬等采集各岩石标本,专作同位素时代测定
  构造
  盆地构造 武义—宣平断陷盆地,位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南西段东侧。它与永康断陷盆地同时在侏罗纪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由区域性挤压发展到松弛阶段所形成的大规模断陷盆地,并接受下白垩纪沉积,而且伴随较弱的火山喷发和喷溢,从而形成一套夹有少量火山碎屑岩和基性熔岩的红色沉积岩系。朝川期,武义盆地与永康盆地互相连通。朝川晚期,武义盆地沉降中心西迁,两盆地之间地段相对隆起。方岩期,武义盆地缩小,仅在湖盆西部堆积巨厚的磨拉式建造—砾岩层。盆地中,特别是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发育,多组断裂切割,使盆地边形成一些断隆或断陷体。
  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北西、东西、南北向次之。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以压性为主,继承性叠加活动明显,其中规模最大的有茭道—桃溪—内河洋断裂,全长60千米,北段循北东55度走向,南段转为北北东25度,显示出相互改造迹象。杨家—塔山—马昂断裂,全长25千米,大塘口—溪里—徐村断裂,全长21千米。以上三条断裂是县内大、中型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和容矿构造。
  北西向断裂,以张性为主兼扭性,有明显的继承性活动,分布广泛。它截切了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常赋存小而富的萤石矿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李村—派塘—陶宅断裂。向东延至缙云县境内张公桥,全长40多千米(县内24千米),次为江下—白马下—马口断裂,全长8千米,构成武义—宣平断陷盆地南端边框。
  东西向断裂,先压性,后张性。由区域性三门—常山大断裂通过县境北端的董村—下茭道,过境全长15千米。并构成八字墙—董村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长8千米,宽1千米,盆地出露地层为朝川组。
  南北向断裂,压性,继承性活动明显,截切境内所有不同走向的断裂,为境内最新的断裂构造,比较醒目的有河山—董处断裂,宋村—俞源断裂,但以章五里—大河源断裂规模最大,向北延伸至金华婺城区。境内出露长度35千米,南端因受章五里向斜制约,走向转为北东35度。
  褶皱构造箬阳背斜,从金华婺城区箬阳延伸至境内后树经茭道入义乌市向阳村倾殁。全长90千米。轴线走向,南北两端为东西,中部为北东,呈S形。背斜核部地层为上侏罗统。
  要巨、大莱、桃溪3个向斜,互呈列雁形。轴向均为30度。大莱、桃溪2向斜地层为朝川组。要巨向斜自王宅经要巨至汤村,全长26千米。轴部地层为方岩组,翼部为朝川组。
  章五里向斜,轴向东西,全长5千米,轴部地层为高坞组,两翼为西山头组。
  桐琴向斜,全长10千米,轴向东西,地层为西山头组第二段。
  侵入岩
  武义境内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是在燕山晚期,多以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呈岩脉、小岩株产出,受构造和裂隙控制。流纹斑岩,多数侵入磨石山组地层,但坦洪乡塘齐岩体侵入馆头组和朝川组之间。岩体面积为7.1平方千米,岩石肉红色,含二氧化硅79.1%。花岗闪长玢岩,见于新宅镇上陈村附近,入侵于磨石山组第三段和馆头组接触处,出露面积2平方千米。花岗斑岩,入侵于磨石山组地层,以白姆乡谢坑—水阁的岩体最醒目,长5千米,宽0.15千米~2千米,出露面积5.5平方千米。安山玢岩,出露于境内东南部磨石山组第三段地层,以桐琴镇陈思湾岩体最大,东侧延伸到永康县境永祥村一带,面积20.6平方千米。石英二长岩,出露于新宅镇大莱向斜,轴部为朝川组第二段地层,面积9.5平方千米。
  氟的地化环境
  武义盛产萤石,萤石成矿过程极大程度受各岩层含氟丰度的制约。
  氟中毒病区的分布
  新中国成立以后,医疗部门尚未发现武义有“氟骨症”临床病例。据80年代初武义牙病防治所对全境449个村共41498名在校青少年作“氟斑牙症”普查,检出患者1684人,占参检人数的4.1%。按防疫部门规定,发病率达到30%以上始列为“氟慢性中毒区”,境内有后俸、蒋马洞、寺后张、乾口垅、东吴、石桥头、白阳等7个居民点为氟慢性中毒村。主要原因是饮用水源汲自含氟浓度1.2毫克/升—1.4毫克/升的岩层断裂水所致。其他皆以零星病例分布于矿山污水排放的污染区。
  第二节 地貌
  地形
  武义多山,地势崎岖,最高峰为县境南部西联乡境内牛头山,海拔标高1560.2米,最低点为县境北部履坦镇范村武义江出境点,海拔高程57米。全境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呈垂直高差1503.2米的柱状分布。由于受区域性构造的影响,武义地形走势呈北东~南西展布。县境四周为侏罗世火山岩区,形成了低、中山地形。县境中心,为断陷盆地,接受白垩世沉积,丘陵起伏,形成低、高丘和平畈。
  低、中山地形分布于西联、新塘、竹客、白姆、大溪口等乡以及新宅镇和桃溪镇的大河源一带,地形海拨高程为500米~1000米以上,坡度大于15度~25度。山谷切割深度一般达到200米~400米,冲沟发育、沟壑密集,多呈V字形,多为林业区。
  低、高丘地形 分布于大田乡、俞源乡、坦洪乡、柳城镇、桃溪镇、茭道镇以及泉溪镇的项店和熟溪街道溪里等范围。地形海拨高程15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6度~15度。山体起伏和缓,山顶多呈浑园,冲沟发育明显,沟谷呈“U”字形,或“V”字形。岩性为白垩世红层为主,分别形成不连片的小盆地,多被垦为农田。
  平畈、平原地形 分布于桐琴镇、泉溪镇、履坦镇、王宅镇、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以及柳城镇的大源一带。地形海拔15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30米、坡度3度~6度、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武义县主要产粮区。
  山脉
  境内山脉,东属括苍山系,西属仙霞山系,北属八素山系。
  八素山系 发脉于永康市与义乌市交界的大寒尖(926米)向西南5千米延伸至境内茭道镇白山云(820米),续3.5千米为牛肩头(570米),续3.5千米为岩山(308米)。岩山为2分支,西支(走和尚寮至范村线)向西越金温公路3千米为大凹尖(667米),又3千米为小安岗(616米),转西北入金华境牧羊岗(616米)止。岩山南支(走汤村~白阳山线)往南0.5千米汤村岭(164米)、转东2千米为罗山(365米),复往南2千米为麻车岗(188米),转东南为白阳山,延8千米、止于武义江,主峰(328米)。
  括苍山系 发脉于新宅镇库坑与缙云县交界的雪峰山(1110米)。山脉主干分东北和西南两支。西南主干:沿缙云、丽水县界(走青峰岭—上坦湖—三井坑线)。距雪峰山往西南1千米为无名峰(1064米),续0.5千米为马背光(1076米),续1千米为青峰岭(741米),续2.5千米为上坦湖(1073米),续3千米为三井坑岗(892米),后转往南3.5千米龟洞背(486米)终于菊水溪下段左岸。全脉长6千米。东北主干:雪峰山往东北1.5千米为桑坑头尖(1003米),分3条支脉,东南支脉沿缙云县界(走大王岭—桐琴镇小窖线)。距桑坑头尖东南1千米为大王岭(870米),续5千米为中山(580米),转向东2.5千米为上夫山(610米),续1千米为白革山(795米),续1.5千米至小窖岭头(249米)为永康市界,全脉长19千米。桑坑头尖西南支脉、沿县境横轴,(走李村—大庙岭—大莱龙头眼睛—樊岭线)。距桑坑头尖西南1千米为遮包尖(765米),续3.5千米为小安山(520米),续2千米为大庙后山(568米),续4千米为少妃岭(430米),续3.5千米为太公头尖(920米),转西北3.5千米为龙头眼睛(1041米),续1.5千米为大包山(904米),往西7千米为樊岭(677米),继而与仙霞岭相连。龙头眼睛向南分支,(走大莱—安村—明山—大溪口—三港线)。距龙头眼睛南千米为大莱岗背(914米),转东南1.5千米为李山头(1001米),转东南3千米为金堂后(765米),转南为香炉尖(994米),往东南3千米为大章山(1069米),转东2.5千米为天雷山(1006米)。天雷山又分2支,一支往南2千米为高岗(1034米),转东南3.5千米为陆千岗顶(1071米),往西南1.5千米为竹翠横栏尖(1082米),续4千米为天帅尖(929米),续2千米为曳岭头(490米),转南1.5千米为笔架山(796)米。转西南1.5千米为五福山(865米),转西北3千米为张大山(505米),止于宣平溪入丽水县界。另一支往东北延2千米为大东背(964米),转往东南2.5千米为叠石坛(901米),转东北为千金山(797米),止于菊水溪下段右岸。
  仙霞山系 境内仙霞山脉发脉于武义、遂昌交界处武义一侧西联乡境内的牛头山(1560.2米),主干山脉分两支,分别向东南和东北两方向延伸。东南主干:沿遂昌、松阳两县边界,(走新塘—
  竹客—三港线)距牛头山东南1.5千米为铜锣尖(1348米),续6千米为白坛山(1088米),途径1281米、1145米、1195米、1175米、1101米无名山峰5座,白坛山往南1.5千米为黄长岗(1065米),住西南3千米为大毛尖(1136米),经四座千米以上无名山峰,向前为包山头(1179米),再向前伸延入松阳县境。另一支经3千米转东南11千米为天师尖(986米),往东2.5千米为张大山(779米),转往东北2.5千米为章湾山(474米),止于宣平溪段南西岸。东北主干:沿遂昌县、金华市边界(走东坑—石柱源—后树线),牛头山延东北1.5千米为天寺坟(1400米),续3千米为三角点(1410米),经1441米、1301米无名峰续1.5千米为大坪田(901米),续1.5千米为狮子岩(1260米),续7千米为龙潭背【1320.7米),续3千米为大阳山(1320米),途经1215米、1256米无名峰,往北1千米为1321米无名峰,转东北1千米为大坞尖(1180米),续1千米为平坑顶(1229米),续1千米为茶园头(1203米),续1千米为横岗岭(1051米),再续1千米无名峰(1109米)、阳坑岭(1051米)、排基坑头(1108米),再前为林坑尖(1151米),续前11.5千米为八县尖(964米),转东4千米为凉亭岗(430米),转往东北3.5千米为大岗岩(645米),转北3.5千米为马岭头(600米),往东北3千米为万安岭头(292米),往东北2.5千米为鲤鱼尖(497米),续3千米为白炭坪(319米),境内止于武义江徐主、何村段。该主干分支(走石柱源—章五里—东弄线):龙潭背往东0.5千米为老阴淌(1180),往东北1.5千米为荒箬铺(1097米),续2.5千米为岗西坪(1018米),转往东南1.5千米为大乌坛尖(1014米),住东北1千米为深井岭(640米),续1.5千米为大锅尖(904米),往北1.5千米为坞旋尖(978米),转往东北为白岩尖(1098米)。脉分2支:一支白岩尖往东南4千米为樊岭尖(677米),与括苍山脉接壤;另一支由白岩尖往东北1千米为顶山岗,续2千米为雄鸡坛(1139米),续4.5千米为石窗下,山脉止于源口水库。
