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镇中心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唯一号: 112131020220000509
机构名称: 横河镇中心小学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513.pdf
地址: 下河头陆家祠堂(后为横河粮站)
前置机构: 龙泉乡初等小学校
起始时间: 民国2年(1913)

机构描述

横河镇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2年(1913),原名龙泉乡初等小学校。校址在下河头陆家祠堂(后为横河粮站)。首任校董事孙志绶,校长胡嵩高。设置4个年级段,3个班级,4名教师,近百学生。 民国14年(1925)学校迁至七星桥南民房(今桥南路14号),校名仍称龙泉乡初等小学校。 民国18年(1929),学校由余姚县教育科接收,更名为横河中心小学。因学生增加,校舍容纳不下,学校又迁至孔庐庵(即今之镇敬老院),新建平房5间,改为六年制“完小”,同时还承担第七学区(即龙南、龙北、天东、彭泾四个乡所属学校)辅导工作。1933年2月配备专职辅导员,具体辅导各校教学业务。 民国30年(1941)上半年余姚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横河成为沦陷区。时教育经费十分拮据,学校处于时停时办状态。1944年下半年由胡迪甫、孙宏勋等老师向抗日游击队求援,取得财政资助,得以复课。 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为尽快振兴教育事业,由时任县参议员、余姚中学美术教师孙仙舲发起,联络在沪横河籍人士,募捐筹款办学,聘请省立师范学校毕业的陆而天为校长,重建横河中心学校,并恢复学区辅导工作。 1949年9月至1950年5月,校名改为余姚县立横河小学校。 1950年5月,横河设区。学校随之改名为横河区中心小学,并将龙南孙家境小学列为分校。区校除承担本校教育业务外,还对区内各校进行教学辅导及师资管理。 1952年9月,因校址偏隅,学生入学不便,第三次迁至横河街东郊,并与原东湖初级小学合并,校名仍为横河区中心小学。是年从柘岙祠堂拆来旧建材,扩建新校舍400平方米。同年撤销龙南孙家境分校,改分校为龙南乡中心小学。 1956年撤区并乡后,改名为横河小学,并附设初中班。不久初中班独立设置为余姚第四初级中学。 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先后改校名为横河联办小学和横河五七学校。 1978年区中心小学恢复,校名为龙南区中心小学。 1979年,余、慈两县又一次调整县界,龙南区划归慈溪县。1980年由县教育局拨款,拆除16间旧平房,翻建二层教学楼两幢,共16个教室,使学校面貌为之改观。 1980年龙南区教育办公室(简称“区教办”)建立,学校更名为横河公社中心学校。1981年龙南区教办改为横河区教办。 1983年撤销横河区教办,校名又恢复为横河区中心小学。 1987年“横河区辅导学校”建立,学校更名为横河镇中心学校(简称“镇小”)。 1995年9月,学校迁至中兴西路152号,新校区占地面积十余亩(约0.7公顷),建有教育大楼两幢及其他附属设施。原东湖校址仍保留6个年级,共6个班,作为“镇小”分校,同时撤销“五联小学”,并入“镇小”本部。 2000年,镇政府投资170万元,学校自筹77万元,征地33亩(2.2公顷),扩建校舍和操场。新添教育仪器设备,设电化教室1个,配电脑56台;语音教室1个,配语音设备56套;多媒体教室1个,电化教学设备齐全,已基本达到教学现代化所需。是年9月东湖分部撤销,并入镇校本部。到2000年计在校学生24班,1182人,教师47人。学校占地面积32043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424平方米,成为全镇小学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一座省级现代化学校。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志绶
相关
胡嵩高
相关
孙仙舲
相关
陆而天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