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974
颗粒名称: 发展与改革
分类号: F123
页数: 4
页码: 194-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效投入持续放量、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发展 改革

内容

【概况】
  2014年,在宏观环境“新常态”背景下,全市上下围绕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开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年活动,推进“五水共治”,实施“六项行动”,克服上年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
  【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五水共治”增推力。成立“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河长制”“一河一档”等制度,实施治水强基提标行动,推进项目建设,143个“五水共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0.84亿元,其中72个项目建成投用。61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工程完工,陶家路江泗门泵站投入运行,食禄桥江整治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城市内涝应急强排1.3万立方米/小时,新铺设城乡污水收集管网30千米,供水管网10千米,68条“黑河、臭河、垃圾河”全部摘帽,成功创建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203个灾后重建统筹项目和对口帮扶项目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5.3亿元,其中164个项目完工。
  重大平台壮实力。中国(宁波)意大利产业园落户余姚,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际合作生态园——中意(宁波)生态园,首批3个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新城一期邻里中心、污水输送系统及再生水干管一期等项目稳步实施,滨海大道一期建设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武胜变—滨海新城等高压专线投入使用,世茂铜业年产22万吨低氧环保铜线等产业项目投产。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已投产、注册、签约或正在跟踪洽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98个,其中已注册项目32个,首批落户产业化基地的7个项目扎实推进。
  转型升级强动力。开展“创新驱动提速行动”,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提升产业创新实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4.15亿元,增长12.5%;实施宁波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01项,新增宁波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家,产值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70家。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进入国家“千人计划”最后答辩7人,新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人选2人。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61件、宁波级及以上名牌产品24只、宁波级及以上知名(著名)商标17件,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通过验收。推广“机器换人”,完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106个,减员9200余人,完成技改财务投入176亿元,增长16.9%。
  体制改革激活力。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七方面改革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各项改革全面展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域一体网上审批系统和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化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信息信用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开展全国农村信用建设试验区工作,新增“道德银行”建设村16个,727户农户获“道德信贷”6244万元。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8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村完成档案清理工作.84.9%的村社完成股改。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灾后复产各项服务工作,促进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全面恢复,实现农业总产值63.18亿元,增长4.3%。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1600公顷宁波市级标准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完成滨海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开发二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64公顷。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增长3.3%。
  工业经济量质并增。开展“工业强市提效行动”,实施“六个一”工程,强化困难企业帮扶和风险化解,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4.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1.41亿元,分别增长7.6%和9.9%。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新增出口名牌企业8家,新建境外营销机构16家,全年实现自营出口70.84亿美元,增长9%。规模培育成效显现,产值前100位企业实现产值69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2%,舜宇集团入选省首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新增宁波级高成长企业3家,实现“小升规”130家、“个转企”745家。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坚持传统商贸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两手抓,加强业态培育,优化内部结构,服务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华润五彩城、四明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贸重点项目建成开业,万达广场年营业额达4.5亿元,村级商业中心创建工程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共建设村级商业中心55个。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制定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电商企业达1300余家,慧聪家电产业新城招商落户,“甬易支付”结算额达500亿元。专业市场、金融业等发展平稳,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851.5亿元,增长12.1%,塑料城市场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现货市场交易额550亿元,网上市场交易额512.57亿元,均增长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00.92亿元,贷款余额1245.41亿元,分别增长2.7%和4.6%。
  【有效投入持续放量】
  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深入实施“六大百亿工程攻坚年”活动,240项“六大百亿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42.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0.3%。重点工程有效发力,90个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7.2%;11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6.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9%。加强产业投资,帅康集团光伏太阳能组件系统及厨房家电等重点产业项目完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0.94亿元,增长18.9%。民间投资持续发力,完成投资331.3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达64.3%。