  水系
  (详见本编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河流水情要素》)
  第二章 土壤与植被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武义县在1959年第一次土壤普查的基础上,1980年12月至1984年9月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清了武义县土壤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按照全国和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暂行土壤工作分类的要求,全县土壤确定为5个土类11个亚类34个土属75个土种。全县土地总面积157720公顷,土壤面积为150808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5.62%。其他面积6912公顷,占4.38%。
  土类与分布
  红壤土类包括3个亚类(红壤、黄红壤、侵入型红壤)7个土属12个土种,面积为7267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8.19%。红壤是县内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武义、宣平盆地的低丘岗地及盆地周围的海拔600米~65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土壤发育具有赤铁矿化、高龄化、强风化等特点,土体呈强酸性或酸性反应,代换量低。目前多数为茶园、果园、可耕种旱地,部分已退耕还林。
  黄壤土类 包括2个亚类(黄壤、侵入型黄壤)4个土属11个土种,面积为2815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8.67%。黄壤是县内垂直带土壤,分布在600米~650米以上的低、中山。由于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气候变凉、雨雾多、湿度大,而又无明显的旱季,富铝化过程较明显,但粘粒部分的硅铝率比红壤稍大,土体中铁的氢氧物脱水程度低。植被生长茂密,枯枝落叶层保持完好,腐殖质层厚达20厘米左右,表土有机质含量高,据9个土种表土测定平均为4.04%,据49个剖面统计,土层厚度为54厘米。目前主要植被为杉木、毛竹、松树等。
  岩性土类 包括2个亚类(钙质紫色土、玄武岩幼年土)3个土属10个土种,面积为211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3.99%。土壤因受母质特殊性质的影响,延缓了成土作用的过程,使土壤的地带性表现微弱,成土作用停滞在幼年土的发育阶段,保持了母岩的某些特性。淀积层多被冲刷而缺失或发育不明显。岩性土分布在盆地底部或向低山过度的中、高丘。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多数被开发,种植茶叶、果树、笋竹两用林等经济作物。
  潮土类 包括1个亚类(潮土)3个土属3个土种。面积为12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81%,是县内土壤面积最小的土类。潮土主要分布在武义江和一、二级溪流的河漫滩阶地及洪积扇上,呈狭长带出现。潮土是近代河流的冲积物或冲、洪积物发育而成,一般土层较厚、质地轻、返透性好,并有夜潮现象,保水保肥能力弱,微酸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低,在0.78%~1.22%间,代换量低,7.53%~8.81毫克当量/100克土。多数种植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
  水稻土类 包括3个亚类(渗育型、潴育型、潜育型)17个土属39个土种。面积为2766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8.34%。水稻土是各种自然土壤,经过人为多年水耕熟化,其土体在长期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发育起来的一种特殊性质土壤,大部分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的沿江平畈和低丘上,为县内主要耕作土壤。主要种植粮油作物,其次是瓜、花木、蔬菜和筑塘养殖珍珠、鱼等。
  第二节 植被类型与分布
  武义县森林植被,在分区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甜槠、木荷林区。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植物和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森林植被受人类频繁活动影响,多为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仅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坡谷地和地形陡峭的地段以及村前屋后、庙宇周围,自然植被遗存很少,多为次生常绿针阔叶林、松灌残次林、灌木小竹林、草灌木及人工林。马尾松、杉木是全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也是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被子植物是武义县木本植物的主要成分,其中樟科、壳斗科、冬青科、山茶科、山矾科等科的常绿乔木是武义县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树种,而蔷薇科、豆科、葡萄科、忍冬科等所含属、种数量虽多,但含大量的藤本与灌木,且落叶成分多,在地带性森林植被中处于从属地位。根据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分为3个区:
  平原区 海拔200米以下主要有马尾松、苦槠、杜鹃、乌饭、苦楝、香椿、樟树、泡桐、茶叶等。
  丘陵区 海拔200米~500米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刺柏、檫树、山苍子、山胡椒、乌药、悬钩子、石栎、木荷、白栎、杨梅、油茶、茶、忍冬、猕猴桃、毛竹等。
  中低山区 海拔500米以上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锥栗、柳杉、青冈栎、绵槠、紫楠、甜槠、短柄桴、乌冈栎、麂角杜鹃、箬竹等。
  树种资源
  武义县森林植被木本植物资源按其用途可划分为食用、药用、工业用、防护和改造环境用及种质 资源等5大类。
  食用植物资源 共464种,其中野生果树122种,有梨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等;食用油脂植物14种,有马尾松、榧树、华东野胡桃等;蔬菜植物70种,有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等;调味类植物4种,有细叶香桂、浙江樟的树枝皮、野花椒、竹叶椒的果皮;菇木树种主要12种,有枫香、亮叶木华、南酸枣、杜英、壳斗科的钩栗、甜楮等;蜜源植物196种;酿酒植物10种;饲料植物36种。
  药用植物资源 共484种,包括中草药380种、兽药植物6种、农药植物28种、有毒植物70种。
  工业用植物资源 共687种,其中用材树种175种,可分为针叶用材树种、阔叶用材树种和材用竹种;纤维植物92种,供造纸、编织、纺织等用;芳香油植物56种;鞣料植物77种;树脂树胶植物20种;工业油脂植物159种;色素植物18种;能源植物90种。
  防护与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 共498种,其中防风固沙植物7种,防火树种12种,水土保持植物24种,绿肥植物4种,园林观赏植物318种。可分为观叶、观姿、盆景、观赏竹、观花、观果等;环境监测植物10种;抗污染植物123种等(包括抗二氧化硫32种、抗氯气26种、抗氟化氢18种、抗乙烯3种、 抗氨气6种、抗二氧化氮7种、抗臭氧4种、抗烟尘17种、抗粉尘10种)。
  植物种质资源共47种,其中浙江特有种4种,分别为温州冬青、浙江冬青、温州葡萄、浙江樱奧;珍稀濒危树种17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树种7种,省级珍稀濒危树种10种;经济作物种质资源9种。
  第三章 野生动植物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物及目录
  武义县境内野生动物,从动物地理分布上看,属于东洋界中印区界,VIA东部丘陵平原西区,但接近古北界,南北种类多有分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据1998年武义县野生动物初步调查,全县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计265种,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32种。两栖类动物22种,隶2目7科9属,种类占全省总数的51.2%;爬行类动物42种,隶3目14科25属,种类占全省总数的51.2%;鸟类151种,隶15目38科,种类占全省总数的36.5%;哺乳类动物50种,隶8目 21种,科类占全省总数的50.5%.
