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11
颗粒名称: 文化・新闻・体育
分类号: G127
页数: 10
页码: 277-2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文化;新闻;体育概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文化 新闻 体育

内容

文化事业
  【概况】
  2009年,市文广局(体育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和谐余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较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能,各项工作有新进展。7月份,经文化部考评组考评,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创优迎检工作顺利通过。根据文化部、省和宁波市的工作部署,接受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的考核验收、省文化厅关于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评估定级、浙江省东海明珠和宁波市东海明珠文化工程的复评、公共图书馆的评估考核,以及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考核验收,各项创优评选工作均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同时,按要求做好省社会文化数据的收集汇总工作,数据评估结果在全省各县(市)中名列第八。
  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改造工程竣工并全新开放,陈列布展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端技术,展陈效果良好。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部分已基本建成,11月底对外开放。余姚博物馆土建工程已通过中期结构层验收,博物馆的陈列大纲、陈列布展设计施工工程和安防工程已完成招标,年底全面完成土建工程,陈列布展、安防、普通装修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文化燎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年度有4个乡镇达到市级文化强镇要求并通过验收,4个乡镇建成集镇文化中心,50余个行政村建成高标准的村落文化宫,66户家庭被列为市级文化示范户。马渚镇沿山村申报省村落文化示范点,21个行政村申报宁波基层文化宫。为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出台《余姚市社区文化宫建设标准》,并启动年度社区文化宫的创建工作,有5个社区申报创建市级社区文化宫。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文化节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为活动主题。开幕式文艺晚会——歌舞诗剧《河姆渡遐想》邀请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营运中心副总导演的崔巍作为晚会总导演,晚会原创性强,主题突出,现场舞美恢宏大气。河姆渡文化节期间的城乡群众文化互动是全市近几年来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群众文化展示。活动分城区文化大展演和农村文化大巡演两大板块,全市“种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村、户的优秀文艺节目进市龙山剧院进行大展演,与此同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基层文
  化活动有序展开,21个乡镇(街道)以区域分块、节目调演的形式进行21场演出,演职人员超过3000人次,受益观众约两万人次。
  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化系列活动。在国庆期间市级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和社区举办规模性的文化活动超过60场次,掀起举城同庆、喜迎祖国华诞的群众文化活动新高潮。其中国庆游园大舞台活动有近600名群众参与演出,观众人数达2万;“歌唱祖国”大型文艺晚会分峥嵘岁月、锦绣中华、时代颂歌三大篇章,将全市人民喜迎祖国60周年华诞的气氛推向高潮。
  举办塑博会大型文艺晚会。综艺晚会特邀蜚声国际的朝鲜杂技团到余姚表演,让姚城观众欣赏到堪称“天下一绝”的空中飞人等精彩节目。同时在龙山剧院上演5场次上海越剧院的高水准戏曲演出,倾倒姚城广大戏迷。
  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开展各类大中型文化活动50余场次,其中有影响、示范性的近30场,主要包括迎春团拜会、中外客商元宵联谊会、第四届“兰江家园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庆新春闹元宵民间艺术大展示活动、“魅力新牟山”环牟山湖乡村旅游・第五届大闸蟹休闲节启动仪式暨走进军营大型文艺演出等。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主题活动有:丈亭镇和三七市镇的余姚杨梅节文艺演出、泗门镇“汝湖金秋”农民文化艺术节、2009小曹娥蜜梨文化节等。为更好地配合“高铁”建设,艺术剧院创作排练一台“落实科学发展观,欢天喜地迎高铁”的专场文艺节目,赴相关乡镇(街道)演出8场。。
  文化下乡活动持续繁荣。深入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全年累计送戏下乡125场,送电影下乡场,送书下乡3500册。继续开展“彩虹行动”,为1957户低收入低保户家庭赠送电视机。根波市广播电视低保工程的实施要求,投入10万元,免除8868户低保户家庭全年的收视费,免费为3157户低保户家庭安装有线电视时,各乡镇(街道)以及一大批以文化示范户体组建的业余文化团队也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1月份,市剧院的20余名演职员带着具有250余年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随市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小郡、柳川市访问演出,受到日地政府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姚剧现代戏《五月杨梅红》被列入年度宁文化精品工程和余姚市文艺精品扶持重点项并参加宁波市“向祖国汇报”国庆六十周年优目展演活动。姚剧历史剧《王阳明》获得第七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第一名和第十届浙江省精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参加首届浙江省艺术节舞台剧目展演,该剧已在中央电视台频道播放6次。
  在中国儿童音乐协会主办的“全国小音评选”活动中,余姚获4个金奖、1个银奖和3奖。创作节目《小鸟与稻草人》获“第二届全国年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小学组)”特等奖。歌曲明红枫》获浙江省首届江浙民歌演唱大赛创奖,并参加省“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歌曲《渡的太阳》获省首届江浙民歌演唱大赛表演银舜南社区文艺汇演陆埠镇“乡村歌手走进企业”演唱会
  并被宁波市委宣传部列为重点创作项目。创作作品四明南词《四明红》在宁波市戏曲节上获群星大奖,并在省第五届曲艺新作大赛暨“群星奖”选拔赛中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戏曲舞蹈《巾帼英姿》在第二届全国社区健身舞蹈汇演中获特等奖。同时,继续抓好群文理论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群文刊物或征文比赛中发表(获奖、交流)12件。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发挥文化服务职能。市图书馆网站进行改版,改版后的网站拥有更为强大的实体书目服务功能、更为全面的网络资源服务项目、更具区域特色的文献服务、更为人性化的读者服务。全年共接待读者186251人次,个人外借图书276500册次。公共图书“一卡通”工程启动,所有乡镇(街道)图书馆实行图书借阅“一卡通”工程,并与市图书馆联网,实行信息化网络管理,更好地实现市、镇(街道)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目标。同时,精心办好“姚江书友沙龙”等。读者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读者活动20次,9563人次参与活动。
