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治水的人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504
颗粒名称: 雨夜治水的人們
分类号: G216.2
摘要: 十一月廿五日以后,連續陰雨,寒气襲人。就在這几天晚上,路過中河鄉高橋和馬家揠的人,都會好奇地注視着點在迴龍市附近田野里的六、七盞汽燈,相互議論:。在燈下的是迴龍社二百多个社員羣眾緊張地和殭土進行博斗,先后已有五个晚上了。迴龍社今年稻谷成熟很遲,冬季治水積肥任務又繁重,這是一个時間上的矛盾,而已訂定的增產指標是不能動搖的。支援進展緩慢的隊和幫助去掉取土中的障礙物,也是突擊隊員們正常的任務。「大五畝畈」畈心河受益田畝二百二十畝,這些田以每畝增產二百斤計算,每年可增產二万二千斤。有了河流,就有了肥源,每年還可節約肥田粉二千多斤和近千工勞力。
关键词: 余姚县 雨夜治水 物资

内容

十一月廿五日以后,連續陰雨,寒气襲人。就在這几天晚上,路過中河鄉高橋和馬家揠的人,都會好奇地注視着點在迴龍市附近田野里的六、七盞汽燈,相互議論:
  「是在演戲嗎?為啥沒有鑼鼓聲。」
  「一定是在開物資交流會!」
  都沒有猜准。在燈下的是迴龍社二百多个社員羣眾緊張地和殭土進行博斗,先后已有五个晚上了。迴龍社今年稻谷成熟很遲,冬季治水積肥任務又繁重,這是一个時間上的矛盾,而已訂定的增產指標是不能動搖的。為了爭取早動工,全社六百多个男女老少曾出動二百另二只稻捅、十四架打稻机,八天的收割計劃五天中突擊完成。動工挖掘「大五畝畈」河道時,又因七殭、雨水滿泥簟,完成原訂每天每人掘二土方半指標有困難,就紛紛發超點燈開夜工。
  社員們以武松打虎般的勇猛和愚公移山那樣的毅力,戰勝了冷雨、黑暗和又硬又滑的殭土。
  技术員沈久林,年已五十開外,過去為了這塊畈心田,求過无數次「龍王」,「龍王」沒有賜雨;民國十七年時,還因水利引超糾紛,與上虞人打過「人陣」,結果是雙方損失慘重。他一想起這些日子,比比現在合作社,渾身是勁,參加縣水利代表會囘來,向社管會彙報后,就踏畈察看、量土方、分段,動工時先在第十二生產隊掘標准河,后又東奔西跑的用土广播叫喊指導,一有空就在取土較困難的隊里掘土遞土。他還以過去的水患苦來啓發社員掘河積極性。
  十—隊五十八崴老社員何家信,掘了四天四夜后手上出血,即帶起手套繼續掘,他說:「我早就提出要掘這條河,可是那時候土地各顧各,人心又不齊,洋號吹煞快,也无人來;現在土地連片,人多心又齊,我再高興也沒有了,出一點血算什么!」
  青年突擊隊在開夜工中真正發挥了「突擊隊」作用,象周楊春和羅士良等,看到誰掘不動了,就跑過去掉班,一个晚上要堅特掘土三个多鐘點。支援進展緩慢的隊和幫助去掉取土中的障礙物,也是突擊隊員們正常的任務。
  社副主任徐國泉在領導掘河中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性,每天洋號未吹先上工地,下工是最遲的一个,人家睡熟了,他還要在工地上巡視一周,看有沒有遺漏了工具。他的妻子在上海做佣人,家里只他一人,三餐飯也是他自己燒的呢!
  各階層羣眾的熱烈支援,使社員們又增强了一股力量。這里值得特別提起的,是迴龍小學師生們,全校五位老師(三女二男)接連二个晚上與社員們同在一起勞動,這一羣知識分子與農民非常融合,有說有笑,校長嚴冬梅(女、預備黨員),休息時還唱「山伯難忘祝英台……」越劇給大家聽。少先隊員也作了一件富有意義的事;他們把平日拾破玻璃瓶、破罐頭賣掉的錢,買來几斤糖,分裝成二百十四包「慰問袋」,里面寫有各色各樣的紙條,如有一張寫着:「……你們為世世代代創造幸福,我們年少力弱做不動,特送上几顆糖表示一點心意……」
  就是靠這樣一羣忘我勞動和熱情支持的人們,在短短七天中(原定十天)四千七百九十土方任務完工了;第十二生產隊每天每一勞力要掘土五方多,四天中就完成了所分配的工程。
  「大五畝畈」畈心河受益田畝二百二十畝,這些田以每畝增產二百斤計算,每年可增產二万二千斤。有了河流,就有了肥源,每年還可節約肥田粉二千多斤和近千工勞力。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体諒
责任者
錢惠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河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