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831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625.55
页数: 3
页码: 074-0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克难攻坚、负重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其中包括抗灾救灾取得阶段成果、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城乡建设管理得到加强、民生保障事业扎实推进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人民政府

内容

【概况】
  2013年,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克难攻坚、负重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63亿元,增长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0.06亿元,增长21.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34亿元,下降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64亿元,下降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29亿元,增长13.5%;自营进出口总额83.24亿美元,增长6.9%,其中自营出口65亿美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8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864元,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9%。
  【抗灾救灾取得阶段成果】
  夏季针对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采取河网水库早拦多蓄、科学调度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10月6日起,“菲特”“丹娜丝”双台风和冷空气、大潮汛共同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余姚。至10月8日,全市145个行政村和社区被洪水围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2万余家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27.7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上级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各方各界鼎力相助,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10月7日起,在宁波大市率先启动防台风I级响应,成立抗洪救灾工作指挥部,协调部队官兵及民兵预备役近万名,统筹志愿者4.3万余人次,组织应急抢险队200余支,共排除紧急险情百余起,转移安置群众9.95万人,急救和转诊病人1200余人次,调集分派救灾物资1670余批次。全力保障日用生活品供应,动员受淹超市、菜场、商场、加油站等及时恢复营业。协调全省各地有关技术力量,全力强排积水和抢修基础设施,尽快恢复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至10月19日人民群众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及时开展垃圾清理和环境消毒,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出台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政策意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及救灾资金40亿元。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向受灾的低保户、孤儿、五保户和低保边缘户、重残低收入人员、重点优抚对象每户分别发放救助金2000元、1500元。强化金融支持和保险理赔,发放应急贷款38亿元,支付保险赔偿15亿元。截至10月底,农业补种改种基本完成,受灾企业复产或部分复产达99%以上。加强与宁波12个对口帮扶工作小组对接,落实帮扶项目203个。谋划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组织邀请水利、规划、城市给排水等领域专家,在充分论证、集聚民智的基础上,编制姚江流域(余姚市域)防洪规划、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制订“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
  【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报国务院审批,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09.48亿元,增长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64.4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3.46亿元,均增长11.5%;实现“个转企”141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3家。加快创新步伐,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正式挂牌,首批7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发明专利申请900件,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17项,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1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8家,新增宁波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国塑料城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甬易电子支付公司挂牌成立,第十五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如期举办,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759.5亿元,增长12.1%;新增现代服务业企业597家,新建村级商业中心19个;完成河姆渡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浙东小九寨等景区建成开放,智慧旅游一期完成建设,实现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推进“两区一中心”建设,滨海先导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余姚市被评为“示范性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启动建设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个,新建成宁波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44家,“余姚甲鱼”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1.54亿元。优化投资结构,“六大百亿工程”20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22.9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77.36亿元,增长38.4%,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90个;完成民间投资306.4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的69.6%。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实到外资3.7亿美元、内资42.6亿元,碧桂园、甘中学博士创新团队等一批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签约落户。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近420公顷,实施“低产田”“零增地”改造项目168个;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60.98亿元,增长12.3%,企业转贷基金规模扩大到3.75亿元,累计转贷金额85.29亿元,为上年的3.6倍。
  【城乡建设管理得到加强】
  以“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年”活动为载体,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西南组团开发建设进程,推进高铁新城征迁招商,编制完成姚北新城分区规划,环牟山湖区域规划布局日臻完善,万达广场、舜大广场建成开业;调整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政策,完成房屋征收拆迁70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1.9万平方米;泗门镇被评为首批“浙江最美乡镇”,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陆埠分中心挂牌成立,大隐、鹿亭等8个乡镇总体规划完成修编;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新增宁波市级中心村5个、特色村2个、全面小康村6个、精品线1条,完成老区村庄整治提升11个,陆埠镇裘岙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完善重点基础设施,高铁余姚北站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建成投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开工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3条,国省道收费全部取消;姚江干流防洪整治、海塘围涂四期等工程加快推进,滨海新城高压专线土建工程完工。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三项整治,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污水收集三期基本完工,榨菜废水治理等工程开工建设,PM2.5监测站、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成投用,新增污水纳管企事业单位753家。关停燃煤锅炉110台,城区禁燃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4.8万吨标煤,取缔“低小散”违法排污污染企业184家。完成河道疏浚414千米,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绿化766.67公顷、道路河道绿化89.4千米,获省“森林城市”称号。“智慧城管”一期投入运营,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查。
  【民生保障事业扎实推进】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56.99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6.4%。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民创业乐业增收计划深入推进,新增创业实体1.22万家,创业带动就业6.48万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居宁波市各县市第一,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标准、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等均进一步提高。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竣工保障房5.3万平方米,第二轮老住宅小区改造如期完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区实验高中开工建设,丰北小学、黄家埠镇中心幼儿园等6所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竣工交付,成立职教集团2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比例达60%,被列为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县(市)”。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明显,改造提升村落(社区)文化宫18个,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大运河(余姚段)申遗接受评估,姚剧《严子陵》列入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余姚市志(1988~2010)》通过初审,“道德银行”模式在全省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举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余姚籍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安全生产连续八年实现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下降”,信访工作实现信访总量、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四下降”,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通过现场考评。调整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制,促进新老余姚人和谐共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社区和村改居社区完成换届,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项目清理和流程优化,审批事项削减率达65%,审批时间平均压缩50%左右;规范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推行重大项目联合会审会商制度,完善四级联动便民服务机制,行政审批效能明显提升。开展“三思三创”活动,出台重点专项工作考核激励办法,推动“五联五促”等制度落实,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解决各类难题。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制度,开设部门、乡镇(街道)政务微博89个。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加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225件人大代表建议、15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市决咨委完成决策咨询课题13项。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组建成立城投集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以及机关干部“正风肃纪”十项规定,开展基本建设项目效能等行风评议,强化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全市村(社)“三资”管理数字电视公开实现全覆盖,机关和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范围,推行领导干部“三责联审”,试行电子商务政府采购新模式,开展机关办公用房清理规范,“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下降35.4%。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余姚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