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293
颗粒名称: 城乡规划与建设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17
页码: 244-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城乡规划与建设概况、城市规划编制、村镇规划编制、余慈统筹规划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城乡规划 建设

内容

城乡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
  抓好区域统筹规划的编制。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政府关于余慈统筹发展战略,加快主城区发展重心北移,加快余慈地区各项规划对接,全面优化城乡建设空间格局。编制《余姚市域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宁波市联合鉴定,现已按照规定上报省政府批准。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发展功能,于2008年底启动编修《余姚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提出“东顺、南优、西拓、北连、中提升”的总体发展策略,该规划已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于年底完成修编工作。
  提高控详规划覆盖面。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修编完善《余姚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余姚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塑料城核心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余姚市滨海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余姚市化纤厂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并启动《329国道(姚北段)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余姚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基本实现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完善,为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提供保障。
  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共利益,通过深化完善一批专项规划,优化公共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各项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完成《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余姚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余姚市国家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余姚市户外广告设施布局规划》和《余姚市环境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方案论证,着手编制《余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品质及内涵,有效控制城市的无序建设,编制完成《余慈连接线(姚慈路—329国道)两侧规划方案》;并对全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段,专门编制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南雷路两侧城市设计和街景规划》、《余姚市新建北路街景规划设计》、《余姚市城区东部姚江两岸规划设计》和《余姚胜山西路街景规划》;为综合利用和开发四明湖、牟山湖地区,启动《环四明湖地区生态保护和利用规划》和《环牟山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
  注重城乡规划研究工作。2009年是余姚市全面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重点项目、重要区块建设全面启动。市规划局高度重视规划综合研究,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发展形势,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对中心城区重点地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村镇体系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省规院合作编制《余姚市“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及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研究》及《余姚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及村镇体系规划研究》;加强对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升和规划策略方面的研究,与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合作,对余姚由中小城市进入50万人口的大城市.城市规划如何更好地在城市产业布局、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城市特色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余姚城市提升与规划策略研究》。
  【村镇规划编制】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余姚市乡镇规划编制工作的函》。各乡镇按照《实施意见》,开展各自乡镇建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小曹娥镇完成镇区控规初稿;丈亭镇已启动《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陆埠镇启动《陆埠镇老镇区控制性详细及街景规划》;泗门镇完成0.6平方千米的古镇保护性控规的编制工作,启动北排江以东、329国道以北及光明北路以东、四塘江以南二个地块编制控规,其余各乡镇也在积极筹备控规的编制当中。随规划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高,各乡镇还结合自身条件和特色开展一系列规划研究工作,三七市镇开展《三七市镇北部山区发展规划研究》、梁弄镇开展《环四明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等,大岚镇、四明山镇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并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建设力度。同时鹿亭、大隐、大岚、四明山和梁弄等乡镇积极配合宁波市统筹大四明山规划研究工作。
  【余慈统筹规划】
  余慈地区总体发展目标。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城乡空间有序发展的密集城市化地区。余慈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为建设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环境良好、和谐宜居的宁波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前列。
  余慈地区阶段性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推进余慈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功能协调发展,在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区域协作;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第三阶段,到2030年,建设城乡和谐发展的网络化都市区。
  经济产业发展策略。余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型。制造业的基本结构在规划期内将在保持现有产业集群延续的基础上升级与转型,重点促进创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慈溪杭州湾滨海新区的建设为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余慈中心城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余慈中心城区部分原有工业区在近期延续发展,中远期进行功能更新。
  社会事业发展策略。加大科教兴市力度,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劳动者整体素质。城镇化水平将加快发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群将进一步减少,外来人口转化为本地人口的比例将增大,就业岗位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扶安置相协调的保障体系。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将成为社会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0%,平均寿命超过76岁。
  城乡空间发展策略。原有分散式、独立型的城镇空间发展势态,将随中心城的空间聚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城市建设管理规范化的加强而逐步得到调整,转向更为理性和有秩序地发展。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强调城镇组合发展,形成网络组团式布局结构。
  重点发展区应是余姚市区、慈溪市区、姚北新区—周巷、杭州湾滨海新区、观海卫、泗门。其他城镇空间作优化与整合,同时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保护好北部滩涂湿地和南部山林地。
