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俞源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31
颗粒名称: 第十四节 俞源乡
分类号: K928.2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俞源乡的概况,其中包括了地域、经济、人文、特色等。
关键词: 武义县 俞源乡

内容

地域
  俞源乡位于武义县中西部,距县城20千米。东与王宅镇接壤,南与坦洪乡、新宅镇毗邻,西和桃溪镇相连,北与白姆乡交界,省道上松线贯穿南北,总面积66.4平方千米,辖21个建制村,95个自然村。2005年年底,全乡共有4325户11302人。以汉族为主,按人口多少为序有畲、侗、苗、壮、傣族,其中畲族是俞源乡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达816人,主要与汉族杂居于钟蓬、阳畈、尖坑、岩坑等村,占全乡人口6.88%。乡人民政府驻地俞源村。
  俞源乡历史悠久,原是宣平县北部的一个重镇,1958年5月撤宣平县时并入武义县;1959年又并入永康县。至1961年恢复武义县时重新划归武义县,为俞源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称俞源乡人民政府。
  俞源乡属低山丘陵区,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境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乌溪(樊溪)自西南东斜贯穿全境,经王宅汇入熟溪。有小型水库4座,其中双源口水库库容122.5万立方米,建有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030千瓦。森林覆盖率达70.9%,以常绿针阔叶林、松灌木小竹丛、草灌木及其他人工林为主。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全乡境内有国家二、三级珍稀树种十余种,百年以上的古树300多株。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黄獐等多种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小区2处,面积达466.67公顷。
  俞源乡以水、电、路、通讯、排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乡19个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境。截至2005年年底,全乡实现了自来水、照明、公路、电话“四通”。
  1988年,尖坑村早在县扶贫办开始下山脱贫试点之前,就自发地下迁至省道上松线旁。1994年以后,九龙山村整体搬迁下山至下杨岭,另有阳铺坪村和慈菇堂自然村迁至王宅镇,截至2005年年底,全乡共151户434人实现了下山脱贫。
  经济
  俞源乡经济以农、林、畜牧业等传统经济为主,工业经济薄弱,来料加工等其他经济发展规模小且散。198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184万元(按1990年价);1995年增至10909万元;2005年又增至18009万元。
  农业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番薯为主,经济特产有莲子、香菇、板栗、蚕桑、茶叶、油茶等,2005年耕地面积564.6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24.8公顷),粮食生产总量3861吨。2005年在下杨建立超级稻示范方73.93公顷,实行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治虫,最高亩产达到655千克,平均亩产614千克。养殖业具有多样化、规模化、区域化特点。2005年全乡规模化养殖达45户,其中规模养猪19户,存栏生猪1230头,占全乡总存栏数的90.2%,规模养禽23户。奶牛、珍珠鸡、鸳鸯鸭、肉狗、七彩山鸡等动物都有饲养,品种呈现多样化。同时地理条件较好的下杨片形成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刘秀、俞源等交通便利的村形成以家禽为主的禽类生产基地,钟蓬、凡岭脚等山区村充分利用自然牧草资源,发展草食动物牛、羊等,形成了区域化的养殖格局。
  全乡有茶园面积437.6公顷,果园面积182.07公顷,俞源省级万亩有机茶出口基地位于海拔700米高的原乡林场,不仅生产无公害的有机茶,而且还是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俞源乡林场始建于1970年,2001年冬承包给武义茶叶公司开发种植千亩有机茶。截至2005年,经乡政府和茶叶公司多年共同的努力,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不仅发展了200公顷有机茶,还新发展了香榧基地33.33公顷,新建了综合楼和名优茶生产厂房。乡林场千亩有机茶基地已被列入国家星火发展计划。在千亩有机茶的示范带动下,全乡掀起了开发名优茶的热潮,新发展良种茶80.67公顷,全乡仅龙井茶一项年收入可达324多万元。2005年年初,全乡大力发展千亩杨梅基地,在11个村,种植了集生态和经济林相结合的147.13公顷的杨梅基地。全乡农业总产值,1985年1052万元(按1990年价),1995年增至2434万元,2005年又增至3495万元。
  工业2003年建立了下杨工业区,规划总面积130万平方米,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
  2005年,进区企业8家,其中新九龙文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建成投产。俞源公社砖瓦厂创建于1980年1月,于1985年改称为俞源乡砖瓦厂;1995年12月,成立了浙江武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至2005年年底,公司总产值为8715.24万元,利税1033.13万元。其公司先后获省、市、县建材行业砖瓦质量标兵企业,省、市、县文明单位,国家技术创新先进单位,中国企业形象AAA级企业,全国管理创新首批示范单位等。
  2003年8月全乡开始引进来料加工;到2005年年底,全乡共引进服装、小五金、旅游休闲、文教用品等来料加工点25个,培训经纪人24名,从业人员1200余人,工资总收入330万元。
  全乡工业总产值,1985年132万元(按1990年价),1995年增至8475万元,2005年为14514万元。
  人文
  俞源是一个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俞源有300多人参加了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宣平北营红军,后18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29年~1930年,中共宣平县委书记曾志达曾多次在俞源召开秘密会议。1937年,粟裕将军率领的红军曾在此驻扎战斗。1949年,曾在此清剿土匪组织八婺纵队。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俞源乡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陶生林、俞士林、俞增富等一批人参加抗美援朝,其中俞增富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至2005年,全乡尚健在的抗美援朝战士还有8人。
  文化俞源乡文化底蕴深厚,俞源村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3年11月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擎抬阁”(也称擎台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观赏性,一般在春节、元宵等重要节假日期间举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2000年浙江电视台“大挑战”栏目在俞源村进行了“迎奥运”大型舞龙灯大挑战活动,并取得了成功,所拍摄的专题片在浙江电视台播出。
  教育1986年俞源共有小学21所,初中2所,校舍不少是旧祠堂,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校舍,教学设施比较落后。1987年俞源初中搬入新校舍,1994年俞源小学从旧祠堂搬迁到新校舍。经过逐年来的教学布局调整,1989年,俞源乡初中调整为1所。至1999年小学撤并为3所,同年,初中调整合并至下杨中学,俞源小学搬迁至初中校舍。2004年,撤并吴宅小学。2005年剩有下杨小学、俞源小学。
  卫生俞源乡卫生院坐落在俞源村,其前身是俞源公社卫生所,于1973年8月迁到俞源村,而改名为俞源乡卫生院。90年代初因徐志敏的狐臭治疗技术精湛,吸引了周边各县市的病源业务,卫生院的业务量达到了各兄弟单位的新高。2001年9月以后有一个社区中心(俞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下杨,吴宅),下设村卫生院11个。
  俞源乡凡岭脚村的祝氏宗祠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和石拱廊桥为县文物保护点。
  特色
  俞源村(详见第三十五编第四章第二节目“俞源村古建筑群”)
  清风寨距俞源村3千米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岩坑村清风寨有“世外桃源、避暑仙府”之美称,既有悬崖峭壁,是攀岩爱好者的理想之处;又有竹海幽谷,景色宜人;还有明朝以后数度香火兴旺的金公岩。
  刘秀垄西靠清风寨景区,北连大红岩景区,丹霞胜境绵延5千米,有“十里画廊”之称。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机构

俞源乡卫生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俞源乡
相关地名
清风寨
相关地名
刘秀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