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建社里的十朵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2084
颗粒名称: 雙建社里的十朵花
分类号: K811
摘要: 我們挑了个大好天气,來到歷山鄉雙建高級農業社。不速之客,給這里的人们帶来了驚奇;然而,當我们說明來意——是被他们社里十朵花吸過來的以后,他们就熱情洋溢地接待起来。我们知道,這是這里人们一向好客的表現,但也蘊藏着他們从月己的花朵中所引起的自豪感。雙建社里的十朵花——是1953年至1956年从蘆城小學歷屆畢業的、已參加農業勞動一至四年的十位知認青年吸引着各地報社記者和學校師生。目前,他们分別担任了農業社會計、記工員、技術員、保健員、綠化隊長等等要職,有二个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库黨,四个參加青年團。由于工作得好,里面也出現了鄉人民代表、勞動模范和優秀社員。花開放了,有嗅覺的鼻子都會聞到芳香。
关键词: 双建社 十朵花 农村劳动

内容

春天是美麗的。我們挑了个大好天气,來到歷山鄉雙建高級農業社。不速之客,給這里的人们帶来了驚奇;然而,當我们說明來意——是被他们社里十朵花吸過來的以后,他们就熱情洋溢地接待起来。我们知道,這是這里人们一向好客的表現,但也蘊藏着他們从月己的花朵中所引起的自豪感。
  雙建社里的十朵花——是1953年至1956年从蘆城小學歷屆畢業的、已參加農業勞動一至四年的十位知認青年(其中兩人初中肄業)吸引着各地報社記者和學校師生。目前,他们分別担任了農業社會計、記工員、技術員(兼畜牧飼養員)、保健員、綠化隊長等等要職,有二个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库黨,四个參加青年團。由于工作得好,里面也出現了鄉人民代表、勞動模范和優秀社員。
  花開芬芳撲鼻香
  花開放了,有嗅覺的鼻子都會聞到芳香。
  「他们已成了社里不可缺少的力量」。這就是社主任張渭泉聞到了十朵花的芳香后,从心坎里發出來的話。他吿訴我们說:「他們爲社創造了很多功績」。接着,舉出了一連串的事例。
  第一砲打響了
  五五年是改變耕作制度,推广雙季改連作稻的第一年,全社種了70%的連作稻,平均每畝產量944斤,比全村平均產量高出二百多斤,社員戶戶增加收入。這一砲的打響,社里从来沒有抹殺過技術員岑永才(黨員)的功勞。
  這个几千年来保持着的舊習慣的改變,劈頭就遇到了嚴重的保守思想。開始,全社連作面積只訂30%,副主任張永釗去縣學習后,把指標提高到50%,永才有文化,這時他找来不少資料進行學習,从科學原理上懂得了連作是增產的重要措施,于是就大胆地向社領導建議,耐心地向社員宣傅。他講得頭頭是道,大家聽了心服口服,才根据社內具體條件,重新把指標提高到70%。
  第一个下田的姑娘
  隨着生產關係和耕作制度的改變,社里勞力越來越感缺乏;可是矛盾的是社里却有很大勞動潛力沒發揮,這就是這里的婦女从來不下田。
  54年下半年,社里的田畈小出現了第一个參加田間生產的姑娘,她就是因病失學的初中肄業生張嬋娟(黨員,現任主辦會計)。她从削地、車水等輕活學起,又漸漸學會了在婦女來說是了不起的插秧、耕田等主要農活。現在能挑一百多斤,一个瘦弱多病的身體也鍛錬得結結實實了。去年她獨自得了1800多工分,評上鄉勞模,出席縣勞模大會。
  她爲全社婦女樹立了榜樣,全社婦女从陸續跟着下田到最后組織起来了。54年發生了「稻牽牛」虫害,男勞力忙得顧不轉来,這項工作就由張嬋娟帶動了全社婦女,每天清早下田除虫,這樣,不僅戰勝了虫害,而且从此社里勞力緊張問題也解决了。
  是他培育起来的
  社里算了一筆帳:去年全社培育了三畝桑苗,除社里自己種了4200枝(30元)外,出賣了21500枝,得218元。到明年,社里就可以開始發展蠶桑生產了。如果桑苗培育得好,四季養蠶,社里光蠶〓的收入,每年就有六百元以上。
  這項培育工作就是由年輕的綠化隊長陸水章担負的。去年,他从縣里學了技朮囘去以后,勁頭是那么的高,整天呆在苗圃里培育、研究。在他手下培育出來的桑苗,終于高達一尺六寸,超縣定標准四寸。
  