  注重区域内各城市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制定一体化的协调政策,从区域的角度来考虑城市干线路网的规划、电力与能源走线、站点选址规划;注重区域内各片区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注重区域内社会管理政策的协调统一。
  原有行政架构下的运作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延续,并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协作关系。远期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的合理分工将逐步呈现,并使原有行政架构下的运作方式发生改变,原有各自为政的关系向“统一、协作、共融”的都市区模式发展。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余慈地区形成中心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四级城镇体系。
  中心城(1个):余慈中心城(180万人口)。
  中心镇(3个):观海卫镇、泗门镇、梁弄镇(5万~15万人口)。
  一般镇(28个):其他分布于区域的一般乡镇。一般镇共28座,慈溪15个,余姚13个(1万至3万人口)。
  中心村(72个):有适宜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2000~7000人),规划72个中心村,余姚44个,慈溪28个中心村。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余慈地区形成“一心、三园、六镇”的网络化空间结构。
  一个中心:北部都市区中心城;三大产业集聚园区:慈溪杭州湾新区、余姚滨海产业园区、龙山—慈东产业园区;六大城镇组团:观海卫(掌起、附海、桥头)、三北(龙山、范市)、庵东(崇寿等)、泗门(临山、小曹娥)、丈亭(陆埠、三七市、河姆渡)、梁弄。
  【泗门镇卫星城市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落实省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宁波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化中心镇改革、开展卫星城市试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卫星城市建设就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一些发展势头强劲、地理位置优越、要素集聚度高的中心镇跳脱“小城镇”的序列,而发展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成为主、副中心城市的特色功能去和基础性节点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联结纽带。发展卫星城市是破解中心镇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激活乡镇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宁波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泗门镇被批准为首批七个宁波都市圈卫星城市试点单位之一,将为构建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组成的宁波都市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余姚市委也发布《关于推进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决定》,从更高的层面、更高的标准,对泗门未来的城镇功能、发展策略、建设模式、空间布局等各方面提出重构与创新的要求。
  【建设项目规划审批】
  抓好规划对接落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抢抓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主动保持发改、交通、建设、水利、等重点部门联系,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规划用地、经济技术指标的设定、方案设计等规划服务工作。启动城南区块兰江街道三凤桥村地块、城北高铁新城区块的土地报批、基础配套等规划前期工作;完成余姚中学周边地块、凤山后埭低洼地块等的用地出让前期准备工作;化纤厂区块,四明广场区块、凤山及周边地块改造、姚江防洪干流工程、黄山公园新建工程等项目配合建设单位完成规划初步方案完成,进入规划论证阶段;江南电影院区块、原人民医院区块、原会展区块项目等完成规划初步方案设计,合理设定规划各类控制指标,进入拍卖程序;南雷路两侧总商会大楼、金融中心、移动通讯大楼、模具协会大楼、建工服务中心等楼宇项目顺利完成规划用地报批和初步方案的确定,进入规划审批阶段,其中建工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全年规划城区经营性土地公开出让25块,面积96.84公顷,总出让金49.9亿元;共办理建设项目选址144件(总用地面积653.73公顷)、城区用地许可93件(总用地面积约287.27公顷)、乡镇用地许可59件(总面积用地约179.8公顷)、村民造房选址146件(总用地面积约1.47公顷)、村民造房工程7件(总建筑面积0.12公顷)、出具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书170份(其中乡镇81份、,城区99份,城区用地面积93.33公顷),规划选址公示170余件。
  加快审批提速提效,努力做好规划审批服务。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按照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努力形成符合现代化和市场体制管理要求、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积极做好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和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明确报建项目全部进入“窗口”统一受理按时批复,出台《关于明确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规范规划审批流程,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审批走向透明化,信息化.建立局机关审批例会制度,疑难问题集体会审,重大规划报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共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16个项目,其中城区项目136件,计建筑面积173.02万平方米;乡镇项目80件,计建筑面积64.88万平方米。
  规范规划审批,出台长效管理制度。转发《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牵头制定《余姚市户外广告设施和店名招牌设置技术标准(试行)》,并编制《余姚市户外广告设施布局规划》,规范广告审批和布局;研究出台《关于明确住宅阳台建筑面积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减少住宅阳台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审批争议;实行《关于试行建设项目规划指标复核的通知》,进一步缩短规划审批的时间,减少面积审核的差错;配合建设局工业用地补办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建设行为的通知》,满足企业厂房补办规划许可证要求,同时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根据企业实际困难,符合规划前提下分期竣工验收。
  【违法建筑整治】
  进一步理顺规划执法体制。9月份,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正式成立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9月29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市城管局成立暨授牌仪式,标志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正式实施,规划执法职能也划转由市城管局行使,规划执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改变过去规划执法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状况。
  严查严控违法建筑。保持违法建设高压严管态势,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方针,达到减少违法建设成本、减少拆违成本和城市拆建成本目标。重点加强对旧城改造区块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位、服务到位、巡查到位、处置到位。落实执法队员对管理区域实行错位巡查,防止办人情案,严控违法建设,违法建设查处率达95%以上。积极配合做好市里征地拆迁工作,有力保障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年共查处违法建筑102起,面积36076平方米;拆除45起,面积9793平方米。
  (陈甜甜)
  测绘行业管理
  【概况】
  2009年,市规划局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信息化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和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为主题,以建设和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为动力,全面推进基础测绘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工程测绘】