  努力开拓文化经营渠道。新华书店通过调整书城经营格局实现多业发展,并新开辟音像低价适销书卖场。同时,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主题图书集中展销会、名人图书签售等活动。1至10月完成图书销售额4842万元,实现利润367万元。市电影公司开展积极有效的电影放映活动,通过组织优秀影片上映以及向社会营销电影套票,影城收入超330万。市艺术剧院全年共演出390场,演出收入246.7万元,取得理想的演出效益。
  【群众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解决文化站长的待遇问题。规定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街道),增配一名社会事务办副主任兼任文化站长;其他乡镇的文化站长岗位任职满3年、年度考核称职、表现优秀的,在岗期间可享受中层副职待遇。
  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和业务指导。重点对文化站长、村落(社区)文化管理员和基层业余文化骨干进行分类培训,培训内容突出文化燎原工程创建业务指导、乡镇(街道)图书“一卡通”业务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当前文化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全年由市级文化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17次,培训人数超过1200人次。
  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和人才队伍的管理。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先后制定并出台《余姚市村落文化宫和村落文化员管理办法》、《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影放映员管理办法》和《余姚市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落实对村落文化宫、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单位、传承基地以及村落文化员、农村电影放映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规范化管理。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
  文物保护机制不断完善。《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政府审核批准。河姆渡遗址获得“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名录”和“最具华夏文明符号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两项殊荣。积极做好文物保护相关规划,做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市级文物文保单位和浙东运河遗产点国保单位的遴选、推荐申报工作。12月份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出台《余姚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
  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全面结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野外普查队共调查行政村265个,社区及居委会52个,自然村2559个,普查文物点1945处(复查139处),正式登记的新发现有884处。9月份,室内资料整理汇总和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完成大运河余姚段保护申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以及市重点地区的地下文物调查。
  做好抢救性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维修工作。2月至4月,配合宁波市考古所完成汪大猷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5月中旬,完成马渚全家桥烽火山I西晋窑址的发掘清理工作。10月,配合省考古所做好成品油管道沿线调查。年末,配合宁波市考古所发掘清理一处高铁沿线遗址。同时,完成大岚镇甘竹庵、陈宫庙和陆埠镇剡湖庙的维修以及舜江楼屋面整修和油漆保养维修工程。季卫桥维修于9月底竣工。至年底,基本完成褚氏宗祠、越国公殿、仙圣庙前立面的维修,干氏宗祠的维修开始施工。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出台《余姚市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试行办法》,对市级以上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落实保
  护、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实施绩效化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姚剧开设姚剧专业表演班,确保姚剧表演后继有人。二是项目申报工作取得实效。虞舜传说、陆埠佛雕、余姚土布制作技艺、木偶摔跤等4个项目成功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虞舜传说、陆埠佛雕、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犴舞等4个项目被推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泗门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犴舞)”称号。三是大力弘扬传统节日,做好宣传推介文章。先后举办“庆新春、闹元宵”民间艺术大展示、泗门元宵灯会、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以及包粽子、尝月饼比赛,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组在河姆渡遗址现场摄制《中国节・端午》专题。9月份,土布制作技艺受邀参加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四是非遗普查工作扎实推进,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甬上风物・余姚卷”共21本普查分册,1600个左右项目,于年内交付出版。
  【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国际遗址类博物馆馆长河姆渡峰会取得可喜成果。峰会以“历史遗址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收到论文67篇。国家文物局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官员,世界著名遗址博物馆和国内知名遗址博物馆的馆长参加本次峰会。峰会围绕“河姆渡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上的地位”、“河姆渡遗址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遗址保护和博物馆的运行和管理”、“遗址博物馆与文化产业发展”等四个专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并一致通过《余姚宣言》,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文化遗址,促进世界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管理与长远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做好书籍的编辑印刷出版工作。《姚江古代典藏文物》、《姚江传统建筑》、《余姚记忆——最后的文化遗产》、《朱舜水探微》,以及《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新视窗》等印刷出版。《姚江文化丛书》今年将完成《姚江戏曲》等八部书籍。
