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兇犯落網記(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844
颗粒名称: 殺人兇犯落網記(下)
分类号: D669.8
摘要: 本文讲述了公安人员在短短的两天内破获了一起抢劫案,并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王金龙和王配昌的故事。文章情节紧凑,叙述清晰,展现了公安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和高效执行力,同时也强调了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抢劫案 破获过程 余姚县

内容

公安人員向何海生安慰了几句就離開醫院。他们从已獲得的資料中,經過再三分析,認定兇犯是往慈溪縣方向逃去的,而員不會逃得很遠,于是很快地撒下了天羅地網,按綫索開展全面偵察。
  …………
  十七日,縣公安局獲悉慈溪縣觀城鎭有二个身份不明的嫌疑分子,就迅速派員趕往該鎮。
  公安人員在觀城鎮委會見這二个嫌疑分子時,一見外貌,就與三位馬堰人提供的資料十分相符,覺得大有查究必要,立卽詢問起來:
  「你们是那里來的?」
  「宁波地委干部,來這里工作。」
  「叫什么名字?」
  「王金龍,他叫王配昌。」一个年齡較大的囘答說。
  「有什么證件沒有?」
  「沒有帶。身邊只有部隊復員證。」
  接着,他们各自將證件取出。在公安人員的敏銳目光下,是什么也逃不過去的,就在這一刹那,已淸楚地看到他们的手上有刀傷痕跡,袖口上隱隱地還可看到血跡。
  「你们是什么地方人?」公安人員繼續問道。
  「余姚縣匡堰鄉」。
  「這里有熟人嗎?」
  「有」。又是一个年齡較大的接上說:「張文良是我表兄,孫立三是在莊橋做民工時熟悉的朋友,他们都住在鎭上。」
  「你們的身份還搞不淸楚,爲了保障社會治安,請允許我們送你们到余姚縣對證一下。」
  這二个傢伙相互看了看,點點頭同意了。
  尾隨他们到余姚不久,另一批公安人員在當地翁新康(中共黨員、與王金龍相識)的積極協助下,已从觀城張文良、孫立三家搜獲王金龍、王配昌寄藏的染有大量血跡的衣褲等罪證二十多件。問題基本肯定,經縣人民察院批准逮捕了。
  當天晚上和次日上午,進了二次預審,王配昌、王金龍后招供認罪了。這一行劫兇案,从嫌疑到破案,不上二十小時全被解决。
  原來,王金龍和王配昌是部隊復員囘鄉的。王金龍原名宏濤,1945年前在日僞和平軍作,后投誠我軍。北撤以后,爲達到个人願望,不惜僞裝神符身、鳴槍自傷等欺騙組織。員后,不熱愛勞動,復員費一而光,生活困難了,就上鄉人鬧。王配昌在他的影響下,也漸變坏了。這次去勝堰頭行劫人早有企圖。出事以后,爲了罪潛逃,十六日下午就把染有跡的衣物等打入被包,匆匆跑觀城親戚家匿藏。可是他们就有估計到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到那里還不上一整天,馬上被進鎭委里。
  這件「無頭案」,倒底被公安部門在兩天內破獲了。目前被害者傷勢已好轉,沒有生命險。這一案件,已由縣公安局送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完)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士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