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破沿江今日米粮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8656
颗粒名称: 昔日破沿江今日米粮倉
分类号: I227
摘要: 姚江,这条浙东著名的水上航道,从四明山起源經姚西穿心橫貫在一望无隙的姚东大平原上。点点白帆,噴着濃煙、拖着成排术舟的小汽輪,終日在江上來〓忙着輸,和江北岸溝通全國各大城市的肖甬鉄路、江南面直向窮山辟岙伸展的陸〓公路一樣,姚江正在为祖國社会主义建設立功。姚江它那富足的滾滾的江水,还在灌漑着沿江兩岸万頃良田,帮助农民換來丰收。然而人們記憶猶新,千百年來,姚江給沿江人民曾經帶來过多少苦难!國民党那管人民死活,人們眞是处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困苦境地。沿江地区人民見到了天日。由于党領導人民多年奋戰的結果,这些畈里年年創奇迹。幸虧來共产党,賣掉的德法囘了,送掉的菊芬也來到娘的边,一家团圓了。
关键词: 姚江 米仓 粮仓 余姚县

内容

姚江,这条浙东著名的水上航道,从四明山起源經姚西穿心橫貫在一望无隙的姚东大平原上。点点白帆,噴着濃煙、拖着成排术舟的小汽輪,終日在江上來〓忙着運輸,和江北岸溝通全國各大城市的肖甬鉄路、江南面直向窮山辟岙伸展的陸〓公路一樣,姚江正在为祖國社会主义建設立功。何止如此呢?姚江它那富足的滾滾的江水,还在灌漑着沿江兩岸万頃良田,帮助农民換來丰收。
   然而人們記憶猶新,千百年來,姚江給沿江人民曾經帶來过多少苦难!昔日日沿江 解放前,这里流傳着这樣一首歌謠: “爛腐岐 陽破沿江, 十年倒 有九年荒, 咸潮年年 到, 产量永勿 高, 樹根草皮 咬, 一世苦到 老。” 旱、澇、咸、風、虫、蟹等六大災害,死死綑住了沿江一帶的人們翻不过身來。國民党是名符其实的“刮民党”,江塘長期不修筑,以致滿身瘡傷,不堪潮浪一擊,沿江人民的生命財产一朝不保夕,隨时有被大水吞沒的危險。因此,当地又流傳着这樣的話: “上人湖白一大片, 三分把握七分險; 一夜暴雨變大海, 眼看丰年成災年。” 河姆施信章当时八石“江渡田”,辛苦一年,只收了五斤癟谷,还不够給一只鴨子吃几天。民國念三年,旱溪头遭受嚴重旱災和咸災,米价狂漲,一元洋錢十二兩米还沒处買,全村八十戶人家,有五人被活活餓死,一人失了蹤。國民党那管人民死活,人們眞是处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困苦境地。人无力,地无本,生产愈搞愈糟,生活越來越苦,“放落沙矣无飯米”,弄得妻離子散,游離失所。 “今年想等明年好;結果还是兩件布衫当棉襖”。吃人的舊社会,毫无人心,当地臭名昭彰的惡霸地主李偉初,不管天災人禍,不管地里收來的谷子比他定的租谷还少,他还是硬逼农民不准少一粒。两个永遠忘不了的故事 聽了当地羣众講述的这兩个痛心的故事,不覺会使人怒气横生。 几十年前的事:車〓有一个窮秀才徐桂寳,为人忠实善良,懐有治理姚江志向。他擬就了一个治理計划,踏遍余姚、上海等地,募來一批鈔票。戰勝水患,是人們多少年來的想望,当时人們懷着滿腔希望,义務出工出力,工程还只开始,誰知來了一个晴天霹靂,地主施沛裕从上海囘來,知道这个治水計划影響到他的祖坆,竟串通貪官汚吏,立卽下令停工、人們白費了心血,希望成了泡影。舊社会的統治者,就是不管活人只管死人的混蛋! 另一件事是:僞乡長徐炳祥和僞保長呂張敖,“掛羊头,賣狗肉”,借造新潮浦和建筑东江沿江塘为名,征收每畝五十斤谷的苛捐。只要征服姚江,人們自然變變賣賣也願意拿出錢來的。当时,有的拆屋賣房一有的賣儿賣女,有的出售家俱,千方百計地繳納了这筆捐款。可是等着等着,一年,三年,一直到僞政權被摧垮为止,就是毫无动靜;人們的血汗,就被这些狼心狗肺的傢伙吞食了。太阳出来了 解放了!沿江地区人民見到了天日。十年來,党領導着沿江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动,拔除了血債累累的大虫;進行了一系列的生产基本建設,逐步地制服了姚江水患。如今,沿江兩岸百里江塘筑得象兩座城牆,它和沿岸數百座如同城門的水閘,有力地挖制着江潮。特別是人們連睡夢里也难以想象到的,今年在宁波西郊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姚江大閘,猶如一顆“定水珠”,发揮了巨大威力,使滾浪汹湧的潮江變成了靜靜的內河,蓄淡,阻咸,抗旱,排澇,有力地征服了姚江这条兇龍,为发展生产帶來了巨大的優越条件。 “鬼叫〓”、“尖头灣”、“靑龍〓”,“烏勿撒屎畈”……等等六十多个低产畈,一聽名字就会使人感到害怕。由于党領導人民多年奋戰的結果,这些畈里年年創奇迹。今年夏收季節里,沿江各公社党委接二連三地收到了來自那里的喜报:有名的“咸水客棧”的“东西棧畈”,今年早稻一季就平均畝产达四百六十斤;“烏勿撒屎畈”畝产平均也达四百二十四斤;“鬼叫畈”从前只收几十斤一畝,今年畝产量同樣躍到三百多斤。这些數字与解放前比比,都提高了五——六倍。社員們歡聲唱道: “昔日破沿江, 肚皮当谷倉; 今日沿江樂, 遍地米粮倉。
