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芬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唯一号: 112130020220000211
人物姓名: 胡杏芬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71.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4年
卒年: 1940年
籍贯: 慈溪市
亲属: 洪调群
非亲属: 邓颖超;周恩来

传略

胡杏芬(1914—1940) 女,相士地村上六房人。幼聪慧好学,启蒙于养源小学,先后求读余姚、宁波、杭州等地,1932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不久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杏芬精通英语、俄语,擅长写诗撰文,爱好书法国画,时称“清华才女。” 因恋友梁敏时参加政治运动,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入狱,后惨遭残杀。杏芬悲愤交加,郁积成疾,不得已于1935年休学回家养病。一年后,病情略有好转,为了早日复学,1936年年底住入北平西山福寿岭平民疗养院休养。翌年春,结识了化名“李知凡太太”的邓颖超,两人同住一个病房,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给杏芬带来生气与转机,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两人结成莫逆之交。胡尊称邓为“我的太太”,邓亲昵地称杏芬为“亲爱的小猫”。“七七事变”爆发后,邓颖超病愈出院去西安。离别之情,难以言表。1938年冬,杏芬收到具名邓颖超的一封来信,此时杏芬恍然大悟,才知“李知凡太太”竟是闻名贯耳的邓颖超,激动之余,遂写下了一万余字的记叙散文——《李知凡太太》①。 1939年,周恩来、邓颖超来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邓颖超写信给杏芬邀她到重庆。不久杏芬成了出入红岩村和曾家岩的常客,先担任周恩来秘书,后由周介绍她去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此时的胡杏芬,心情很好,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业余还写些散文、诗歌、英文书信,如《小许许》等几十篇作品。1939年底,胡杏芬旧病复发。周恩来、邓颖超特地去看望、安慰并鼓励她。终因战争年代医疗条件较差,于1940年秋溘然长逝,年仅二十六岁。杏芬去世后,周、邓夫妇到歌乐山墓前哀悼,周恩来还挥毫为她题写墓碑:“胡杏芬女士之墓”,落款“李知凡李扬逸共立”。时隔十五年后的1956年,周恩来在北京饭店遇到杏芬的姪女洪调群,还谈起了当年与胡杏芬相识的情景,并把保存的遗物转交给她的家人。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