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山娘娘”和胜山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唯一号: 112134020220000586
专题名称: “胜山娘娘”和胜山庙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66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距横河东北三十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庙,庙里供奉着一尊泥塑神像,人称“胜山娘娘”。据传“胜山娘娘”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善男信女去庙里烧香还愿的很多,香火非常旺盛。 “胜山娘娘”,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南宋年间彭桥黄氏先祖黄巨川的夫人,姓虞,是一个官宦之女。她生前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老百姓为纪念她,为她建了庙,后人便尊为神。 南宋初,奸臣秦桧当朝,朝政十分混乱。时为吏部侍郎的黄巨川,对时政很不满意。尤其是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岳飞致死,黄巨川更痛恨朝廷的昏暗,就辞官回家。与其弟择悬泥山隐居,远离“尘世”。那时的悬泥山,在涨潮时是一座孤屿。屿上荒芜人烟。虞氏虽出身大家闺秀,但心地善良,知书达礼,甘于清贫,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其间还种一些草药,为渔民看病、祛疾,特别对治湿气类病痛,更是药到病除。她为人看病,从不收取别人一文钱,渔民、乡人都十分感激她。 说来也巧,有一天夜里,虞氏和往常一样,正在油灯下纺棉絮,突然天起了大雾,四周茫茫一片,分不出大海陆地,许多出海捕鱼的渔民,辨不出东西南北方向,找不到回家之路,一时心里惊惶失措,十分焦急。幸喜虞氏纺纱时所点的一盏油灯,发出一缕微弱的灯光,透过层层迷雾,为渔民指引了归途,让渔民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家门。第二天渔民都来向她表示道谢,感谢她引路之恩。自此之后,每碰到雾天、黑夜,她总要点亮一盏灯,年年如此,从不间断。渔民都称这盏灯为“神灯”。在她去世之后,渔民在她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庙,庙内塑造他夫妇塑像,以示永远对她的怀念。 又过了许多许多年以后,转眼到了明朝成化年间。黄巨川的后裔黄珣,参加殿中考试,中了榜眼,当上了太子的侍讲。那时有一个姓王的皇后,是余姚人,生了满头“湿气”,奇痒难忍。湿气发作时还大量秃发,几乎成为癞子。尽管太医们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多次医治,可就是不见痊愈。皇后的头发是十分珍贵的,称为“凤毛”。大量秃发,有失皇后的尊严,因此皇后心里十分着急。黄珣得知这个情况后,联想到先祖曾对湿气治疗有奇特功效,建议皇后是否可回乡去祖庙求治。俗话说:癞子多丹方。也是王皇后求医心切,采纳了黄珣的建议,并择定初夏,湿气发得最厉害的时候,亲自去黄家祖庙求神医治。说也奇怪,过了不长时间,待皇后秋后返回京城时,“风湿”全好了,又长出满头黑亮的秀发。皇后见此,那个高兴劲呀,简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回京后把此事奏明皇上,建议敕封虞氏,重新敕建庙堂。皇上见了皇后的满头秀发,也十分高兴,就敕封虞氏为“圣母娘娘”。从此“圣母娘娘”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重建后的庙堂,气势更是庄严雄伟,享誉四方,香火也更兴旺。 到了明嘉靖年间,浙东沿海一带,屡遭倭寇侵扰。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破倭寇于悬泥山。为纪念“戚家军”抗倭胜利,改悬泥山为胜山。“圣母娘娘”也从此改称为“胜山娘娘”、“胜山老外婆”,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