  【发挥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
  抓好博物馆临时展览,丰富展品内容。组织举办《姚江民间收藏——当代书画藏品展》、《国际礼品展》、《余姚报纸展》、《姚江民间收藏书画展——张旭东先生收藏书画展》、《全国名家书法展》和《余姚书画展》等临时展览,以及迎国庆60周年《名邦风华——余姚文化遗产图片展》和《科举文化史料展》等。同时,抓好馆际交流,推动精品展览走出余姚、走出浙江。
  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努力增加参观人数。余姚博物馆、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司令部旧址和王阳明故居等开放点总接待观众108297人次,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参观人数4860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自5月底全新对外开放,参观人数达133341人。
  【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无证电子游戏室和黑网吧集中取缔行动、“十小行业”小音像(网吧)整规工作和地面卫星整治等各类专项活动,同时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02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699家次,联合公安、工商、消防、安监、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8次。
  加强培训,有效保障文化市场安全稳定。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及法律法规培训工作。相继召开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电子游戏、演出、书报刊、印刷、游泳场所等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学习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单位业主进行培训22次,参会达2300余人次。结合国庆60周年的重要保障期,先后成功举办两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演习,有效提升基层广播电视播出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成立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对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员进行统一管理和执证上岗培训,有效地稳定农村电影放映员队伍。
  规范审批,努力做好行政审批工作。行政审批中心文化窗口共集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等41个行政审批项目及其他服务项目。共计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699件,办结690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全年新设经营单位共计39家,新增投资约3600余万元。同时,继续抓好体育彩票销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7000余万元。
  积极探索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开展“星级网吧”等评比创建活动,树立文化经营单位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示范创建,积极做好马渚镇试点工作,10月份成立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马渚中队;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承担起行业管理之责。
  (市文广局)
  广播・电视
  【概况】
  2009年,市广播电视台以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宣传和确定数字电视发展方向作为工作重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确保节目安全优质传输播出,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新闻宣传】
  围绕中心,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一年来,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着眼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按照“三贴近”原则,用新方式、新角度、新事例,筹划组织好全市重大宣传战役、重要节庆活动的宣传工作。突出抓好经济宣传,客观反映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准确地宣传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大力宣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决策,深入解读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在余姚新闻中推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保增长,保信心、保稳定”、“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等栏目,积极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发挥优势、应对挑战的成功经验,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宣传工作,围绕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多出效益这一主线,在两台推出“余姚印象——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新闻系列报道”,在全市上下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开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挖掘素材,做好典型宣传报道工作。新闻媒体作为联系政府和公众的纽带桥梁,既要发挥好舆论引导功能,又要坚守社会责任,还要时刻关注民生,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年初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把梁弄镇中原校长徐立科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报道,推出徐立科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下半年又对在杭甬高铁客运专线建设中涌现出的丈亭镇村镇建设办主任应秀凤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市上下营造奉献、友爱、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重点报道】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独特的媒体优势和资源优势,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活动,积极开展本土化文化传播活动。精心组织对国际河姆渡文化节、中国(余姚)裘皮服装节、中国(余姚)第20届全国五金工具博览会、旅游及现代服务业香港推介会、中国(余姚)杨梅节、“飞天壮歌——中国载人航天展”、“两迎一创”、第十一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报道,配合做好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摄制端午特别节目,成功举办市“互融共建・姚江明月情”第二届十佳外来务工人员和管理单位及个人颁奖晚会,为建设和谐富裕新余姚营造良好的氛围;精心策划承办首届余姚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举办“太平洋产险杯・唱响六十年”歌王争霸赛。全年共承办各类演出活动44场次,通过对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
