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07
颗粒名称: 教育・科技・卫生
分类号: G127
页数: 10
页码: 267-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教育、科技、卫生概况、均衡发展呈现新局面、各类教育再上新台阶、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教育 科技 卫生

内容

教育
  【概况】
  2009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优化发展方式,强化工作措施,抓住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教育民生品牌,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各项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均衡发展呈现新局面】
  网点调整持续推进。教育网点布局规划是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按照2008~2020年全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抓紧实施教育网点调整,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的布局,迁建合并学校,撤销薄弱学校,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使更多学生享受到优化整合后的教育资源。市二中迁建一期工程、市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工程、二六市小学教学楼均已竣工并交付使用。黄家埠镇中心小学、北郊九年制学校、凤山小学、泗门镇二中先后动工建设。临山镇中心小学已完成方案设计,姚江小学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年度完成魏家桥小学、横岙小学、湖山小学撤并任务,全市6班级以下小规模学校撤并任务基本完成。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教育网点的调整与完善,不仅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而且使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优质教育,促使乡镇各校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缩短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学设施、教育环境。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超12亿元,比2008年增长15%,义务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增加经费1.7亿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全市义务段、高中段的生均公用经费得到保障。中小学设施设备逐步完善,全年教育技术装备购置经费达2500万元以上;市教育局局域网建设已进入招投标,预计投入经费800万元。标准化学校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新建学校均能达到标准化学校二类以上的标准,老校舍扩建也尽可能达到标准化学校三类标准。共有122所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84%(含15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其中公办学校标准化学校的达标率为93%。
  农村教育得到加强。针对长期来农村非中心校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教师学习成长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出台《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非中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六条措施加强农村非中心校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宁波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克服困难,招聘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75人、农村幼儿园特岗教师56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师支教、骨干教师跨校带徒、“百人百课送教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快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利用名校办学优势,姚北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陆埠镇中与舜水中学等加强合作办学,促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各类教育再上新台阶】
  教育事业规模呈现新特点。全年幼儿园新生入园人数为7548人,在园人数为26385人;小学在校学龄人口为59226人,学龄人口共59226人,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在校学龄人口为29762人,学龄人口共29768人,其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8%,义务段学龄人口已有下降趋势,比2008年减少4750人;年度初中毕业生为13580人,仍处于初中毕业生高峰期,应届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到96.20%;职高招生6721人,职普比为56;44,高中段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学前教育得到新发展。一是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认真贯彻《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倾斜力度,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二是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进行新一轮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等级认定工作,全市有省一级幼儿园6所,省二级幼儿园17所,省三级幼儿园52所,宁波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到100%、,中心幼儿园达标率为100%。三是推进早期教育工作。印发《余姚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评估标准(试行)》,成立市早教指导中心,建立乡镇(街道)早教指导站12个,50%的乡镇(街道)设立早教指导站。四是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共招录18名优秀幼儿教师、56名特岗教师,都被分配到全市各个乡镇(街道),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有公立幼儿教师。
  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一是重视重点品牌专业建设。以推进“一校一品”重点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一手抓调整,一手抓建设。职技校的机械模具、二职校的农口、职教中心的机电、商贸财经、四职校的计算机、五职校的工艺美术等专业都成为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市职教中心学校与中国塑料城管委会合作开设机器人创作专业,市四职校与杭州动漫基地合作开设动漫专业。市一职校成功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验收,并成为宁波市机械特色专业学校,是宁波市首批六个职教特色专业学校之一。二是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市二职校现代农业实验园和市四职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示范基地;投资250万元的市职教中心汽修专业实习工场建设正在筹建之中;全市职校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家。三是重视师生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师生“技能节”等活动,强化师生学习技能意识,师生技能素质得到提升。全市现有“双师型”教师205人,占职校教教师总数的65%;职校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多次摘金夺银。四是重视社区教育。全市8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初步构建市、镇(乡、街道)、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区建设和满足居(农)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朗霞街道、阳明街道、兰江街道和低塘街道已成功创建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