  加快基础地理空间信息采集,充分运用野外测绘、基础航空摄影测量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获取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城区、城镇或开发区以及重点建设村庄规划区范围的1∶5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面。全年共完成城区20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修侧及入库、1/2000工程图缩编等工作。制定1∶500地形图更新计划,采用分年度、分片区修侧的方式有序地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通过成片修侧、重点区域修侧、规划竣工测量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地形图的动态更新。加强基础专题信息库建设。加强建立多源多尺度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地名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基础专题信息数据库,加快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转变。推进三维城市基础平台建设。
  【测绘管理】
  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市规划局作为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测绘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和统一管理。对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等方面加强统一监管。一是开展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共检查四家单位,检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单位送达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情况告知单、停止测绘合同履行通知书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二是开展涉密测绘成果的监督检查。涉密测绘成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从事涉密测绘成果生产、加工、保管和使用等方面工作的单位,应做好测绘成果保密工作,消除失泄密隐患,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各涉密单位高度重视涉密测绘成果的保密工作,严格按相关保密规定做好保密人员、设备、制度的落实,严格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与使用。三是开展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加强基础测绘、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和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依法严肃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重复测绘等行为。
  建立测绘立项前置审批制度。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书面征求市规划局意见,将市规划局出具的测绘基础资料审查意见作为批准立项的重要依据。如果已有适宜测绘成果可供使用,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不再批准立项。
  严格测绘项目备案制度。测绘单位严格执行测绘项目备案制度。各测绘单位依法取得测绘项目备案单,测绘项目建设单位督促测绘项目承接单位到市规划局进行测绘项目备案,防止重复测绘。
  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市规划局与有关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市规划局具体提出有关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内容、方式和责任,各相关部门予以密切配合。整合全市地理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
  (陈甜甜)
  城乡建设
  【概况】
  近年来,市建设局在推进城乡建设时,牢牢抓住市第十三党代会提出的“五大跨越”和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山水生态之城、历史文化之城、宜居宜业之城”的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任务,通过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承载力,提升城市品位。2009年,共实施建设项目43项,共完成投资19.1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3.96%,比2008年的11.5亿元增加66.26%。
  【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
  继续按照“打通断头路,构筑交通环圈”的工作思路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工作,全年共实施市政道路桥梁建设22项,其中市重点工程7
  测绘法宣传活动
  项,完成投资约4.78亿元,新增市政道路里程4380米,改造道路3890米,面积228271平方米。完成余马路城区段、长安路延伸段、世南东路延伸段、路灯处公管所地块配套道路、原汽车北站地块改造配套道路等的改造、新建工程;实施了巍星路、富巷路、劳动路等3条背街小巷的硬化黑化改造;联盟桥、剑江桥、新丰河桥等3座桥梁的加固改造及山西新村临时停车场新建工程也相继完成,城市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通行能力、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此外,一批工程正抓紧推进,北滨江路东延工程一期两个标段基本完工,世南西路延伸工程完成主车道建设,中山路新建、长元路延伸、经十九路新建等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总量的60%、30%和20%,桐江桥地下停车场新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的60%。新西门路改造工程开始拆迁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抓好创园改造工程,投入500万元,完成远东工业城河道公园绿地、高速公路出口增绿改造工程等创园各标段的建设改造工作。实施见缝插绿工程,投入200余万元,完成南雷南路一、二期、北滨江路、振兴路道路绿化工程的升级改造工作,增种各类乔灌木12000余株。投入600万元实施富巷社区公园建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10%,绿化覆盖率达42.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同时,在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塑博会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在城区重要地段、节点进行鲜花布置,全年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布置鲜花近50万盆。积极收集、筛选相关园林科技信息,探索园林科技发展新思路。
  【绿化管理】
  严格实施“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累计完成小区、单位附属绿化项目审批33个,完成配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13个。完成宁波市园林式单位评比初审、绿化行业的考核迎检、绿化养护技术培训、绿化数据统计等工作。实行网格化、精细化养护管理,完善《余姚市园林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养护、保洁段的养护责任人、督查责任人,落实日考核制度,逐步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长效机制,确保园林绿化管理中不留死角,9月份组织开展“养护、保洁、设施专项治理”行动,补种乔灌木5000余株,清理城区重点地段绿化垃圾。同时开展绿地病虫害调查工作,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并向养护单位提供防治信息。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城东供水工程、天然气管姚西北主干管道铺设工程、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及乡镇(街道)污水接入工程、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天然气老小区扩面、姚江二岸亮化等一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两迎一创”为载体,以便民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快速维修制度,做到路平、沟通、设施完整。全年投入750万元,改造维修道路9282平方米、人行道及广场6059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630余米。供水、供气、排水、亮灯等市政公用行业的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年供水量约6800万吨,日均18.5万吨,其中城区10万吨/日,姚西北8.5万吨/日,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城市天然气供应量持续上升,新签约用户5834户,完成供气量860万立方,同比增长46.8%;排水事业发展迅猛,全年污水收集量近2000万吨,同比增长33%,日均5.48万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75%。
  【城市亮化工程】
