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营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53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经营机构
分类号: F717
页数: 7
页码: 320-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国营机构、供销合作社、粮食管理所和合作商店等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国营机构 合作社

内容

第一节 国营机构
  食品站
  1979年10月,余姚县食品公司泗门食品站在西洋桥畔成立。主营生猪屠宰、加工和销售,同时经营火腿、香肠、鲜蛋、咸蛋、皮蛋、冷冻禽肉等。首任副站长张瑞秀(成立之初不设站长),另有营业员、屠宰工、杂工等30余人,均从泗门供销社调入。在义嘉桥旁设门市部,同时设立光明、曹娥(今属小曹娥镇)、海塘(今属临山镇)3个食品组,并在农贸市场设鲜肉销售点。平时每天屠宰生猪6~7头,逢年过节日屠宰生猪达40头以上。20%的鲜肉返还养猪户,养猪户可自行上市销售,亦可与食品站议价议销。居民购买鲜肉不凭票,敞开供应。
  1985年取消生猪统购统销后,当地生猪饲养量大幅度下降,致使食品站收购生猪数锐减,鲜肉供应时断时续,仅剩5~6名员工经营火腿、咸肉及禽蛋制品。
  1989年,泗门食品站划归宁波天一食品有限公司(原余姚食品厂)管理,仍属全民所有制企业。2000年,泗门食品站撤销。
  三大公司
  “三大公司”系余姚市百货公司泗门分公司、余姚市五金公司泗门分公司、余姚市烟酒糖业公司泗门分公司3家单位的简称。1984年,余姚县百货、五金、烟酒糖业3家公司在泗门东大街设批发部,1986年6月1日正式开业,经营方式为批发兼零售。开业时,百货批发部有员工40余人,五金批发部有员工30余人,烟酒糖业批发部有员工20余人。1990年后,3家批发部相继改名为余姚市百货公司泗门分公司、余姚市五金公司泗门分公司和余姚市烟酒糖业公司泗门分公司。1995年,百货公司泗门分公司先行歇业,另2家公司亦随即退出泗门市场。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民国36年(1947),由县农民协会组织发起,现境内成立泗门、明风等合作社,主营棉花收购。合作社每股100元,每个会员入股最多限500股。1949年5月泗门解放时歇业。
  1950年初,以张苗其为首的一批农民筹办泗门明风供销合作社,后改名泗门供销合作社(简称泗门供销社),在南河塍承南房谢茂三家设供应站(后称第一供应站),为国营商业机构代销大米,组织供应食盐、火油、香烟等生活日用必需品。因经营商品价格比市场上便宜,深受群众欢迎。此后,又在后塘河村谢锡藩家设供应站(后称第二供应站),销售化肥、农药,并从事棉花收购及废铜烂铁的回收业务。1955年3月,粮食代购代销业务及资金划归泗门粮管所统一经营管理。1955年4月,泗门供销合作社与曹娥供销合作社合并,成立泗门区供销合作社,首任主任夏长水,第一副主任干志诚,第二副主任秦永泉,内设人事组织、经济计划、财务会计、业务4个组,共有职工105人,负责泗门区1镇12乡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此后,相继新建或扩建曹娥、义五、海南、建塘、临海门市部;在西街湖口开设批发部及以经营副食品为主的第三供应站;在大街原同丰鱼行开设棉布门市部;在塘后大祠堂供应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区社办事处(即后塘河谢锡藩家)楼下专营废铜烂铁等废旧物资回收;还建立了泗门、临海、曹娥3个棉花收购站。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泗门区13家规模较大的私营商店被批准公私合营,由供销社管理。公私合营后,其中11家经理由供销社指派公方代表担任,德兴昌棉布店、和祥南货店2家仍由原私方店主任经理。小摊小贩则组建合作商店、合作小组。1958年“大跃进”时,泗门区供销社改名为卫星人民公社供销部,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全部并入供销部。供销部建立后,扩建万圣、横塘、泗北、镇海、海南5个供应站。同时,把生产、土产两个中心商店合并为生产中心商店,地址在西街;把副食、棉布两个中心商店合并为生活中心商店,地址在泗门大街原元泰棉布店。烟、酒、食品专卖公司均划归供销部管理。
  1961年,恢复泗门区供销社,把并入供销部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重新划出。1962年,泗门区供销社有社员14596人、股金31773.5元。社员代表245人,由农村生产队长、妇女队长或团支部书记担任。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设理事23人、监事5人,监事由各公社财务或分管党群副书记担任。区社内部设置人事秘书、会计、计划统计、市场物价、业务5个行政组,下辖4个综合商店、8个购销站、1个调拨站、1个综合厂,共有大小机构88个,职工553人。1962年1~10月,经营获利186483元,比1960年同期增加168%。
