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9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0
页数: 4
页码: 594-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
关键词: 泗门镇 教师 教育

内容

第一节 扫除文盲
  民国11年,四门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校长经贯之建“平民夜校”,教授缺少文化的成人识字记账。民国18年12月,县识字运动宣传委员会指示县立第二完全小学在南谢村装置民众识字牌,内容有“长到老学到老”、“看日报须识字”、“要识字须入学”、“国事就是自己事”、“大家都应管国事”、“要知国事快识字”等,每两周更新。同年,在泗门大街添设民众阅报牌,负责人诸昌龄。民国28年,由中共领导的泗门镇第十三青年救亡宣传室在谢家路图南庙举办妇女夜校,聘请一名教师教农村家庭妇女识字,时间约一年,先后有50人脱盲。民国37年11月,县督导会议决定乡镇中心国民学校至少举办2班民众教育班,保校至少1班。
  1949年5月泗门解放后,各村农民协会在冬闲期间兴办冬学,扫除青少年文盲。1952年,泗门区成立扫盲办公室,指导乡、村开展扫盲工作,推广“速成识字法”。是年冬,区公所举办冬师训练班,受训200余人,区长陈旭兼任班主任,谢建立任副班长。1953年,部分冬学采取“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办法,逐步改冬学为常年民校。1956~1957年,各村均创办夜校,多选在私家宅院,请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识字。1958年“大跃进”时期,各农业生产合作社均建立民校,利用冬闲、晚上等时间学习,有的还组织田头识字、上门帮教等。民校教师一般由合作社会计或村团支部书记兼任,镇民办中学教师一周三次下村辅导扫盲工作,光明乡民办中学师生经常分组到田头教群众识字。
  1962年底,扫盲教育纠正过高过急做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组织扫盲。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现境内(不含东蒲公社)12岁以上的人口28546人,尚未达到文化普及要求的有22546人,占78.9%。其中,不识字14881人,占52.1%;初识字2267人,占7.9%;初小5398人,占18.9%;其余为文盲。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大队兴办“红专夜校”,由大队共青团支部组织青壮年学习文化知识,各公社配不脱产扫盲干部负责各大队扫盲工作。
  1978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县、区、镇(公社)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确定由区、镇(公社)中心校副校长兼管扫盲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村小学教师参加业余教育工作,加快扫盲进程。1982年,泗门镇及现境内各公社配专职业余教育干部,以扫盲为主要任务。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境内12岁及12岁以上的人口45212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6295人,占36%。
  1985年,现境内各乡镇宣布基本消除青少年文盲。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境内15岁以上(含15岁)的人口4621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8705人,占18.8%。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镇15岁以上(含15岁)的人口50180人,其中文盲2863人,占5.7%。
  附平民夜校简介
  民国11年,国民政府推行平民教育,四门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校长经贯之遂建立“平民夜校”,教缺少文化的成人识字记账,其中有理发师傅、裁缝师傅以及街上开肉店、摆菜摊的,合计近300人。因师资不足,经贯之还请三、四年级学生帮教成人识字。这些成人学生白天遇到小学生,都会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小先生”。
  平民夜校结业时,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县知事陈国材到场祝贺。大家齐唱《扫盲歌》:“嗟吾辈两目如瞽,做事真叫苦。幸而夜为日之余,约伴提灯来读书。现今识字虽无几,阅看已自如。”是夜,有旅沪同乡携一部放映机,于典礼结束后播放电影。观众人山人海,以致校墙亦被挤塌。
  第二节 文化补习与技术培训
  民国30年底,诚意小学增设战时初中补习班,收纳高小毕业后因战乱无法升初中的学生十余人,开设的课程有初中代数、语文、英文等,不久停办。
  1950年,泗门区借用心田小学校舍创办区工农干部速成学校,组织学历在小学以下的工农干部学习文化,1953年停办。1952年,镇总工会在人和房创办职工业余夜校,参加读书识字的职工50余人,1957年停办。1954年,农村冬学分批转为常年民校,后相继办业余初中班,1959年后,因国家经济暂时困难和师资、设备缺乏,大多停办。
  1979年,为促使镇(公社)业余学校发展,学文化有业余初中班、业余高中班,学技术则有镇(公社)业余农技校、大队业余农技班。企业职工业余教育同时恢复。1982年,组织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与技术补课(简称“双补”),由余姚县、宁波市分别组织初、高中文化鉴定考试。1985年后,“双补”转为岗位职业培训。
  1982年始,各乡镇业余学校改称成人教育中心学校,配专职成人教育干部,主要工作从扫盲、文化补习逐步转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现境内时有泗门、东蒲、塘后、万圣、夹塘、湖北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6所。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6所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合并,成立泗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魏琦华。校址初设南谢村原红卫小学,2000年迁至镇第三初级中学内。2004年,开办电脑应用技术、家政服务、保安、会计电算化、发电机操作、电工、会计从业资格等培训班25期,受训1244人。
  第三节 函授 广播电视教育 自学考试
  1954年,慈溪师范学校函授部在泗门区小学教师中开展初师函授教育。1956年,改由余姚师范学校函授部负责。1958年,增设普师函授。1960年,小学教师函授复归慈溪师范学校函授部办理,中学教师各专科函授由杭州大学等校办理。1962年后,教师函授由慈溪县函授辅导站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函授教育停顿。1978年恢复,中师(普师)函授归县教师进修学校管理。
  1979年,宁波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今宁波教育学院)建高师函授学院。同年,省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工作站(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开设单科教学班,招收在职中学教师进修数学、物理、化学、英文4科。1984年,国家推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首次考试设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党政干部基础等6个专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村干部、社会青年选择函授、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参加各种专业学习。是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泗门区中心小学设泗门区教师函授站,组织泗门区8个乡镇及附近临山、湖堤等乡镇的学历未达标教师定期学习。至20世纪80年代末,现境内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幼儿教师、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农村干部基本达到从事本职业所需合格学历,小学教师、医院护士达到中专学历,初中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
  90年代,各部门、各单位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至2004年,全镇参加的人员有专任幼儿教师84人,其中中专学历20人、大学专科1人;小学专任教师139人,其中中专学历63人、大学专科58人、大学本科14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93人,其中中专学历1人、大学专科33人、大学本科59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6人,其中中专学历1人、大学专科3人、大学本科2人。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