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4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肥料
分类号:
S141.6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肥料、有机肥料、稻田施肥及调节素等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农业
肥料
内容
境内农田用肥素以绿肥、河泥、土杂肥、人粪肥、畜肥、饼肥、灰肥等农家有机肥料为主,民国时期开始少量使用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化肥,1949年后施用有机肥逐年减少。至2004年,以施用化肥为主。
有机肥料
绿肥 大古塘以北棉区素以苜蓿为主,与春粮间作。20世纪60年代,大古塘以南稻区推广紫云英,产量比苜蓿增加一倍。80年代后,因棉区纯种榨菜,稻区三熟制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减少。水生绿肥有水花生草、水葫芦、水浮莲和绿萍等,均为野生。
粪肥 人粪肥和畜肥自古为农家主要肥料。畜肥以猪粪为主,还有牛粪、羊粪、兔粪、鸡鸭粪等。以1头猪计,垫草软栏,年可积肥100余担,硬栏也可积40~50担。
杂肥 清代及民国时期,冬春罱河泥,夏秋割野草,沤制草浆河泥作稻田基肥。20世纪80年代起,化肥用量增加,罱河泥、割野草减少,至2004年已不见使用。
饼肥 有棉饼、菜饼和豆饼3种。棉饼、菜饼为当地产,豆饼则由外地少量输入。民国时期,棉饼多作晚稻基肥,豆饼、菜饼多作棉田基肥。1949年后,棉饼多作耕牛过冬精饲料,先饲畜,后以畜粪肥田。
灰肥 有草木灰和焦泥灰两种,为农家传统肥料。草木灰用于绿肥、豆类作物,焦泥灰常用作基肥和早稻秧田覆盖,还有砻糠灰盖秧。20世纪80年代后,灰肥使用减少。
秸秆 1956年后,推广早稻草还田作晚稻基肥。1980~2004年,实施早稻草还田的每年约占水稻面积的50%。
化学肥料
民国初年即开始使用化学肥料。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国家实行计划供应:一是生产队向国家出售棉花、油菜等农产品后的奖售化肥;二是国家按田亩面积下达的资助化肥。80年代中期后,市场放开供应。
氮肥 20世纪50年代以硫酸铵为主,60年代有硫酸铵、氨水、碳铵70年代后,以碳铵为主,逐渐淘汰硫酸铵。50年代平均亩施5.5千克,60年代26.7千克,80年代为82.5千克,2004年达100千克。
磷肥 以过磷酸钙为主,用于蚕豆、苜蓿、油菜等作基肥。20世纪50年代,平均亩施3.2千克,60年代12.8千克,70年代29千克,1987年30.2千克,2004年达50千克。
钾肥 以氯化钾为主,20世纪70年代用于棉花种植,80年代用于各种作物。70年代平均亩施0.46千克,80年代初1.64千克,1984年3.3千克,2004年达10千克。
复合肥 1974年始用“N、P二元”、“N、P、K三元”复合肥,主要用作基肥。1985年引进俄罗斯“48%、44%、40%三元”含氯复合肥,2002年引进“希腊45%”、“芬兰45%”含硫复合肥。
微量元素 20世纪80年代起推广使用。2004年,硼肥多用于油菜、棉花,钼肥多用于蚕豆,平均亩施0.5千克。
稻田施肥
微生物肥料 主要是“5406”菌种,1971年在大麦上应用,1971~1972年与饼肥拌和发酵作棉花当家肥,1979年用于早稻催芽。1985年后,随着地膜育秧技术的推广,微生物肥料逐渐淘汰,至2004年已不见使用。
调节素 品种较多,以“助壮素”用量较大,广泛应用于棉花壮苗,矮化植株,防止作物倒伏。另还有“多效唑”用于油菜育秧、大豆初花期调控;“乙烯利”用于棉花催熟、果子催红等;“防落素”早春用于点花,以提高坐果率;“烯效唑”用于秧苗控长,促蘖防败苗。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