  【外宣和节目创优工作】
  加强与中央、省、宁波市各广播电视媒体的联系,保持外宣渠道畅通,最大限度地向外传播弘扬余姚。3件新闻稿件被中央台录用,省两台及宁波两台录用的稿件比2008年有一定的增加。并有25件反映余姚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的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电视网播出。参加江、浙、沪和杭嘉湖新闻协作网成员台会议,通过作品的相互交流,扩大余姚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节目创优工作取得新业绩。共有22件新闻、专题、文艺和播音主持、技术制作等作品获得宁波市级以上政府奖,广播剧《心灵深处》获全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栏目《相约》获宁波市广播电视政府奖品牌建设优秀栏目奖;电视栏目《姚江田野》获宁波市优秀对农栏目;电视专题片《恋恋温泉》获宁波市电视专题片大赛二等奖,创优工作继续走在宁波市各县市(区)前列。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结合2008年底基本安装完成全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广播音箱接电、调试运行等扫尾工作,不断总结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维护管理工作经验,落实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村村响”工程建设成果,发挥农村有线广播的宣传服务作用。
  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积极实施“广电低保”工程,在做好调查摸底的情况下,统一组织器材发放,对全市2000余户低保户上门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并免收基本收视视听费,推进广电服务均等化,让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网络改造】
  积极实施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升级,高起点、高标准地对传输网络进行更新换代,改善网络结构,提高传输质量,加快推进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计划。全面实施城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全市主干光缆大环网建设任务,提高干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继续加强主杆线路的优化和光缆网的建设,重点对城区老小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有计划地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网络达到数字电视传输要求。继续做好传输线路改道和地埋工作,新建小区全面实施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建设。扎实有效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延伸偏、远、散地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扩大有线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全年共铺设光缆108千米,新增光点145个、EPON光点68个,改(整)自然村5个,使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功能更加完善,传输信号更加优质。
  【广播电视数字化管理】
  在2004年试点开通数字电视的基础上,累计已发展数字电视用户700余户(其中集团用户约300户)。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需求,做大做强广电事业,市广播电视台加大数字电视工作力度,做好数字电视发展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专门成立发展数字电视调研组,于4月份赴北仑、鄞州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进一步理清发展数字电视思路,为下一步全面推进系统化数字电视工程打下基础。
  (市广播电视台)
  《余姚日报》
  【概况】
  2009年,余姚日报社在市委、市政府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闻立报、质量办报、发展强报”的思路和“新、奇、特”的要求,以打造特色报社、实力报社、活力报社、和谐报社为目标,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办报质量不断提高,报业经营不断发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报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报社(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63.83万元,其中广告收入2315.68万元、发行收入430.51万元、印务收入972.05万元,实现利润491.12万元。在年度浙江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县市报新闻奖、浙江省县市区域报新闻奖、宁波新闻奖等评比中,报社共有110件次作品获奖,并且作品获奖档次创新高,图片《城市边缘的“小候鸟”》获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还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暨中国新闻奖摄影年度比赛日常生活类银奖(金奖空缺),消息《大岚村村兴建太阳能垃圾处理系统》获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
  【新闻宣传】
  做好重点工作报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困境,报社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促调整”的工作大局,在头版相继开设“坚定信心,促进发展”、“企业家话发展”等专栏,推出“企稳回升看亮点”等系列报道,及时刊发部门、企业攻坚克难保增长、促调整的情况,形成全市齐心协力战危机的宣传强势。在8月份市委第十三届八次会议召开后,又及时推出“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单位、企业,采编一组组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报道,为全市各地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三届八次会议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做好全市重点工作报道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全市重点活动的宣传工作。举办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是全市2009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报社精心策划,从3月27日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开始到6月2日文化节闭幕,一共组织采写80余篇风格多样的报道,有消息,有访谈,有综述,有评论员文章,有图文并茂、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大特写,还有《七千年前的稻米部落揭秘》、《河姆渡:三类文化因素交相辉映》等一系列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深度报道,让全市群众、八方来客对河姆渡文化有一个立体、生动的了解,有力提升文化节的宣传效果。
