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妇女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2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妇女团体
分类号:
D44
页数:
5
页码:
455-4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民国28年春,泗门镇第十三青年救亡宣传室(简称青宣室)在谢家路图南庙举办妇女夜校,参加夜校学习妇女50余人。同年7月,成立泗门妇女抗日救亡室(简称妇宣室),推选潘爱娣为主任,谢婉珍为副主任。妇宣室组织妇女利用晚上时间赶做“杀敌鞋”1000余双,慰问前线将士等妇女团体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妇女
团体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妇女团体
民国28年春,泗门镇第十三青年救亡宣传室(简称青宣室)在谢家路图南庙举办妇女夜校,参加夜校学习妇女50余人。同年7月,成立泗门妇女抗日救亡室(简称妇宣室),推选潘爱娣为主任,谢婉珍为副主任。妇宣室组织妇女利用晚上时间赶做“杀敌鞋”1000余双,慰问前线将士。11月,青宣室和妇宣室合并,改称泗门战时社会服务团(简称战社团),原妇宣室骨干继续发动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是年冬天,战社团开展垦荒运动,女队员和男队员一样出勤,开垦大古塘两侧、杨家道地、后麻地荒滩坟地近百亩,分给无地贫苦农民耕种。次年8月,余姚抗日统一战线形势逆转,战社团被迫解散。此后,抗日救亡运动中形成的妇女骨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继续为革命工作贡献力量。民国38年4月,谢家路七丘的严志惠、谢爱花母女为掩护借住在家里的余上县办事处工作人员撤离,母亲严志惠遭敌袭击后身负重伤,女儿谢爱花中弹牺牲。
民国28年,国民党员谢月华组织成立泗门镇妇女协会,民国30年余姚沦陷后解散。抗日战争胜利后,镇妇女协会恢复,谢月华任妇女协会理事。民国35年秋,镇妇女协会为天和油车业主张锡森纳宠另居而遗弃发妻徐月娥母子事,发起成立泗门镇各界为徐月娥蒙冤声援会,声援会主席谢月华呈书县农会,请求主持公道。1949年5月泗门解放,镇妇女协会解散。
妇女联合会
组织发展 1950年1月,现境内各村均成立妇女小组,组织妇女参加土地改革,妇女小组成员同时参加农会、民兵等组织。1951年,泗门镇妇女协会成立,有会员1487人。1952年10月,建立泗门区民主妇女联合会,镇(乡)、村建立民主妇女代表会。1957年11月,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民主妇女代表会改名为妇女代表会(简称妇代会)。1952~1966年,泗门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4次。1966年6月至1971年4月,区、镇(公社)妇联停止活动,各生产大队妇代会继续发挥作用,着重抓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托幼事业。1971年5月,慈溪县革命委员会整顿基层妇女组织。7月,集中培训镇(公社)、大队妇女干部10天。至1972年春,泗门镇及现境内各公社均配齐专职妇女干部。1973年,妇联工作恢复。1982年8~9月,整顿村妇代会组织。1985年6~7月,调整镇(乡)、村妇女干部,一批有文化的年轻妇女骨干担任镇、村妇女主任,区、镇(乡)妇联开始在镇(乡)、村办集体企业中组建妇代会。同年10月,启用余姚市泗门镇妇女联合会印章。1973~1991年,各乡镇计召开妇女代表大会5次。1992年5月,撤销泗门区妇女联合会,东蒲、湖北、夹塘、万圣4乡妇联并入泗门镇妇联。合并后的泗门镇妇联由13名委员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下设妇代会72个,其中村(居委)妇代会46个,企业妇代会26个。1994年后,镇妇联由13名执委组成,改为主席
制,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2004年,镇妇联下设村妇联2个,村(社区居委会)妇代会18个,企业妇代会2个。1992~2004年,召开镇妇女代表大会4次,其间历任镇妇联主席(主任)有:范兰英、钱彩芬、谢丽庆。
主要活动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镇妇女协会发动妇女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除套在妇女身上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枷锁。1954~1956年,组织妇女参加互助合作运动,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发动妇女积极投售余粮;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培养工作,一批妇女骨干走上镇(乡)、村领导岗位。1957年,为解放妇女劳动力,开始创办镇(公社)托儿所、幼儿园,至1958年基本普及。是年,生产第一线的妇女劳力已占总劳力的近50%。1960年,泗门中心幼儿园等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妇女组织在发动妇女投身工农业生产的同时,兴办夜校、识字班,在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活动。针对有些生产队压低妇女劳力工分现象,大力宣传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妇女权益。1958年至1966年期间,先后涌现出何巧娥四姐妹植棉组(现属临山镇)、宋冲花五姐妹棉花试验田、东蒲七姑娘棉花高产田等先进典型。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区、镇(公社)妇联停止活动,大队妇代会在计划生育、幼托、爱国卫生等方面仍发挥作 用。1973年6月,区、镇(公社)妇联恢复活动,组织妇女投身农业学大寨运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妇联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三八”红旗竞赛。1986年,开展“创文明、促致富、奔小康”达标竞赛。1989年后,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简称“双学双比”)活动。至1992年,全镇有妇女植棉组165个、水稻种植组7个,参赛妇女达64.54%。1993年起,在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至2004年参赛妇女中获得农业函授大专毕业证书的有518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45人,20名村妇代会主任全部获得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全镇共有“女村官”19人,资产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中有女经理(女董事长)35人。同时,妇联还注重发挥妇女特点,开展家庭文明建设。1982~2001年,先后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双文明户评选活动。1983年,楝树下魏文娟户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后又有10户被评为浙江省、宁波市“五好”家庭。2002年,妇联开展以“尊老爱幼,家家读书,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家庭文明工程。
1979年后,村妇代会直接负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任务,为宣传配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组织工作。各级妇联还通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与司法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咨询等途径,提高妇女维权意识。2002年,镇政府与泗门法庭联合创办“妇女巡回法庭”,健全镇、村维权信访网,依法解决婚姻家庭纠纷,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