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4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栽培
分类号: F326.1
页数: 3
页码: 170-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民国时期,棉花一般在立夏后播种棉籽。1950年后推广条播,1955年条播面积占90%。1956年,泗门区推广露地方格育苗9500亩。1982年开始用地膜覆盖直播植棉,首年播种的130亩,比一般棉地增产15%以上。水稻方面,绿肥田早稻播种在清明前后。1949年前后,早稻水秧田播种量每亩170~200千克。1949年前,晚稻浸种不催芽,直接到水田育秧。
关键词: 泗门镇 种植 耕种

内容

棉花
  民国时期,一般在立夏后播种棉籽,大古塘以北棉地撒播,大古塘以南稻棉轮作区点播。1950年后推广条播,1955年条播面积占90%。1956年,泗门区推广露地方格育苗9500亩,占棉地面积的11.4%。1958年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44100亩,1960年达71000亩,占棉地面积的90.6%。1973年开始推广尼龙搭棚方格育苗和营养钵保温育苗,播种提早到3月下旬。至1978年前后,每年保持约5000亩,占棉地面积的5.5%~9.9%。1982年开始用地膜覆盖直播植棉,播种期在4月15~25日。首年播种的130亩,比一般棉地增产15%以上。1984年,政府给予地膜覆盖直播植棉资金补助,面积扩大到1.2万亩。1987年后补助金取消,地膜覆盖直播植棉面积减少。植棉管理重视去木枝、抹赘芽打脑、摘边心、重施花铃肥,重点防治棉铃虫、棉蚜虫、红蜘蛛、红铃虫等害虫。80年代后,广用化学除草剂替代人工削地除草。
  水稻
  播种育秧 绿肥田早稻播种在清明前后,春粮田视春粮成熟迟早及品种特性,播种时间一般略迟于绿肥田。育秧分催芽和育苗两步。1958年前采用冷水催芽,1959年推行温水催芽,1975年推行“5406”菌种催芽,另还采用箩桶保温催芽、地坑大堆催芽等。1949年前后,早稻水秧田播种量每亩170~200千克,可供插35亩稻田。1956年后改为半旱秧田育苗,1963年推行塌谷播种,1965年推广薄膜覆盖育苗,1968年推广小苗带土育秧,1985年后推行催芽地膜育秧法。
  1949年前,晚稻浸种不催芽,直接到水田育秧,1949年后,改芽露白播种,水播水育。1958年后水播旱育,1960年水播旱育占晚稻面积的80%。1961年起,晚粳改为旱播水育秧,1966年占晚稻面积的99.9%,至2004年一直沿用此法育秧。
  耕作 民国时期早稻田盛行冬耕晒白或灌水,1958年推行深耕改土,1970年后,拖拉机带铧犁深耕、机耕牛耖、牛耕机耙。1980年后,以拖拉机旋耕为主,沿用至2004年。
  插秧 1957年前,多在立夏插早稻,小满嵌晚青,夏至种单季晚稻。1960年后,绿肥田连作早稻立夏插秧,春粮田早稻小满插秧,晚稻在立秋前后插秧。历代均用人工插秧,1990年后推广轻型抛秧栽培技术。
  管理 1959年前,每年在水稻田耥田、耘田2~3次;1960年后,早晚稻只耘田3~4次;1980年后,推广化学药剂除草,耘田次数减少。1959年前多采用长灌深灌,1960年后推广薄水插秧,深水护苗,浅水促蘖,足水养胎,有水开花结实,湿润灌浆,潮田割稻。1970~2004年推行未种先开沟,留操作行,推广适时搁田。
  麦
  民国时期,霜降前后播种,以点播为主,亩用麦种2~3千克。1949年后,小麦仍在霜降前后播种,大麦则在立冬至小雪间播种。1960年后,推广点播。1970~1974年,推广阔畦撒播,亩用麦种12千克。1975年后,推行密植点播,部分阔幅条播。1982年后,多条播。2000~2004年,因经济效益低,大小麦种植面积不足百亩。
  油菜
  1958年前,多寒露播种,活棵后松土、删苗、施肥,清明前后摘菜蕻,小满前后收割。1959年后,推行育苗移栽,秋分后播种,亩播菜子0.75~1千克,删苗2~3次。霜降前后移栽,亩栽6000~8000株。1998~2004年,部分田块又开始直播,在立冬前播种,亩用菜子0.5千克。
  榨菜
  寒露播种育苗,立冬后移栽,0.1千克菜子的秧苗栽种1亩大田,清明前后收割。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