  没有病倒一个人
  保健員張紀美,从去年一月縣里學習了十四天業務后,才揹起保健箱。到去年底的十余月中,他共醫了1100人次(輕度外傷除外)。每年酷熱的夏季,總是一个多病的季節;然而去年種翻稻時,全社没有一个因病倒床,這是誰也感到奇怪的,但在張紀美看來,也覺得不值得奇怪。他說:「小病醫得快,大病就會少。種翻稻時,我只下田半天,吃過中飯就揹起保健箱繞田頭去巡迥醫治(繞一周約摸二十里路左右)。」他又說:「『防重于治』不會錯。種翻稻時社員再怕手脚水爛,那時我们預先用土藥方和藍藥水搽上皮膚,使水爛期推遲,不致影響生產。」
  他保障了社員的健康,保證了生產任務的完成,就這樣被評爲優秀社員。
  社員们的「定心丸]
  「白天好過,夜里難熬」,這是曾在笫三生產隊流傅過一時的話。因爲那時隊里缺記工員,每當晚上,吱吱喳喳地爭个不休,鬧情緒,講鬼話的也多起来了。后来,張焕章被决定隊里當記工員,不到兩个月,隊里情况大大好轉。隊長說:「他有文化,靈光,有了他,再也不用鬧个深更半夜了,比過去寫意交關。」社里由畢業生担任的三个記工員都一樣,已成爲社員的「定心丸」。
  並非百花朵朵香
  誠然,百花之中醜花臭花也不少;香,不是每朵花能輕易得到的。這十位知識青年能安心農業生產,並獲得農業社的器重,也何嘗是容易的呢?
  
  從斗爭中取得勝利
  張嬋娟第一天下地,就遭到了隔壁大伯的諷刺:「大姑娘讀了書還摸田坎,不怕倒霉,眞没用場。」這話多么容易挫傷積極性呀!可是她却把它當作鼓舞自己的力量。她想:你们是要我好嗎?我生長在農村,不學會種田,坐着享福嗎?做一个有文化的新式農民有什么不好呢?她當作沒聽見,依然扛起刮子下田去。
  「學會容易學好難」,張嬋娟學了這,又學那,懂得的多起來了,仍困難也隨着多起来。腰酸了,背痛了,手掌起泡了,肩頭紅腫了,耕的〓埭像蛇游,插的秧苗齊腰灣,周圍的冷言冷語多起来,家里人開始勸阻她……在這嚴重考驗的時候,她仍然挺起腰板,頑强地干下去。她想:我决不半途而廢,你们看着吧!
  勝利是要从斗爭中取得的,現在社里再也聽不到一句說知識青年下田沒出息的話了。
  
  頑强地艱苦地學習
  「學到用時方嫌少」,這是旬千眞万確的話。這十位知識青年,他们不是感到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在農村没用;相反,一接齣實際,感到自己才空學淺,樣樣不够。但是他们知道,只有老老實實从實際中學習。
  社里决定岑永才担任技術員,是寄予很大期望的,永才也懂得。這一複雜的技術工作,對一个既没有高深的理論知識,又缺乏實際經驗的他來說,雖然會有很大困難,但他堅强的决心比困難更大。他看了很多農業技朮書,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了「倒種青」、「半早秧田」、「棉花育苗移植」、「本肥發酵」、「月光花嫁接」……等等先進技朮,甚至還打算創造插秧机。他時常這樣想:要是這些試驗都成功的話,會使生產向前推進多大的一步呀!想着想着,求知慾愈來愈高,更頑强地、艱苦地加强了各方面的學習。他从書本上學習知識,从實踐中吸取經驗敎訓,向老農民請敎,甚至自己化錢向四處發信交流技術。
  
  關鍵在於熱愛農村
  岑永才還兼任着飼養員工作,常常鑽在又臭又髒的猪舍里,進行着各種研究、試驗。社員陸美堯說:「這工作虧他干的,我不但怕到猪舍去,就是連走近他也有點怕,因爲从他身上也會帶来一股臭氣。」爲什么永才却會愉快地這樣干着呢?拿張嬋娟的話來囘答這个問題吧!她說:「困難是有的,而且是多的,有時思想上也要鬧情緒,但最后想想:我们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是有前途的;我们是知識青年,不建設新農村,叫誰來建設呢!」
  的確,只有熱愛農村,才會安心下来,才有决心克服困難,才能發揮創造。
  (全文未完,待續)看,她料得多穩多直!(壬癸攝)“没关系,快包上紗布。”
  (壬癸攝)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士誨
责任者
張壬癸
责任者
岑永才
相关人物
張永釗
相关人物
張紀美
相关人物
張焕章
相关人物
張嬋娟
相关人物
陸美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蘆城小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歷山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