   翻身不忘本, 衷心感謝共产党!”人民公社威力无窮 “丈亭对江尖角畈, 咸水到來当客棧, 百畝收成只一担, 派來派去要討飯。” 这首民謠在当地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了。去年人民公社化后,这里起了更加深刻的變化,今年早稻升起了丰产 紅旗,人人无不歡欣鼓舞。 尖角畈,地勢低,土質薄,大水年年進,过去全年畝产算頂高的,也不过二百斤。解放后,在党的領導下,当地人民逐步加高加固了江塘,並且建造了控制潮水的石橋头、后新橋等碶閘,基本消除了水害威脅。公社的—成立,人們的干勁更高了,特别是集体福利事业的发展,更大大解放了妇女勞动力。勞动潛力的充分发揮,在生产上認眞貫徹,“八字憲法”、做到精雕細刻有了更有利的条件。过去草子年年煽,今年他們施灰保暖,开溝排水,密畈綠色,花开滿天星,獲得了畝产万斤;过去季節总是趕不上人家,也就造成耕作粗放,今年社員們苦干巧干,于勁冲天,加上大批妇女勞动投入田間勞动,樣樣不落后。早稻收割中,喜訊頻傳,八分田的有芒早粳实收燥谷八百七十斤,畝产超过千斤关;四十多畝早稻平均畝产五百二十斤,比解放前最好年景的全年产量还增产了五倍。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呀!六十四歲的李初寳老伯說:“介好的早稻出世以來头会見,七个谷倉放不下,人民公社眞是初升的太陽,光芒万丈,威力无窮。”官家村的巨变 官家,是一个有一百十七戶人家的村莊。解放前,地勢低窪,天災人禍頻繁,有七十多戶靠給地主作長年僱工度日。“脚娘肚当米缸,”有一餐,无一餐,人們生活十分悲慘。他們談起当时的情景时就說: “扁担兩头尖, 逼着肩膀賺現錢。
   一日落〓算神仙, 二日落雨叫皇天, 三日落雨斷火烟。” 一九四一年,官阿四種的十多畝租田成了白地,自己又害上重病,結果大凡子出賣給人家換囘十斤米,小凡子因沒吃而被活活餓死,妻子逼得只好外出做帮工,自己抱着重病为地主去賣命。如今是生产队里的飼養員張福林,当时身强力壯,也被逼得走头旡路,出門討飯“去元寳”。 今天的官家一片富裕歡樂景象,不愁吃,不愁穿。今年每月分到了百余斤超产量;靑年人那个沒有青年裝、鋼筆、套鞋、球鞋、毛綫衫,甚至有的还帶起手表,妇女、孩子穿紅着綠,人人都添了新衣;近几年中,全村还新添棉被八十多条。以徐利宏來說吧,解放前做了十多年長工,一件棉襖穿了十年,一条單褲过寒多;現在一家五口,人人添新衣,有套鞋一最近分得了超产粮二百七十斤,現金工資一百十多元。在順載嫂家里 在城山村,生产队長康年同我一起訪問了一位十三歲的順載嫂。她家是幢高大的六間瓦房。一進是客堂,黃漆大桌,兩旁把太師椅,在粉白的牆壁,貼着毛主席像,兩边是付对联,寫着:“幸福〓來,全靠共产党。”据順嫂說,这是她〓人家自己子这个句子,叫一位干部寫的。剛坐下,順載嫂就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身來:解放前,連年受災,里什么东西都賣光,住的草棚,外面下大雨,里面小雨,眞是“風撈地,月燈,鍋蓋无箍使草繩”。儿子德法二十斤米賣給人,女儿菊芬白白送掉,自出門做佣人……。幸虧來共产党,賣掉的德法囘了,送掉的菊芬也來到娘的边,一家团圓了。土改时到十九畝田,一只大黃牛四間大平房。共产党又領我們走互助合作的共同富道路,生产年年发展,生年年提高,如今,三房媳妇討進,又造了二間新平房这时,大媳妇王荷芬抱着个小的和領着二个大的、媳妇也抱着一个小的孩子还有三媳妇,都跑了進來載嫂眞是子孫滿堂好福气 沿江人民在党的領下,在总路錢、大躍進利民公社的光榮旗幟下,到歌唱: “人人感謝共产党, 个个都誇公社强, 筑起江塘大水閘, 沿江从此變了樣, 旱澇咸災全不怕, 沿江兩岸喜洋洋。
   徐宏利对儿子說:「这件破棉襖我在解放前穿了十年。过去的苦不能忘記。」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惠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