  做细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增强新闻宣传的可读性。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年度各媒体必须要做好的一个重大主题新闻宣传工作,因此报社早策划、早行动,使新闻宣传更具主动性和吸引力。从1月初开始,分别在报纸一版、二版、《社会周刊》推出“余姚历史上的今天”、“七彩村庄”、“与共和国同生日”专栏,各具特色地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市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以及相关人和事的变化。进入8月份,又精心策划,推出“红色记忆”、“漫画60年”、“沧桑巨变60年・余姚纪事”三大特色专栏,使群众能从更多角度生动了解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余姚取得的伟大成就,再掀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高潮。
  做强典型人物报道,提升新闻宣传感染力。3月份,报社在总结以往人物报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在头版刊登长篇通讯《愿燃红烛耀山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在平凡岗位实践崇高人生价值》,推出“山区好校长——徐立科”这一先进人物典型,引起很大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跟进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余姚日报》复刊20周年纪念大会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时任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等领导对徐立科事迹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热潮。
  做深民生新闻报道,当好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关注民生,及时反映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余姚日报》不断完善自己的报道方式,让社情民意通过不同渠道得到反映。一是通过《记者调查》、《新闻热线》等栏目,及时反映群众关注的问题。二是通过《民声实录》及时刊登社情民意,在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三是通过内参的形式,及时上报热点问题。5月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年晚稻种子质量偏低,不加注意会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迅速撰写内参《余姚六成晚稻种子发芽率低于国家种用标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亟须各方努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做足报网互动文章,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积极实施报网联动,《余姚日报》刊登的所有新闻报道,余姚新闻网都及时进行刊发,对一些重要新闻,新闻网都会制作成专题进行强化报道,如“祖国,我为您自豪”——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专题、第十一届中国塑料博览会专题等,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开多角度集纳式报道,与报纸呼应,形成宣传强势,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与此同时,还通过推动报网互动,整合新闻资源,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事情,使报纸和新闻网的宣传工作更深入人心。年度余姚新闻网开设论坛,《余姚日报》根据论坛上“我说余姚”、“阿拉帮忙热线”等栏目,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在报上做好后续跟进报道工作,获得好评。
  【报业经营】
  广告经营。面对严峻的广告形势,多策并举,一方面抓好广告服务,与新老客户加强联系和沟通,保证客户源;一方面紧扣县市区域报与群众近距离的优势,加强专栏、专版策划,做精做细专栏、专版,多方吸引广告客户;另外积极进行报业大型广告活动策划,用活动带动广告,使广告业务得到有力拓展。在全力拓展报纸广告业务的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报纸的印刷、发行成本,确保报纸广告的高产出率,提升广告经营效益。在广告经营中,始终坚守诚实守信原则,广告信用指数较高,被全国广告协会授予“2008~2009年度全国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广告部也获得“2009年度全国报刊广告经营管理优秀团队”称号。
  印务经营。为进一步提升印务经营水平,在2008年投入200余万元的基础上,2009年又投入近20万元,增添更先进的印刷设备,为业务拓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还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印刷技术培训,抓好印务营销管理工作,使得报社的印刷业务得到有效拓展。报社印务中心除完成《余姚日报》的印刷任务外,还承担《都市快报》及全市100余家行业报、企业报的印刷业务,发展形势较好。印务中心的印刷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年度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余姚日报》荣获优质报奖。发行工作。报社通过充实发行队伍、完善服务机制、开通多部投诉电话等方式,采取上门征订、电话征订、破月征订等方便读者的方法,确保年度《余姚日报》发行工作顺利进行,发行量稳中有升。9月份开始,报社还积极做好2010年度《余姚日报》的征订工作,在落实对部门、企业发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订报、家庭订报、私订公助及报纸零售等领域做好发行文章,使2010年度的《余姚日报》的征订数实现较大增幅,比2009年增加2000余份。
  【内部管理】
  一是根据按岗位、按任务和按业绩定酬的原则,完善考核制度,打破身份界限,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加强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报社重新修订《余姚日报社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出台广告、印务中心、发行、网络新闻部经营考核办法,加大奖励和惩罚力度,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二是深入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人员双向选择活动,促使人才资源得到科学分配,人尽其才。全年有8人在双向选择活动中实行轮岗,使得人才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意识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不断完善奖励机制,调动各层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年度报社重新制订《余姚日报社好新闻奖励办法》,从报社内部的季度、年度好稿到宁波市级以上各类年度和专项新闻奖,创作人员均可获得几百元到最高三万元不等的奖励。
