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围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围筑
分类号:
K291.55
页数:
3
页码:
204-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民国前历代海塘围筑概括了谢家塘、散塘、楝树塘、老圩塘等。
关键词:
泗门镇
谢家塘
散塘
内容
谢家塘 宋庆历七年(1047),县令谢景初率民自上林(今慈溪市桥头镇一带)至云柯(今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一带)围筑海塘,史称东部塘,为余姚历史上第一条官修海塘。而云柯以西,原有谢家塘、王家塘、和尚塘等海塘,史称西部塘。西部塘“皆前人观水势底止,因便宜分部筑之,长短、高下异形”,其围筑年代不明,但均早于东部塘。宋《嘉泰会稽志》(卷八)载:“余姚县东部塘在县北四十里,谢家塘在县北四十里,王家塘在县北四十一里,和尚塘在县北四十二里。”又据元国子监丞陈旅《海堤记》载:“谢家塘南为汝仇湖,大将千顷,余支湖连之,其大强半州,西北田悉受灌注。”《海堤记》又载:“其西部之谢家塘、王家塘、和尚塘,悉为绍熙五年(1194)秋涛所决。”宋庆元二年(1196),县令施宿率民自上林至兰风(今余姚市黄家埠镇一带)筑堤42000尺。其中石堤4所,计5700尺,这也是余姚海塘第一次改土堤为石堤。关于5700尺石堤,南宋显谟阁学士楼钥在《海堤记》中记载:“东部塘二千七百尺,西部塘三千尺。”
大古塘 明嘉靖《余姚县志》载:宋宝庆年间至元大德年间,“塘堤溃决,海壖内移,八乡之地悉渐于海。元至正元年(1341),州判叶恒率民作石堤二万一千二百十一尺,下广九十尺,上半之,高十有五尺。故土堤及石堤缺败者尽易以石”。这是余姚历史上自北宋谢景初、南宋施宿后的第三次大规模修筑海塘。原先东、西两部海塘,“长短高下异形。至元叶恒所筑,则因旧为新,包山限海,绵亘为一,无复部分”。叶恒将东、西部海塘综合治理后,初名莲花塘,俗称后海塘、大古塘。因杭州湾潮汐有东淤西冲特点,叶恒把西部塘作为筑塘重点。陈旅《海堤记》载:“君(叶恒)视坏堤自开原至兰风,见凡土为者皆缺恶,愀然曰:‘是则为民祸也,有穷已乎!’遂与其乡老人议为石堤宜。”清《东山志》载:“叶州判大兴人徒筑谢家塘,分众作为十有五所。在东山地者,凡六:一开原桥西北后,即其地建龙王庙;一在第五门;一络芦庵;一宝胜庵;一董家路;一庙山下。”属现泗门镇境内有三所,即开原桥西北后、第五门、络芦庵。
散塘 大古塘之南北相距二三里皆有散塘。清《两浙海塘志》载:“余姚县海塘未完,筑土堤于内地,以防潮汐湓决,其制随地形上下,散漫不一,曰散塘。”相传泗门境内最早的散塘筑于汉唐时,在今东蒲沙堰头一带,因年代久远,其迹已荡然无存。现镇境内大多数散塘筑于明代中后期及清代早期。随着后海塘的不断增筑,散塘失去作用,逐渐湮灭。到近代,仍能辨出其迹的有:省塘,在大古塘南,东起云柯乡漾山,西至罗家山,全长15千米,为明清时姚北地区东西交通要道,至今方家路自然村中的省塘仍保存完好,塘高约0.5米,上铺1米宽的大石板;横周塘,在海南村南;小新塘,在海南村后,往东至周巷镇西缪路村入现慈溪境。
大新塘 俗称二塘。明永乐元年(1403),海水北却10里许。清《东山志》载:“明永乐中,于海堤(即大古塘)之北增筑一塘以遮斥地,曰新塘。”境内段自东往西穿过海南村、二塘头村,一直延伸至泗北村。新塘后还有一条“新御潮塘”,系明成化七年(1471)水利佥事胡复率民所筑,东起现慈溪市坎墩街道东潮塘。境内段因毁弃多年,其迹已不可考。
楝树塘 俗称三塘。清雍正二年(1724)增筑。乾隆二年(1737)复请公捐钱,加筑完固。自今慈溪市桥头镇洋浦往西,至周巷镇牛角尖村与利济塘会合,再往南到直塘头折西至泗门方家路止。慈溪境内段曾遍植榆柳,故名榆柳塘。泗门境内段则遍植楝树,故名楝树塘。
利济塘 俗称四塘。清雍正十二年(1734)按丁捐筑。东起观海卫,西抵上虞沥海所,全长约70千米。
老圩塘 俗称老丘。清嘉庆时筑。东起今慈溪市桥头镇洋浦,慈溪市境内称晏海塘、五塘。泗门境内则称老圩塘、老丘。
二圩塘 俗称二丘。清嘉庆二十年(1815)始分段兴筑,至民国8年(1919)竣工。今慈溪市境内称永清塘、靖海塘、六塘,泗门境内则称二圩塘、二丘。
三圩塘 俗称三丘。筑于民国6年(1917)。今慈溪市境内称澄清塘、永宁塘、七塘。在三圩塘后,有四圩塘(俗称四丘,今慈溪市境内称千固塘)、五圩塘(俗称五丘,今慈溪市境内称万安塘)。五圩塘后离海更近,海塘时筑时坍,不称塘而称圩或称丘,有六圩(俗称六丘)、七圩(俗称七丘)、八圩(俗称八丘)、九圩(俗称九丘)。泗门境内各圩塘(丘)多由宗族、祠堂组织围筑,故又有周洪丘、祠堂丘、谢家丘、倪家丘等之称。民国时期,三圩塘以南海塘大多毁弃,三圩塘以北诸圩丘常坍常筑。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