  两栖纲
  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
  隐鳃鲵蛻科Cryptobrancidae
  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1.大鲵M.davidianus(Blandhxd)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蝶螈科Salmandridae肥螈属Pachytriton
  2. 肥嫄有斑亚种P.blevipesblevipes(Sauvage)
  蝾螈属Cynops
  3. 东方蝾螈C.orientalis(David)
  蛙形目Raniformes
  蟾蜍科Bufonidae
  蟾蜍属Bufo
  4. 黑眶蟾赊B.melanostictusSehneider
  5. 大蟾赊中华亚种B.bufogargarizansCanton
  雨蛙科Hylidae
  雨蛙属Hyla
  6. 中国雨蛙H.chinensisGuenther
  7. 三港雨蛙H.sanchiangdensisPopo
  蛙科Ranidae
  蛙属Rana
  8. 弹琴蛙R.adenopleuraBoulenger
  9. 泽蛙R.limnocharisBoie
  10. 大绿蛙R.livida(Blyth)
  11. 黑斑蛙R.nigromaculataHallowell
  12. 金线蛙R.plancyiplancyiLataste
  13. 棘胸蛙R.spinosaDavid
  14. 虎纹蛙R.tigrinarngulosaWiegman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5. 花臭蛙R.schmackeriBoettger
  16. 天台蛙R.tientaiensisChang
  17. 日本林蛙R.japanicaGuenther
  湍蛙属Staurois
  18. 华南湍蛙S.ricketti(Boulenger)
  树蛙科Rhacophordae
  树蛙属Rhacophorus
  19. 大树蛙P.dennysiBlanford
  20. 斑腿树蛙R.leucomystaxGravenhorst
  姬蛙科Microhylidae
  姬蛙属Microhyla
  21. 小孤斑姬蛙M.heymonsiVogt
  22. 饰纹姬蛙M.ornate(DumeriletBibron)
  爬行纲
  蛇目Serpentiformes
  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亚科Colubrina
  两头蛇属Calamaria
  1. 钝尾两头蛇C.septentrionalisBoulenger
   链蛇属Dinodon
  2. 黄链蛇D.FlavozonatumPope
  3. 赤链蛇D.Rufozonatum(Cantor)
  锦蛇属Elaphe
  4. 双斑锦蛇E.BimaculataSchmidt
  5. 王锦蛇E.carinata(Guenther)
  6. 玉斑锦蛇E.mandarina(Cantor)
  7. 紫灰锦蛇E.porphyraceanigrofasciata(Cantor)
  8. 红点锦蛇E.rufodorsata(Cantor)
  9. 黑眉锦蛇E.taeniuraCope
  颈棱蛇属Macropisthodon
  10. 颈棱蛇M・rudisBoulenger
  游蛇属Natrix
  11. 水赤链游蛇N.annularis(Hallowell)
  12. 锈链游蛇N・Craspedogaster(Boulenger)
  13. 乌游蛇N.percarinata(Boulenger)
  14. 渔游蛇N.piscator(Schneider)
  15. 草游蛇N・stolata(Linnaeus)
  16. 虎斑游蛇N.tigrinalateralis(Berthold)
  小头蛇属Oligodon
  17. 小头蛇0.chinensis(Guenther)
  18. 台湾小头蛇0.formosamis(Guenther)
  翠青蛇属Opheodrys
  19. 翠青蛇0.major(Guenther)
  斜鳞蛇属Pseudoxencdon
  20.花尾斜鳞蛇P.stejnegeristriaticaudatusPope
  鼠蛇属Ptyas
  21. 灰鼠蛇P.korros(Schlegel)
  22. 滑鼠蛇P・mucosus(Linnaeus)
  剑蛇属Sibynophis
  23. 黑头剑蛇S.chinensis(Guenther)
  乌梢蛇属Zaocys
  24. 乌梢蛇Z.dhumnades(Cantor)
  水游蛇亚科Homalopsinae
  水蛇属Enhydris25. 中国水蛇E.chinewsis(Gray)
  眼镜蛇科Elapidae
  环蛇属Bungarus
  26. 银环蛇B.multicinciusBlyth
  眼镜蛇属Naja
  27. 眼镜蛇N.najaatra(Cantor)
  蛭科Viperidae
  蛭亚科Viperinae
  白头蛭属Azemiops
  28. 白头蝰V.feaeBoulenger
  蝮亚科Crotalinae
  蝮属Agkistrodon
  29. 五步蛇A.acutus(Guenther)
  30.蝮蛇A.blomhoffiibrevicaudusStejneger
   烙铁头属Trimeresurus
  31. 山烙铁头T.monticolaorientalisSchmidt
  32. 烙铁头T.mucrosquamatus(Canter)
  33. 竹叶青T.stejnegeriSchmidt
  蜥蜴目Lacertiformes
  壁虎科Gekkonidae
  壁虎属Gekko
  34. 无蹊壁虎G.SwinhonisGuenther
  石龙子科Scincidae
  石龙子属Eumeces
  35. 石龙子E.chinensis(Gray)
  36. 蓝尾石龙子E.elegansBoulenger
  蝘蜒属Lygosoma
  37. 蝘延L.indicum(Gray)
  蜥蜴科Lacertidae
  草蜥属Pakydromus
  38. 北草蜥P.septentrionalisGuenther
  龟鳖目Testudoformes
  龟科Testudinidae
  平胸龟亚科Platysteminae
  平胸龟属Platystemon
  39. 平胸龟P.megacephalumGray
  龟亚科Emydinae
  乌龟属Chinemys40. 乌龟C.reevesii(Gray)
  水龟属Clemmys
  41. 黄喉水龟C.mutica(Cantor)
  鳖科Trioychidae
  鳖属Trionyx
  42. 鳖T.SinensisWiegmann
  鸟纲
  鸊䴘目Podicipediformes
  鸊䴘科Podicipedidae
  1. 小鸊䴘Podioepsruficollis(Pallas)
  2. 凤头鸊䴘P.cristaus(Linnaeus)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
  3.鸬鹚Phalacrocoraxcarbo(Linneus)
  鹳形目Clconllformes
  鹭科Ardeidae
  4. 苍鹭Ardeacinerea(linnaeus)
  5. 池鹭ArdeolaBacchus(Bonaparte)
  6. 牛背鹭Bubulcusibis(Linnaeus)
  7. 大白鹭Egrettaalba(Linnaeus)
  8. 中白鹭Egrettaintermedia(Wagler)
  9. 白鹭Egrettagarztta(Linnaeus)
  雁形目Anseriformes
  鸭科Anatidae
  10.豆雁Anserfabalis(Latham)
  11. 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Ord)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2. 针尾鸭AnasaculaLinnaeus
  13. 绿翅鸭AnascreccaLinnaeus
  14. 花脸鸭AnasfomtosaGeorgi
  15. 罗纹鸭AnasfalcataGeorgi
  16. 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Linnaeus
  17. 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Forster
  18. 赤颈鸭AnasPenelopeLinnaeus
  19. 鸳鸯Aixgalericulata(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 普通秋沙鸭MergusmerganserLinnaeus
  隼形目Falconiformes
  鹰科Accipitridae
  21. 莺Milvuskorschun(Gmeli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2. 苍鹰Accipitergentilis(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3. 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Horsfield)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4. 雀鹰Accipiternisus(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5. 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Temminck)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6. 普通鵟Buteobuteo(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隼科Falconidae
  27. 游隼FalcoperegrinusTunstall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8. 燕隼Falcosubbuteo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9. 红隼FalcotinnunculusLinnaw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30. 鹧鸪Francolinuspintadeanus(Scopoli)
  31. 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Temminck)
  32. 白鹇Lophuranycthemera(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3. 勺鸡Pucrasiamacrolopha(Lesso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4. 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innaeus
  35.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Swinhoe)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鹤形目Gruiformes
  秧鸡科Rallidae
  36. 普通秧鸡RallusaquaticusLinnsveus
  37. 红脚苦恶鸟Amaurornisakool(Sykes)
  38. 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phoenicurus(Pennant)
  39.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Linnaeus)
  40. 骨顶鸡FulicaatraLinnaews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鹬科Scolopacidae
  41. 丘鹬ScolopaxrusticolaLinnaeus
  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42. 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Latham)
  43.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Scopli)
  44. 火斑鸠Oenopopeliatranquebarica(Hermann)
  鹃形目Cuculiformes
  杜鹃科Cuculidae
  45. 四声杜鹃CueulusmicropterusGould
  46. 大杜鹃CuculuscanorusLinnaeus
  鸮鸟形目Strigifomes
  草鸮鸟科Tytonidae47. 草鸮Tytocapensis(Smith)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鸱鸮科Strigidae
  48. 红角鸮Otusscops(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9. 领角鸮OtusbakkamoenaPennant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0. 雕鸮Bubobubo(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1. 领鸺鹠Glaucidiumbrodiei(Burto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2. 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Vigor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3. 鹰鸮Ninoxscutulata(Reffle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夜鹰科Caprimulgidae
  54. 普通夜鹰Caprimulgusindicuslatham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翠鸟科Alcedinidae
  55. 冠鱼狗Cerylelugubris(Temminck)
  56. 斑鱼狗Cerylerudis(Linnaeus)
  57. 普通翠鸟Alcedoatthis(Linnaeus)
  58. 白胸翡翠Halcyonsmymensis(Linnaeus)
  59. 蓝翡翠Halcyonpileata(Boddaert)
  佛法僧科Coraciidae
  60. 三宝鸟Eurystomusorientalis(Linnaeus)
  鸯形目Piciformes
  须鸯科Capitonidae
  61. 大拟啄木鸟Megalaimavirens(Boddaert)
  啄木鸟科Picidae
  62. 黑枕绿啄木鸟PiouscanusGmelin
  63. 斑啄木鸟Dendrocoposmajor(Linnaeus)
  64. 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canicapillus(Blyth)
  雀形目Passeriformes
  燕科Hirundinidae
  65. 家燕HirundorusticaLinnaeus
  66. 金腰燕HirundodauricaLinnaeus
  鹡鸰科Matacillidae
  67. 山鹡鸰Dendronanthusindieus(Gmelin)
  68. 黄鹡鸰MotacillaflavaLinnaeus
  69. 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Tunstall
  70. 白鹡鸰MotacillaalbaLinnaeus
  71. 田鹨Anthusnovaeseelandiae(Gmelin)
  72. 树鹨AnthushodgsonuRichmond
