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唯一号: 112130020220000208
人物姓名: 姜文光
人物异名: 又名:姜耀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69.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9年
卒年: 1941年
籍贯: 上海南汇县
非亲属: 姚镜人

传略

姜文光(1909—1941) 又名姜耀,上海南汇县泥城人。天资聪颖,七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松江中学,两年后厦门集美中学在沪招生,有数千名学生报考,文光考分第一,获奖学金八十元,享受膳食、学杂费全免待遇。1927年因在校带头闹学潮,被国民党当局拘留,后开除出校。回沪后,考入上海立达学院,因学费昂贵,只求读二年辍学回乡。 辍学后,到南汇县泥城小学任教,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南汇县委工作。组建南汇县小学教员联合会,带领师生向国民南汇县政府教育局展开斗争;组织盐民、农民举行泥城暴动。后因暴动失败,被迫离开南汇,转移到中共淞浦特委任秘书、中共长江局青年部长。1933年去南通监狱探望革命同志时,被叛徒告密而逮捕。翌年出狱回沪,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到上海贫儿院当教师。 1938年,中共浦东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此前姜文光已与组织接上关系,回南汇任“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政训员。积极发展革命力量,搞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抗日建国公学”,培养抗日人才,充实抗日武装力量。 1940年5月,“浦东工委”成立“伪军工作委员会”,姜文光为委员。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打入日伪军内部,任汪伪军十三师五十团秘书,在伪军中做策反工作。经耐心教育开导,使不少伪军军官进而靠近党组织,为发动部分官兵弃暗投明,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1年5月10日,中共浦东党组织根据中央关于新四军要向南发展的方针。姜文光和朱人侠率领由伪军中分化出来的五十余人,首批横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创建三北抗日根据地,部队番号为“第三战区宗德公署第三大队”,姜文光任大队长。 1941年10月21日,姜文光和队副姚镜人带领队伍驻黄沙湖。得知日军明晨将从观海卫用船装运一批棉花去余姚。经大队干部商量,认为这是一次伏击敌人的难得的好机会,并对战斗作了周密的布置。谁知由于汉奸告密,这天没有将棉花从观城运出,日军反而从余姚方向趁夤夜悄悄地隐匿横河,并严密封锁消息。当三大队战士按事先部署,进入埋伏地后,整整等了一个夜晚,直到日高三丈,仍不见日军的踪影,感到十分焦急。此时姜、姚又作了商量,会不会情报有误?但为了扩大我军抗日影响,决定上横河街头进行武装宣传。当队伍行进至日寇伏击圈时,密集的枪弹疯狂地向三大队扫射。部队突然遭此袭击,队副姚镜人果断地指挥队伍立即疏散,并迅速组织火力向敌人还击。姚副先中弹身亡,接着大队长姜文光也光荣牺牲。经激战后余部撤离战斗。姜文光、姚镜人等二十九位烈士永远长眠于此。 时隔五十四年后的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之际,横河人民没有忘记昔日以热血捍卫祖国山河的英雄们,筑纪念碑亭铭志。毋忘先烈,毋忘国耻。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秘书
职位
青年部长
职位
教师
职位
政训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秘书
职位
队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