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秩序整治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02
颗粒名称: 城市秩序整治管理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4
页码: 255-2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9年余姚市城市秩序整治管理概况、理顺执法主体、打造一流执法队伍、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机制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城市秩序 整治管理

内容

【概况】
  2009年,市城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大力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抓好长效管理、体制机制、项目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向前发展。
  【理顺执法主体】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9月29日,市城管局正式成立,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依法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交交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涉及公安、工商、环保、规划、建设五个部门476项执法内容、执法范围。按照人员编制分步到位的思路,先在风山、阳明、梨洲、兰江、朗霞、低塘6个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塑料城区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实施范围逐步扩展到全市各乡镇。城管执法局的成立标志着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改变过去城管局执法主体不清、执法不顺的状况。
  【打造一流执法队伍】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打造“学习型”城管。一是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以“创业创新谱新篇、清洁宜居建新功”为实践载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题讲座、事迹报告、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等形式,掀起学习热潮。其间,梳理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11个,局领导深入疏导点、重点保洁区域和各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整改落实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管事业科学发展。二是组织全局63名事业在编的城管执法队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专业培训,强化执法为民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人性化操作和依法执法技能,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办案制度,规范执法程序,打造“法治型”城管。一是制定《一般程序案件考核评分细则》,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提高一般程序案件办理质量。二是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制定《案审委员会审议规则》,确保行政案件办理合法、公正和公开。三是在完善执法办案法制审查的基础上,建立“自律承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严格队伍管理。四是完善案件回访机制,征求案件当事人对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和执法人员工作态度的意见,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和办案状况的客观评价。
  强化队伍教育管理,落实责任追究,打造廉洁型城管。经常性开展队伍廉洁教育,并与执法队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自觉接受群众、社会和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举行队列会操和队容风纪检查,提升队伍精神风貌。加强队伍保障服务,改善机关、中队及合署办的办公条件。实行中队队员星级考核制度,加强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队员违规用车2起,行为举止不规范1起,责令当事人自我检讨,并给予批评教育和扣发考核工资的处分。另外,还对1名考核末位、现实表现不好的队员予以辞退处理。
  【坚持依法行政】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认真履行城市管理各项职能,在“两会”、河姆渡文化节、高考中考、航天展、杨梅节、“两迎一创”等重大活动期间,精心组织力量进行市容和环境治理,较好地完成市里交给的各项综合保障任务。同时也受到一些城市管理同行的肯定,全年共有28批来自全国各市、县(市)级城管局领导到余姚学习交流。
  坚持为民疏导思想,综合治理市容市貌。全年共开展联合集中整治173次,累计参加2352人次,纠正市容违法行为1955起。行政处罚共立案1531起,其中简易程序1739件,罚款21960元;一般程序792件,罚款127830元。一是大力开展疏导服务工程。在不影响交通、市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区分行业、区域、地点和时间规划设置疏导点,共调剂出15处面积达3.33公顷的闲置土地资源,设置15处特色鲜明、行业多样的临时便民疏导点,已帮助解决100余户零就业家庭和1800余名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共有安徽、河南、四川等地170余名外来务工者进入临时便民疏导点投摊交易。二是科学治理跨门营业。与沿街4000余家商户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邀请余姚电视台制作《城管为民,情系百姓》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免费向水果经营户发放环保果壳箱200余只,并邀请余姚电视台制作《小小果壳箱,公德来考量》、《城管打人真相》的电视法与德专题片,从源头上治理跨门营业,加强城管工作宣传。三是设置公共信息栏巧治城市“牛皮癣”。4月份投资近10万元,在城区开辟40处公共信息栏,疏导小广告张贴,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和赞成。四是规范占道亭子。对全市120个亭子进行规范管理,拆除乱搭建,搬迁影响交通、影响市容的亭子18个,补交占道费25万元,既着力解决下岗工作的就业问题,又确保市容整洁。五是加强联合执法。全年共对人行道乱停乱放的联合抄告2236起,其中警告教育334起,罚款254750元,依法教育、查处人行道乱停放。公安执法保障中队执法保障出警915小时,协助拆违610平方米,应急出动及协助调解执法纠纷12次,治安拘留3人。
  严查严控违法建筑。保持违法建设高压严管态势,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方针,对所发现的违法建设,立即进入法律程序处理。重点加强对市改造区块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位、服务到位、巡查到位、处置到位。落实执法队员对管理区域实行错位巡查,防止办人情案,严控违法建设,违法建设查处率达到95%以上。配合做好市里征拆迁工作,有力保障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02户,面积达36076平方米,拆除45起,面积约9793平方米。
