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唯一号: 112130020220000271
人物姓名: 虞洽卿
人物异名: 名:和德;字:洽卿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305.pdf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67年
卒年: 1945年

传略

虞洽卿(1867~1945年),名和德,字洽卿,生活于晚清、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但凭他杰出才华和强烈的奋斗精神,创办实业,闯荡十里洋场,成为旧中国上海滩名人。虞氏6岁丧父,依靠母亲做裁缝养家生活,15岁时由信客带到上海当学徒,传说离家起程时全身衣着只有一双布鞋是新的。轮船上他还舍不得穿,到上海十六铺码头才穿上它。上岸后他看到地上湿漉漉的,又脱下来夹在胳肢窝下,赤脚跟着信客走到老板家。由于手脚勤快,做事机灵,满师后升为营销员(俗称跑街)。业余时间他又到外国人开办的学校里学习英语,掌握了熟练的英语口语。1892年起,他先后在德、俄、荷兰等国在上海的分支银行担任代理商(俗称买办),其中任上海荷兰银行代理时间长达38年。其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实业上,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房地产,又与人合作在上海创办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辛亥革命后他又募集股本,创办三北、宁兴、鸿安3家轮船公司,经多年苦心经营,成功地抵挡住外商轮船公司的竞争,到1927年,三北公司已拥有30多条轮船,总吨位达到9.1万吨,为当时国内民营航运之冠。由于他精明强干和在政府、洋人、经济界的崇高威望,先后当选为上海航业公会理事长、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民国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上海租界纳税华人会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日伪威胁利诱,站在民族爱国抗日的立场上,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上海沦陷后去重庆,与人合办三民贸易公司等,转运物资到大后方。虞氏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兴办小学、医院、赈济灾民。还在家乡建造轮船码头,创办电报、电话房,火力发电厂,修筑公路,沟通与镇海、宁波的联系,至今家乡还有口碑。特别是竭尽全力维护宁波帮权益,成为宁波旅沪同乡会终身会长。作为商人,他也卷入政治漩涡,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迅速募集大批资金支持,有他不光彩一面。他的故居与他经历密切相关,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理事长
职位
理事长
职位
会长
职位
会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华董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