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通济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147
颗粒名称: 略談通济橋
分类号: U4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通济桥俗称江桥,位在余姚鎮中心,横跨五十公尺闊的姚江,是歷代劳动人民智慧、經驗的積累所建成的拱形三洞石桥。它不僅为南北兩城千万人們來往服务,而且是古老相沿的勾通姚江南北兩岸和城鄉物資交流的重要紐帶。通济桥的歷史太悠久了。由此可知,現在的石桥是230多年前所建,而通济桥的定名,已有620年了。自古來,余姚人把通济桥自誇为“浙东第一桥”,这是有理由的。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光荣歷史和担負了重大的責任,特别是从姚江东流蜿蜒百余華里,迄至宁波,沒有第二座桥樑了。但这只能説是过去的情况,今天在祖國偉大的社会主义建設中,杭甬鉄路已在姚江上聳立起一座五洞鉄桥,其規模比通济桥大上千百倍。
关键词: 通济桥 建筑 历史

内容

通济桥俗称江桥,位在余姚鎮中心,横跨五十公尺闊的姚江,是歷代劳动人民智慧、經驗的積累所建成的拱形三洞石桥。它不僅为南北兩城千万人們來往服务,而且是古老相沿的勾通姚江南北兩岸和城鄉物資交流的重要紐帶。
  通济桥的歷史太悠久了。按余姚縣志節載,公元1041年宋慶歷閒令謝景初始用木跨江,桥名德蕙。后來时坏时修,直到元順三年(1333)年,才建成三洞石桥,定名“通济”。根据元韓性的通济桥記:把木桥改建为石桥,还是一位名叫惠兴的和尚建議的。但正当籌募經費时,这位和尚就死了。后由一位道士李道宁繼續募緣,幷在广大人民羣众协力支持下,終於完成了这座大石桥。到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桥身全部倒塌。那时余姚知縣叶煊文,就在全縣田賦里帶征建桥費一年,重新建造。先后化二年时間,共用石計銀一千五百多兩,大小椿架木二千一百多根,鉄二千五百斤,人力四万工。由此可知,現在的石桥是230多年前所建,而通济桥的定名,已有620年了。
  石桥建成的三百年前,一直以木架桥。木桥的几次重修中,曾有二次是被战火所燬。一为建炎三年(1129年)被金兵焚掉;一为德佑二年(1276年),抗战民族英雄張世傑为抵抗異族壓迫的战略需要而燬。因此,在这座雄偉的石桥兩岸,都光荣地染过民族战鬥的血跡。
  自古來,余姚人把通济桥自誇为“浙东第一桥”,这是有理由的。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光荣歷史和担負了重大的責任,特别是从姚江东流蜿蜒百余華里,迄至宁波,沒有第二座桥樑了。但这只能説是过去的情况,今天在祖國偉大的社会主义建設中,杭甬鉄路已在姚江上聳立起一座五洞鉄桥,其規模比通济桥大上千百倍。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姜枝先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通济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