  特殊教育取得新进步。全年市特教中心共举办13个班级,在校学生达125人,尽最大努力满足全市特殊教育需求。特教中心的老师们热爱事业,关心每个学生,积极实践新的特教理念,形成陶艺、航模、文艺、生涯等教学特色,学生航模在宁波大市比赛中获特殊教育组总分第一名。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规划4公顷的特殊教育中心新建项目已经立项,并进入选址阶段。
  【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市委的工作安排,上半年和下半年,局机关和各直属党支部、乡镇(街道)中小学扎扎实实地开展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践载体,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事业发展,也极大地促进队伍建设,整个队伍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也使教育工作实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系统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梁弄镇中原校长徐立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徐立科的优秀事迹感人至深,《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许多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广泛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省委书记赵洪祝等领导作出向徐立科学习的重要批小。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的活动有:名师、骨干教师跨校带徒;“领雁工程”第二期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领雁工程”骨干培训学员后续跟进培训;市首届青年教师大比武;“百人百课送教下乡”;市首届“课堂节”;市首届中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选等。每一个教师业务培训活动,努力做到准备早、主题明、内容实、组织细、效果好。其中“百人百课送教下乡”活动中,继续组织义务段百位骨干教师上百堂示范课,送教到四明山区、北部海边学校,与山区、海边教师同教、同吃、同住,每次为期两天,收到良好的送教效果,新华社、《浙江教育报》、《宁波日报》、《钱江晚报》等重要媒体就此都作大篇报道。通过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和专家引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得到不断发展,其中四中郑伟大、职教中心陈雅萍教师被评为正教授级中学教师(宁波大市共13人)。11月21日,《教育信息报》头版头条刊登《余姚:让“营养大餐”唤醒农村教师成长的渴望》文章,介绍余姚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中产生积极反响。全市已累计拥有9名省特级教师,40余名宁波市名教师、骨干教师,300余名余姚市名师、学科骨干,1000余名省市级教坛新秀,为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提高校长队伍素质。一是认真抓好校长专题培训。内容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如邀请上海华师大吴刚教授作《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专题报告;徐立科先进事迹学习活动等。二是组织德育校长异地研修培训。四月份,组织全市74名中小学分管德育副校长赴上海华师大进行为期9天的培训。三是开展新任正职校长培训。对全市近两年25位新任正职校长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校管理策略”培训,加快新任校长专业专长。
  【素质教育达到新水平】
  德育工作得到深化。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载体,着力打造区域德育品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结合教育实际,出台《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书香工程”,开展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施“心育工程”,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心育工作呈现新气象。开展中学共青团规范化达标创优活动、少先队“星级队室”创建活动,夯实德育基础建设。通过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优秀班集体,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增强师生德育意识,优化德育工作环境。涌现一批有影响的德育特色学校,如丈亭镇中(法制教育)、世南小学(爱心教育)、姚北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等。
  体艺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严格执行体育课程计划。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实施大课间操制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举办教育系统第七届艺术节、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学校”评比活动、召开市第39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上半年承办宁波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精彩的开幕式成为运动会的最大亮点。在这次运动会上,余姚市代表队成绩突出,职高组获得第一名,初中组获得第三名。三是开展竞技体育活动。五中女子摔跤队、七中男子柔道队在各级比赛中成绩喜人。在二中和姚北实验学校建立市级田径集训队,加强竞技体育发展。年度通过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验收。
  教学管理不断推进。一是聚焦课堂教学。市教研室组织全市280余名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余姚市名师、学科骨干教师,以课堂教学展示、学术论坛、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示200余节课堂教学的成果,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出台《余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余姚市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召开中小学教研工作会议加以落实。三是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修订初中《教育教学考核细则》,把参加中考毕业考全市后20%人数纳入质量考核,并作为余姚中学招生切块名额的重要依据,对提高中下学生文化课成绩、缩小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上半年,首次组织全市小学六年级语数调研测试.加强小学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引导学校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四是继续推进中招改革。加大余姚中学自主招生力度,自主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比例达54%。市四中、高风中学全面实施自主招生,市五中、市七中首次进行部分自主招生改革,达到预期工作效果。五是重视普高教学质量管理。继续实施高一高二教学统测制度,抓好高三教学研究,全市高考成绩比2008年有所提高。
  课改科研不断发展。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重点,强化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注重教育科研形式、内容的创新,着力打造教育科研精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再创佳绩,有力促进全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年共获宁波市级及以上各类成果奖62项,教育论著5项,余姚市教育教育科研成果奖53项,合计五大类115项。其中,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宁波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18项、宁波市教育科研成果奖9项、宁波市第三届德育成果获奖1项、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类优秀课题成果奖6项。市教研室被评为宁波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教育民生成为新亮点】