  73. 水鹨AnthusspinolettaLinnaeus
  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74. 暗灰鹃贝鸟Coracinamelaschistos(Hedgson)
  75. 粉红山椒鸟Pericrocotusroseus(Vieillot)
  76.灰山椒鸟Pericrocotusdivaricatus(Raffles)
  鹎科Pyononotidae
  77. 绿鹦嘴鹎SpizixossemitorquesSwinhoe
  78. 黄臀鹎PycnonotusxanthorrhousAnderson
  79. 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Gmelin)
  80.黑短脚鹎Hypsipetesmadagascariensis(Muller)
  伯劳科Laniidae
  81. 虎纹伯劳LaniustigrinusDrapiez
  82. 牛头伯劳LaniusBucephalusTemmincketSchlegel
  83. 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Linnaeus
  84.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Linnaeus
  黄鹏科Oriolidae
  85. 黑枕黄鹏OriohischinensisLinnaeus
  卷尾科Dicruridae
  86. 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cusVieillot
  87. 灰卷尾DicrurusleucophaeusVieillot
  88.发冠卷尾Dicrurushottentottus(Linnaeus)
  掠鸟科Sturnidae
  89. 北掠鸟Stumusstuminus(Pallas)
  90. 丝光掠鸟Stumussericeus(Gemlin)
  91. 灰植鸟StumuscineraceusTemminck
  92. 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Linnaeus)
  鸦科Corvidae
  93. 松鸦Garrulusglandarius(Linnaeus)
  94. 红嘴蓝鹊Cissaerythrorhyncha(Boddaert)
  95. 喜鹊Picapica(Linnaeus)
  96. 灰树鹊Crypsirinaformosae(Swinboe)
  97. 大嘴乌鸦CorvusmacrorhynchusWagler
  98. 秃鼻乌鸦CorvusfrugilegusLinnaeus
  99. 白颈鸦CorvustorquatusLesson
  河鸟科Cinclidae
  100. 褐河鸟CincluspaiiasiiTemminck
  鹟科Muscicapidae
  鸫亚科Turdinae
  101. 红胁兰尾鸲Tarsigercyanurus(Pallas)
  102. 鹊鸲Copsychussaularis(Linnaeus)
  103. 红尾水鸲Rhyacomisfuliginosus(Vigors)
  104. 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Pallas)
  105. 小燕尾EnicurusscouleriVigors
  106. 黑背燕尾Enicurusleschenaulti(Vieillot)
  107. 蓝矾鸫Monticolasolitaria(Linnaeus)
  108. 紫啸鸫Myiophoneuscaeruleus(Scopoli)
  109. 虎斑地鸫Zootheradauma(Latham)
  110. 灰背鸫鶴TurdushortulorumSclater
  111. 乌鸫TurdusmerulaLinnaeus
  112. 白腹鸫TurduspallidusGmelin
  113. 斑鸫TurdusnaumanniTemmiack
  画眉亚科Timaliinae
  114. 绣脸钩嘴鹛PomatorhinuserythrogenysVigors
  115. 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ruficollisHodgson
  116. 黑脸噪鹛Garrulaxperspicillatus(Gmelin)
  117. 黑领噪鹛Garrulaxpectoralis(Gludl)
  118. 灰翅噪鹛Garrulaxcuneraceus(Godwin-Austen)
  119. 棕噪鹛GarrulaxpoecilorhynchusGould
  120. 画眉GarrulaxcanorusLinnaeus
  121. 红嘴相思鸟Leiothrixlutea(Scopoli)
  122. 棕头鸦雀Paradoxomiswebbianus(Gray)
  123. 灰头鸦雀ParadoxomisgularisGray
  莺亚科Sylviinae
  124. 短翅树莺Cettiadiphone(Kit山tz)
  125. 山树莺Cettiafortipes(Hodgsoa)
  126. 褐柳莺Phylloscopusfuscatus(Blyth)
  127.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inomatus(Blyth)
  128. 极北柳莺Phylloscopusborealis(Blasius)
  鹟亚科Muscicapinae
  129. 北灰鹟MuscicapalatirostrisRaffles
  130. 寿带(鸟)Terpsiphoneparadisi(Linnaeus)
  131. 紫寿带(鸟)Terpsiphoneatrocaudata(Eyton)
   山雀科Paridae
  132. 大山雀ParusmajorLinnaeus
  133. 黄腹山雀ParusvenustulusSwinhoe
  134. 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concinnus(Gould)鳾科Sittidae
  135. 普通鳾SittaeuropaeaLinnaeus
  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136. 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l
  文鸟科Ploceidae
  137. 麻雀Passermontanus(Linnaens)
  138. 山麻雀Passerrutilans(Temminck)
  139. 白腰文鸟Lonchurastriata(Linnaeus)
  140. 斑纹鸟Lonchurapunctulata(Linnaeus)
  雀科Fringillidae
  141. 燕雀FringillamontifringillaLinnaeus
  142. 金翅雀Cardulissinica(Linnaeus)
  143. 黄雀Cardulisspinus(Linnaeus)
  144. 黑尾蜡嘴雀EophonsmigratotriaHatrert
  145. 粟鹀EmberizarutilaPallas
  146. 灰头鹀EmberizaspodocephalaPallas
  147. 三道眉草鹀EmberizacioidesBrandt
  148. 田鹀EmberizarusticaPallas
  149. 黄眉鹀EmberizachrysophrysPallas
  150. 白眉鹀EmberizatristramiSwinhoe
  151. 凤头鹀Melophuslathami(Gray)
  哺乳纲
  食虫目Insectivora
  刺猬科Erinaceidae
  1. 刺猬ErinaceuseuropaeusLinnaeus
  鼩鼱科Soricidae
  2. 小麝鼩CrocidurasuaveolensPallas
  3. 灰麝鼩CrociduraattenrataMilne-Edwards
  4. 臭鼩SuncusmurinusLinnaeus
  鼹鼠科Talpidae
  5. 缺齿鼹MogeralatoucheiThomas
  翼手目Chiroptera
  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
  6. 中菊头蝠RhinolophusaffinisHorsfield
  7. 角菊头蝠RhinolophuscomutusTemminck
  8.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pearsoniHorsfield
  蹄蝠科Hipposideridae
  9. 大蹄蝠HipposiderosarmigerHorsfield
  10. 普氏蹄蝠HipposiderosprattiThomas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11. 中华鼠耳蝠MyotischinensisTomes
  12. 大足蝠RickettiapilosaPeters
  13. 普通伏蝠PipisrtellusabramusTemminck
  鳞甲目Pholidota
  穿山甲科Manidae
  14.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兔形目Lagomorpha
  兔科Leporldae
  15. 华南兔LepussinensisGray
  啮鼠目Rodentia
  松鼠科Sciuridae
  16.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Pallas
  17. 长吻松鼠DremomyspemyiMilne-Edwards
  18. 豹鼠TamiopsswinhoeiMilne-Edwards
  仓鼠科Cricetidae
  19. 黑腹绒鼠EothenomysmelanogasterMilne-Edwards
  鼠科Muridae
  20. 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Pallas
  21. 小家鼠MusmusculusLinnaeus
  22. 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Milae-Edward
  23. 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Berkenhout
  24. 社鼠RattusniviventerHodgson
  25. 针毛鼠RattusfulvescensGray
  26. 白腹巨鼠RattusedwardsiThomas
  豪猪科Hystricidae
  27. 豪猪HystrixhodgsoniGray
  食肉目Carnivora
  犬科Canidae
  28. 狐VulpesvulpesLinnaeus
  29. 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Gray
  30. 豺GuonalpinusPalla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熊科Ursidae
  31.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G.Cuvier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鼬科Mustelidae
  32. 青鼬MartesflavigulaBoddaert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3. 黄鼬MustelasibiricaPallas
  34. 鼬獾MelogalemoschataGray
  35. 狗獾MelesmelesLinnaeus
  36. 猪獾ArctonyxcollarisF.Cuvier
  37. 水獭Lutralutra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灵猫科Viveiridae
  38. 大灵猫ViverrazibethaLinnae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9. 小灵猫ViverrculaindicaDesmarest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0. 花面狸PagumalarvataHamilton-Smith
  猫科Felidae
  41. 豹猫FelisbengalensisKerr
  42. 原猫FelistemminckiVigors&Horsfield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3. 云豹NeofelismebulisaGriffith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4. 豹PantherapardusLinnae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偶蹄目Artiodactyla
  猪科Suidae
  45. 野猪SusscrofaLinnaeus
  鹿科Cervidae
  46. 小麂MuntiacusreevesiOgilby
  47. 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Solater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8. 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Milne-Edwards
  牛科Bovidae
  49. 鬣羚CapricomissumatraensisBechstei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灵长目Primates
  猴科Cercopithecidae
  50. 猕猴MacacamulattaZimmermann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生植物及名录
  武义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都适宜种类繁多的树木生长,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全县分布有木本植物93科308属820种,分别占浙江省木本植物的81.6%.6.8%和45.5%。其中裸子植物8科24属47种,被子植物85科284属773种。野生植物83科254属656种,引种栽培植物10科54属16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6种,共计17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7种,其中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种、三级珍稀濒危植物4种,省级珍稀濒 危植物10种,其中羽毛球树、黑壳楠等2种为武义县分布的新纪录。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LemeeetLevi).S.Y.HuexLiu;伯乐树科,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sisHemsl.o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茜草科,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Oliv;木兰科,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Wils.ssp.biloba(Rehd.etWils.)ChengetLaw;红豆杉科,榧树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长叶榧TorreyajackiiChun;榆科,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and.-Mazz;蓼科,野养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樟科,樟树Ch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闽楠Phoebeboumei(Hemsl.)Yang;_S科,野大_SGlycinesojaSieb.etZucco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木兰科,黄山木兰MagnoliacylindricalWils;毛食科,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var.brevisepalaW.T.WangetHsiao;省沽油科银雀树TapisciasinensisOliv;山茶科, 紫茎StewartiasinensisRehd.etWils;安息香科,银钟花HalesiamacgregoriiChun;禾本科,短穗竹 Semiarundinariadensiflora(Rendle)Wen。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红豆杉科,长叶榧TorreyajackiiChun;伯乐树科,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sisHemsl.;茜草科,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01ivo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树种:木兰科,黄山木兰MagnoliacylindricalWils;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 Rehd.etWils.ssp.biloba(Rehd.etWils.)ChengetLaw;山茶科,紫茎StewartiasinensisRehd.etWils;野茉莉科,银钟树HalesiamacgregoriiChuno
