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排除万难大胆革新的手工业工人——胡榮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4029
颗粒名称: 記排除万难大胆革新的手工业工人——胡榮德
分类号: K82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桥乡村民胡荣德发明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一人拉双车,以及这一发明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劳动力的影响。文章通过描述胡荣德的发明过程、思想斗争、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区领导的表扬,展现了新桥乡村民的创新精神和生产热情。
关键词: 胡荣德 灌溉工具 发明过程

内容

被人們称为“活宝”
  「輕啦,輕啦,比以前輕得多啦!」「讓我來拉拉,我來拉」……。本月九日上午,新橋鄉紅旗社的一羣婦女在搶着要拉一部「一人拉雙車」。這部車,是丈亭木器社祝江工場工人胡榮德化兩天時問改裝成功的。試驗證明,一个全勞力(或者兩个半勞力)就能拉動兩部小牽車,效率要高一倍以上。它不但能大大節省勞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半勞動力和婦女勞力的作用。因此,大家反映說:「今年我們勞力很緊張,胡榮德創制這一先進灌水工具,眞好象獲得了一个『活寶』」。
  人家能創制我也能創制
  一个普通的手工業工人(還是半文盲),要創制出這樣的工具,顯然是用過一番心思的。
  本月六日,胡榮德參觀了勝歸鄉永丰社的「一牛拖雙車」、「封閉式水車」等先進灌水工具,對他啓發很大。參觀囘來時,他不禁問自己:「人家能創制,我呢?我一定也能創制」。因而暗暗地立下了誓言,决心要創制一件比較先進的工具給大家看看。
  可是囘社后,心頭七上八下,想動手又不敢動手。想到手工業有支援農業大躍進的責任,則應該動手;但想到万一改裝不成,一要浪費原料,二要浪費工夫,三要被社員譏笑。動手還是不動手?經過一場激烈的思想斗爭,把自己的意願吿訴了社主任趙永湘。在得到社主任的鼓勵后,終于動手了。但一動手,首先碰到的自己所學的技朮不能應付這一復雜創制,因此,心上又来了个不安宁。可是他想到社主任對他的鼓勵,區委對他的支持,又想到外地接二連三的創造發明的捷報,在一種責任感和光榮感的交集下,他終于堅强啦!决心排除万難,大胆創制。
  爲了要把喜訊帶給區委和全區人民,爲了實現自己的諾言,他好几夜沒有睡好覺。想!想!想!一个个的巧計在他迷蒙的眼前經過。即使在白天,他也邊設計邊動手,做了又看,看了再改。他終子打開了技朮革新的寶庫,僅在二天多的時間内,「一人拉雙車」創制成功啦!
  再次傳捷报
  「一人拉雙車」創制成功了,人們誇耀他,區委表揚他。他感到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手工業工人是溫暖的幸福的。
  就在「一人拉雙車」創制成功的第二天,區委書記岑祥紀同志又向他們提出說:「創造發明應該多樣化,我們地區牛力不足你們能否創制『一人拖牛車』」。區委的指示,是他們唯一的任務,因而又在十日下午與社主任趙永湘兩人動手了。爲爭取把這部車在次日(十一日)區委召開現場會上展出,他們兩人就漏夜改裝,雖然當時曾有人摻他們冷水,但由于他們决心很强,這些冷水都被頂囘去了。十一日清晨五時,把原来一牛拖一車、一人管理的水車,改裝成一个全勞力(或者兩个半勞力)就拖得動了,而水量還要比牛拖的来得多。(改裝方法與「一人拉雙車」相似,只是在吸水的十字架里放兩个彈子盤和龍頭兩旁架兩只大壓脚。)
  更大的期望更高的理想
  胡榮德兩次(一次與社主任合搞)創制成功灌水工具,引起了人們的欽佩和敬意,爲了鼓勵他們苦鑽苦干的頑强精神,丈亭鄉19个農業社、丈亭區各机關單位、丈亭區工商界特地制了三面大紅錦旗,在區委召開的500余人的春耕生產動員大會上,獻給了木器社。這對胡榮德、趙永湘等人來說,好象給他們帶來了无限的力量。爲了不辜負人們對他們的更大期望,他們最近還准備創造工效更高的水車。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堯載
责任者
胡荣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