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秦代以前到1992年泗门镇政区境域沿革的情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境域 沿革

内容

秦代以前,泗门现境为浅海,海岸线在境南龙首山(俗称大湖门山)一带。
  汉、晋至南北朝,龙首山北麓逐渐淤涨,东蒲一带平原始有人定居。时属会稽郡余姚县。
  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县入句章县,废会稽郡置吴州,现境属吴州句章县。大业元年(605),析吴州置越州,三年,废越州复会稽郡,现境遂属会稽郡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复余姚县,另置姚州,废会稽郡置越州总管,现境属姚州余姚县。武德七年,废姚州,现境分属越州余姚县开元、东山二乡。时海岸线已固定在今大古塘一带。
  南宋绍兴元年(1131),改越州为绍兴府。现境分属绍兴府余姚县开元、东山二乡。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贞元年(1295),升余姚县为余姚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路复为府。现境分属绍兴府余姚州开元、东山二乡。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余姚县。现境分属绍兴府余姚县开元、东山二乡。
  清初承明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析开元、东山二乡部分境域首置四门乡,属绍兴府余姚县。
  民国元年(1912)废府制,四门乡属浙江省余姚县。民国2年,置会稽道,四门乡属会稽道余姚县。民国16年废道,四门乡属浙江省余姚县。民国17年,县以下设区、村、里,四门乡析为1里、19村,属浙江省余姚县第四区(又称湖堤区)。民国19年,改村里制为乡镇制,置泗门镇,仍属浙江省余姚县第四区。民国21年,省置县政督察区,泗门镇属浙江省第五特区余姚县第四区。民国24年,改属浙江省第三行政区余姚县第四区。民国29年,第四区改名临山区,泗门镇属浙江省第三行政区余姚县临山区。民国37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第二行政区,泗门镇属浙江省第二行政区余姚县临山区。
  1949年6月,余姚县归属宁波专区。1950年4月,置泗门区,下辖泗门镇等1镇12乡,泗门镇为县直属镇。1954年10月,余姚、慈溪两县调整县界,泗门区所辖泗门等乡镇划归慈溪县。1956年1月撤区并乡,原泗门区11个乡缩编为4个乡,泗门镇无变动,仍为县直属镇。1958年10月,泗门镇及海塘、光明、曹海、塘后4个乡合并建成卫星人民公社,下设13个管理区,泗门镇为卫星人民公社第十三管理区。1959年5月,卫星人民公社改称泗门人民公社,泗门镇为泗门人民公社第十三管理区。1961年9月,恢复区建制,管理区改公社。泗门镇公社属慈溪县泗门区。1966年,泗门镇公社复名为泗门镇,仍属慈溪县泗门区。1970年5月,周巷、泗门两区合并,称周泗区,泗门镇属慈溪县周泗区。1971年1月,撤销周泗区,恢复泗门区,泗门镇仍属慈溪县泗门区。1979年9月,余姚、慈溪两县再度调整县界,泗门镇属余姚县泗门区。1985年7月,撤县设市,泗门镇属余姚市泗门区。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泗门镇直属余姚市至今。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