  省级珍稀濒危树种:松科,江南油杉KeteleeriacyclopisFlous;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LemeeetLevi).S.Y.HuexLiu;胡桃科,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sk;榆科,榉树 ZelkovaschneiderianaHand.-Mazz;檀香科,羽毛球树BuckleyalanceolataMiq;木通科,猫儿屎DecaisneafargesiiFranch;木兰科,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Law;樟科,细叶香桂CinnamomumsubaveniumMiq、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Hemsl;豆科,花榈木0rmosiahenryiPraino.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武义县历来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实行以林业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
  野生动物保护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开始有法可依。1993年,武义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通知》,随后林业、公安、工商、水利、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执法检查,没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五步蛇2条、猫头鹰2只,均放归大自然。1994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林业、公安、工商、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了两次大检查,没收并放归野生动物80余条(只)。1995年,县人民政府制订出台了购买猎抢、弹具的有关规定,发放狩猎证10份,猎抢购买审批单9份。1997年,县人民政府再次下发了《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违法活动的通知》,林业、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大检查,査处违法经营野生动物案件22起,抓获捕鸟团伙1个。实行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许可证制度,办理了申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3本,发放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许可证23份。1998年,组建了18个狩猎组织,发放猎民证279份。1999年全县20个乡镇划为猎区,15个乡镇组建了狩猎队,有72人取得猎民持枪证。之后,每年均组织1次〜2次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联合执法检查。2003年因“非典”影响,全面停止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活动。2004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要求,对部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准允办理许可证。
  野生植物保护
  武义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同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批转县林业局关于加强阔叶林资源保护管理意见的通知》,对阔叶林资源保护提出“加强管理,严格控制阔叶林采伐”等5条措施。2002年1月《武义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2年度林木采伐限额的通知》规定:“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特别是天然阔叶林,严格控制采伐;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限额”。5月,县政府又下发《关于严格控制采伐天然阔叶林的通告》。2004年7月1日,《浙江省林木管理办法》和新修订的《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对珍贵树木和具有特殊价值植物资源的采伐和采集作出规定,只有对已经根腐倾倒(斜)等原因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或因自然灾害已死亡、倒伏的;或因工程建设和林地征占用;或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的才能申报采伐(采挖),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概况
  武义地形结构复杂,海拔相差悬殊,既有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色,又有大陆性明显特点。冬季以西北大陆吹来气流为主,夏季主要受海洋空气影响。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或局部洪涝。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构稳定。年度总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由于季风气候不稳定性,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
  日平均气温稳定(≥5日)在22℃以上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季,武义春季约始于3月26日;夏季约始于6月8日;秋季约始于9月16日;冬季约始于11月21日。春季长74天,夏季长100天,秋季长66天,冬季长125天。
  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替,云雨增多,天气时冷时暖,温度呈波状上升。在强冷气流影响或西南暖湿气流特别活跃的年份,常导致低温阴雨。4月份时有连续3天或以上的月均气温低于12℃的“倒春寒”。春末夏初,随着暖湿气流不断增强,降水强度随之加大,形成雨季,俗称“梅雨期”。
  夏季的上段为“梅雨”期。梅雨期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束,梅汛期间,雨量集中,常有大到暴雨出现,易发生洪涝或局部洪涝现象。进入盛夏后,天气晴热少雨,日照多,蒸发大,易发生高温干旱天气。在此期间,遇有台风影响时,则会带来较强的降水,对缓和干旱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台风影响严重时,也会发生大风暴雨天气,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秋季为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的过渡季节,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但多数年份10月平均气温仍在18℃以上,故有十月“小阳春”之称。9月中旬起,在冷暖空气长期相持的年份,则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盛行偏北气流,以晴冷天气为主,但因有山体阻挡,冬季气温仍稍高于同纬度地区。当北方冷空气流经河套地区以东南下,全县处在入海高压后部,东南气流活跃,有较多的暖湿空气被抬升时,亦有雨、雪连绵天气。
  第二节 气象要素
  气温
  根据武义县气象站1962年至2005年44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07℃。其中1986年至2005年的后20年比1962年至1985年的前24年,平均气温已上升0.4℃。年平均气温最高18.2℃,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年平均气温最低16.6℃,出现在1986年和1988年。年内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4.87℃,极端最低气温-12.3℃,出现在1977年1月;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8.73℃,极端最高气温41.9℃,出现在2003年8月2日。≥40℃的天数有20天。后2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冬天越来越暖,夏天越来越热。
  降水
  武义县降水充沛,雨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差异很大。季节雨量分布呈单峰型,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1962年~2005年的平均年雨量为1474.49毫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年均降水增加109.96毫米。全年一半以上雨量集中在4月~6月,形成多雨期,尤其是5月至6月常有连绵不断的大面积降水,雨量就占年雨量30%,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7月和8月份是相对旱季,除台风影响和局部雷阵雨外,天气晴热为主,平均总降水量只有291.7毫米,总蒸发量却达411.1毫米,同时由于天气晴热,农作物需水、耗水量猛增,为全县常年干旱期;9月和10月份冬夏季风交替有一段秋雨期,但秋雨期比春雨期时间短,雨量少,时有秋旱发生,个别年份也会因台风雨形成大洪水;12月至次年2月是少雨季节,3个月雨量仅占了全年雨量的10%。雨量年际变化幅度也很大,雨量最多年为1989年,年降水量为2114.8毫米,雨量最少年为2003年,年降水量为1069.1毫米。日降水量最大值为114.7毫米,出现在2000年6月23日;最长的连续降水日数为21天,总雨量394.9毫米,出现在1998年6月8日至28日;最长的连续无降水日数为40天,出现在1996年12月6日至1997年1月14日。1986年~2005年平均年雨日为169.3天,为全市雨日最多的地区。武义县年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
  日照
  1962年~2005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891.51小时,其中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年均日照时数减少59.59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指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为40%,年际最大为49%,最小为34%。但日照年际变化明显且季节分布不均,夏季日长且晴朗少云,冬季日短,春季云多,春夏间日照增加速率大于夏秋间减少速率,故夏季日照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光照优于春季。日照年际变化明显,最多年份为1986年达2170.9小时,最少年份为2002年1513.4小时,两者相差657.5小时,为平均值的37%。7.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在351.8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83%;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在31.2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为10%。
  第三节 天气现象
  雷暴 全年各月都有出现,其中7.8月最多,占全年雷暴次数的一半左右。年平均约51次,最多年份达73次,最少年份30次。初日平均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1月中旬,最迟在5月中旬。终日平均在9月~11月份,最早在8月下旬,最迟在12月中旬。
  霜 1962年~2005年,年平均无霜期在242天左右。年平均霜日数32天左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6年平均少8.9天。年平均无霜期天数后20年比前24年多27天。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份,最早出现在10月下旬,最迟在次年1月初。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份,最早在2月下旬,最迟在4月初。
  雪 降雪和积雪天数年际变化较大。降雪年度平均日数8天左右,1986年~2005年比1962年~1985年少3天。最多年达17天,最短不到2天。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份,最早在11月末,最迟在次年2月初。降雪终日一般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1月上旬,最迟在4月中旬。积雪年度平均日数5天左右,有的年份无积雪,最多年份10天。第一次出现积雪时间最早为12月初,最迟为2月上旬;最后一次出现积雪最早在1月上旬,最迟为3月下旬。积雪平均初期在1月份,平均终日也在1月份。日积雪≥10厘米日数为10天。
  结冰 结冰初日一般在11.12月份,最早在11月上旬,最迟在次年1月上旬。结冰终日,一般在2月和3月份,最早在2月初,最迟在3月下旬。
  第四节 气象服务