  进一步加快城区道路和小区的亮化工程建设,完成魏星路、世南路(西石山路—东旱门路)、余马路、南雷路(世南路口—舜水路)、劳动路、联盟桥路、南河沿路、新车站路、三官堂路、山西新村停车场等的路灯安装;完成兰江商贸城、汇翠花园、白云菜场、佳家苑和佳汇景苑B区等小区的路灯安装;投入500万元,实施姚江两岸二期景观改造工程。对舜江名苑小高层、姚江怡景小高层、鼓楼东老街、工商银行等建筑物实施亮化改造,对姚江桥至念慈桥段景观亮化进行整理修复,对龙泉山亮化进行修补。城区累计路灯总数33357盏,其中道路路灯20350盏,景观灯13007盏,总功率约6200千瓦。全年路灯亮灯率均保持在98%以上,设施完好率达到行业技术标准。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城建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馆加大收集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全年共接收222个项目,615个单项工程,其中村镇103个项目,221个单项工程;共整理入册186个项目,396个单项工程,2890卷,其中村镇151个项目,332个单项工程,1973卷;档案入库176个项目,411个单项工程,共2825卷,馆藏量达到49520卷。共接待查档近374人次,调档570卷,提供复印件近5587份。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编辑出版《余姚・宜居之城》画册。10月份,城建档案馆以97.5的高分通过省建设厅、省档案局认定组的城建档案馆目标管理省一级考核认定。
  (赵柏锋)
  城乡重点工程建设
  【概况】
  2009年,市建设局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7项,其中8000万元以上11项,8000万元以下2000万元以上6项,总投资42.42亿元,年度需完成投资9.45亿元。至年底,共完成投资11.0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96%。
  【竣工投产项目】
  余马路城区段改造工程,西起食禄江桥西接坡,东至梁周线,全长2.35千米,总投资1.73亿元,于11月完工。长安路延伸工程西至经十九路,东至成山路,全长1.4千米,总投资7036万元,于11月完工,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工程,铺设污水管约22.12千米,新建泵站4座,改建泵站3座,总投资8886万元,于12月基本完工。乡镇污水接入主干管工程,铺设泗门、马渚、朗霞、陆埠、低塘等5个乡镇(街道)污水转输干管22.85千米,新建泵站1座,总投资9961万元,于12月完工。
  【加快建设项目】
  北滨江路东延工程(东旱门路至舜奇地块)及周边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2.5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000万元,一期二个标段基本完成。中山路(纬十路至四明东路)新建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60%。世南西路延伸工程,东起开封路,西至梁周线,全长1400米,总投资1.47亿元,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60%。桐江桥地下停车场新建工程,地下停车场面积4978平方米,地上绿地7928平方米,总投资8768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60%。长元路延伸工程,东起经十七路,西至经十八路,全长550米,新建桥梁一座,总投资8032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30%。经十九路新建工程,南起长安路,北至余马公路,全长580米,总投资6382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0%。城东水厂及引输水管网工程,新建城东水厂一座,建设规模16万吨/日,分两期实施,一期8万吨/日;铺设原水、净水管道30.4千米(含隧洞原水管5千米),总投资4.08亿元,年度共完成投资1.44亿元,城东水厂完成形象进度的65%,管道工程完成形象进度的10%。天然气管姚西北主干管铺设工程,始于凤山街道剑江村,止于余姚工业园区纬五路,分两期实施,共铺设管道17千米,新建调压站1座、阀室2座,总投资6168万元,至年底共完成投资3412万元,累计铺设管道14.5千米。建工服务中心,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10%。明珠公寓(保障房),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000万元,完成6幢安置房建设。姚西北自来水管理服务中心,总投资6948万元,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863万元,六、七楼层浇筑完工,检测中心二层基本完工。
  【加快前期工作项目】
  滨海再生水水厂及管网工程,近期5万吨/日,远期10万吨/日,总投资6017万元,已完成立项、科研、方案、初步设计会审,施工图设计进入招标阶段,土地征用,塘渣及围墙开始实施。新西门南路(谭家岭路至黄山路)建设工程,全长751米,总投资约1.2亿元,完成施工图设计。
  (赵柏锋)
  房地产业管理
  【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据宁波市26条房地产政策,结合余姚实际,出台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24条政策措施,房地产投资从4月份开始回暖。全年完成投资34.36亿元,比2008年增长62.3%,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分别为129.62万平方米和74.12万平方米,增长45%和1.2倍,2009年全市商品住宅实际预售为88.86万平方米,增加1.04倍。进一步强化、规范市场监管,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严格商品房预(销)售许可准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和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备案等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9月份对3家房地产企业未预先定的违规销售行为进行处理,规范房产开发行为,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推行“数字房产”、商品房合同网上备案,强化“网上售房”、“网上备案”功能,为群众购房提供方便。
  【住房保障工作持续推进】
  为满足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扩大廉租住房政策覆盖面,收入控制标准由低于城镇可支配收入的30%放宽到60%,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廉租房100户,已累计为521户低收入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231.07万元;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累计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196户,发放补贴1250万元。同时不断完善和健全住房保障退出机制,抓好动态监管工作,制订出台《关于对经济适用房家庭开展年度核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06年和2007年两年中取得住房保障的1097户对象进行复查,对15户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租房家庭,停发货币补贴,对1户经济适用房购房户收回货币补贴。
  【物业管理积极探索新模式】
  出台《余姚市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补贴奖励暂行办法》及具体的考核细则,投入50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来补贴小区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信访投诉处理力度,建立市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市司法局、街道办事处“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努力提高物业行业整体素质,做好资质审核,积极引导物业管理企业上规模上等级;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做好备案工作,通过引进高品质的外地物业服务企业到余姚来提升姚城的物业服务水平。
  【建筑业管理监管和服务并举】
  加强对外地企业的监管,对外地到余姚建筑业企业实行年度考核,90家企业合格,28家企业不合格,对不合格企业暂停备案资格6个月;加强日常检查,共抽查67个外地施工企业在建工程,涉及外地企业26家,监理7家,对履责情况不良的5家企业做出整改期内暂停备案的决定。年度又对监理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对5个履职不到位的项目总监处以停接业务6个月处罚,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采取提前排查、约谈有拖欠苗头的企业法人代表、畅通投诉渠道、事发全力处置等措施,加强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全年无恶性群体事件发生,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强化意识,做好服务企业文章,把好企业资质申报初审关,全年有10家企业的资质从三级升为二级。积极鼓励和引导施工单位申报建设工程标化工地,做好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使施工现场更规范、更有序、更文明。全年共有19个建设项目申报标化工地,其中5个被评为宁波市标化工地,2个申报省标化工地。年度开始,对建筑业企业进行行政信息系统管理。
  (赵柏锋)
  建材业管理
  【建筑勘察设计管理】