  积极抓好扶贫助学工作。积极整合各项资助政策,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初步建成从小学到高中、从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扶贫助学体系。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义务段实施免杂费、免课本费、免作业本费政策。全市749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资助,资助经费978万元;对考入普通高校学生发放“寒窗基金”40万元。继续实施义务段、中职学生爱心营养餐,全市有4709人享受爱心营养餐,资助经费168万元。继续实施经济欠发达乡镇义务段学生“两免一补”,高中段、高校学生免费补助政策,资助学生1973人,免费补助经费354万元。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9年是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第三年,全市在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义务段教师绩效工资、义务段学校实行细化预算管理等方面有较大进展。义务段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执行宁波市标准;义务段教师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真正实现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义务段教师工资有明显提高。为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经费保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编报2009年义务段学校单位预算的通知》,全市义务段学校全面纳入细化预算管理、教师绩效工资得到保障,对义务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2009年,在余姚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2094人,其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学生11038人,占34.5%,公办学校接纳21056人,占65.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成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组分。市教育局加大管理和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水平。按照省政府规定,从上半年开始,取消义务段学校借读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办学要求,加强教育督导。实施“蓝天工程”,印发《关于开展公办学校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17所公办学校与15所外来学校开展包括行政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资源共享等内容的全方位的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外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依法治教得到新加强】
  加强教育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评价、激励和导向作用,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督导活动。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在继续全面推行小学办学水平星级督导评估。全市累计有三星级及以上学校52所,其中五星级6所,四星级16所,三星级30所,高星级小学占全市小学总校数的55%。二是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通过对外来学校的督导评估,从而进一步规范外来学校办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全年共评出优秀级学校4所、良好级学校7所、合格级学校4所。三是组织开展初中实验教学专项督导评估。继2008年对小学实验教学进行专项督导后,2009年对全市初中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督导评估。通过专项督导,初中的实验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大大提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此外,继续做好各类学校等级认定和先进评比工作。
  推进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举办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会。加强财经纪律,把好细化预算关,确保人员经费、日常生均公用经费的到位。继续实行阳光收费,巩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成果。加强对学校财务执行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制度,坚决治理乱收费。制订民办教育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五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已纳入局财务结算中心管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财务管理,将外来学校财务纳入乡镇(街道)代理记账,促使外来学校财务管理逐步规范。此外,结合市“项目推进年”活动和行政执行力建设部门责任抄告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对城区义务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切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行政水平。
  做好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除做好常规安全工作外,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学校安全事故预防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上半年,全市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组织全市师生“应急避险大演练”活动,150余所学校参加演练。二是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联合市卫生局推进“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制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中心级以上学校食堂“五常法”实施率达到50%以上。抓好流行性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是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从8月下旬开始历时近2个月,对全市161所中小学校舍进行地质灾害、防洪、防雷、消防、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市政府已批准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余姚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2009~2011年)》,要求三年内需完成新建、迁建学校8所,建筑面积222645平方米;加固校舍40751平方米;拆除校舍66773平方米;完成消防、防雷整改,总投入经费51601万元。
  (市教育局)
  科学技术
  【概况】
  2009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和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心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年度被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宁波余姚塑料模具特色产业基地”,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提升区域产业创新水平】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的145家企业实现高新产值145.2亿元,比2008年增长33.6%,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值比重17.5%,其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40.5亿元)、新材料(17.3亿元)、生物医疗器械(12.2亿元)、电子信息(4.2亿元)四大产业实现产值74.2亿元,占高新产值比重51.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达75家抓好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全年申报上级各类科技项目181项,已立项153项(国家级11项);宁波市级新产品共立项553项。其中推荐申报的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0.5T永磁开放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宁波宇华电器有限公司的“聚乙烯(PE)球阀”,被列入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分别获国家经费支持210万元和120万元;市农林水利管理处的“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项目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获国家经费支持50万元;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初创期和平台项目已立项10项,获国家资金支持440万元。