  武义县气象站于1962年1月成立,并进行气象观测。1990年6月1日起改称气象局,位于武义县城熟溪街道江山脚路3号江山之腰,海拔105.1米。全局现有工作人员15名(其中有工程师3名,助工6名),主要承担武义县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决策服务武义县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区,气象局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遇有天气重大变化或灾害性气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情况有关材料,为领导决策参谋。
  气象报告由专人递送,遇有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或重要突变天气时,气象局、台领导携带资料图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随着通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决策服务终端投入应用,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化,做到更快捷、更便利。
  公益服务
  天气预报服务 除在广播电台播放公益天气预报服务外,1998年通过县电视台播出天气预报。
  武义农村经济信息网 武义农网(浙江农网武义分中心www.wynw.gov.cn)是由武义县气象局于2001年兴建的专门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是浙江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义农网共设有: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名优特产、地方概况、气象信息、地方信息、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信息、特产之乡、农企之家等栏目,为农民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及拓宽销售渠道创造了条件。
  专业气象服务 根据国务院“气象部门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规定,武义县气象局于1985年成立了“气象科技服务部”,开展了气象专业服务。1998年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121”电话自动答询平台,将气象专业服务拓展到了全社会。2002年成立了气象信息中心,“121”信息台增加了中期预报分信箱和紫外线指数、中暑指数、穿衣指数、晾晒霉变指数、旅游景点天气预报、气象知识与今日特别提醒等分信箱。2002年5月和2002年7月先后开通了移动用户与联通用户的气象短信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已发展到包括公众电话、移动(联通)手机气象短信和气象网站等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经济社会领域中各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服务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开展大气环境影响气候评价和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专项专题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较好经济效益。
  防雷工作
  武义气象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于1996年3月28日起开展了防雷工作;到2002年年底,武义县防雷设计核准、防雷工程竣工验收都已进入了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避免大量新的防雷安全隐患产生。防雷年检工作逐步被社会各方所接受,2005年有138个企事业单位的防雷工作被检测,年检覆盖率约9%,且上升速度较快,督促整改了大批防雷安全隐患。
  第五章 水文
  第一节 主要河流水情要素 武义县境内大小河流密布,均属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水量丰沛,洪枯水位变化明显。仙霞岭山脉的深井岭、凡岭,连接括苍山脉的大黄岭、菊妃山,自西向东南横亘于县境中部,形成分水岭。北部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南部河流属瓯江水系。钱塘江水系集水面积900.4平方千米,河流总长384.4千米;瓯江水系集水面积676.8平方千米,河流总长274.6千米。
  钱塘江水系
  武义江古称丽阳川,清嘉庆九年(1804)改名永康溪,新中国成立后称武义江。武义江是县内最大河流,婺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武义境内泉溪镇千丈岩,沿董源坑(县内河长3.6千米,集雨面积4.5平方千米)于夏嘉畈村出武义县,绕经缙云县新建镇于光瑶村入永康市,穿过永康县城在桐琴大桥上游入境。县内先后流经桐琴镇、泉溪镇、熟溪街道、白洋街道,至履坦镇范村出境,于金华市区通济桥上首纳入婺江。入境上游集水面积1167.5平方千米,干流长51.6千米;入境后县内集水面积847.8平方千米,县境内干流长35.6千米,河道平均宽200米,平均坡降0.0787%。河床卵石夹砂,水深平稳。
  武义江主要支流有乌石头溪、芦北溪、清溪、金柱溪、端溪、熟溪、小白溪、白阳仙洞溪、湖塘沿溪、白鹭溪和八仙溪、梅溪等12条,前10条在武义境内汇入武义江,后2条在金华汇入武义江。
  乌石头溪发源于桐琴镇善教村,北流至赵宅村,于左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11平方千米,河道长8千米,平均坡降1.06%。芦北溪曾名白革溪,发源于上夫岭下,北流至桐琴镇倪桥,于左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13.3平方千米,河道长7.1千米,平均坡降1.06%。清溪发源于泉溪镇大王岭村黄毛兰,北流入清溪口水库,经杨村、刘宅等村,于东皋村下游注入武义江。发源于白革的青岗溪,原汇入清溪,现于东皋村上游直入武义江。集水面积44.5平方千米,河道长17千米,河床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3.19%。清溪河床自起源至瑶村段,岩石裸露,比降大。金柱溪曾名车苏坑,发源于泉溪镇和尚塘里,北流至湖沿村,于左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11.5平方千米,河道长7.8千米。端溪源自郭洞东坑和西坑,上游称郭洞溪,向北流经沈店至周宅村,有佐溪支流自东来会。过端村,于左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34.9平方千米,河道长13.3千米,河床宽20米,平均坡降2.65%。河道弯曲,岩石裸露。熟溪旧名武阳川,元至正元年(1341)改名为熟溪(取“溪有水则岁熟”之意),是武义江主要支流。熟溪源头主流上游称麻阳港。自麻阳港与乌溪汇合处的王宅镇李兰桥始,经大田乡、武义县城,至丁前村于左岸注入武义江,该段称熟溪。集水面积42平方千米,主干道长17.4千米,河床平均宽100米,平均坡降0.207%。河床平缓,多卵石夹砂。熟溪主要支流有:麻阳港源自桃溪镇大河源村碧水坛,向东北流,沿途合反背、深井源、大坑诸水,与右来梅岗溪同入源口水库,出至白姆,受谢坑、塘头水,经王宅、郭浦朱,至李兰桥注入熟溪。集水面积113.4平方千米,河流长27.6千米。河道平均宽69米,平均坡降3.24%。河床弯曲,岩石裸露。乌溪又名弧溪,发源于俞源乡阳铺坪,注入双源口水库后出凡岭脚,合马卜、钟蓬水至宋村,又合俞源、岩坑、尖坑水向东流经下杨至陶宅北,与发源于新宅镇陈弄村的高溪(沿途合大岭脚、深坑、平头水和梁溪水)汇合后注入熟溪。集水面积120.1平方千米,河流长41.2千米,河道宽25米~35米,平均坡降2.73%~3%。河床起源段岩石裸露,下段平坦开阔,多卵石夹砂。古竹溪又名双港溪,发源于新宅镇(原宣武乡)八哥山,经岭下汤、徐村,至大田乡小王船头注入熟溪。集水面积37.8平方千米,河流长13.4千米,河床平均宽20米,平均坡降2.39%,河床岩石裸露。双坑溪发源于熟溪街道古岭后,在双坑口合破竹园支流后注入溪里水库,出库后北流至南湖村汇入熟溪。集水面积39.2平方千米,河流长16.2千米,河道平均宽20米,平均坡降2.31%。小白溪曾名白溪,发源于永康市八字墙龙潭坑,于茭道镇南仓村东北入武义县,至内白有茭道水自右岸注入,至下陈村东,有源自永康的渎溪于左岸注入,向西南流至白溪西村,于右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116.2平方千米,主流长31千米,其中县内集水面积48.4平方千米,河道长26.6千米,河床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0.376%。白阳仙洞溪发源于白洋街道汤村,南流经胡长畈,折向西南,经白阳、仙洞、后陈等村,至履坦镇梅花岗于右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38.4平方千米,河道长9.6千米,平均坡降1.06%。湖塘沿溪发源于白洋街道和尚寮村上铺,向南流经石井岗水库,出湖塘沿,在新金塘村于右岸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7.9平方千米,河流长5.4千米。白鹭溪原名桃溪,为区别宣平桃溪,以其上游溪名称之。发源于白姆乡伍家坞,向东北流至王宅镇宅山,有发源于白姆乡大岗岩的大家溪自左岸注入,至桃溪滩,发源于白姆乡岭脚的教隆寺支流和发源于壶山街道下店村万安岭脚的后腊支流相继从左岸注入,在履坦镇坛头注入武义江。集水面积122.2平方千米,河流长20.6千米,河床平均宽27米,平均坡降0.50%。河床平坦。八仙溪古称八素水,发源于永康市八字墙山后湖,流入武义县方坑水库,西南出至八仙,折向西流,于王路头以下出境,在金华横店村汇入武义江。武义县以上集水面积31.6平方千米,河长14.4千米,其中县内集水面积21.7平方千米,河长9.8千米,河道平均宽25米,平均坡降2.15%。梅溪发源于金华箬阳乡竹岗坞尖,其上游龙潭溪(源流)流经县内白姆乡龙潭村,过金华安地水库、苏孟,于雅畈左岸汇入武义江。武义另有张坑、桐溪(后树溪)、王尖溪3条支流注入梅溪。县内河长3.4千米,集水面积40.7平方千米。武义县于1986年1月在龙潭溪建成龙潭水库,集水面积21平方千米,通过盘山渠道引水至麻阳港,供麻阳电厂梯级开发。
  白沙溪支流田坪溪流经遂昌县境后进入金华的白沙溪支流田坪溪,发源于西联乡田坪,向西北流,在荒山头出境。县内集水面积7.4平方千米,河道长3.2千米,平均坡降4.69%。
  瓯江水系
  宣平溪旧名畎溪,发源于西联乡东坑,自柳城镇祝村绿岩潭下游始称宣平溪(干流)。向南流经三港水库,至三港乡章湾村下出境,于丽水陈村乡纳入大溪。县内主流长36千米,集水面积535.5平方千米,其中干流长15.2千米,集水面积55.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宽80米,平均坡降0.382%。河床两端平缓,多卵石夹砂。宣平溪主要支流有:西溪宣平溪绿岩潭上游主流统称西溪(其中柳城镇占鳌头山至曹门一段称午溪;曹门至绿岩潭又称申溪;东坑至上田称东坑)。发源于西联乡东坑。沿途合石门坑、老鼠岩、三笋坑诸水,至西联乡大溪口汇北来章溪水流至马口村,又合将城坑、壶源、后坪头、车门坑诸水后,向东南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137.1平方千米,河流长20.8千米,河道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3%。东溪有两源:一源出自桃溪镇内铺,过东弄水库南流,沿途合破田坑、松溪、顺源水出江山,又称桃溪;另一源出自坦洪乡软朝,沿途合曾溪、上江、白石溪诸水,经华塘在泽村江山以下两源汇合后,南流经柳城镇,于祝村绿岩潭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164.3平方千米,河流长20.4千米,河道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2.33%。杉溪曾名竹客溪,发源于松阳县塘后(庄后),沿途受江坑、新塘支流水,向东流至柳城镇前湾普济桥,于右岸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62.8平方千米,河流长10.6千米,平均坡降4.06%。石猫坑发源于柳城镇大岭头村大坑,经柳城镇梁家山、橄榄源,自左岸注入宣平溪。河道长5.4千米。隐浦水曾名溪口溪,发源于新宅镇(原明山乡)上仁坑,上游合水孔弄、孟姜源支流,至岭脚合车昌水后,在大溪口村左岸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47.4平方千米,河流长11.6千米,河道平均宽25米,平均坡降5.26%。周源溪发源于柳城镇(原竹客乡)六葱湖,经三港乡周源、石门岭脚,在三港村上首右岸注入宣平溪。溪流长5千米。石浦坑曾名黄坑,发源于柳城镇(原竹客乡)石牛山,在三港乡渡船头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14.3平方千米,溪流长8.4千米,平均坡降3%。曳坑曾名锦溪,发源于大溪口乡竹翠,受曳岭北流水,在三港乡曳坑口左岸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33.9平方千米,溪流长11.4千米,平均坡降6.14%。
  菊溪亦名李村水,是丽水县小安溪上游干流,发源于新宅镇桑坑头,经大殿、沿溪口等村,从溪下村出境,注入丽水雅溪水库。集水面积164平方千米,干流长23.4千米,河道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2.16%。菊溪的主要支流有:少妃水发源于新宅镇少妃,在新宅镇太傅注入菊溪。溪流长5.8千米。大莱溪发源于新宅镇大莱,在山坑口合上潘、内山坑水,于新宅镇乌门右岸注入菊溪。集水面积33.9平方千米,溪流长12.2千米,河道平均宽20米,平均坡降3.28%。沿溪发源于新宅镇南黄山,在沿溪口村注入菊溪。集水面积13.8平方千米,溪流长6.4千米,平均坡降3.98%。金岩溪发源于新宅镇(原明山乡)香炉尖,合后汤、茶坑水,经铁铺、东巨、上坊、金岩村,在新宅镇溪下注入菊溪。集水面积34.1平方千米,溪流长11.2千米,溪道平均宽25米,平均坡降4.55%。
  还有发源于三港乡张大山的张大山水,入丽水县境后注入宣平溪;发源于大溪口乡吴坑的高水入丽水县境后注入小安溪。
  第二节 水文观测综述
  武义县境内河流除武义江、熟溪、宣平溪有水文观测外,其余诸小溪流,无水文记载资料。
  民国21年(1932),据履坦镇水标站记载:“年降雨日104天,降雨量1717.4毫米。是年,该断面最高水位61.70米,最低水位57.10米,年平均水位57.71米。”
  县水文站1957年至2003年观测资料统计:武义江莲塘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最大的1989年16.3亿立方米,最小的1979年仅3.3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99.3毫米;多年平均水位66.41米(吴淞),最高的1962年72.85米,最低的1979年65.45米;最大洪峰流量1962年9月6日166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3万吨。
  宣平溪,据原丽水县苏港乡上湿滩水文站测得数据:多年平均径流量7.71亿立方米,最大的1975年12.8亿立方米,最小的1979年2.9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957.1毫米;最大洪峰流量1975年7月21日184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5.5万吨。
  武义县1996年~2005年平均年降水量1640.9毫米。降水总趋势是东北小,向西南增大,年降水量变幅在1000毫米~2200毫米之间。降水量年内变化不同,年份差别较大,一般3月~6月占年雨量的50%以上。全县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采用0.200.
