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大田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29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大田乡
分类号: K928.2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大田乡的概况,其中包括了地域、经济、人文、特色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大田乡

内容

地域
  大田乡位于武义县南部,东邻熟溪街道,南界新宅镇,西接王宅镇,北靠熟溪、壶山街道。2005年总面积47.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47公顷。下辖16个村,其中有1个少数民族村,主要居住民族为畲族;62个自然村,3844户1045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500人。乡政府所在地在徐村,海拔142米,距县城11千米。
  大田乡民国23年(1934年)废闾邻、缩乡镇、行保甲,属岭下镇。民国31年(1942年),属岭下战时督导区。民国35年(1946年)10月,乡镇管辖扩编,缩乡镇、分保甲,属双港乡,驻地古竹,下属17个保,158个甲。1949年5月区境解放后,6月至1950年5月,分辖旧制乡镇,设6个区,属新宅区。1950年6月,为适应土地改革需要,将双港乡划分为双港、岭下两个乡。1952年4月增设徐村乡,1953年6月划入双港、岭下乡。1956年3月撤区并乡,双港乡和岭下乡合并为徐村乡。1958年9月,原新宅区的徐村乡、菊溪乡与原宣平县的宣武乡、明山乡合并建立了友谊人民公社。1960年2月公社下设管理区,现大田乡范围属徐村管理区。1961年9月,徐村管理区改为徐村人民公社,共有15个大队。1961年冬,三峰大队从淳安迁入,全公社有16个大队。1982年2月徐村公社改为大田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大田乡,乡政府驻地徐村。
  大田乡地域属丘陵向高山过渡地带。发源于少妃岭和大庙岭的双港溪,自南而北流,经岭下汤、徐村、古竹等地流入熟溪,与熟溪汇合,属熟溪源头水域之一。建有小型水库18座,其中小Ⅱ型水库5座、10万立方米以下塘坝水库13座,总库容量169万立方米,电灌站9座,总装机容量135千瓦。境内萤石矿藏资源分布广泛,主要是原县东风莹石公司连青坑矿点,以及乡办矿山的古竹梅山、瓦窑头寿弄和船弄、五登官弄,还有村办矿点的代石、上下仓后弄堂、瓦窑头水口殿和林坑以及古竹小王船头、宅树坑、王泽山等。
  大田乡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除瓦窑头、下弄、派塘3个村因地势高,实施了分散式供水外,其余14个村实施了集中供水的自来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照明、公路、电视、电话“五通”。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35%,公路硬化率达100%,电话普及率100%,有线电视普村率100%,移动、联通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境。所辖16个村有5个村进行了村庄整治,6个村进行了生态村建设。
  经济
  1985年,大田乡工农业总产值1358万元;1995年增至5968万元;2005年又增至9366万元。
  大田乡传统经济以农、林、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有水稻、茶叶、蔬菜、水果、大豆、油菜、桑叶等,林业主要有毛竹、松树、杉木、油茶等,畜牧业主要有生猪、家禽、羊、牛等。
  农业大田乡根据自然条件,1998年以后大力发展五条特色农业产业带。水稻强化栽培333.33公顷,晚稻“五改”技术200公顷,机插示范方20公顷,水田机耕、水稻机插、机收,机械化程度达到76%,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000吨以上。五条特色农业产业总面积达到618.07公顷。其中,竹产业示范基地285.07公顷;名优茶产业基地200公顷;花卉苗木产业基地66.67公顷;蔬菜水果产业基地80公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场56个;年出栏10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场57个。已建立农业产业合作社2个,省级万亩竹产业示范基地1个。
  “十五”期间大田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70万元,比“九五”年期末的2000年2030万元增长1倍多;实现财政收入356万元,比2000年增长47.7%。
  工业工业经济方面,乡村企业主要产品有精密铸造、水电、工艺品、萤石开采、精制茶叶等。1985年工业总产值167万元(按1990年价),1995年提高到3310万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5196万元,实现利润58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3084万元增长68.5%,利润比2000年33万元增长75.8%。工业经济以发展来料加工为重点,以2003年全县来料加工现场会为分界点,现拥有来料加工点86家,年加工费已实现1351.20万元。
  旅游经济逐渐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岭下汤村的保护开发已逐项实施,五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已进入实质阶段,随之兴起的休闲游农家乐已达4家。