  对勘察设计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年底进行年度企业定期检查,达不到资质管理要求的,给予降低资质等级等相应的处罚,对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登入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年度全市有勘察设计单位9家,其中甲级3家、乙级4家、丙级2家;按照专业分,建筑行业4家,公路行业1家,建筑装饰工程设计1家,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1家,电力行业1家,水利行业1家。共有注册师70名,其中一级建筑师16名、一级结构师20名、二级建筑师27名、二级结构师7名。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009年,全市在建面积共36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48万平方米。为确保在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从商混企业、建筑节能、建材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等源头强化监管,结合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做到查工地必查安全、查安全必查质量,同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施工工艺和操作,保障施工质量。通过抓方案制定、宣传教育、竞赛活动、目标考核、检查监管等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新方式、新手段,把监管关口前移至审批程序,全年共查处未按照建设程序办理审批手续的33个项目,罚款处理41家。为加强对起重机械的管理,4月1日开始对全市建筑工地的起重机械全面实行网上管理,包括产权、租赁、拆装登记等,未经网上备案的不得使用。全市全年共检查工程700多项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580份,停工通知书20份,对整改不力的16家施工企业进行处罚。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赵柏锋)
  城市管理投资
  【概况】
  截至2009年末,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账面总资产83.42亿元,净资产6.40亿元,融资规模53亿元。
  【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全年新增借款33亿元,借款展贷7.81亿元,归还到期借款14.12亿元后净新增借款18.88亿元,土地出让返还收入10.90亿元。房产销售收入1.90亿元。
  【城市建设资金拨付】
  全年共拨付城建资金20.55亿元,其中拨付市政工程项目6.93亿元。征地拆迁安置项目13亿元,公司自营建设改造项目0.62亿元。
  【征地、拆迁工作】
  先后完成兰江街道兰墅桥村、凤山街道皇山村、剑江村等地块共42.5公顷的土地征收工作,和兰墅桥村、玉皇山周边、康复路等地块共14.2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以及原会展中心等地块共49.54公顷的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保证市政府的土地公开出让,收购郑巷高铁站场旁等3块共0.812公顷国有工业用地。至年末,尚有储备土地9块共108.65公顷。提供400余套安置房房源。同时,完成花园新村l15、116、117幢的危房拆除工作。
  【项目建设】
  全年在建和开工建设项目21个,其中完成重点项目5个:龙山西麓改造项目主要工程名人馆竣工、博物馆基本竣工、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二期竣工、“811”人民防空工程和规模为59800平方米的丰南安置房工程竣工。
  【国有资产转让】
  完成梁弄液化气储配有限公司和大隐商贸城产权公开转让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工作运转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分两步走的决策部署,担负代建任务第一步的城投公司下属城建分公司组建一年多来和担负代建任务第二步的市公建中心挂牌成立半年多来共承接项目41个,工作运行正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无事故,廉洁从业无案件。2009年末完成运行过渡工作,城建分公司完成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使命。
  (市城投公司)城市拆迁安置
  【概况】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房屋拆迁工作秉着“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理念,拆迁项目总体推进较为顺利。
  【总体进展】
  全年完成房屋拆迁签约面积76.1万余平方米,完成签约户数2461户,比2008年分别上升l17.56%和116.64%,完成量创房屋拆迁历年之最。目前,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一期、二期(至11月15日签约已完成)、城北中学东侧、长元路延伸、经十九路新建、火车站场改造等一批拆迁项目已完成;西环北路南侧、谭家岭南雷路西侧、梁周线以东兰墅桥以西地块、最良三期地块等一批面积较大的拆迁项目已基本完成。玉皇山区块、四明广场等地块正在抓紧推进;康复路、最良二期、远东工业城二期等项目正在积极做好扫尾工作。
  【完善政策惠民生,促进公平公正公开】
  把2009年作为拆迁管理工作的政策完善年,针对拆迁工作中一些具体、普遍性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建立健全拆迁补偿相关机制体制,使政策能够切实保障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
  出台《若干意见》。为更好地推动全市的拆迁工:作,3月份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房屋拆迁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拆迁工作属地负责制、安置房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联动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拆迁工作创新等方面工作,促进全市拆迁合力的进一步形成。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年初下达全年拆迁计划,做到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明确。
  完善补偿政策。年初对余政发〔2008〕31号文件部分条款进行修正,报请市政府出台余政发〔2009〕45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的统一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为集体土地拆迁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国有土地拆迁补偿政策也已报请市政府审定,待通过后即可出台。
  完善拆迁考核操作办法。对原来的房屋拆迁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总的原则是拆迁考核奖励费用不变,规范拆迁要求更高,实际操作性更强。如对拆迁项目设置考核前置条件和考核申报制,要求具备条件的拆迁项口才能申报拆迁考核。
  加强拆迁资金使用管理。2008年12月,市政府出台余政发〔2008〕186号文,规定全市市级重点拆迁项目(包括市级以上)拆迁资金统一纳入市动迁办管理等相关规定。2009年,根据拆迁资金使用管理中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台《进一步规范拆迁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意见》,以加强拆迁资金规范、高效、安全运作。
  加强拆迁评估市场的管理。为加强对房屋拆迁估价机构和拆迁单位的监督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出台《余姚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暂行规定》和《余姚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对拆迁公司和评估机构各方面的行为作出具体的规定及明确。另一方面,着力规范操作程序,如多次组织拆迁、评估单位赴法院旁听有关诉讼案件、设计并印制统一的拆迁协商记录文本等。同时,积极培育拆迁、评估市场,在动迁办的引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市新增拆迁公司和评估机构各1家。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为进一步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监管力度,开发以拆迁动态数据库为核心的拆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拆迁户的具体资料、评估数据以及补偿安置的具体执行情况等,通过该网络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各拆迁区块的总体进展情况,并可加强房屋拆迁的监督管理工作。该系统正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
  抓好拆迁安置房源的运转机制理顺工作。安置房紧缺已成为制约部分区块特别是重点区域拆迁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为此,已着手拟定《关于拆迁安置用房管理的几点意见》,以加强全市安置房源的建议和合理工作管理。
  【强化依法拆迁,服务区块促进度】
  依法加强项目许可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工作规定》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审查要件资料,规范许可核发程序,认真做好拆迁项目行政许可。对申请许可的“五要件”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并加大对拆迁计划和方案、安置房源、安置土地落实情况等的审查力度,对确有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截至11月13日,申报并许可国有、集体所有土地拆迁项目共18件、前期调查拆迁总户数794户,拆迁总面积268961平方米(未含高铁拆迁项目面积)。组织行政许可听证9次,办理延长拆迁期限12件。同时,建立拆迁实施方案申报登记台账,及时汇总上报拆迁许可信息。