  县内蒸发量,大致是北大南小。柳城站1981年至2005年观测显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787.6毫米。
  武义县于1931年在县政府内设雨量站;1932年3月21日在履坦镇和熟溪桥设立水标站;1940年12月在南湖村设立水文观测站;1957年1月在莲塘口设武义县水文站;2003年,在丁前铁路桥下游新建县水文站,2004年1月开始水文观测,仍保持莲塘口站的水位和雨量观测。现有人员3人,观测项目有水位、水质、流量、蒸发、降水量等,并负责全县各雨量代办站、水情站的运行、资料整编和管理。
  原宣平县于1931年1月在柳城镇中山公园设立雨量站,记载降水、气温和风力。1951年5月,在柳城镇县前街建立雨量站;1997年移到车门水库;2005年11月,搬至柳城镇郑回村(北纬28°38′,东经119°35′),观测降水量和蒸发量。
  1957年至1980年,先后在西联乡旧处;桃溪镇桃溪;大溪口乡仁坑、竹翠;柳城镇东社、新塘;白姆乡源口;三港乡三港设立雨量站。
  2003年8月,在源口、内庵、清溪口、龙潭、莲塘口、方坑、石井岗、东湖、万石院、教隆寺、溪里、要巨、上四堡、双源口、东垅、百丈泄、松溪、大院后、车门、三港、青岭共设21个水情自动遥测站点,用于观测水库水位、雨量及河流水位等水情要素。
  2005年,武义、源口、桃溪、柳城、三港、竹翠6个国家基本雨量站,观测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是年,17座小I型水库安装了1985国家高程标准水位标尺。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概况
  水灾 武义县1986年~2005年,除1986年、1988年、1996年3年外,其余年份均受到水灾侵害。水灾成为武义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986年~2005年全县因水灾死亡31人(详见第二十九编第四章第一节《灾情与救助》)。
  旱灾 1986年~2005年全县发生明显的旱灾7次,基本上以秋旱为主,尤以2003年最为严重。
  风雹灾 武义属于强对流天气多发地区,1986年~2005年有记录的大风、冰雹灾害有16起,2人死亡,25人受伤。
  台风 台风过境对武义会造成风灾、台涝等灾害。但是在干旱时节,如果仅仅是台风影响,台风过程带来的降水反倒可以缓解旱情。1986年~2005年,对武义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过程主要有4次,其中以1997年的11号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历年气象灾情
  1986年,5月4日至6月14日夏旱42天,7月8日出梅后一直少雨,秋旱43天,至8月19日止,总降雨量仅46.2毫米,比常年偏少七成,造成严重干旱。6月25日和7月8日,两次暴雨袭击寺前、后树、白姆、俞源、桃溪、登云、新塘等7个乡镇。
  1987年,3月13日11时30分到14日凌晨,武义大部分地方先后几次出现冰雹。3月下旬至4月初,连续低温阴雨,出现大雪、冰冻天气,使早稻、秧苗、春粮作物遭到严重损失。4月25日武义县中、南、西南部6个乡降了冰雹,时间最长持续了8至10分钟,最大冰雹直径约40至50毫米。4月24日、8月6日两次大风,给人民财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4月25至26日、5月26日武义县大部分地方降暴雨,局部山洪暴发。尤其是6月19日至22日,7月23日至24日、27日至28日,武义县各地遍降暴雨,最大雨量点的雨量达280.1毫米,这3次洪涝灾害较为严重。
  1988年,3月14日受11号台风和冰雹袭击。6月12日至21日出现洪涝天气,重灾区为城关区和柳城区。6月29日起进入高温干旱期,直到8月22日旱情才得到解除。7月23日邵宅乡的白阳、下厅前、界首、胡长畈、张村遭受冰雹、大风袭击,有不少房屋、农田受灾。
  1989年,5月11日12时20分至12时45分,壶山镇和新宅、桐琴、下杨3个区共有10个乡镇遭龙卷风袭击。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4米/秒,桐琴区除大风外还有冰雹,桐琴果园受灾最为严重。5月28暴雨形成洪涝灾害,灾情较重。6月28日、29日、7月1日三天武义都降暴雨。7月3日武义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5米。全县共有17个乡镇81个村受灾,有8处山洪暴发、滑坡。灾情严重。7月23日暴雨,加上永康杨溪、太平两水库放水泄洪,武义江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2.53米,有6个乡镇61个村受灾。8月27日晚8时至11时三小时降水量三港为102.9毫米,柳城为77.7毫米,引起山洪暴发。
  1990年5月9日云华、坦洪乡下了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7月10日至12日3天下午中北部遭受大风袭击。其中10日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7米/秒。11日为18米/秒,12日约为10至11级。7月9日至8月20日,受干旱影响,大面积早稻田无水插秧并引发114个村的饮水困难。9月12日局部暴雨,西联乡双溪口村测得日雨量228.5毫米,灾情严重,11户65人无家可归。
  1991年,5月21日16时40分至17时,要巨、陶宅、桐琴遭受雷雨大风及冰雹袭击,直径3厘米至4厘米,大如鹅蛋,共有15个村受灾。7月12日15时50分至16时50分桐琴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大风持续25分钟,冰雹8分钟,冰雹直径达3.5厘米,全镇16个村全部受灾。到8月又遭旱灾,全县饮水困难2.5万人次。
  1992年气候反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6次:倒春寒农作物惨遭冻害。4月21日溪里、西联、竹客、大溪口4个乡遭受飓风袭击。6月6日14时05分至20分,履坦镇、茭道乡发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冰雹重量约1.0至1.5千克,最大直径约有10至15厘米,一般都有鸡蛋那么大,灾情重,损失大。7月1日至5日全县境内连隆暴雨,降雨量达406毫米,其中7月4日雨量114.2毫米。导致江河库位暴涨,泛滥成灾。全县23个乡镇均遭受洪灾,其中16个乡镇、175个村,遭灾尤为惨重。有23个村、2.1万人,被洪水围困,重伤8人。8月30至31日,受16号台风影响,两天雨量合计102.7毫米,加上31日15时左右放水泄洪,造成洪水泛滥成灾。9月23日,测站出现日降水量110.6毫米,由于受19号台风影响,县内自9月22日晚21时至23日17时遭受历史罕见暴雨,县境内最大降雨量达217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源口等水库暴满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暴涨,泛滥成灾。县城进水、供水中断,城镇武阳中学650名师生被围困,王宅、桐琴、履坦等55个村进水,23个乡镇均遭洪水灾害,其中21个乡镇、258个村特别惨重,被洪水围困9万人,紧急转移3万人。是年7月4日和9月23日,是武义县1986年~2005年之间全县23个乡镇全部受灾的2次水灾,尤其是“九二三”洪灾,是县城和大部分乡镇进水的洪灾。
  1993年,3月24日,出现35米/秒的大风,全县共有30个厂矿受灾。6月6日下午,履坦、茭道乡7个村受特大冰雹袭击,冰雹直径6至8厘米,大的达12至15厘米。6月18日至19日暴雨,最大雨量144.4毫米,全县平均98.9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水库暴满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等泛滥成灾。县城、履坦、白姆、坦洪等乡镇所在地不少家庭进水。全县被洪水围困0.8万人,紧急转移0.23万人。7月27日夜,10个乡镇遭大暴雨袭击,并伴冰雹和8级以上大风,不到一个小时,大湾水库雨量达179毫米。由于7月中旬以后连降大雨,水库和山体持水量饱和,这次突发性洪灾使部分山体大滑坡,许多古木大树连根拔起,几座百年以上古桥冲毁。熟溪、武义江、白露溪等暴涨成灾。大片农田被淹,不少村庄被困,大量房屋倒塌。这次洪灾损失惨重。
  1994年,4月17日深夜,新宅乡暴雨,位于三桥电站坝外的锯板厂二间房屋倒塌,陈法贵一家三口被洪水冲走。6月9日到18日3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达307.2毫米,造成暴雨洪涝灾害。这是1986年~2005年期间23个乡镇全部受灾的第3次水灾,其中武阳、桐琴、履坦、新塘等13个乡镇灾情尤重。6月23日至8月4日旱灾59天。8月21日遇17号台风灾害,受灾地区有柳城镇、新塘乡、竹客乡、坦洪乡、大溪口乡。
  1995年,5月30日县境内局部地区降暴雨,导致局部山洪暴发。当日14时30分至17时在新宅乡岭脚、溪下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自汛期结束后,武义遭受连续干旱,全县23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旱情特别严重,有7000多人发生饮水困难。
  1996年,由于4月中下旬起至7月盛夏,降水持续偏少,尤其是5月和7月不足常年量的4成和3成,全县旱情严重。
  1997年,7月8日至9日,连遭暴雨袭击,造成各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全县所有塘库溢洪。武义江洪峰水位达70.64米,超过警戒水位1.64米。县城和10个乡镇所在地及84个村不同程度进水,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次暴雨造成1986年~2005年间第4次全县23个乡镇全部受灾,南部13个山区乡镇损失尤为严重。4月29日,5月3日,分别遭特大冰雹袭击,特别是5月3日下午的雹灾,来势凶,时间长,桃溪、武阳、履坦等5个乡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8月18日、19日,受11号台风影响,全县23个乡镇224个村不同程度受灾。
