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8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发展概况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4
页码: 242-2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旧时工业、手工业,旧时工业、手工业等发展。
关键词: 泗门镇 工业 手工业

内容

第一节 旧时工业、手工业
  泗门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与泗门地区人口繁衍、集市发展密切相关。汉唐时,有移民定居于境南东蒲、镇南村一带,围涂筑圩,栽桑养蚕,捕鱼晒盐,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的修理添置,由家庭自产自给。宋元时,出现专务采石、打铁、纺织、编绳、竹木制作等手工行业。明初已成遗迹的龙首山石宕,三面石壁峭立,崖间铁钎采石痕迹毕现,可见宋元时期泗门铁器制造业及采石业已颇具规模。明正德七年(1512),四门市东徙一里许(今义嘉桥一带),能工巧匠沿河塍搭建店铺宅第,夹河一里许,雕甍碧瓦,翚耸鳞比,建筑业已臻尽善。至清代,家庭手工纺纱织布遍及村里,布行日收土布两三百匹转销外埠。至清末,具规模的手工作坊发展至20余家,多采用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经营方式,有各类专业匠人100余人。
  民国时期,镇境因地处偏隅,战火少及,市集相对稳定,新兴手工作坊相继开设。抗日战争期间,因在上海等地经营的泗门籍商贾回乡避难,手工作坊由民国26年(1937)的31家增至民国34年的39家。至1949年5月泗门解放时,全镇形成砖瓦石料、造船修船、铁器木器、铜锡铁皮、金银首饰、香烛锡箔、成衣鞋帽、碾坊磨坊、酿造榨油、糕点糖果、轧花织布、印花染布、绳索竹编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手工业行业。其中工业作坊10家,从业人员113人,年产值35.4万元;手工业作坊24家,从业人员51人,年产值76万余元。规模较大、年经营额在万元以上的有同润酱园、广和功南货店、翕和石厂、永茂铁店、吕炳记绳索店、周大兴锡店等。另有走村串乡的各业工匠468人。
  泗门近代工业始于清光绪年间。泰生布行率先采用日式改良轧棉车,继而采用柴油机动力,每马力可带动1部轧花车,单机生产能力提高10余倍。后发展缓慢,至1949年5月解放时,全镇仅有柴油机2台,计40马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工业、手工业
  1949年5月泗门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持发展工业、手工业,建立工会、工商联,协调劳资矛盾,加强组织管理。1950年土地改革时,积极维护工商业主利益,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发展。1952年,全镇有工厂、作坊37家,年产值118.2万元。是年,60余名篾匠率先成立泗门竹业合作社。至1955年底,全镇建手工业社4个,参加社员171人。
  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镇共有10家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其中粮食加工厂3家,酿造业、糕点加工业7家),后合并为5家。集镇手工业从业人员按行业组建竹业、木业、圆木、铁业、五金、衣鞋、建筑等7个手工业合作社,有从业人员256人;散居在农村的手工业从业人员按地域、行业组成24个组,从业人员411人。1957年,全镇有公私合营企业5家,从业人员280人;新增手工业合作社2家,从业人员总数339人。是年,全镇工业、手工业总产值702.5万元。1958年“大跃进”时,合并手工业合作社,兴办营造厂等企业3家,全镇共有职工7242人(含手工业、公社企业体制升级职工),年工业总产值863.3万元。是时,土农药、土化肥、土高炉遍地开花,但均未形成生产能力。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粮棉油等加工工业和手工业恢复原管理体制,由县主管局直属管理。是年,泗门综合厂扩建胶木表盖、胶丸、链条、石棉、五金矿配等车间。现境内各公社陆续创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队企业。1963年,泗门造船社成立,全镇手工业合作社总数增至10家。1964年,泗门综合厂与拖拉机站合并,改建为泗门镇机械五金综合厂。是年,泗门镇有社队企业2家,从业人员359人,全年总产值29.91万元。时现境内共有社队企业6家,从业人员300余人。
  1966年后,发展社队工业,大队办企业由公社成立联办厂,统一对外经营。1970年,泗门镇有社队企业2家,联办厂1家,从业人员498人,年产值95.92万元。时现境内共有公社办企业8家,联办厂5家,从业人员1523人,全年总产值184.92万元。
  20世纪70年代起,手工业合作社开始转向塑料、五金、建材行业;社队企业亦由以农机修配为主转向为外地国营企业加工塑料、五金配件,各公社、大队陆续兴办塑料、电子电器配件、机械、五金、仪表、纺织等工厂,菜类加工业亦较快发展。1975年,泗门镇有社队企业10家,从业人员963人,年产值163.2万元。时现境内共有社队企业75家,从业人员2818人,全年总产值543万元。
  1976年,镇(公社)联办厂解体,大队办企业开始独立经营。1978年,泗门镇有社队企业13家,从业人员876人,年产值405.1万元。时现境内共有社队企业103家,从业人员4306人,年产值1127万元。1983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时泗门镇有乡镇企业24家,从业人员881人,年产值540.08万元,创利130.83万元。现境内共有乡镇企业135家,从业人员6512人,年总产值3464万元,创利536.14万元。是年起,逐步推行以厂长为主的集体承包责任制。至1991年,现境内共有乡镇企业156家,个体联户企业342家,从业人员10942人,固定资产5725万元,全年总产值26687万元,创利润955万元。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湖北、夹塘、万圣、东蒲4乡并入泗门镇。是年,全镇乡镇工业总产值37471万元,利润1146元,固定资产原值7210万元,从业职工11708人。1993年5月,对镇办企业开展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工业体制改革,先选定4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4种形式的经营机制转换试点,10月全面铺开。至2000年4月,镇办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全部结束,全镇79家镇办企业共转让评估总资产14349.77万元,净资产2374.31万元。同时,村办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工作亦由各村组织实施完成。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期间,乡镇工业产值年均递增34%,外向型经济发展尤为迅速。至200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已达61.3408亿元。
  2001年后,工业经济以股份合作、民营独资、三资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至2004年,全镇共有注册企业1615家,从业人员2667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7.2%,形成18个产业门类。全年工资总额35.583亿元,工业总产值131.3296亿元,销售收入119.1234亿元,利润总额6.8461亿元,税收收入4.4884亿元,企业资产总额31.1268亿元,出口交货值24.3201亿元。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