  商品集散贸易和农村经济文化繁荣。古竹村自1985年6月2日起设贸易市场,每逢农历初四、初九为集市日。2006年进行了商品街改造,市场规模扩大,规范化程度提高。
  人文
  大田乡素有革命斗争光荣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以工农红军西营钟金彩等一批革命志士为代表的红军游击队,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解放初期,以赵方桂等为代表的民兵积极参加剿匪斗争。
  大田乡文化底蕴深厚,是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之乡,仁人志士辈出,以汤祊德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文化科技代表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田乡文化古迹众多,2005年岭下汤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以岭下汤古街、汤氏特祠、石梁架屋、鱼骨行、三家头为代表,南宋姜特立茧庵遗址也在辖区内。群众文化活跃,有迎抬阁、闹龙灯、花灯、鸾驾、会锣鼓等活动。
  文化大田乡文化站,地点在岭下汤。站内有活动室、图书室,藏书近万册。70~80年代有宏阁、代石、王村、下叶头等婺剧团,到90年代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逐个停办,但其他形式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依然经常开展。2000年乡文化站在全省第5次考评中定级为特级站,屡次荣获省、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称号。
  教育1996年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3所,经多次学校布局调整。至2001学年保留岭下汤中学、古竹小学、大田小学、岭下汤小学。2005年暑期岭下汤中学并入武阳中学,后大田小学、岭下汤小学又并入古竹小学。古竹小学为浙江师范大学扶贫挂钩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曾捐资130万元援建教学楼。2005年秋古竹小学有学生353人,教职工32人,为省级绿色学校。全乡还有幼儿园7所,大田乡为省级教育强乡。
  卫生全乡设卫生院1座,有医务人员15人。能满足村民就医购药、医疗保健需要。
  特色
  历史文化名村岭下汤为浙江历史文化村镇,始建于宋,有“枣岩故里”之称,是枣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5.7平方千米,规划范围北至石梁架屋以北旅游区边界,南到乡水利水政管理站至瓦坟头一线,东至瓦坟头,西至岭下汤至王宅公路。旅游区植被良好、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是一处集观光、古建筑鉴赏、遗风异俗体验、革命遗址寻迹、生态回归、宗教朝觐和猎奇、探险、康乐、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名胜古迹有:
  岭下汤古街位于少妃岭和大庙岭的脚下,古街已有800年历史,曾有各种店铺近百家,全长800余米,宽2.5米~3.5米,保存有明代建筑8处、清代建筑30余处、民国建筑60余处。
  石梁架屋即岭下汤汤氏大宗祠。原为三进两厢,前二进及厢庑在清咸丰时被太平军所毁,惟后进石梁架屋幸存。此屋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石构梁架建筑,原为县级文保单位,2005年3月16日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汤氏特祠岭下汤村中央“汤氏特祠”,位于古街西侧街边。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为清代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有“中山发祥”石碑一块,系蒋介石手书。
  鱼骨厅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是为读书人专设的书馆。建筑精巧雅致,厅内有清乾隆十二年“翰苑先声”匾一块。厅后另有三合院民居一幢。
  三家头汤逢霖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两进两井,两侧厢楼,其后有附屋,一排五搭二厢。正立面院墙作一字形,檐下绘壁画。厅堂三间,九檀,明间前后双步用四柱。五架梁背前后置方正驼峰,雕刻精美。明间各檀间均施鸱鱼形单步梁。次间用蝴蝶木。二进为正屋,二层两侧厢房,均为前檐楼下廊。廊柱上方施装饰构件,刻福、禄、吉利、和睦等字样。三家头北侧隔卵石小路另有一三合院,排五搭二厢,形制同三家头二进,为汤逢霖家人所建。其后建附屋,三合院与三家头之间有骑楼相连。
  岭下汤周围景点众多,风景优美。村前有千年古林的梅峰、双坛、灵洞、枣岩一线天、汤姓始祖墓,以及村后的石牛栏、双层两头洞、雄鸡坛、石和尚、石笋。村上有灵泉岩洞、石拱桥,村内西山脚下有道断墙残壁,上面留有太平天国标语(1858~1860)“长毛杀妖多多杀”。通过新开发建设,在2005年12月29日进行试开放。
  省级万亩笋竹两用林 大田乡共有毛竹园752.4公顷,占山林总面积的21.7%,是武义县比较大的毛竹林区之一。2005年有笋竹两用基地258.07公顷,以瓦窑头村为主的14个村建立了省级万亩产业示范基地。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大田乡
相关地名
岭下汤
相关地名
岭下汤古街
相关地名
石梁架屋
相关地名
汤氏特祠
相关地名
三家头汤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鱼骨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