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究竟好不好?請看樟树下村的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649
颗粒名称: 合作社究竟好不好?請看樟树下村的变化
分类号: F276.2
摘要: 合作社究竟好不好?請看樟树下村的变化。近几月来,農村中括起了一陣說合作社不好的歪风,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們分散经营,成本又缺乏,象袁慶泉把草子賣掉渡日。周永仙新婚后就把房子,家具出賣,弄得夫妻不和;周永傳家里接连有十七天煑草子糊口,没有飯落肚。併高級社后的1956年好不好呢?全社平均產量也有526斤,虽然不如丰收的1955年,但还是大大高于办社以前的几年。全村有6户留足了三定口粮,十八户能吃到五月份,有困难的也基本獲得了介决,不比过去那么、嚴重了。社员周水燦,办社前經常断粮,去年过年时就能与四户社员合夥殺了一只猪,生活过得蠻舒齐。难道这些不是合作化的好处吗?
关键词: 肖东乡 樟树下村 合作社

内容

编輯同志:
  近几月来,農村中括起了一陣說合作社不好的歪风,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了証明这一点,我要把最近了介的肖东鄉樟树下村办社前后情况告诉你:
  这个村土改后,虽然消滅了地主,限制了富農,少地的分得地,長工回了家。可是还不能介决根本问题。他們分散经营,成本又缺乏,象袁慶泉把草子賣掉渡日。1951年—1953年,水稻每畝產量最高四百斤,低的只有三百斤。1954年,口粮足的只有五户,全村欠公粮9500斤,賣房子的七户,賣家具的十八户。周永仙新婚后就把房子,家具出賣,弄得夫妻不和;周永傳家里接连有十七天煑草子糊口,没有飯落肚。
  1954年秋后办起了低級社。在重重的困难下,卅四户中除三户中農外其余一直的坚持办下去。在1955年旱災中,以男女劳动力代替牛力車水,按时插上了反稻,又增積土肥,成本比上年减少175元,產量平均在676斤一畝,要增加三成,比退了社的中農周水庄要增加一百斤一畝。有卅户增加了收入,多的增加3032斤,最少的增加347斤,留足了口粮,交清了公粮,户户春年糕,还要做白酒,有19个青年新做了列宁裝和棉大衣,此外,尚可在信用社里存款648元,又添了牛三头,新式農具、牲口等很多公共積累。
  併高級社后的1956年好不好呢?全社平均產量也有526斤,虽然不如丰收的1955年,但还是大大高于办社以前的几年。全村有6户留足了三定口粮,十八户能吃到五月份,有困难的也基本獲得了介决,不比过去那么、嚴重了。社员周水燦,办社前經常断粮,去年过年时就能与四户社员合夥殺了一只猪,生活过得蠻舒齐。难道这些不是合作化的好处吗?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荣
责任者
周永傳
相关人物
周永仙
相关人物
周水燦
相关人物
周水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肖东乡
相关地名
樟树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