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履坦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02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履坦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68-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履坦镇的概况,其中包括了地域、经济、人文、特色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履坦镇

内容

地域
  履坦位于武义县北部,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东邻白洋街道原邵宅乡,南接县城,西南与壶山街道接壤,北与金华金东区交界。三面环山,丘陵绵延,中间为一小型盆地,武义江从镇南缓缓流进,白鹭溪自镇中腹地蜿蜒汇入武义江。2005年,境内区域面积50.6平方千米,31个村,52个自然村。常住5034户人口13897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1人),镇政府驻地履二村,距县城4.5千米。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十白线公路、金松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全面实施康庄工程,完成水泥路面硬化34.75千米,建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履坦镇在清朝即有同名建制,民国17年(1928)为履坦里。民国19年(1930)5月恢复履坦镇。民国35年(1946)10月,改为武北乡。1949年5月武义解放,次月设履坦区,区下辖旧制乡镇,履坦改为乡。1952年,履坦区的履坦乡改为区属镇。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履坦镇为全县3个镇之一。1956年11月,改为乡。1958年4月,履坦乡并入幸福乡。1958年9月,全县乡镇改为8个人民公社。履坦由原东风人民公社改为壶山公社下设的管理区。1960年1月,武义片公社和管理区调整,履坦管理区调整成为壶山大公社下设的管理区。1961年10月,武义复县,履坦管理区改为履坦人民公社。1963年8月,白阳区撤销,履坦成为县8个直属公社之一。1972年5月,履坦公社成为城关区7个公社之一。1983年政社分设,以社建乡,履坦公社改为履坦乡。1987年7月,重新建置履坦镇,成为全县6个镇之一。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寺前乡并入履坦镇。2001年9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履坦镇成为全县8镇、7乡、3街道之中的8镇之一。
  经济
  履坦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商、贸协调发展的城郊型集镇。传统农业以水稻、蔬菜、水果、养殖业为主,是武义县主要的产粮区之一。全镇50%的土地为平原,少数为低丘陵,2005年耕地面积1047.87公顷。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镇境范围较大拓展后的1995年至2005年为例,工农业总产值从8131万元增加到38832万元,增长了3.8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95年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6.3%上升到2005年的84.5%,农业总产值由1995年占工农业总产值33.7%下降到2005年的15.5%。
  农业全镇农业总产值1986年为822万元,2005年为6015万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986年种植业占74%,畜牧业占25%;2005年种植业占54.5%,畜牧业占36.6%。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86年的400元上升到2005年的3566元,增长8.9倍。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从1990年开始春粮和早稻面积逐年减少。1986年与2005年相比,粮食面积从2140公顷减少到1420公顷,总产量从7950吨减少到5283吨。而各类经济作物或养殖业增长迅猛,2005年茶叶产量达523吨,比1986年增长4倍,名优茶面积每年递增约30公顷。水果生产以西瓜和柑橘为主,2005年水果总产量达到3439吨,比1986年增长8.7倍。蔬菜生产初具规模,2005年全镇蔬菜总产量达4091吨,比1986年增长2.1倍,涌现了叶长埠、何村蔬菜生产专业村。养殖业成了农村的支柱产业,养猪从过去的分散粗放型饲养向专业化集约型饲养转变,肉类产量从1986年的417吨增加到2005年的1454吨,增长了3.5倍。2005年肉禽存栏12.3万羽,蛋禽存栏2.1万羽,形成规模养殖场70多家,还有奶牛存栏246头,名列全县之冠。全镇珍珠蚌养殖面积达55.3公顷,从事专业珍珠养殖156人,其中不少已跨省、市从事珍珠养殖。
  境内有小Ⅱ型水库6座,武义江、白鹭溪沿岸提水泵房24座,源口水库中、北二条干渠延伸境内,使90%以上的农田抗旱能力在30天以上。全镇933.33公顷粮田完成整理858.67公顷,占总粮田的92%,改造成了优质标准化粮田,路成行,田成方,水利配套设施齐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工业从考古发掘,证实履坦镇远古工业始于民间制陶手工业,境内已发现古窑址9处,古称“九龙联珠”,均属宋代地方名窑——婺州窑系。武义解放前夕,开始用机械加工大米,有履坦农工米厂1家。1954年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有篾业、木业、理发、打铁等。60年代创办了履坦砖瓦厂和寺后砩矿。80年代至90年代,镇办、村办等个体企业蜂拥而起。先后兴办了一批以制笔、建材、服装、制茶、木料加工及采矿、采沙为主体的企业。其中制笔企业3家,建材6家,服装3家,制茶3家,木料加工2家,采矿、采沙7处。1984年创办镇属企业“金华活动铅笔厂”,有职工286人,年产值518万元,是武义乡镇企业的“五朵金花”之一,金花牌活动铅笔占全国市场的20%份额。截至1995年,全镇有企业184家,从业人员1826人,年工业总产值5389万元,利税114万元。