  依法加大房屋裁决力度。建立房屋裁决绿色通道,一方面提前介入,协助指导拆迁实施单位与拆迁户积极协商沟通,力争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另一方面,对部分经多次协商仍无法达成协议的拆迁户,果断运用行政裁决、行政强制拆迁、申请法院进行司法强制拆迁和提起民事诉讼等各种法律手段,积极推动区块拆迁工作的开展,努力实现受理后调解成功一批、裁决后促动签约一批的目标。全年受理裁决申请32件,作出裁决19件,其中裁决前调解成功10件,裁决后促成签约5件。已配合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23件,组织行政强制拆迁听证2次(共7户拆迁户,听证后5户签约),作出行政强制拆迁决定2件,申请司法强拆案件4件,其中1户实施司法强拆,另3户拆迁户经调解后在司法强拆程序执行前签约,实现强拆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对一些动迁办能解决的事情,及时协调、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对政策难以明确界定的疑难问题,及时提请市政府召开由相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如在高铁拆迁一期、玉皇山周边地块等项目中多次提请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又如与市法院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及时总结、交流拆迁行政执法、行政审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全市有关行政机关依法拆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实拆迁情况通报督查制度。围绕“保进度、保稳定、保干净交地”的工作要求,深入拆迁一线,定期督促走访,定期召开拆迁工作碰头会,对区块拆迁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商、,同时,做好全市拆迁数据的统计工作,每月定期对全市区块拆迁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力争打响全年计划任务的攻坚战,在全市范围掀起决战拆迁的热潮。
  攻坚克难妥善处理拆迁滞留户。针对部分建设项目存在拆迁滞留户致使拆迁项目实施受阻的情况,积极协助拆迁实施单位共同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向拆迁户解释拆迁政策,帮助群众算清拆迁补偿帐,营造“早签约、早搬迁、早受益”的氛围,促使其签约拆迁。如协助梨洲街道完成世南东路西匝道最后2户拆迁滞留户的签约工作。又如对康复路南郊地块1户被拆迁户,工作人员专程赶赴上海居住地做其工作,促使其主动签约等等。
  齐抓并进做好拆迁信访维稳工作。把信访维稳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之一,着力做好来电来访群众的政策解答及咨询工作。如开通网上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为市民答疑解惑,根据群众咨询的具体事宜逐一给予答复,全年已办理网上咨询230余件,办结率达100%。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简报等媒介宣传城市拆迁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如开通广播相约拆迁节目,定期向市民介绍拆迁政策和拆迁动态信息,已播出19期。拆迁工作获得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与理解,据统计,随拆迁量的增加,年度拆迁信访也随之增多,但到信访局的上访量却同比下降。
  (黄琳)
  城市秩序整治管理
  【概况】
  2009年,市城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大力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抓好长效管理、体制机制、项目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向前发展。
  【理顺执法主体】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9月29日,市城管局正式成立,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依法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交交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涉及公安、工商、环保、规划、建设五个部门476项执法内容、执法范围。按照人员编制分步到位的思路,先在风山、阳明、梨洲、兰江、朗霞、低塘6个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塑料城区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实施范围逐步扩展到全市各乡镇。城管执法局的成立标志着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改变过去城管局执法主体不清、执法不顺的状况。
  【打造一流执法队伍】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打造“学习型”城管。一是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以“创业创新谱新篇、清洁宜居建新功”为实践载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题讲座、事迹报告、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等形式,掀起学习热潮。其间,梳理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11个,局领导深入疏导点、重点保洁区域和各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整改落实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管事业科学发展。二是组织全局63名事业在编的城管执法队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专业培训,强化执法为民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人性化操作和依法执法技能,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办案制度,规范执法程序,打造“法治型”城管。一是制定《一般程序案件考核评分细则》,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提高一般程序案件办理质量。二是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制定《案审委员会审议规则》,确保行政案件办理合法、公正和公开。三是在完善执法办案法制审查的基础上,建立“自律承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严格队伍管理。四是完善案件回访机制,征求案件当事人对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和执法人员工作态度的意见,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和办案状况的客观评价。
  强化队伍教育管理,落实责任追究,打造廉洁型城管。经常性开展队伍廉洁教育,并与执法队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自觉接受群众、社会和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举行队列会操和队容风纪检查,提升队伍精神风貌。加强队伍保障服务,改善机关、中队及合署办的办公条件。实行中队队员星级考核制度,加强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队员违规用车2起,行为举止不规范1起,责令当事人自我检讨,并给予批评教育和扣发考核工资的处分。另外,还对1名考核末位、现实表现不好的队员予以辞退处理。
  【坚持依法行政】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认真履行城市管理各项职能,在“两会”、河姆渡文化节、高考中考、航天展、杨梅节、“两迎一创”等重大活动期间,精心组织力量进行市容和环境治理,较好地完成市里交给的各项综合保障任务。同时也受到一些城市管理同行的肯定,全年共有28批来自全国各市、县(市)级城管局领导到余姚学习交流。
  坚持为民疏导思想,综合治理市容市貌。全年共开展联合集中整治173次,累计参加2352人次,纠正市容违法行为1955起。行政处罚共立案1531起,其中简易程序1739件,罚款21960元;一般程序792件,罚款127830元。一是大力开展疏导服务工程。在不影响交通、市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区分行业、区域、地点和时间规划设置疏导点,共调剂出15处面积达3.33公顷的闲置土地资源,设置15处特色鲜明、行业多样的临时便民疏导点,已帮助解决100余户零就业家庭和1800余名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共有安徽、河南、四川等地170余名外来务工者进入临时便民疏导点投摊交易。二是科学治理跨门营业。与沿街4000余家商户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邀请余姚电视台制作《城管为民,情系百姓》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免费向水果经营户发放环保果壳箱200余只,并邀请余姚电视台制作《小小果壳箱,公德来考量》、《城管打人真相》的电视法与德专题片,从源头上治理跨门营业,加强城管工作宣传。三是设置公共信息栏巧治城市“牛皮癣”。4月份投资近10万元,在城区开辟40处公共信息栏,疏导小广告张贴,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和赞成。四是规范占道亭子。对全市120个亭子进行规范管理,拆除乱搭建,搬迁影响交通、影响市容的亭子18个,补交占道费25万元,既着力解决下岗工作的就业问题,又确保市容整洁。五是加强联合执法。全年共对人行道乱停乱放的联合抄告2236起,其中警告教育334起,罚款254750元,依法教育、查处人行道乱停放。公安执法保障中队执法保障出警915小时,协助拆违610平方米,应急出动及协助调解执法纠纷12次,治安拘留3人。
  严查严控违法建筑。保持违法建设高压严管态势,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方针,对所发现的违法建设,立即进入法律程序处理。重点加强对市改造区块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位、服务到位、巡查到位、处置到位。落实执法队员对管理区域实行错位巡查,防止办人情案,严控违法建设,违法建设查处率达到95%以上。配合做好市里征拆迁工作,有力保障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02户,面积达36076平方米,拆除45起,面积约9793平方米。