  全年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4464万元。
  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各级工程(技术)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宁波远东制模有限公司、宁波舜宇模具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分别共建注塑模具CAE技术平台和模具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新增省级工程中心3家(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浙江达可尔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丰体育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工程中心18家,累计拥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5家,省级12家,宁波市级35家。
  【建设区域创新条件】
  深化产学研合作内容。除组织企业参加宁波・南昌周、宁波・重庆周、浙科会、高交会外,带领企业小分队分别赴中国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对口洽谈。邀请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俞立院长一行六人到余姚与企业开展技术成果对接。邀请辽宁工业大学来姚举办科技成果发布及技术咨询会。举办第11届塑博会科技交流活动,邀请四川大学、兵器集团第五三所、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院所的37位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咨询、洽谈,共展示成果50余项,并举行LED灯具和电子电器二场专题技术对接交流会、专家教授企业行等活动,达成合作意向38项。
  构筑科技创新资源。为推进全市产业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灯具和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工业自动化研发中心”。宁波中塑在线有限公司、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等一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信息、网上交易的中介机构不断发展。
  发挥科技创业平台作用。科创中心入驻15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企业,同时辅导好入驻企业申报上级项目,“虹膜身份识别系统”和“新型仿生微创机械的研发”两个项目已列入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初创期项目,分别获60万元和80万元经费支持。为缓解创新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下拨浙江华锦微电子有限公司30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下拨科创中心企业65万元创业种子资金。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再创新高,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专利申请达4083件,其中发明专利389件,比2008分别增长52.3%和106.9%;;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总专利比达到9.5%,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比。全市专利授权量达2643件,比2008年增长46.9%,其中发明专利90件,比2008年增加26件,增幅达40.6%,超额完成全年授权总数2000件和发明专利授权50件的目标。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总数在宁波列第三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列第二位。
  专利示范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新批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4家,宁波专利示范企业9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累计共有专利示范试点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试点4家、省级16家、宁波级21家;实施宁波专利产业化项目3项。
  专利维权有效开展。自2006年7月宁波知识产权局委托执法以来,按照《专利法》、《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和《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等规定,运用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运作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全年共受理专利纠纷2起,已结案2起。
  【推进产业信息化步伐】
  完成软件产值8.5亿元,比2008年增长33%;新认定软件企业7家,累计21家;新增软件产品61个,累计126个。列入宁波信息化示范企业l家,新批宁波信息化试点单位2个、宁波重点软件企业1家。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6个,其中电子信息发展基金项目1个(金辉公司)、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项目1个(江丰电子)、信息技术倍增计划3个;组织6家企业的8个项目申报宁波专项资金。
  (沈柳瑜)
  卫生
  【概况】
  2009年,市卫生局在省卫生厅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及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要求,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抓好制度落实三条主线,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进一步缓解。全市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先后获“省卫生强县(市、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省级先进区”、“省医政工作先进集体”、“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优秀网站”、“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76岁,其中男性77.24岁,女性82.52岁。居民总死亡率为7.21%。,男性死亡率8.26‰,女性死亡率6.17‰;婴儿死亡率为3.8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达43.79‰,占全死亡的73.75%,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全年出生5396人,死亡59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72‰。
  【卫生事业发展和管理】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月8日,举行市人民医院新院落成典礼暨建院六十一周年活动。新院历经4年时间建设,总投资5.4843亿元,占地21.53公顷,一期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9月,总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1175平方米的市二院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年度还先后完成投资300万元的梁弄中心卫生院医疗综合楼扩建工程和投资150万元的大隐镇卫生院门急诊楼改造工程。
  资源整合初见成效。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省内首家“余姚市临床检验中心”,于6月正式开始运行,承担全市10家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等相关检验项目,实现检验信息全市联网、检验报告全市通用的统一模式,大大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缩短检验所需时间,降低检验成本,避免不同医院之间重复检验的弊端和检验设备的重复购置,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消毒供应集中配送中心和市卫生物资采购中心也已开始运行,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取得规模效益。
