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195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余姚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包括实施教育民生实事工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国际教育合作等。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事业 余姚市

内容

【概况】
  201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5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7所(含姚江旅游学校和技工学校),初中31所,小学87所,特教学校1所,其他学校20所(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18所成校),幼儿园191所(公立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171所)。在校学生15万人左右,在编教师7500余人。
  【实施教育民生实事工程】
  重点工程建设。实验高中完成校舍结顶,开始室内外装修,室外附属工程已进场施工,已完成总投资的70%,约4.3亿元。姚江中学已完成基础工程,总占地3.44公顷,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0个班,总投资1.1亿元。丈亭镇三江小学、泗门二小、河姆渡镇小、马渚镇小建成并投入使用;小曹娥镇小等尚在建设中。
  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四明幼儿园南园及丈亭镇、凤山街道、梨洲街道中心幼儿园于秋季投入使用,实现乡镇(街道)公办园全覆盖的目标。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和规范政策,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开展等级幼儿园复查迎检及准办园、规范办园的指导工作。出台《余姚市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分类处置、整改审批一批、停办取缔一批的方法,完成无证园整治工作。
  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年通过省标准化学校10所,累计已通过108所(公办学校全部通过),通过率93.92%。
  智慧校园建设。全市数字化校园达标学校100所,其中优秀级学校18所,达标率88.5%(民工学校除外)。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马渚镇小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被列入宁波市“智慧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子陵中学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实施“三屏互动”,并代表宁波市唯一的初中学校参加5月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14学年,全市帮困助学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全学年各类帮困助学资金支出共计9500余万元,其中直接补助5800万元,就地减免3700余万元;扩大营养餐范围,山区乡镇2200名学生全部吃上营养餐。
  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2015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45258人,其中公办学校实际接纳35729人、民工学校接纳9529人,通过购买服务4511人。全市共组建8个教育共同体、30对结对帮扶学校,并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一体化、人员流动、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探索。
  特殊教育服务。依托市政府设立的每年100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推动实施《余姚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2014学年已开始招收学前教育班,2015学年计划招收职高班。逐步完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指导工作,实现教育服务范围向两端扩展和延伸。
  美丽校园建设。升级改造食堂项目10个,总投资1467万元。A、B级食堂已达256家,达标率80.3%。完成全市118所义务段学校直饮水安装,总投资约600万元。完成8所中小学校塑胶跑道改造工程,总投资785万元,并要求各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按要求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完成全市13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热水淋浴工程,总投资145万元。
  【提高办学质量】
  素质教育。义务段实施“轻负高质”,取消小学3年级以下各种形式的统测活动,推行学考新模式;开展送教下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对帮扶及集团化办学。年度全市中考总分平均分继续保持宁波大市前三位,平均合格率在85%以上;中小学办学质量在教育部国家教学质量检测中处上游水平。已开发市级资源基地15家,推荐并确立宁波市级资源基地7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92%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技能,上半年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苗子11人。泗门镇小《让教学自由灵动——小学美术“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宁波市第六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实验一小、实验二小、高风中学、东风小学等学校创作的艺术节目在宁波市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多个一等奖。
  德育工作。发挥乡土文化资源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余姚历史文化、城市品格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项典型做法在宁波市教育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基于地方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研究》被立为省重点研究课题。小学、初中、高中段均开始《姚江》地方教材编写。姚北实验学校校长吴建岳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作题为“行为教育是比读书更重要的教育”的典型发言。
  普通高中高考一本率创历史新高。全市一本上线839人,其中被“211”“985”大学录取255人。
  现代职业教育。市职技校模具专业实训基地申报国家级基础能力实训基地,职教中心学校继续开展与国际示范校建设相关的各类配套建设。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精品课建设项目的开发,继续推进校本教材的研发。全市入选宁波市级专业精品课程达10门,开发校本教材56本,正式出版24本。3月举行的宁波市师生技能大赛中,余姚市以66金83银114铜的成绩,创一等奖总数和奖牌总数的历史新纪录,跃居宁波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奖牌榜榜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6金8银2铜的成绩。四职校作品在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优秀校园影视奖评选中获全国校园新闻类金奖,该校被评定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推动中高职衔接的6项具体任务,有5所职校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3+2”、五年一贯制;市职技校加入浙工大、浙大模具专业协作联盟:市职教中心与宁职院合作引入德国工商联IHK证书培训项目。全市职校已与100余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企业工厂”“半工半读”等形式,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7%。高职考成绩稳居宁波市前列,有95名职高生升入本科院校。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上半年共完成扫盲任务2780人、双证制1200余人,各类技能培训10000人次,培训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以上。省成校标准化率达到100%,新增省示范社区教育学校1所、宁波高标准成校2所。2014学年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招聘。2015年,共向重点院校招聘应届优秀毕业50人,向社会招聘150人。
  校长、教师流动。落实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局管校级领导的交流和调整。2014学年有189名普通教师、36名骨干教师参与交流(其中向民工子女学校派遣14名教育总监)。继续选派4名骨干教师赴新疆、西藏支教锻炼。
  名优教师梯队建设。组织评选第七届名师10人,第四届市学科骨干教师250人,开展新一届名师、骨干教师跨校带徒和第二届市“三高”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工作。在年度教坛新秀评比中,12人获宁波市一等奖,4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在优质课评比中,市二中教师金银姬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思想政治学科比赛,获一等奖。马渚镇教辅室确立“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新秀,十年骨干”的青年教师培养阶梯目标。
  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八大机制。
  【深化教育改革】
  市教育评估中心成立。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于5月成立市教育评估中心。该中心由省内资深评估专家,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名校长、名园长、名师和督学100余人组成专家库,为宁波市各县(市、区)首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关于余姚市普高新高考方案的操作指导意见》,建立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机制、普职融通机制和中高职一体化机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对国家课程适度进行校本化开发,增加选修课比重,加强知识拓展类和动手实践类教学,加快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此项探索性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得到宁波市教育局肯定和推广。
  新课改工作。制定《余姚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方案》,有44所学校成为全市首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试点学校。市姚北实验学校校长吴建岳成为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巡讲团成员(宁波仅两名校长入选)。继续深化普高课改,创建特色示范高中2所,6个项目被评为宁波市创新项目。加强对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开设等项目的研究、规范,指导各职校参加中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国际教育合作】
  余姚中学成立国际教育中心,与国外著名高校、高中建立“教学共享、师生互访”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姐妹学校关系,开展双方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共享、暑期优秀学子英美访学、外教进姚中校园等系列活动。职成教中心学校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展IHK职业教育项目合作。东风小学、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舜水中学、长安小学、阳明中学等也先后与国外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多次开展学术探讨和学生互访活动。6月,在实验学校举办中外中学校长高峰论坛。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6

《余姚年鉴201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汉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