  加大城市保洁力度。一是着力完善城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保洁“一把扫帚”新模式,建立环卫监督“一盘棋”的“管扫分离”工作新机制,南雷南路自4月份起实行“一把扫帚”管理模式,采取绿跟路走、18小时保洁、18分钟考核的保洁机制,使城市道路的保洁水平大大提高。二是按照“四定”原则,及时、快速、高效清理道路两侧的垃圾,新配备环保电动保洁车,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重点商场、广场、重要节点和垃圾集中的地带增加垃圾清运次数和实行不间断保洁,确保达到道路保洁标准。三是加强渣土监管。建立工地档案,了解每个工地的施工进度,温馨提示各建筑运输单位,防止运输车辆发生污染道路的违规行为,并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渣土等建筑垃圾污染道路。全年共查处乱倒生活垃圾17次,污染道路138次,查处工地违章69次,查处乱倒店面装修建筑垃圾443次,铲除建筑垃圾28596吨。
  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小曹娥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场建设,较好地解决桐张岙垃圾场臭气扰民的问题。二是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成立环投公司,组建实干班子,在宁波众茂姚北热电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采用政府控股,总投资4.1亿元,建设用地面积4.8公顷,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1500吨,设计垃圾焚烧锅炉3套(二备一),汽轮发电机组两套,采用循环流化床艺术,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热能进行供汽和发电,发电容量21兆瓦,供热量90t/n,至年末,桩基工程基本结束,力争2010年7月起运,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三是改造俞家桥路、丰西路、振兴西路三座垃圾中转站和桐张岙粪便处理厂的设备改、扩建工程,新建俞家桥路、中山路、富巷北路三座垃圾中转站,新配垃圾箱100个,新建公厕3座。
  【创新管理机制】
  “四看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利用电子监察系统,看行政执法效能。及时将受理的一般程序案件上传至市电子监察系统,接受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城管”。二是利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看市容管理实效。运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实时监控、快速处置、分区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市容立体管理。三是利用GPS车辆定位系统,看网格巡查工作规范。应用高技术装备,推行网上办公、闭路监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利用局城管网站,看基层单位建设水平提高。以余姚城管网为主阵地,在网上展示各基层单位的党团建设、政治思想、队伍建设及执法动态等情况,形成内作交流、外作宣传的平台,推进城管文化建设。
  “四进活动”增强城管多元共管合力。一是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联合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便民服务,主动参与社区城管文化娱乐、法制教育、扶贫帮困,促进社区城管共建;建立城管队员、环卫工作人员定期联系社区制度,为社区解决有关投诉提供执法支撑;建立城市管理顾问委员会,深化社区城管听证平台,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社区。二是开展“城管进学校”活动。组建2个城管工作宣讲团,深入学校宣传,培养学生从小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意识;招募200名学生城管志愿者,开展“小手牵大手”等互动共建活动。三是开展“城管进机关”活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在城市管理上力求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公安护法、法院司法,司法调解的城管执法支撑,形成快速反应、协调配合、处理及时的工作机制。四是开展“城管进店门”活动。通过上门服务、法律宣教、面对面谈心、签订责任书等活动载体,引导、督促店主自觉做好“门前四包”工作。全年共有10批次60余人次党员干部深入路段一线开展“城管进店门”活动,为100余家沿街商户作3次城市管理形势宣讲,分两次组织60余家商户召开城市管理法制讲座会,主动上门为1000余家商店送去《市容服务指南》。
  “四建机制”体现城管为民谋实事。一是建立为民疏导服务机制。在开辟15处临时便民疏导点的基础上,形成以摊贩自我约束为主,城管监督管理为辅的流动摊贩管理新模式,走出“市容与繁荣”新路子。二是建立城市社会化管理模式。按照“社会管理、政府执法”的创新理念,引入企业参与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治理城市“牛皮癣”、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就余姚“外包”城市管理,副省长陈加元作“余姚外包城市管理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可供各地学习借鉴”的批示,获全国第九届城市管理论坛优秀奖。三是建立城市管理为民维权机制。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载体,破解城市管理法律死角,对市民的投诉,执法主体推出不管、拖着不办的情况,为法律受损主体寻找行政执法主体,提请行政机关行政作为,切实保护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道路级差管理、沿街商店星级考核机制。对城区66条街弄进行分级管理,推行文明路、示范街、严控弄管理模式。调整主次干道路段,扩大严控范围,积极发挥文明路、示范街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管理目标向严控区所有路段延伸。建立星级考核体系,将“门前四包”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通过推行“街长制”、与沿街商店签订市容环境责任书、运用教育、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商家的监管与考核,打造路段品牌,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
  【宣传和信访工作】
  加大城管宣传声势。积极打造以“一报两台”和自办《简报》、网站为载体的宣传阵地。全年在各类报纸发表45篇,在《城建监察》、《重庆城管》、《浙江城管》、《宁波城管》等杂志上发表29篇,制作电视新报节目14条,被市委办、市府办信息录用16条,其中专报3条,市领导参阅件1条,宁波市领导批示1条,省领导批示1条。在余姚城管网站上累计编发新闻信息415篇,编发《余姚城管》简报11期,构筑起“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页面”的宣传格局。制作发放《城管为民,情系百姓》音像资料300份,编著《实践城市社会化管理成果汇编》一书。举办“歌唱祖国,唱响和谐”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唱比赛。通过努力,有力宣传城管队伍的执法为民形象,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落实信访工作,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始终把群众来电、来访反映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批转的信访件作为大事从快从实办理,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报结率和满意率达100%。特别是共收到人大建议、政协提案9件,根据建议和提案反映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并集中邀请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征集相关建议意见,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完成答复。城市管理信访问题明显降低,其中上级转来信访件164件,同比下降30%,市民直接信访63件,同比下降60%。
  (陈霞)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