  【队伍建设】
  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进行集中学习,端正工作作风,提升政治素质。
  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请专家到报社讲课,组织采编人员参加新闻业务培训,每月举行新闻点评大会,每周开展谈版会等方式,让工作人员能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打造业务精品的能力。
  抓好党建工作,推进队伍建设。通过“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外出学习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增强党员的向心力。为吸引报社非党员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对非党员同志的培养力度,新确定四名积极要求上进、表现良好的采编人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对象,在报社营造一个良好的“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的氛围。
  丰富工会活动,增强报社合力。积极组织开展迎新联欢会、趣味比赛、集体采风、节日慰问等各类工会活动,营造良好报社文化,以进一步体现报社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增强报社的凝聚力。
  【特色活动】
  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4月底,联合市金融办、人行余姚支行、宁波银监局余姚监管办和市经济发展局等部门,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全市2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250余家中小企业代表出席融洽会,当场达成融资意向11亿元,签订授信合同6.5亿元,受到市主要领导和广大企业的肯定。
  《余姚日报》复刊20周年活动。2009年是《余姚日报》复刊20周年。6月26日,报社举行庆祝《余姚日报》复刊20年的纪念大会,来自省、宁波市和余姚市的各级领导,省内各兄弟县市报社领导,全市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宣传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报社历任领导、曾经工作过的同志和通讯员、评报员代表共聚纪念大会,对《余姚日报》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此外,报社还借纪念复刊20周年这一契机相继推出余姚报纸展、报人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既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进一步拉近报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搞好特色活动外,报社还精心策划,推出60个版面的庆祝《余姚日报》复刊20周年的纪念特刊,在全面回顾《余姚日报》20年来走过的辉煌道路同时,还通过《古城新颜》、《制造高地》、《品牌强市》等主题版面,对余姚进行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宣传,为全市广大读者和前来参加庆祝《余姚日报》复刊20周年纪念大会八方来宾,提供一份精神大餐,有力扩大余姚和《余姚日报》的影响。
  (刘霞飞)
  体育
  【市第十三次全民运动会顺利举办】
  市第十三次全民运动会分老年部、成年部和青少年部,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全市共有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22个代表团和78所学校的7721人次参加22个项目,是历届运动会参赛队伍、人数、项目最多、历时最长的一次盛会。11月下旬,市运会开幕式在全新开放的全民健身中心隆重举行。
  【群众体育活动全面普及】
  以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增点扩面为主,“管”、“建”并重,全面提升基层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全年共安装健身路径
  170条,新建篮球场42个、门球场6片、地掷球场7个、汽排球场2个,并对全市已安装健身路径进行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同时,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推进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进程。全市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的学校已增至53所。黄家埠、牟山、马渚、大岚四个乡镇成功创建省体育强镇。10个行政村创建为省村级体育俱乐部,5个行政村创建成为宁波市体育特色村。
  以市十三届全运会为契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乡镇(街道)结合市运会的召开,纷纷举行各类选拔赛,黄家埠、牟山、马渚等镇举办综合性的农民运动会。阳明等5个镇(街道)参加宁波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的拔河、乒乓球、象棋、围棋、门球等5个项目的比赛,获得团体、个人共6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如“建设健康之城、共建和谐社会”迎春长跑活动、机关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拔河比赛、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余姚市启动仪式暨“嘉悦购物广场杯”市万人体育舞蹈大赛等等。同时,各协会、企事业单位也积极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全市向上参赛30余次,举办市级中、小型体育活动200余次,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业训网络体系。在原有训练点校、传校的基础上,为保证五中女子摔跤队的梯队衔接,又新增姚北实验学校的摔跤市级训练点。全市训练点校、传校累计已达28所,其中包括省级1所、宁波市级13所。在深入调研、跟踪训练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据库,对优秀苗子进行定向跟踪,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全年共向“一校四基地”输送优秀体育苗子10名。
  积极向上参赛,锻炼队伍,检验训练成果。山东枣庄全国青年摔跤锦标赛中,市五中姚汝汝获女子63公斤级别冠军;七中男子柔道队参加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获团体第一名;市子陵中学男子篮球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获第五名;全民健身中心还成功配合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来自各县(市)区和宁波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56支代表队共79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余姚市代表队创下参加历届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最好成绩。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场上,余姚籍运动员夏秀东获男子800米铜牌,李玲获女子撑杆跳铜牌。
  (市体育局)
  马渚镇首届全民运动会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