  加大城市保洁力度。一是着力完善城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保洁“一把扫帚”新模式,建立环卫监督“一盘棋”的“管扫分离”工作新机制,南雷南路自4月份起实行“一把扫帚”管理模式,采取绿跟路走、18小时保洁、18分钟考核的保洁机制,使城市道路的保洁水平大大提高。二是按照“四定”原则,及时、快速、高效清理道路两侧的垃圾,新配备环保电动保洁车,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重点商场、广场、重要节点和垃圾集中的地带增加垃圾清运次数和实行不间断保洁,确保达到道路保洁标准。三是加强渣土监管。建立工地档案,了解每个工地的施工进度,温馨提示各建筑运输单位,防止运输车辆发生污染道路的违规行为,并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渣土等建筑垃圾污染道路。全年共查处乱倒生活垃圾17次,污染道路138次,查处工地违章69次,查处乱倒店面装修建筑垃圾443次,铲除建筑垃圾28596吨。
  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小曹娥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场建设,较好地解决桐张岙垃圾场臭气扰民的问题。二是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成立环投公司,组建实干班子,在宁波众茂姚北热电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采用政府控股,总投资4.1亿元,建设用地面积4.8公顷,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1500吨,设计垃圾焚烧锅炉3套(二备一),汽轮发电机组两套,采用循环流化床艺术,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热能进行供汽和发电,发电容量21兆瓦,供热量90t/n,至年末,桩基工程基本结束,力争2010年7月起运,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三是改造俞家桥路、丰西路、振兴西路三座垃圾中转站和桐张岙粪便处理厂的设备改、扩建工程,新建俞家桥路、中山路、富巷北路三座垃圾中转站,新配垃圾箱100个,新建公厕3座。
  【创新管理机制】
  “四看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利用电子监察系统,看行政执法效能。及时将受理的一般程序案件上传至市电子监察系统,接受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城管”。二是利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看市容管理实效。运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实时监控、快速处置、分区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市容立体管理。三是利用GPS车辆定位系统,看网格巡查工作规范。应用高技术装备,推行网上办公、闭路监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利用局城管网站,看基层单位建设水平提高。以余姚城管网为主阵地,在网上展示各基层单位的党团建设、政治思想、队伍建设及执法动态等情况,形成内作交流、外作宣传的平台,推进城管文化建设。
  “四进活动”增强城管多元共管合力。一是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联合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便民服务,主动参与社区城管文化娱乐、法制教育、扶贫帮困,促进社区城管共建;建立城管队员、环卫工作人员定期联系社区制度,为社区解决有关投诉提供执法支撑;建立城市管理顾问委员会,深化社区城管听证平台,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社区。二是开展“城管进学校”活动。组建2个城管工作宣讲团,深入学校宣传,培养学生从小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意识;招募200名学生城管志愿者,开展“小手牵大手”等互动共建活动。三是开展“城管进机关”活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在城市管理上力求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公安护法、法院司法,司法调解的城管执法支撑,形成快速反应、协调配合、处理及时的工作机制。四是开展“城管进店门”活动。通过上门服务、法律宣教、面对面谈心、签订责任书等活动载体,引导、督促店主自觉做好“门前四包”工作。全年共有10批次60余人次党员干部深入路段一线开展“城管进店门”活动,为100余家沿街商户作3次城市管理形势宣讲,分两次组织60余家商户召开城市管理法制讲座会,主动上门为1000余家商店送去《市容服务指南》。
  “四建机制”体现城管为民谋实事。一是建立为民疏导服务机制。在开辟15处临时便民疏导点的基础上,形成以摊贩自我约束为主,城管监督管理为辅的流动摊贩管理新模式,走出“市容与繁荣”新路子。二是建立城市社会化管理模式。按照“社会管理、政府执法”的创新理念,引入企业参与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治理城市“牛皮癣”、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就余姚“外包”城市管理,副省长陈加元作“余姚外包城市管理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可供各地学习借鉴”的批示,获全国第九届城市管理论坛优秀奖。三是建立城市管理为民维权机制。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载体,破解城市管理法律死角,对市民的投诉,执法主体推出不管、拖着不办的情况,为法律受损主体寻找行政执法主体,提请行政机关行政作为,切实保护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道路级差管理、沿街商店星级考核机制。对城区66条街弄进行分级管理,推行文明路、示范街、严控弄管理模式。调整主次干道路段,扩大严控范围,积极发挥文明路、示范街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管理目标向严控区所有路段延伸。建立星级考核体系,将“门前四包”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通过推行“街长制”、与沿街商店签订市容环境责任书、运用教育、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商家的监管与考核,打造路段品牌,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
  【宣传和信访工作】
  加大城管宣传声势。积极打造以“一报两台”和自办《简报》、网站为载体的宣传阵地。全年在各类报纸发表45篇,在《城建监察》、《重庆城管》、《浙江城管》、《宁波城管》等杂志上发表29篇,制作电视新报节目14条,被市委办、市府办信息录用16条,其中专报3条,市领导参阅件1条,宁波市领导批示1条,省领导批示1条。在余姚城管网站上累计编发新闻信息415篇,编发《余姚城管》简报11期,构筑起“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页面”的宣传格局。制作发放《城管为民,情系百姓》音像资料300份,编著《实践城
  市社会化管理成果汇编》一书。举办“歌唱祖国,唱响和谐”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唱比赛。通过努力,有力宣传城管队伍的执法为民形象,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落实信访工作,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始终把群众来电、来访反映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批转的信访件作为大事从快从实办理,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报结率和满意率达100%。特别是共收到人大建议、政协提案9件,根据建议和提案反映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并集中邀请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征集相关建议意见,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完成答复。城市管理信访问题明显降低,其中上级转来信访件164件,同比下降30%,市民直接信访63件,同比下降60%。
  (陈霞)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和余慈站场建设
  【概况】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自2009年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指挥部和沿线乡镇街道切实把该项工程作为自己的“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抓征迁,攻坚克难抓进度,尽心尽力抓协调,千方百计抓落实,建章立制抓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既定目标。
  【工程基本情况】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全长38.4千米,占全线的1/4、宁波段的近2/3,长度居沿线各县市之首,涉及全市7个乡镇街道25个行政村、2个社区,计划2011年底前建成通车。根据工程建设和环评要求,征迁工作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按照18米建设红线的要求,共征用土地约80公顷,借用土地约46.67公顷,拆迁房屋约18.2万平方米;二期共拆迁住宅330户,拆迁面积5.7万平方米,合计拆迁面积约24万平方米。同时,还要建设客运车站一座,以及为车站配套的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按照建设一流站场的要求,该站场建设面积为2平方千米,规划功能为集铁路、公交、长运、出租、停车、商务办公、商贸服务等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年度首先启动0.8平方千米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一期建设,具体范围东靠城东路,北邻现状余慈公路,西接新建北路,南为规划纬一路,距余姚中心城区约6千米,总占地面积46.67公顷(不含站房建设用地),拆迁房屋约18万平方米。
