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5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分类号:
F713.3
页数:
5
页码:
337-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工业材料、建筑材料、农资材料和食盐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工业材料
建筑资料
内容
工业材料
金属材料 民国时期,境内铜、铁、锡等手工业作坊所需金属材料多利用废旧物资或向外地采办。新中国成立后,由上级部门按计划调拨供应生产企业。1956年起,手工业社所需金属边角料由慈溪县手工业联社经理部供应,1963年改由新成立的慈溪县物资局供应。1979年后,金属材料实行多渠道经营,除余姚县物资局金属材料公司外,经营单位还有余姚县建筑材料工业公司、余姚县有色金属材料公司等,供应办法为计划分配与议价供应双轨制。20世纪90年代后,镇北路两侧陆续开设十余家经营钢材、铜材、铝材、模板等金属材料的供应点。
2004年,全镇经营金属材料的商店有18家。其中,经营钢材的有杭州钢材泗门批发部、余姚市盛利金属物资有限公司等;经营铜材的有余姚市长振铜业有限公司门市部、钱财铜材店、北虹铜带销售、姚北物资经营有限公司等;经营铝材的有振兴路铝材店、乔嘉铝材等;经营模板的有余姚市财洋模钢有限公司、余姚市振华模钢经营部、志江模板等。
化工材料 民国时期,油漆、颜料等化工类产品经营,有周泉林颜料玻璃店、王兆霖颜料店、同福和漆店、王振泰漆店等。新中国成立后,化工类产品实行计划管理,由供销社兼营。1979年后,化工类产品多渠道经营,私营油漆、颜料店增加,各企业所需塑料、胶木粉等化工产品,仍需向外埠购买。
2004年,全镇有经营化工材料的商店近20家。其中,经营油漆、颜料的商家有阿光油漆店、农行路五交化店、北虹桥五交化店、西洋桥油漆涂料店、施筒红油漆店、立邦漆专卖店、合兴金属化工电镀材料店、柏军五金油漆等;经营润滑油的有镇北润滑油店、远博润滑油店、伯安润滑油店等;经营轮胎的有焕军摩托车行、西郊轮胎店、西郊汽配店、津辉汽配店、列锋摩托修理部等;经营塑料的有讯旺塑染店等。
机电设备 20世纪50年代,境内所需少量机电设备由企业向外埠自行采购。60年代,机电设备(主要是农用设备)由慈溪县物资局统一经营。1977年,泗门供销社百货大楼设机电专柜,经营品种多为各类导线、水泵、工具、量具等中小型机电设备,直至80年代末,大型机电设备仍需去余姚城区购买。90年代后,镇北路两侧陆续开设十余家经营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工仪表的商店,多为销售和修理兼营。
2004年,建成区经营机电设备的商店有正宗电器供应站、振兴电动工具店、许楚清电器商店、镇北路电工器材店、天地塑机电器店、张建校塑机配件店、天立塑机电器店、西郊汽配店、洪利塑机变频店等15家。
建筑材料
木材民国时期,成泰(在三门堰)、三泰(在万安桥六房晒场)等木行,多从宁波、福建等地购入木材,再供应泗门当地市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木材自由交易。1953年,泗门供销社设木材供应点,木材开始纳入计划经营,逐步关闭私营木行。至1978年,木材一直按计划平价供应,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1979年,泗门供销社试行计划平价和议价双轨制,当年共调入三类竹、木52车皮,以西洋桥东生产调拨仓库为主,多点销售,敞开供应。1984年后,开放木材交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木材多从宁波、温州、衢州、龙游、遂昌和福建、湖南、云南等地调入。2004年,全镇有木材行近10家,其中西洋桥至光明路329国道线两侧有4家。
石灰水泥等 民国时期,陶家堡开原桥南有合和砖灰行,经营石灰、砖瓦等建筑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石灰、水泥由泗门合作商店下属的陶山商店经营,该店与生产厂家订有合同,常年均有供应,周围乡镇用户亦到此店购买。店址始设义嘉桥北后河塍,80年代初期迁至镇北路菜市路口,80年代末关闭。80年代中期起,境内陆续开设多家私营建筑材料商店,供应水泥、瓷砖、马赛克、墙纸、卫生陶瓷、玻璃等,单位和居民建房用石灰多自行向沙堰头石灰窑订购。