  医院管理逐步规范。加强医院管理的内涵建设,推进院科二级管理。严格把好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准入关。强化对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医的意识。下发《关于认真执行增收节支厉行节约十项规定的通知》。将费用控制指标与各医疗单位平时绩效考核奖发放挂钩,相继出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市二院和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向全市进行推广。
  惠民举措不断拓展。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参合率为96.69%。住院补偿封顶线由2008年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特困人群医疗补偿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降低市内医院住院起付线;增加3个特殊病种和生育定额住院补偿;将小病受惠中医药补偿比例提高到36%。年度累计补偿1290629人次,比2008年同期增长47.82%,补偿金额12768.19万元,受益面达234.49%。实行小病受惠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联动机制。到年底,已有1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小病受惠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刷卡就能享受合作医疗小病受惠30%的补偿,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目标。全面开展两年一次的农民健康体检。全市参合农民体检率达61.93%以上;结合“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逐步建立、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动态(干预)管理。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对重点学科和科研项目进行评估,广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疗法推广和运用工作,拓宽医疗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分析,及时消除各类医疗安全隐患,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医患沟通制度和医疗纠纷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医疗纠纷有所减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理赔分中心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对医疗纠纷的处置起到积极作用。
  行业文明深入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注重积聚卫生文化底蕴,形成各有特色的医院(站、所、中心、校)精神,激发广大卫生工作者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行业文明氛围。创立卫生系统“人文讲坛”,全年开讲两期,有600人次接受教育。第五批15名援川医疗卫生队在青川开展为期3个月的医疗卫生援助,通过传、帮、带、教,为青川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队伍,队员们高涨的工作激情和优良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诠释余姚市医疗卫生队员大爱无疆、大医精诚的仁爱之心,树立援川医疗卫生队员的良好形象。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继续实施《余姚市第二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系统和乡镇、街道视频系统的互通,扩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覆盖面,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组建市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中毒救治、心理危机干预、医疗救援等5类9支卫生应急机动队。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市未发生较大的食物中毒、职业病危害、血液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0%以上。落实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每人每年20元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健全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网络。实行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的逐级监督和考核制度。
  卫生强市建设成绩显著。通过扎实艰苦的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各项指标符合考核要求,以968分的成绩通过考核,正式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卫生强县(市、区)”。
  卫生监督深入巩固。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分所建设成果不断得到巩固。省卫生监督局将第二期省卫监管理干部培训班的现场考察放在余姚举行,以此来推广余姚规范化分所建设的经验。开展校园健康行动专项整治,检查覆盖率达100%。继续开展小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2052家小餐饮单位达到整规既定要求,规范率达97.62%。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已达100%,A级单位数量比2008年增加22家,提升率达34.38%;A级餐饮单位和中心以上学校食堂五常法实施率达100%,建成五常法示范街6条。开展农村家庭聚餐指导工作。开展依法行医执法检查,全年取缔非法行医窝点149家(次),没收违法药品、器械170余箱(件),对无证行医罚款18起,移送刑事案件5起。开展以职业病防治为重点的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试点工作和石棉、蔺草加工单位职业病防治分级监管工作。
  疾病防控成效明显。全科疾控工作进一步深化,对5个责任指导团队进行重组,调整包片乡镇,强化对团队指导工作的质控考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编印《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和《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台账》,有284个村(社区)疾控工作台账已按规定要求投入使用。有力促进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全科疾控经验在省疾控中心主任会议上作交流,该服务模式得到省卫生厅认可后已在全省推广,并向卫生部作推荐。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监测、有效规范疫情处置、积极及时救治病人、有序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广泛开展预防知识宣传等工作。全市共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2468人,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共发现甲型H1N1实验室确诊病例314例,出现1例死亡病例。共报告各类传染病23种4841例,其中乙类2131例、丙类2658例,报告发病率为366.30/10万。比2008年同期下降23.72%。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人禽流感、霍乱疫情;麻疹发病率比2008年下降72.96%。艾滋病防治工作得了强化,结核病督导管理率达100%;所有乡镇实施并开展慢病综合干预工作,免疫规划巩固提高,本地儿童五苗覆盖率达99.04%。
  妇幼保健水平显著加强。市妇保所于10月迁入新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妇儿保门诊验收。出台《余姚市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风险孕妇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工作的通知》。组建妇幼保健指导团队,继续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与市新农合联合推出“免费婚检、分娩补助”政策,全年婚检率为89.5%。与教育局、慈善总会联合启动“助苗安康,关注视力”儿童视力关爱活动,对1950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发现异常者161例,可疑者299例。积极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共完成96825人次的检查,两年妇女体检率为87%。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产前筛查孕妇4359例,筛查率87.9%。高风险孕妇管理450例,管理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10942例,筛查率为98.8%。孕产妇死亡率20.24/10万,0~5岁儿童死亡率5.87‰。