  1998年,1月23日普降暴雪,8时气象站测得雪深13厘米,雪量29.1毫米,为80年代以后之最。该次暴雪造成大部分供电线路、邮电通信线路中断,全县大范围停电。3月20日出现强降温和降水天气,南部10个乡镇,147个村不同程度受灾。5月11日龙卷风,10个乡镇受灾。5月27日至28日暴雨,三江水位猛涨,10多个村庄进水。6月16日起,普降大到暴雨,16日至25日10天降水量达277.3毫米,出现2个暴雨日,分别在19日和24日。此次暴雨导致全县2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7月23日,由于永康杨溪水库泄洪,使沿江6个乡镇受灾。
  1999年,6月9日至18日,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全县20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死亡2人。6月15日下午2时50分左右,由于暴雨和10级左右大风袭击,泉溪镇王山头村铸铁4厂的一幢简易厂房被夷为平地。杨店砖瓦厂等数家制砖企业的数十万砖坯被毁。7月30日下午15时至16时30分,南部7个乡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平均1小时降水量达80多毫米,尤其是桃溪镇1小时雨量达94毫米,西联乡1个半小时雨量高达137毫米。引发山洪暴发,溪水高涨,共有76个村受灾。
  2000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出现旱情。6月19日至24日降水233毫米,造成洪涝灾害。全县13个乡镇受灾。被洪水围困村庄56个,被困人口2.84万,倒塌房屋1495间,6月23日晚熟溪桥倒塌。7月14日下午3时30分,柳城遭冰雹袭击,最大冰雹直径达2.5厘米,12个村庄受灾。
  2001年,3月7日8时至15时,新塘乡、明山乡等16个南部山区乡镇下了大雪,最大积雪深度达12厘米。8月23日傍晚,南部山区遭到特大暴雨袭击,桃溪镇18时至20时降水量达123毫米,云华乡18时至21时降水量达106毫米。造成河水暴涨,山体滑坡,冲毁和淹没道路、房屋及农田水利设施。
  2002年,3月22日夜,柳城、桃溪、大溪口、西联、云华5个乡镇遭冰雹袭击。4月2日18时40分左右,王宅、白姆、大田3个乡镇遭冰雹袭击,7人被砸伤。6月30日4时至8时,全县普降大到暴雨(最大暴雨量239.7毫米),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江河泛滥成灾。8月27日中午,南部山区部分乡镇遭到暴雨、冰雹袭击,西联乡和桃溪镇再次遭受重创。
  2003年,6月24日出现暴雨,气象站雨量达82.2毫米,桃溪镇大河源村有一农民被洪水冲走。是年梅汛期降水量明显偏少,7月降水量仅34.2毫米,连续出现晴热高温。
  2004年,7月14日下午16时50分左右大田乡古竹等村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力10级以上。造成大田乡7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并有1死1伤。8月12至13日,受14号台风“云娜”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9到10级大风。造成全县18个乡镇、街道中有295个村不同程度受灾。12月28日全县普降暴雪,28日14时测得最大雪深19厘米,27日20时至28日20时雨雪量为30.0毫米。造成全县1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2005年,3月12至13日出现降雪,最大雪深10厘米,是气象站有历史记录起,3月份最大的降雪量。8月5至6日,受台风“麦莎”影响,5日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和暴雨天气,最大风速达20.7米/秒,日雨量71.6毫米,过程雨量118.3毫米,3.5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9月1至2日受台风“泰利”影响南部山区普降大暴雨。多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其中新塘站过程雨量达181.0毫米,南部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情
  武义是浙江省地质灾害重点县(市)之一,点多面广,灾害频繁,主要有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分别占30%、51%、7%、12%。
  武义地质灾害调查起步于1989年,由县矿产局组织普查,2000年写出《武义地质灾害点(含隐患点)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2001年,县地矿局再次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共登记灾害点85个。2000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对全境涵盖每个乡村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写出《武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并通过省环境监测总站野外验收合格。
  至2004年统计,境内增发地质灾害点5个,分别为新宅镇1个,桃溪镇2个、大田乡1个、茭道镇1个。2005年又发生了白姆乡八百村、新宅镇三坑口、安村、大庙岭、泉溪镇白革村共5处滑坡,上松线公路K60+010至K66+407地段潜在滑坡。累计全境地质灾害点高达221个。除其中潜在隐患外,已发生灾害点154个。
  损失、隐患及防治
  1992年9月,西联乡金鸡山,受台汛暴雨影响,引发山体滑坡,造成4人死亡,9栋房屋被毁。1999年7月,西联乡直坑村,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20余间房屋和大片农田及电力变压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2000年6月18日,桃溪镇潘家洋村萤石矿选矿场发生塌陷,造成1名女矿工死亡。据2001年地质灾害区划报告,武义历年来死于地质灾害25人。其中死于泥石流7人,塌陷9人,滑坡9人。经济损失计1468万元。
  在221个地质灾害点中规划划定有9个高易发区,19个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分别为:杨家、余山头、丁鸟、平头、项山头、桃溪、王大市、胡弄、后村。其中直接危及村庄的有:柳城镇丁鸟村滑坡隐患,是浙江重点滑坡隐患之一。1989年6月,因梅汛,引发山体滑坡0.6平方千米,造成经济损失115.25万元。经浙中地质工程勘察院勘查,该滑坡体仍在加剧,在台汛梅汛季节,极易发生大面积滑坡,将危及117户372人的居民生命安全。王宅镇项山头村滑坡隐患,滑坡体积达2.6万立方米,已经发生过3处小滑坡,裂缝长20多米,危及299户,698人居民生命安全。王宅镇平头村滑坡隐患,该滑坡体始发于2000年6月,属中型规模的残积土坡体滑坡。目前稳定性差,危及全村96人的生命安全。大溪口乡王大市滑坡隐患,该滑坡体始发于1999年,因稳定性差威胁坡下村庄,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柳城镇乌漱村滑坡隐患,该坡始发于1985年。至1995年后滑坡进一步加剧。若是连续下雨,会发生局部滑坡,将危及居民56人的生命安全。
  2002年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全县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共建有18个乡(镇)街道监测网站,111个村级监测网。县国土资源局下设“地质环境管理科”,汛期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速报。
  2005年11月25日,县政府办公室、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局领导到新宅镇检查地质灾害防控情况时,及时准确预报三坑口山体滑坡并采取果断措施,使这次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金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刊登了这一成功预报讯息。
  下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补助金。2002年补助治理8个村项目工程,合计6.5万元。2003年补助治理23个村项目工程,合计18.8万元。2004年补助治理8个村项目工程,合计14.2万元。2005年,补助治理19个村项目工程,合计28.72万元。2003年~2005年拨给县气象局11万元,建设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网。自2002年~2005年全县补助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款共计78.92万元。
  地质灾害重点村搬迁。柳城镇丁鸟村已有5户20人搬迁安置武义县城;39户141人搬迁柳城镇东郊;64户200人搬迁柳城西郊;剩余9户11人,将继续落实柳城西郊。大溪口乡王大市村9户34人,已搬至柳城镇郑回村。王宅镇平头村12户32人已搬迁至该村安全地带。王宅镇项山头村,政府已划出土地,将动员全村299户698人,搬往壶山街道三角店村。
  2003年武义县被评为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县。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