  各类要素保障有力。加强资金要素支撑,密切政企、银企联系,合理引导信贷资金,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转贷服务,市转贷基金规模扩充至4.55亿元,全年转贷1176笔,金额156.7亿元。加强土地要素供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7.7公顷,招拍挂工业用地189.7公顷,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177.2公顷,实施“腾笼换鸟”转产项目4个,盘活存量土地59.8公顷。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展针对性招商、委托招商和主题招商,协调解决招商项目在落地、开工过程中涉及的困难和问题,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效,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6个,实现合同外资9.31亿美元,实到外资3.91亿美元;实到余姚市外内资66.71亿元,宁波市外内资51.18亿元,浙商创业创新资金51.46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48.2%、128%和285.9%,已注册项目转化为规模以上企业62家。
  【生态环境有效治理】
  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实施“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实现日报,检测机动车尾气7.86万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8830辆,整治提升印染、金属表面酸洗、涉汞等重点污染企业193家,宁波光耀热电脱硝、众茂姚北热电厂脱硫等年度重点减排项目建成投运。开展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道规定范围内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关停搬迁209家。强化废弃矿山治理,13家省级重点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基本完成。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修复160公顷。
  发展生态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不锈钢落后产能18.8万吨、铜冶炼1万吨、化纤18万吨、印染12250万米。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审核通过宁波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7项、清洁生产企业20家,实施重大节能改造项目48个。推广应用生态型、循环型等先进技术和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万公顷次。培育生态休闲经济,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增长15.5%,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称号:
  增强生态屏障。加快“森林余姚”建设,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833公顷,实现道路、河道绿化90千米,新增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庄28个。实施市域主干道两侧绿化工程,完成古乍线、梁周线两侧苗圃式林带建设,加强城东路等已建苗圃式林带抚育管理。实施“见缝插绿”工程,玉皇山公园、屯山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形象显现,振兴路绿地改造、姚江桥东侧绿地提升等工程完工。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开展“城乡品质提档行动”,城市区块更新加速,西南组团、城东新城等区块开发更趋完善,三江口新村等4个老小区完成整治改造,皇山桥村安置房三期等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姚江干流城区段、华狮北侧地块(二期)等14个地块征收拆迁完成“清零”,姚北新城核心区完成全部27家涉拆企业签约工作。城市管理更趋高效,开启“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创新精细管理模式和督查方式,市容市貌不断改善。有力实施“三改一拆”,完成拆违面积177.76万平方米;旧住宅改造124.43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36.2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38.15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加大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力度,完善泗门卫星城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和马渚新区控规,提升梁弄红色旅游景区品质,陆埠老区区块改造提升实现签约,马渚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立项,河姆渡等5个乡镇的9个区块控规通过规划评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房“两改”稳妥实施,完工(结顶)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建设项目10个,创建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4个、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启动建设本级精品村11个,完成项目建设33个、投资7621万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拓展道路网络,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夏巷互通立交至61省道段)等工程推进顺利,浒溪线二期(大岚至四明山段)、陆上线拓宽改造等项目完工通车,新西门南路(谭家岭西路—黄山路)等3条断头路贯通,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54条计60.6千米。完成27项配网项目建设和640个公用变压器增容布点,城镇供电可靠率、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99.99%和99.96%。全年供应天然气3356万立方米,增长37.7%;新增(改装)路灯2671盏(套),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人民福祉持续改善】
  开展文明创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建立健全自测自评、检查督查和考核激励等机制,明确创建责任,落实创建任务,发动全民参与。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梳理破解推进创建重点难点问题27项,提升窗口文明形象和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设立“遵德守礼”提示牌5000余块、公交候车亭公益广告200余块。
  完善民生保障。十方面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63.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51万人、创业实体1.22万家,创业带动就业人数7.33万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净增3.9万人、3.15万人、1.68万人、1.09万人和0.9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3.6%。助房、助困、助残、养老等工作有序开展,社会福利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发展社会事业。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市)评估,市实验高中(暂名)新建工程全面推进,市四中扩建、梨洲小学新建等工程如期完工,泗门、低塘等4所公立幼儿园建成开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完成9个村落(社区)文化宫升级和12家企业文化中心创建,越剧《探春》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展演奖。组建市镇医疗联合体,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各类省级体育创建项目61个,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00余场次,安装健身路径60条,新建(改建)各类球场40片。
  深化社会治理。实施“社会建设提升行动”,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加强商品市场监督,商品供需总体正常,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划分城市社区服务管理责任网格,削减部门进入社区工作50项,减少创建达标(考核)事项44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安、信访、安全生产工作有力开展,公安案件受理数下降12.8%,侵财型案件破案率提高2个百分点,信访总量、集体上访分别下降4.6%和0.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和5.8%。
  【市9个项目列入年度宁波重大前期项目计划】
  这9个项目分别是:余姚3000吨级码头新建项目、329国道余姚段提升工程(除黄家埠段)、319省道改建工程(除姚州大桥至兰曹大道段)、兰周公路至兰曹大道连接线工程(北环西路至食禄桥江段)、余姚公共文化中心建设工程、牟山湖东方意大利商业城项目、裘皮产业园二期项目、余姚市农批市场迁建工程、乐安湖科技农业生态园项目。9个项目总投资147.16亿元。其中,余姚3000吨级码头新建项目等4个项目为港口交通项目,总投资43.16亿元;余姚公共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为社会事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牟山湖东方意大利商业城项目等4个项目为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为96亿元。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静波
责任者
史吉力
责任者
黄学先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