  【线上征迁提前完成】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工程在省、宁波市、余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沿线乡镇(街道)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杭甬客专余姚段线上征地拆迁任务,实现拆迁、交地两个百分百,并且做到“征迁效率最高、政策执行最好、群众信访最少、全省工作最先”。
  完成红线内的征地工作并交地。全市共需征用18米红线内土地61.4公顷,涉及1633户人家。4月9口,22.6公顷先行用地实现交付,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至4月底,61.4公顷红线内土地和近12公顷安置土地征用签约工作全部完成。
  完成临时借用土地的租用工作并全部交地。杭甬客专全线最长的隧道——大山脑隧道施工全市共借用5米施工便道及加工场地所需土地46.33公顷,涉及817户农户,到4月底,与所有农户签订租用协议,土地已全部交付给施工单位。
  红线内房屋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18米红线内共需拆迁房屋18.2万平方米,涉及农户570户,非住宅50户,共620户,至8月底已全部完成房屋拆除工作。
  第二期拆迁工作快速推进。根据环评要求,第二期共需拆迁房屋面积5.7万平方米,涉及农户330户,至12月上旬全部完成拆除工作。
  【站场建设及早准备】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成余慈交通枢纽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的要求,市指挥部在抓好线上征迁工作的同时,抓紧做好余慈站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项目已通过宁波发改委立项,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环评编制等工作,站场内屯山变迁建已完成土建招标,即将进场施工。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项目征迁工作前期调查已基本完成,征迁所需的各类手续和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全面启动征迁工作。
  与此同时,在省发改委、宁波铁指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站房建筑规模已基本确定,但站房建筑方案还需要与铁道部技术鉴定中心进行协调沟通,尽全力使站房建筑方案符合余姚市高铁新城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
  【安全文明施工成效显著】
  根据杭甬客专余姚段建设线长、面广、点多、任务重的实际,一方面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另一方面切实维护沿线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提早介入早准备。在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前,市指挥部提前部署维稳信访工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信访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影响工程推进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进行预判,提出针对性措施,制订工作预案,建立安全文明施工快速处理机制。为确保赔偿资金的及时到位,。市指挥部要求各施工单位提交安全文明施工政策处理预备费,各施工工区、项目部与所在乡镇街道签订安全文明施工协议书。
  立足预防勤排查。加强全线不稳定因素排查,全程跟踪,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分门别类进行处置,针对可能发生的信访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和疏导;针对企图煽动群众,干扰征迁工作的不法分子,与公安机关共同做好监控工作,密切注意动向,基本做到到市以上零上访,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尽心协调巧化解。自工程开展以来,市指挥部尽心尽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到月月有部署、周周有分析、日日有反馈。在杨梅节前,顺利解决丈亭镇100余户梅农杨梅的赔偿问题;对施工产生的泥浆和建筑垃圾堆放规定操作程序,未发现严重的乱堆乱倒现象;大山脑隧道施工引起周边房屋开裂的现象已邀请省地震局进行监测,双方达成的处理意见已着手进行,科学合理地化解潜在的信访隐患。
  【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程,切实把该项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3月3日、3月19日,省政府、宁波市政府先后召开推进会和动员会后,3月23日,余姚市政府迅速召开杭甬客专余姚段建设动员大会,动员对象到沿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负责人,市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提出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最大的合力,大干快干一百天,坚决打赢攻坚战,不拖后腿、争当标兵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乡镇街道检查征迁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全面加强对该项工程的组织领导,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基础上,组建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5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局级干部担任副总指挥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并抽调6名中层干部到指挥部工作,其间市委组织部分两次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担任指挥助理,全力协助做好征迁工作。沿线乡镇街道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把手”工程,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或者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选派精兵强将组建镇、街道分指挥部。
  舆论宣传落实到位。坚持“工程建设,舆论先行”的原则,切实把加强舆论引导作为保障征迁顺利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杭甬客专建设的重要意义;市委宣传部围绕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制定系统的宣传报道计划;《余姚日
  报》、余姚电视台、余姚广播电台基本上每天有关于杭甬客专建设的报道,还开辟专版,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市文广局组织市艺术剧院针对高铁建设的实际自编节目赴沿线乡镇、街道举行10场巡演;指挥部还专门为杭甬客专建设制作动画宣传片。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赢得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支持、参与杭甬客专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工作精力落实到位。杭甬客专建设工程不仅是铁道部和浙江省的重点工程,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沿线乡镇、街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扬“五加二”和“白加黑”精神,忘我工作,不厌其烦地向征迁户解释和宣传政策,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工作的顺利推进倾注了大量心血,其间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各乡镇、街道还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学赶比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沿线各乡镇街道群众为国家工程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服从大局利益,纷纷以主人翁的思想和姿态全力支持征迁工作,其间没有出现一起上访案件,真正做到高效、和谐、平稳拆迁。
  【建章立制抓规范】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组议事的规则和程序,制订每周召开指挥部指挥长办公会议和每月召开指挥部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的横向沟通、纵向联系。各项重要决策均经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
  完善各项制度。虽然指挥部是临时机构,但仍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出台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的良好氛围。
  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出台指挥部党风廉政学习制度,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不断创新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形式,把反腐廉政教育贯穿于方方面面。
  (童鸿锋)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