2004年,建成区有农建公司、振兴玻璃店、镇南装潢店、兴友装潢店、宏发化建商店、军桥五金装潢店、伯江装潢店、陆小康建材铝合金店、吴焕钊建筑装潢店、北虹桥水泥店等建筑材料商店21家。
砖瓦沙石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现境内有乡镇办、村办砖瓦窑近20家,其中以塘后轮窑(今塘后小学址)规模最大。1978年前,砖瓦由各窑自产自销。80年代,砖瓦供不应求,市计划委员会向部分砖瓦厂下达生产订购任务,产品部分由市计划委员会分配供应,部分自产自销。90年代后,境内砖瓦窑逐步拆除。至2004年,单位和居民建筑用砖瓦多向牟山、黄家埠等地砖瓦窑订购。境内历来不产黄沙,多从上虞等地购入,石料多取自镇南大湖门山。
农资材料
化肥农药 民国时期,农作物多使用绿肥、河泥、野草、人畜肥等有机肥料,使用化肥极少。遇农作物虫害,则使用雷公藤、烟筋、鱼藤筋等灭杀。
新中国成立后,化肥、农药由供销社经营。供应地点始设后塘河村谢锡藩家(称第二供应站),后迁至谢氏始祖祠堂。50年代,化肥以硫酸铵为主,农药有六六六杀虫粉、二二三、西力生、赛力散、硫酸铜,以及高效剧毒农药1605、1059等。1956年起,按种植面积分配供应化肥,棉花每亩6.15千克、水稻2.8千克、小麦1.55千克、油菜2.3千克。1959年,化肥、农药供应不足,泗门供销社职工应水正自制土化肥、土农药,支援农业生产。土化肥有硫酸铵钙、苦沾磷肥、烟中取氨、氯化钾等,土农药有硫酸铵精、松碱乳剂、1605配剂、417配剂、辣料乳剂等。
60年代,化肥、农药品种增加,货源充足。化肥有高含量氮肥(尿素)、液氨(氨水)、磷肥、钾肥等,其中磷酸钙销量增加较快。农药主要是六六六、二二三。供销社在收购棉花时实行化肥奖售。
70年代,供销社开始供应稻瘟净、稻脚青、杀螟松、除草醚、杀虫醚、井冈霉素、呋喃丹、杀虫双、甲胺磷、久效灵及菊酯类农药品种;淘汰1605,改供敌百虫、八八九、毒杀芬、三氯杀螨砜、马拉松等农药。1979年,供销社实行“一次管理,自由购买”,使农民自主掌握施肥主动权,化肥销量激增。
80年代后,停用有机氯农药,推广杀虫双、叶蝉散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允许多渠道经营化肥、农药。
2004年,农药品种主要有毒斯蜱、阿维菌素、三唑铜、杀毒矾、杜邦福星、丁草胺、拉索等,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含硫复合肥、硼肥、调节素等六个大类近百个品种。甬舜农资公司在境内开设经营农药、化肥的连锁店27家。
农机具 新中国成立前,铁、竹、木制农具由杂货店、山货行、铁匠铺等供应,或从庙会集市选购,或向工匠作坊定购,或请工匠上门加工。铁匠铺以后河塍“永茂”号规模最大,有十间半店面,由谢芳洲创办于清光绪年间。
1952年,供销社开始出租或代销农具。1956年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后,泗门铁业社在后河塍设立门市部,供应小农具。1963年开始,拖拉机、农用动力及农机配件业务由慈溪县农机公司经营,在泗门设修配供应点。
1981年后,中小农具多渠道经营,敞开供应。至2004年,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等大型农机具由余姚市农机局统一供应,市、镇地方财政对购买者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
食盐
清代以前,泗门沿海设有盐场,供应充足。民国时期,因海水淡化,大面积制盐停止,除沿海少数农民用盐仍自家晒制外,大部分食盐由廒商通过油酱商店供应。间有沿海贫苦农民充当私盐贩子,走村串坊上门兜售。
新中国成立后,食盐由供销社供应。20世纪70年代后,榨菜业兴起,食盐供应量逐年增加。2000年,泗门供销社食盐公司下属7个网点,年销售食盐4万余吨,销售额3000余万元,利润200余万元。2002年,供销社代销业务终止,市盐业公司在湖北、万圣等榨菜主产地设食盐批发点,居民生活用盐则通过超市、百杂店代销。2004年,全镇食盐销量1.5万吨。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