  1972年,供销社实现购销总额9056900元,是1962年购销总额4515900元的两倍。1977年7月1日,泗门百货大楼竣工开业,规模居当时慈溪县基层供销社之首。1979年,供销社实现销售13704100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农副产品采购实现2987894元,企业积累完成400456元。
  1981年,供销社建旅社大楼。1982年,建造供销社办公大楼。1987年,泗门商场竣工开业,商场主体五楼,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1991年,建造泗门商行。
  1996年,万安商厦竣工开业,为全框架四层楼,有自动扶梯。底楼设食品超市,时属余姚农村首家。
  1993年、1995年、1996年,供销社先后3次被浙江省供销总社、浙江省财贸工会授予先进集体、龙头强社等称号。2000年5月,按余姚市委、市政府指示实施改制,拍卖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即明确不再是固定职工),改为民营。供销社时有账面金额2720.7万元,还有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充足的库存商品,共计3000多万元。
  改制后,保留泗门供销社机构以管理剩余资产,返聘主任、党委书记、副主任及行政人员共14人。全社369名职工中,保留原岗位的有244人,其中有6人合股承租万安商厦,年租金15万元,安排职工上岗110人;4人合股承租食品厂,年租金2万元,安排职工上岗30人;原生产中心商店安排职工上岗9人;零星网点租赁给22人,年租金31万元;万隆医药有限公司集体经营,聘用职工33人;食盐公司集体经营,下设7个网点,聘用25人。认购供销社营业房自己经营的有53人,自谋出路创办实业的有30余人,下岗在家12人,其余职工提前退养。
  第三节 粮食管理所
  1950年初,建泗门区粮库,中粮公司余姚支公司在泗门设营业所。1952年10月,中粮公司泗门营业所并入泗门区粮库。1954年6月25日,泗门区粮库改名泗门区粮食管理所(简称泗门粮管所),地址在蔡元房伦记。其后多次迁址,至1999年转制时,所址在振兴路35号。1955年3月,粮食代购代销业务及资金划归泗门粮管所统一经营管理。1956年7月1日,改称泗门中心粮站,同年9月又恢复为泗门区粮食管理所。1959年5月,实行半独立核算。
  1989年,泗门粮管所对下属各站、厂、店等采取定人员、定费用的经营目标包干制。1992年,建立泗门粮油公司,与粮管所一起设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4年,实行地方首长负责制,政策性、经营性粮食业务分开营运,分别核算。
  1996年底,泗门粮管所有下属粮油购销站7个,库点2个,米厂、油厂、粮食交易所、粮食复制工场、麻袋仓、副食店、养鱼塘各1个,共有干部职工150人。内部机构设置分储运、经营、票证、财务统计、人事档案5个部门。
  储运部门,负责全所粮食油脂(料)调运、保管和安全。主要包括组织月、季、年的“四无”(指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粮仓检查鉴定,对有虫粮采取化学药剂熏蒸;负责防火设施、保粮器材的设置与检查等。按照市调运计划安排好调出和接收,调节好库存,收粮季节做好仓库安排和运输衔接,安全及时地完成粮油调运任务;按月完成各类报表。
  经营(购销)部门,负责全所农村粮食油料的购销计划,年初落实任务,年终搞好结算兑现。主要包括城镇居民用粮计划、行业用粮油的安排与管理;饲料分配供应;粮油购销价格执行与督查,粮油收购季节的质量检查和收购进度的统计,收购后组织价格鉴定;调运中的粮油质量检验等;配备饲料员和农村粮食专管小组。
  票证部门,负责全所各类票证的领取、发放、回收清点。主要包括户粮迁移,居民定量的调整,工种定量的核准和补差,按月完成各类报表。
  财务统计部门,负责全所的财务结算上报,粮油购销的分类统计等。
  人事档案部门,负责文书档案、文件收发、人事调动,当好领导参谋,协助领导做好工作。
  1999年4月,余姚市粮食局指定余姚市立信会计事务所对泗门粮管所资产进行评估。全所职工买断工龄,明确不再是固定职工。全所时有内退人员20人,病休3人,留职停薪29人,上岗人员92人。随后拍卖资产。竞拍者承诺继续发挥姚北粮油集散地功能,并安置67名职工上岗。至同年11月转制结束,撤销泗门粮食管理所,成立泗门粮油经营公司。
  第四节 合作商店
  1950年,泗门镇总工会组织成立泗门摊贩公会,会员为泗门、泗北、明风、海南、东蒲、天华、朗霞、道塘、曹娥、朗海、镇海、万圣、夹塘等13个乡镇的所有摊贩,以及修雨伞、补套鞋、收鸡毛的流动肩贩,共有1000余人,首任公会主席谢祖耀。会址初设大方伯第谢瑞茂家,旋因火灾迁至咸和房,第二年又迁至后街泰和房旁。1953年,在小商小贩中成立联购分销组,由行业相接近的商贩自愿结合,集中采购、分散经营、风险自担、盈亏自负。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供销社内设商业改造组(后改名为商贸组),组织小摊小贩成立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境内第一家合作商店为南货合作商店,共有店员6人,经理谢春茹,地址在原同昌南货店。不久成立百货合作商店,有店员9人,经理潘桂森,地址在义嘉桥原仁济久号百货店。1958年,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全部并入供销部。