  2000年伊始,镇党委、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及时开发岗头工业功能区,架起工业发展平台,使企业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逐步发展规模经营的工业格局。岗头工业功能区截至2005年年底,累计开发面积0.6861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0.6097平方千米;引进企业46家,投产企业43家,从业人员1800余人。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3438万元。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195万元。区内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2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年税收百万元以上3家。基本形成了五金机械、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服装、旅游休闲用品等产业群,成为武义县城郊工业功能区的一个新亮点。
  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2817万元,其中工业功能区总产值22558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8.7%。
  履坦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设市贸易,时代变迁几经兴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镇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了履坦至县城的标准公路,拓展了镇区三条街路,1985年履坦大桥建成,开设了占地1333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使履坦的集市贸易梅开二度。
  人文
  履坦地名的由来,缘于南宋,时任仓部公徐镃十六世孙贵安经商到此地,发现这片地域平坦而开阔,是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就携家小到此定居,因《周易·履十》中有“履道坦坦,幽人负吉”的句子,即将原名新安易名履坦。履坦早在魏晋时就有人散居,在隋唐年代就是八婺水陆交通要道。而后又因宋朝政权南移,促使该地经济文化发展迅猛。通往金华的水路旱路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履坦也就成了武义的一大商品集散地,是武义最早开设的五大集市之一。到了明清,便成了武义最大的商品交易场所。其时,旱路人欢马叫,水路舟楫林立,街上商贾云集,水运码头常泊船只多达200艘以上。在古码头,清代诗人叶永堪曾吟履坦渡:“一水界两邑,中流扬素波,放艇于其间,临风发棹歌,夏日午不热,水气浸衣多,大麦两岸黄,稻秧绿如纱,绕树皆灌木,黄鹂两两和,孤蓬沿水涯,来去纷如梭,方塘虹作梁,茆屋云为窝,炊烟一缕升,袅袅停山阿,居然是太古,作息意如何。”
  申明街是履坦老街,南北向贯穿镇区,青石板街面,长约1.5千米,经履一、履二、履三村,距武义江约两百米平行而建;店面鳞次栉比,明清时最为兴旺,粮店、布店、茶坊、旅店、酒馆都分布于此,门庭若市,是一条反映履坦历史人文的步行购物街,尽显古时履坦的繁华。
  履坦历来崇尚教育,清光绪废除科举倡导新学,1905年履坦人的先祖徐振均、徐金清等人,就慷慨解囊创办了新式学堂履坦小学。70年代,全镇共有小学29所,但办学条件较差;80年代和90年代,学校布局经过多次调整。至1995年全镇调整为小学3所,初中1所,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履坦的初中教育,1952年尝试小学附设初中班,1958年开办履坦民办初中,1965年创办履坦农中。在全县普及初中的热潮中,1969年兴办履坦公社初中和原寺后公社初中,寺后公社初中于1992年并入履坦初中。1992年至2003年是履坦初中教育的鼎盛期,有班级数15个以上,学生700余人,教师40多人。2003年9月履坦初中并入武义五中。在1974年9月还曾创办了履坦高中,办学4年。1986年创办了履坦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省二级成技校评估验收。1995年通过县、市“两基”达标验收。2000年1月,成为全县首批2个省级教育强镇之一。2003年9月,履坦小学、寺后小学、叶长小学合并为履坦小学;2005年9月,通过省示范性学校评估验收,成为县A级小学和素质教育达标学校、金华市示范性小学、浙江省示范小学及省万校标准化三类学校。
  履坦镇的文化、教育、卫生机构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至2005年,建有履坦镇文化站,文化中心有图书5000余册。还有广播电视站,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镇中心幼儿园1所,个体幼儿园6所,中心小学1所。成人技术学校1所,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村卫生室8个,个体诊所1家,残疾人康复指导站1个。
  特色
  传统名产——美味干糕选用优质早籼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红(白)糖、芝麻等为配料,经传统工艺技术精制加工而成,以其香甜味美、松脆可口而久负盛名,素有“履坦干糕、白溪豆腐”之称,是逢年过节老少皆宜的美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履坦镇境内有县级文保点8处,其中省级文保点1处。具体包括古老的申明街、出过状元的普净寺、三国东晋古墓群、履坦渡古码头、婺州窑址、履三省级古树群等。
  全镇古建筑数百幢,多为明清古建,少数为宋元老屋。如已迁到县博物馆的“履坦花厅”,现存清初的四合院“佑启良模楼”、徐氏宗祠、铁树厅、禹王殿、郭桥、徐氏官舍厅、谦和厅等。范村的古建筑群已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履坦老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修建的贞女牌坊、应宿牌坊以及八角石的传说、五虎山的故事、棋盘的来历和岩山、白塔山、后骨山的神话……都值得保护和研讨。
  民间风情——迎龙灯、禹王出殿俗传每年元宵节和农历二月初二有“迎龙灯”的传统。武义有不少地方“迎龙灯”,其龙灯构成大体相似,迎的方法也相差无几。但履坦“龙头”别具一格,“龙头”全由120盏小花灯组成,扎成后体形高大,十分壮观。一到晚上出灯,120盏小花灯全部点燃时,殷红透亮,特别是在广场盘旋,“龙头”煞是好看,赢得围观者的阵阵喝彩。
  为纪念禹王治水的功德,履坦禹王殿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都要举行隆重的禹王出殿活动,沿街途经人家烧香敬神,祈祷风调雨顺、康宁祥和。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履坦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