  【农村卫生】
  完成对丈亭镇、梁弄镇、黄家埠镇、大隐镇、朗霞街道等五家卫生院的改造。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内涵建设,以落实各种制度,规范各种医疗行为为重点,加强人员培训。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完成了两年一轮对全市村卫生室384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更新医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山区许多村医疗网点空白的现状,继续加强山区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工作。四明山、大岚、梁弄、鹿亭等山区卫生院制订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开辟8条辐射30个村的巡回医疗路线,每月安排5~6天,选派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务人员担任“流动医院”的医生,组成医疗队,巡回山区农村,并采取定点、定时间、定医务人员的“三定服务”,深入山区群众居住地,保证服务的可及性,有效缓解边远乡村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山区乡镇基本医疗服务的及时性进一步得到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
  按照《余姚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8~2010)》,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阳明街道卫生院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省级规范化服务中心,临山中心卫生院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宁波级规范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77.3%。按照到2010年规划建成25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目标,已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10家,其中181家通过建设验收,100家通过执业验收合格,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还注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品牌,将爱心、细心、责任心落实到每一个服务细节,使医患关系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经省专家组考评,以优良成绩创建成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中医工作】
  大力开展中医“名医、名科、名院”的创建活动。市中医医院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评估,成为该大学的教学医院,(该大学将承担对医院教学工作的指导、培训,并提供科研服务平台,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中医药进农村、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工程。由中医医院等组建的“杏林医疗集团”启动联合体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派10位高级职称中医专业人员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由联合体成员单位指定10位医疗骨干从师学习。5月21日,阳明国医馆正式开馆,以当地名中医为依托,并邀请沪、杭、甬等地具有国家级、省级、宁波市级名中医称号的专家前来坐诊,提升中医服务能力,缓解了群众看名中医难的问题。
  【医学教育与科研】
  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全系统通过公开考试招聘218人,其中研究生19人,本科生92人;引进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20名、紧缺专业人才17名;通过市卫生进修学校(简称卫校)与浙大远程教育学院、温医继续教育学院、绍兴护士学校等协作举办班级41个,培训2016人。毕、结业75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169人,中专82人,社区护士及全科医生117人,乡医注册培训384人);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分别定期请上级协作医院专家来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同时选派年轻医生去上级协作医院轮训;扩大对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充分利用“双卫网”、“好医生网”开展其他医学教育培训;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分别成为急救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基地;实施“农村基层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卫生系统共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名、副高级183名、中级858名。
  【爱国卫生】
  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查。泗门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马渚镇通过省卫生镇复查,小曹娥镇、阳明街道、低塘街道创建为宁波市卫生镇(卫生街道)(2010年1月宁波爱卫会命名),牟山镇、大岚镇创建为市卫生镇。全市已有5个街道、5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除四害开展市场化运作。市疾控中心定期对城区及有关乡镇“四害”密度和密度消长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深入开展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确立以清洁城乡环境,保护群众身体健康,迎接省卫生城市复查的主题,促进城乡卫生面貌改善。市健教所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村的建设。组织为期两周的生活饮用水制供水企业水质化验员培训,共有21名化验人员参加,水质监测合格率达93.25%。
  【无偿献血】
  继续保持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被宁波献血办评为宁波献血管理工作先进县(市)。全市无偿献血达7297人次,总量2.39吨,比2008年上升43.9%;宁波下达采血任务2.24吨,完成率为106.7%;自愿无偿献血率100%;一次献血300~400毫升的有6949人次,占总无偿献血人次的95%和总献血量的97%;捐献血小板233人次,共2450单位,与2008年同比增长56%;在献全血的7297人次中,农民占1446人次,企业职工占3530人次,两者约占总献血人次的68.2%;街头采血车及采供血点内献血4289人次,占总人次的58.8%;全年共出动采血车216次。全年临床用血总量2.14吨,与2008年同比上升23%;使用血小板2160单位,比2008年增长28.6%;成分输血率99%,开展自体输血233例,完成情况良好。血液正常报废率为2.9%,杜绝非正常报废。
  【红十字会工作】
  3月份,在6所中小学(世南小学、舜江中学、子陵中学、长安小学、三七市魏家桥小学、姚北实业学校)设立红十字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教育、救护知识普及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5月7~13日在全市开展以“奉献拯救生命、爱心铸就和谐”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周”宣传活动,隆重纪念第62个“世界红十字日”,所有医疗团体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开展“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现场志愿者活动。8月20日,市红十字会发出“手足情、同胞爱、让余姚人民的爱心帮助台湾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款近6万元,台胞和台属直接向台办捐款18万元。办理遗体捐献登记的志愿者7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61人,有二位市民被省红十字会授予第二届“红十字公益之星”荣誉称号。以市卫校为基地,举办特殊行业卫生救护培训班10期,培训救护员300人。
  (邵桂华)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