  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重新划出组建合作商店、合作小组。至1975年,镇上有百货、陶山、水作等多家合作商店,以及东街、中街、西街3家副食品商店,东街、西街2家饮食点心店,1家饭店。百货合作商店多次被评为慈溪县先进合作商店。陶山商店的缸、甏、石灰等商品,从诸暨等产地直接进货,价格便宜,除满足泗门地区需要外,还供应邻近临山、朗霞等地。至1979年,泗门区共有合作商店14家,设分店和下伸店45家,有职工290人。全年销售达3042516元,创利润85845元,无亏损单位。
  2000年,合作商店实施改制,撤销合作商店,在职职工工龄得到补偿,128名退休职工每月能领到全额养老金。
  第五节 个体商店
  1949年5月泗门解放时,集镇上有个体商业近200家,其中河塍路71家、大街62家、湖边路28家、后街6家、陶家堡11家、新市街9家。分类如下:棉花收购行6家、棉布店7家、南货店13家、药店6家、粮米店15家、鲜肉店3家、酒酱店11家、果蔬鱼鲜店14家、豆腐香干店11家、面馆点心店11家、大饼油条店4家、糕团麦果店5家、烟店5家、陶瓷山货店5家、油烛店5家、百杂店10家、铁匠店(包括铜、锡、钉)14家、理发店6家、修理店3家、贳船行4家、漆店染坊颜料店7家、个人行医5家,其他17家。
  1950年,在较大规模的私营工商业中组建泗门工商业联合会,首任主席吴维涛。在小摊小贩中组建泗门摊贩公会,入会者有1000余人,首任主席谢祖耀。1951年,对私营商业重估资产、清产核算、登记发证。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泗门区13家较大规模私营商业被批准公私合营。其中在泗门镇上10家,分别为延春堂国药商店、瑞生堂国药商店、公平西药商店、同润酱园、同和酱园、德兴昌棉布商店、元泰棉布商店、广和南货商店、和祥南货商店、王德成颜料商店,另有3家属小曹娥镇。组织小摊小贩成立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仅留少量个体经营者。1958年,个体经营户全部过渡进入卫星人民公社供销部(即原泗门区供销合作社)。
  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时,部分并入供销部的小商贩恢复夫妻店,增设固定摊位,农村恢复货郎担。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贩受歧视、批判,大多歇业。1979年,重视个体商业在流通领域作用,鼓励和扶植个体商业发展。
  1980年,王桂珍等首批20户个体工商户在工商所登记。1984年,泗门工商所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配有专职工作人员1名。1988年,余姚县工商分局授权由泗门工商所直接发放个体工商户执照,当年泗门区共计有个体工商户1690户。至2004年,全镇共计有个体工商户2431户。
  第六节 现代商业
  超市
  1993年6月,泗门粮管所职工沈阳在东大街开设天天食品商店,仅1间店面,商品开架摆放,让顾客自行选取,是为境内最早的超市形式商店。1996年,万安商厦在底楼开设食品超市,面积约160平方米,为余姚农村首家超市。
  2002年,在镇北路老黛丽日化厂址开设慈客隆超市,面积1350平方米,所有商品实行开架销售,是为境内第一家大型连锁超市。2004年,园民超市在振兴路开业,面积2000平方米。是年,镇上冠以超市之名的店铺尚有振华服装超市、红太阳皮鞋超市、东街超市、多尔美服装超市、迷你2元超市、诚信服装超市、黎明超市、家家旺超市等。
  连锁店
  至2004年,有慈客隆和话机世界两家商业集团公司在境内开设连锁店。其中话机世界大卖场于2004年开业,地址位于镇北路北虹桥西。
  专卖店
  1998年1月,市烟草专卖局在泗门设门市部,向辖区内烟草零售户批发卷烟。2004年,全镇有烟草零售户1209家。2002年,市盐业公司在泗门设食盐批发点,主要供应各菜类加工企业,居民生活用盐则通过超市、副食品店等代销。境内烟花爆竹多附于日杂百货店销售。
  境内第一家品牌专卖店为开设于2000年的李宁专卖店。至2004年,全镇有太子龙男装、奥康皮鞋、康踏鞋帽、以纯森马服装、李宁鞋帽、唐鹰服装、乔丹鞋服、唐狮服装、雪凡妮服装、雅芳化妆品、米奇服装、贝奇服装、巴拉巴拉童装、惠康空调、凯利电动车等品牌专卖店近20家。
  直销
  境内主要有安利产品,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品种有蛋白粉、钙镁片、维生素系列等。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